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周评:大多冲高回落 玉米逐级攀升
国内商品期货3月12日当周演绎冲高回落行情,需求利好令价格维持强势,但短期正受到信贷紧缩的压制。铜、大豆等主力品种均是高开低走,但玉米表现稳定,呈逐步攀升行情。
商品期货市场周初高开,政府工作报告令市场受到提振,市场对宏观经济表现出信心,锌涨幅领先,场内对需求增加抱有期待。周中期市出现分歧,钢材和棉花走强,其他品种大多走低,上海螺纹钢持续增仓,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市场出现对钢价上调预期,棉花基本面看多,有分析预计,2010年度国内棉花将有150万吨的短缺。在周内后两个交易日,期市大多数品种走弱,郑糖快速下跌,一度触及跌停。分析师认为,目前是宽幅震荡走势,可关注玉米短期表现,尽管波幅不大,但玉米维持了稳步上涨,是目前风险较小的投资品种。
中国2月份大宗商品进口维持高位,反映国内需求旺盛。原油、铁矿石、铜进口同比增加,而橡胶、大豆的进口同比减少。分析师表示,剔除2月春节长假因素,2月的进口数据显示国内需求稳定,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在之后几个月都会维持在高位,价格也很可能是高位震荡的格局。
基本金属:高开低走 沪铜显弱
沪铜高开低走呈现震荡走弱局势。本周基本金属走势有所不同,期铝和期锌呈现窄幅震荡状态,而期铜表现出震荡走弱局势。8日基本金属在美国2月就业数据好于预期影响下纷纷高开,沪铜1006合约在8日创出本周最高价60,780元/吨。从本周基本金属表现来看,期铜走势较弱成为当周的领跌品种。11日智利发生两次余震缓解了铜价跌势,据铜生产商Codelco透露,智利余震未给铜矿生产带来破坏。
中国2月铜进口量意外上涨,导致基本金属10日集体走高。中国2010年2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322,282吨,环比增长10.3%,市场套利行为是导致2月铜进口量环比增长的主要原因。废铜进口量在2月继续下滑,环比下跌17%至28万吨。中国2月铜进口量的意外增长,提振了市场人气,在沪铜上涨带领下,期铝和期锌10日也纷纷走高。期铝10日创出本周最高价17,135元/吨;期锌本周最高价为19,450元/吨。
中国1-2月经济数据继续利好基本金属,但市场更加担忧货币流动性收紧所带来的利空。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比2009年12月加快2.2个百分点。同时粗钢产量、汽车产量及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这对基本金属形成利好。同时2月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上涨5.4%。2月CPI增长较多,已经超过1年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引起市场对中国央行可能会加息的担忧,这种忧虑盖过了经济数据增长所带来的利好,导致基本金属下跌。
农产品:玉米走势抗跌 豆类、白糖深幅回调
本周(3月5日-3月12日)国内农产品市场整体回落,其中豆类、白糖、棉花跌幅较大,郑糖盘中更是出现跌停的剧烈行情。分析师认为,宏观政策面收紧,以及基本面缺乏利多因素是导致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不过,玉米、小麦等谷物表现稍强,因天气及需求面稳定提供支撑。总的来看,农产品呈现阶段性回调走势,但由于政策面支持及天气短炒因素的存在,农产品价格下滑空间预计将逐步收窄。
美国农业部在本周公布了最新的3月份月度供需数据,其中数据内容对大豆利多而玉米数据利空。
美国农业部预估美国大豆从33.61亿蒲式耳降至33.59亿蒲式耳,同时将出口预估从的14亿蒲式耳提高至14.2蒲式耳,大豆压榨量预估从17.2亿蒲式耳提高至17.3亿蒲式耳。进而使得2009/10年度美豆期末库存预估下调至1.9亿蒲式耳,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94亿蒲式耳,这为大豆市场带来一定支撑。而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2009/10年度玉米结转库存为17.99亿蒲,高于市场预测的17.16亿蒲均值;09/10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31.31亿蒲,高于市场预测的130.81亿蒲均值。
美国农业部报告出台后进一步明晰了当前的基本面情况,报告公布当天,美豆上涨10.5美分/蒲式耳,玉米下跌7.5美分/蒲式耳。不过此前市场对报告已经有一定预期,随着报告出台市场焦点开始转向其他方面。临近周末因中国取消了大量美豆订单,致使CBOT大豆价格出现大幅回落,而CBOT玉米市场则开始企稳。
从国内走势上看,豆类跟随美豆波动,但玉米市场走势相对独立,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格局。国内玉米走势坚挺主要是由于国内玉米供需面相对稳定,且现货玉米价格也保持坚挺格局。同时,因产区已经进入预播种时期,但气温明显低于往年,播种延迟可能会对远期玉米市场提供潜在的利多影响。国内玉米走势可能继续抗跌。
而郑州白糖期货本周走势疲软。由于巴西与印度2010/11榨季恢复性增产的消息,新榨季国际糖市供求状况发生变化,国际糖价持续大幅下滑。受此影响,郑糖持续下滑,周四主力9月合约跌停报收,周下跌300多点。在南方干旱减产的基本面已被前期涨幅透支的情况下,跟随外盘震荡下跌已经成为郑糖本周的主趋势。不过ICE原糖跌幅过大,短期内下跌空间收窄。国内市场也因大幅下跌做空动能逐渐释放,市场多空力量逐渐均衡,后市郑糖存在反弹的可能。
能源化工:原油平稳 化工压力持续
本周(3月8日至12日),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平稳,国内化工品则稍显弱势,其中大连LLDPE小幅下跌1.3%,PTA和PVC基本持稳。LLDPE下跌的动力在于其过高的库存水平,这一方面来自于供应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于下游在宏观政策不大明朗的情况下减少了开工。相对而言,PTA的消费最为旺盛,一度推动该品种上涨。而PVC市场的走势显得较为低迷,这出于收紧流动性的趋势以及政府在挤压房地产泡沫上正表现积极,从而抑制了建材行业开工。
PVC的原料一部分来自于原油的下游产品乙烯,一部分来自于电石。本周,东亚的乙烯供应继续增加,中东的货源开始冲击市场。此外,东亚本身的供应也在上升,泰国90万吨裂解装置将开启,新加坡壳牌80万吨裂解装置也将生产,这增加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以至于有卖家计划将多余的乙烯销往美国市场。
国内的PVC七成来自于电石原料,但电石市场也表现不佳。天气的改善增加了电石的供应,前期过于寒冷的天气使一些PVC厂商增加了订货,而近期天气好转之后,这些电石货源不断抵达,从而补库需要明显下降。另外,随着经济的好转,电石厂商恢复了利润空间,开工率上升,竞争压力降低了电石的供应价格。
尽管如此,PVC的上游市场仍然提供了微薄的支撑,乙烯价格毕竟处在高点附近,而且电石价格的下跌幅度微小。对市场形成拖累的因素在于需求低迷。一般而言,春节之后,气温回升,房地产开工将会增加。但2010年的形势并非如此。PVC的下游门窗管道等建材厂商面临压力,因为政府总理温家宝近期多次强调了房价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为此出台了措施,如调整房贷优惠利率,增加开发商拿地成本等等,试图兑现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承诺。建材因此随之下滑。而且在2.7%的CPI数据面前,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迫在眉睫。建材厂商只得推迟开工,降低了PVC的需要。这种状况还会延续较长时间,因为政府会继续增加房地产市场的压力,以促进其稳健发展。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