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人民币升值测压结果有望下月公布
2010-03-19 08:48:3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人民币升值测压结果有望下月公布

 工信部测试人民币升值对部分行业的压力(本页)

  外交部: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因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保持长久稳定

  人民币升值测压结果有望下月公布 汇改势不可挡

  工信部测试人民币升值对部分行业的压力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梁伟

  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辛国斌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工信部制定2010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1%的目标,已经考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当前,工信部对部分行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测试也在紧张推进。

  辛国斌是在“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会”后对记者作出以上表述的。他说,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欧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幅度达到10%,这对部分行业缓慢回升的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

  他认为,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未见好转,消费不振,产能利用率较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世界经济实现全面复苏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

  辛国斌提到,“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

  但是辛国斌指出,对于这些不确定因素,工信部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已经进行了全面的考量。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左右,出口交货值增长8%左右。包括技术改造在内的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上海证券报)



  外交部: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因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8日表示,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问题时,秦刚说,我们已经多次阐明有关立场和主张。他强调,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许多产品,现在已经是美国不生产的。如果中国不出口这些产品,其他国家同样也会填补这块市场份额。

  秦刚强调,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我们主张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并达到双边贸易总体平衡,这有赖于双方共同努力。中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同时也希望美方能够采取实际行动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平衡发展,特别是要放宽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有利于两国贸易实现平衡的发展。

  秦刚强调,贸易摩擦问题需要双方冷静、理性、心平气和地加以对待和解决,并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办法。一方面为扩大本国出口使本国货币持续贬值,另一方面又要求别国货币升值,并采取贸易壁垒的方法来限制别国对其出口,是不公平的,也是有害的。他说,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刚刚出现复苏迹象的关键时刻,这种做法对中美经贸关系有害,也对世界贸易有害,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典型事例,不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以及长期、稳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美国即将举行中期选举之际,美国国会部分议员近日不断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试图迫使美国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

  (据新华社)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保持长久稳定

  □作者 麦金农

  作者系美国斯坦福大学

  经济学教授

  翻译:张国红、乐嘉春

  眼下,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正以它们一贯的手法单边押注人民币升值,国际上又有人不断抱怨人民币被低估了。但是,中国仍应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长久稳定,这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仍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投机活动之所以会如此风靡,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将可能会从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政策中退出,更是因为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正以它们一贯的手法单边押注人民币升值。当然,外界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官方的言行,捕捉何时人民币可能会升值的任何“蛛丝马迹”。这样,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两周前,周行长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人民币盯住美元只是帮助中国度过金融危机的一种“特殊的政策”,但“这样的政策迟早要退出”。同样,温家宝总理于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但问题是中国非得让人民币不断升值吗?自2008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使中国得以成功实施一揽子金融财政的刺激政策,并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国内消费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2008年庞大出口部门40%的下跌,经济又恢复到年增长8%的合理正常水平上。而中国的国内消费增长也吸收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尽管这对欧美国家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是,中国仍将是2010年引领世界走出由美国银行业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力量。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对2009年中国成功实施国内信贷扩张(增幅超过30%)是至关重要的。在2008年7月之前,市场预期人民币每年将升值约6%。由此,导致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中国,同时也阻止了私人资本外流为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储蓄)进行融资。为了防止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央行不得不通过买入美元同时抛售人民币进行大规模干预。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央行的对冲操作结果之一是导致了国内货币增长(通胀压力)。在经济过热的背景下,这些对冲措施也干扰了银行信贷的正常流动。

  幸运的是,2008年7月后,全球信贷出现了紧缩,导致全球对美元的避险需求突然激增。从2008年7月至11月,人民币还挂钩美元,但美元对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大幅升值超过20%。中国央行也适时停止了人民币对美元的进一步升值,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新固定在6.83水平上,这一汇率水平一直延续至今。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是相当可信的,有助于阻止热钱的流入、减缓通胀的压力。于是,中国央行就可以放心地放宽对国内信贷扩张的限制了,这包括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此,中国也取得了率先走出全球经济衰退困境的初步成效。

  但在2009年中期以后,美元出现大幅下跌(但人民币依然挂钩美元),美元贬值其实与美联储太长时期内维持零利率政策有关,但这将危及中国维持持续扩张的信贷政策。这是因为,国际上有人又开始不断抱怨人民币(但不是美元!)被低估了,投机者在纽约大量借入廉价的美元,为热钱流入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提供资金支持。结果之一是导致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房地产住宅市场出现了大量泡沫,这迫使中国央行又要设法抑制国内银行的信贷扩张了。因而,矛盾的是,要使中国维持信贷的持续扩张,解决的方法就是美联储应当从零利率政策中退出,这种策略有时反倒可能使美国放宽对银行信贷的限制。

