|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储蓄搬家”效应不可忽视
作为A股市场资金的重要供给来源之一,“储蓄搬家”进程对市场表现至关重要。在通胀预期增强和房地产价格高企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储蓄搬家”有望为明年股市注入更多流动性。
“储蓄搬家”一般是指居民将储蓄存款从银行取出,转而投向相对收益较高的房产、股票等资产类产品的自发性行为。导致储蓄搬家的主要原因是真实利率过低,而通胀预期的存在,又将这一现象在时间上提前并在规模上放大。
历史上,我国曾经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储蓄搬家。
第一次出现在1999-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7月、10月与11月出现居民储蓄负增长,全年居民储蓄增加额比1998年少近900亿元。2000年5月、7月与10月居民新增储蓄为负,全年减少达到1500亿元。股市方面,上证综指1999年、2000年分别上涨19.18%和51.73%。
第二次储蓄搬家出现在2006-2007年。2006年居民储蓄负增长959亿元,2007年更是达到惊人的9589亿元。2007年4月、5月、7月、8月、9月和10月,居民户存款均出现负增长,其中10月份居民户存款流出额超过5000亿元。股市方面,2006年上证综指涨幅高达130.43%,2007年10月更是创出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
目前来看,第三次的储蓄搬家已经在2009年开始上演。
进入2009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货币供应量快速膨胀,M1、M2同比增速创下1995年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人们的通胀预期也早在货币扩张政策实施之初就开始升温。而随着对未来物价上涨担忧的加深,储蓄搬家现象也开始上演。
观察央行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09年4月起,居民存款新增额开始急速下降,由3月份的5728亿元骤降至1117亿元;7月份居民存款新增额出现负值,标志着储蓄搬家正式确立。2009年7月、8月和10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分别下降192亿元、800亿元和2507亿元。
尽管11月居民存款增加533亿元,但与存款上升周期中的动辄几千亿元相比,显然不能说明搬家现象已经停止。总体来看,明年储蓄搬家现象仍有望持续,而且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其带来的流动性规模还可能超过今年。
首先,通胀预期将持续存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大量新增投资也需要信贷保持稳定和连贯性,因此2010年货币供应量将依然可观,未来通胀预期难以消除。
其次,2010年实际利率水平将持续走低,甚至会出现零利率或负利率。目前机构预测的2010年CPI同比涨幅区间中值为2.8%,而1年期定存利率的预测中值仅为2.48%。当CPI涨幅真正超过存款利率的时候,又一波大规模的储蓄搬家在所难免。
第三,居民储蓄向股票二级市场转移的规模有望扩大。事实上,今年以来储蓄搬家的去向更多是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一级市场。数据显示,今年4-11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平均每月增长近3900亿元,远远超过了2007年房地产行业上一轮兴盛时期的月均增长2700亿元。一级市场方面,7月份新股发行重启以来,中国建筑等大盘股申购网上冻结资金高达万亿左右。而2009年下半年以来,二级市场始终在3000点上下震荡盘整,增量资金流入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不外乎是2007年10月至2008年底的暴跌令投资者对二级市场仍心怀余悸。
不过,当前房地产价格已经高企,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也在相继出台,房产投资的风险明显加大;而随着新股定价市盈率越来越高以及招商证券的破发,打新风险也浮出水面。
而从二级市场来看,当前上证A股市盈率为23.3倍,远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加上经济正常化将带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继续向好,二级市场的绝对和相对投资价值也将逐渐重新进入更多投资者的视线。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