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日本将成为下一个希腊?
自20年前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1%,债务总额也直逼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两倍,近来通货紧缩问题也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日本经济深陷高债务和通货紧缩的双重挑战。
通缩已成为严重问题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与日本央行总裁白川方明本月9日举行会谈,共同商讨采取措施应对通货紧缩,双方一致同意每三个月就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会谈。
通货紧缩已成为严重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一大问题。日本总务省3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除价格变动较大的生鲜食品后,今年2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为99.2,同比下降1.2%,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
通缩会产生抑制消费和投资、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等不良影响。连续数月的通缩表明,日本经济继续在很低的产能利用率情况下运行。美国《东方经济学家》编辑理查德·卡茨说,目前日本实际GDP和潜在GDP(充分利用一国产能能够生产出的GDP)缺口处在7%的高位,是20年前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任何时候的四倍多。他认为,实际GDP和潜在GDP的缺口与通缩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因此目前的高缺口暗示消费者价格将进一步下降。
据日央行报告,日本的通货紧缩状况预计将持续到2012年3月。持续下降的价格同时也意味着去年创下自1991年来最低水平的名义GDP会一直处无增长状态。
债台高筑恐难以为继
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近年来债台高筑。据相关机构的数据,2010年日本公共债务达到约95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3日元),相当于每位日本公民要承担约750万日元的债务。
日本议会3月24日通过总额高达92.3万亿日元的2010年度预算案,其中新债发行规模将达44.3万亿日元,预计税收收入将达到37.4万亿日元,将会是有史以来借债第一次超过税收。日本的债务总额与GDP之比将达到190%,这在富国中是最高的。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的政府债务总额今年已飙升至占GDP的229%,位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有成员国之首。
日本国家战略大臣仙谷由人表示,2010年债务将首次超过税收,标志着日本经济已经到达一个危险的转折点。他表示,日本不会马上陷入希腊所处的境地,但未来日本债券市场会一直承受压力。
今年1月26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并指出除非日本能采取措施降低财政与通缩压力,否则日本政府经济政策的灵活性不断下降可能导致其评级被下调。穆迪随后也威胁说,如果日本拿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债务削减计划,它也有可能下调日本的评级。
有分析人士认为,通缩和高赤字将会使日本成为下一个希腊。今年3月,高盛在一份报告中说,一些外国投资者坚信日本经济会遭遇“灾难”。他们赌定两件事情:一是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心将会导致长期利率激增,二是资金从日本外流导致日元大幅贬值,因此大量买入相关期权。
财政与金融需双管齐下
由于日本受到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冲击,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虽然日本经济有所复苏,但这也导致债台高筑,而且通缩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
去年12月,日本政府推出总额达7.2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改善就业、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和促进环保类商品的销售。即使税收近期有所下降,日本的公司税率在富国中也是最高的,而消费税却很低。日本央行将利率维持在0.1%的低水平,并于去年12月向金融机构提供了10万亿日元贷款。
但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之间也缺乏政策协调,二者甚至互相指责。央行表示,目前通缩与货币政策因素关联度小,认为日本经济真正的问题是生产力的低增长,这样才导致低水平工资增长、高公共负债以及抑制国内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而财务省认为,央行在货币供应上做的还不够,除非央行处理好通缩问题,否则财务省出台任何举措都不能有效解决赤字问题。财务省还似乎认为日本的高负债情况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糟。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日本政府现在需要的是“激进”的措施,需要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双管齐下。这些措施包括改革经济结构以提高生产力,改革财政以刺激经济增长,还有更彻底的货币刺激方案。
具体来说,日本政府应该从税收体系进行大调整,降低公司税,提高消费税,放松对农业的管制,向外国开放诸如运输、能源等受保护经济领域的竞争等;而日本央行应该承诺通过增加购买政府债券来保持长期利率处于低位。
但是,从短期来看,日本政府比较合理的目标是实现名义GDP的强劲增长。这将遏制债务与GDP比率攀升的势头,也保证了日本政府不会因为忧虑通货膨胀而过早采取退出策略、破坏经济复苏的势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