  犹如钻石一般,固定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值得“恒久远”吗?如果美联储不再继续奉行零利率政策的话,鉴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美元本位制,一旦美国的货币政策回归正常,中美两国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对大家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

  在未来十多年的“赶超”阶段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将远高于美国或欧洲。不过,中国更需要一个工资的自然平衡机制,使制造业的工资增长能像劳动生产率增长一样快。但已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目前中国的工资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初步估计,2010年中国的工资增长将可能达到10%。

  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可预见的稳定时,中国也将有望实现货币工资高速增长的幸福愿景。但如果雇主们忧虑未来人民币将升值的话,那么他们现在就不太愿意为雇员大幅增加工资。(上海证券报)

  人民币升值测压结果有望下月公布 汇改势不可挡

  一面是美国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不断升级,一面是中国国内对企业进行人民币压力测试的马不停蹄。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张伟昨日透露,今年2月商务部和工信部启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在4月27日前将有一个结果公布。

  今年2月,商务部和工信部开始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以观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会对纺织等行业造成何种影响。“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大概有1000多家企业,既有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大约覆盖12个行业。”张伟介绍。

  另有媒体昨日报道,财政部将对企业进行第二轮压力测试,但昨日第一财经和财新传媒从财政部获得消息称,财政部并未对企业启动第二轮人民币压力测试。

  中小企业面临“大考”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似乎成为随着贸易回暖刚刚略有起色的中小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以温州为例,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地区75%以上的企业都与外贸出口有关。目前,这部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接近于零,如果人民币升值,1%~3%的毛利将面临归零甚至亏本的局面。

  “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刚刚出现回暖迹象,很多企业还处于转型升级调整期,此时人民币贸然升值,会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困难。我认为这个问题一定要非常慎重。”周德文说。

  浙江一家电器企业的负责人对本报表示:“经过2008、2009两年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好不容易挺过来并在今年年初刚有点回暖,现在人民币升值便将再度陷入困境,甚至绝境。”

  人民币升值压力带给浙江中小企业的困局,已成了中国中小企业普遍的忧虑。申银万国本月上旬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企业普遍反映,今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成为影响出口的最大变数。而不同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并不相同。现阶段勉强盈利的中小纺织企业,可能连人民币升值3%都扛不住;如果升值5%,即使是实力较强的大企业也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些企业已提前布控汇率风险。

  事实上,金融危机洗礼后的外贸出口企业正处于十分脆弱的回暖期。不少专家认为,贸易的恢复性增长仍存在下滑的可能。

  张伟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广东的数据显示,3个月出口订单占比60.3%,1个月出口订单占比18.8%,半年期订单占比14.8%,1年期出口订单只占5.3%。

  他指出,2008年以前,中长期(半年期以上)订单占比一般都超过50%,但目前半年期和1年期合计仅占20%。“这个差距很大,说明企业在观望中,信心依然不足。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企业的心态是非常谨慎的。”

  而来自申银万国的报告也指出,对人民币升值的敏感已经影响到企业的订单周期。目前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和大客户的产品定价是一季一订的,有的甚至半年签订,刚性成本上升必然将缩小利润空间,签单相当谨慎。

  “汇改”势不可挡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关系到出口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人民币汇率升与不升,主动升,还是被动升,步子该迈多大,业界存在着颇多争议。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依然势不可挡。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走出危机率先复苏,出口呈现两位数增长,汇率改革的必要性重新凸现。而不少专家也指出,纵观各国经济发展与汇率变动的历史,实际汇率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趋于升值是一条实证经验,这也是著名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

  湘财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黄国珍认为,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有利于实现产业的淘汰与升级,从而配套其他措施实现经济转型。而随着外需的逐渐转暖,人民币汇率逐渐真正实现对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条件逐渐成熟。

  不过,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接受第一财经电视《首席评论》采访时称,汇率政策还是要根据国际环境、国内宏观经济的各种情况来综合评估。是否要调整、何时调整、什么时候调整最佳、幅度多大,我们要有较多的主动权。他同时强调,总是按兵不动恐怕也不是上乘之策。

  “人民币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我们企业要慢慢地去适应它,你要给它一个预期、一个时间。”张伟表示,对于人民币汇率调整,企业已经有所准备。但他认为,从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汇率调整还是应该要延缓一下。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则认为,一定不要把升值和其他的一揽子政策汇集到一起。据其介绍,在对中小企业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冲击下,有20%的企业过不去;还有20%的企业没有任何问题,能够比较顺利地化解;剩下的50%到60%是在应对和转型以及它的生死线上徘徊。(第一财经日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