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长虹:核心理念铸造竞争能力
中国的家电业是中国较早进入市场的行业,较早地参与了市场竞争,虽然竞争是残酷的,但也是巨人成长的摇篮。四川长虹是在安稳的环境下诞生,却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她就是这些巨人中的一员。
世界制造中心已从欧美日本转移到中国,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消费市场,不可避免,在中国的土地上正上演着家电大战。战争的胜利者,一定有比对手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战争的利器,长虹有幸已握有了一把坚不可摧的利剑,那就是长虹的核心理念。
长虹已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四的彩电生产基地,长虹的彩电销量居全国第一,她成功是值得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所有企业借鉴的。
市场让家电业成熟,竞争让家电企业腾飞。
一、腾飞的长虹
国家在1958年投资创建了长虹机器厂,即四川长虹的前身,当时是为了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70年代后军品任务减少,长虹开始走军民结合的道路,1973年开始试制电视机。但是由于制度和技术上的原因,民品生产很难发展,直到1979年中央提出“保军转民、军民结合”的方针后,长虹才将产品结构的重点改为民品,有了新的转机。
我国生产方面的技术比较落后,迅速提高的捷径就是向国外同行学习和引进。1979年长虹与日本松下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彩电组装生产线;1986年又从日本松下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建成了第一条彩色电视机自动流水生产线;1992年再次合作,设计制造了两条生产大屏幕彩电的生产线。引进提高了技术,但是光靠引进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长虹在引进的同时,也在研制具有“长虹特色”的技术。1987年,国家企业推行承包制,长虹当年留利1900万元,这笔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上,成为长虹开发技术的起点。此后,在“八五”期间,长虹每年投入技术改造的资金都近亿元,通过自主创新建成了六条具有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彩电生产线。
1986年,长虹组建了以长虹为主体、有63个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四川长虹电视机集团”,并于1988年更名为“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国家1992年后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由长虹机器厂发起,向社会发行股票,组建“四川长虹股份有限公司”,长虹实现了从国有独资企业向产权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转化,迈出了长虹制度创新的第一步。1995年,长虹确定为四川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长虹成为真正的按照母子公司模式组建企业集团,迈出了长虹制度创新的第二步。1994年四川长虹股票上市,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资本快速扩张,1993年底上市前长虹的总资本是19.6亿元,到1997年底总资本达到167.8亿元,四年的时间增长了七倍之多。产销量实现成倍增长,1993年长虹彩电生产量达140万台,1997年达668.9万台,增长了377.79%;1993年销售收入为24.3亿元,1997年达159.67亿元,增长了557.67%。
长虹真正的成长是通过市场竞争完成的。在1988年,长虹开发的直角平面21英寸彩电刚投入市场,就供不应求,长虹成功地参与了市场竞争,迈出了企业真正扩张的步伐。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