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浦东挑战:迈向全球高地的路径
|
2010-04-19 15:38:34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浦东挑战:迈向全球高地的路径
4月18日,在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剩13天之际,上海浦东新区迎来了开发开放20周年纪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浦东的开发,都有标志性意义。
站在浦东成立20周年的时间轴上,我们如何看待浦东过往的光荣,如何跳出浦东、跳出上海,从全球化背景下看待浦东的下一步发展?
4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携手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举办专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年研讨会暨2010年首届“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邀请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探讨浦东开发开放20年的成就与经验,为浦东下一步更好地发展献计献策。
正如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乐景彭所言,我们邀请曾经目睹或参与20年来浦东发展的老领导、老工程师、老专家进行讨论,不只是简单地为了纪念一下20年,而是通过回顾上海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浦东改革开放有哪些精神、思想和理念,给我们什么启迪,能为上海在后世博的发展中继续提升它的城市功能、继续发挥它服务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党委书记刘芳把这次论坛的主题定为“浦东挑战:迈向全球高地的路径”。她表示:“浦东过去的20年,不仅是上海的浦东,它应该是全国的浦东、全球的浦东。我们对过往20年所走之路做一个提炼回眸和总结,是为了站在全球的视野,更好地思考浦东迈向全球的一个路径和高地。”
经验
20年伟业来自于改革开放和坚持创新
主持人: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今天的讨论主要分上下两段,第一段是对浦东过去20年,做个回顾、总结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浦东有一个更好的展望。有一个说法是,上海这个城市是以港兴市,上海最早就是从港口起步的,原先在苏州河两岸集聚了上海最主要的工业企业;在20年前,浦东的开发开放,意味着上海真正开始沿着母亲河黄浦江两岸迈向属于中国的世纪;而在下一个20年,两区合并以及三港三区的规划意味着浦东的开发开放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那就是从黄浦江两岸走向了东海,走向了太平洋(601099,股吧),开始沿着100公里海岸线和3000平方公里的海域描绘蓝图。所以各位嘉宾可以从自身经历角度,回顾一下20年前沿着黄浦江进行的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性举措,对上海和全国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变化和经验,然后下半节我们更多地谈挑战,以世界性城市为目标,上海和浦东,接下来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李佳能:1980年代初期,有很多学者提出上海向何处去的问题。因为上海那时快支撑不下去了,可以说得了“鼓胀病”不能消化了,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根本没有办法再发展下去。
我们搞研究搞了十年,对于如何开发浦东,心里也不踏实,尽管帮政府写了连续三稿向中央的汇报材料,但写了以后是不是能够真的实现,心里也没数。
小平同志是高瞻远瞩的,来上海几次过年,上海领导都给他报告要开发浦东。想起当时的镜头,仍然历历在目。当时小平同志在上海讲:“浦东开发晚了,我有责任。”这么一个伟人讲自己有责任,真是很令人感动,也体现了一个战略家的伟大。没有邓小平的倡导,没有当时党中央的决策,浦东开发不会那么快起步。
管彤贤:要说浦东的变化,我可用一些事实说明。1990年的时候,在浦东睡觉晚上要用蚊帐,那时候还没有空调;第二,那时马路绝对不堵车,没有几辆车。第三,也是当时报纸讨论比较激烈的,“做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脑体倒挂,当时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当然,这也是全国现象。
振华重工(600320,股吧)1992年在浦东成立,今天,我们的主产品大型集装箱机械己进入7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们的香港和台湾,占据世界市场78%的份额,这些屹立在各国各地区港口的产品,是“中国制造好”在76个国家和地区的活广告。
振华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必须提到与落户上海浦东分不开。你要跟老外做生意,他要来看你这个企业怎么样,包括所在环境如何。对浦东的大环境给予高度赞扬,因为他们要来监造,要在中国生活起码半年,他们对环境的肯定增大了我们的竞争力。
方怀瑾:我从港口的发展来看20年来浦东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外高桥(600648,股吧)港区建成之前,浦东的港口当时是从事粮食、煤炭等这些粗放型的生意,但是到2008年,浦东的集装箱吞吐量占上海60%左右,将近有1600万箱。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光浦东这一地,就相当于世界集装箱的前三位了,上海现在仅次于新加坡。
我个人的体会,浦东20年的成功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改革开放,在这个过程当中,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有时候我们是通过突破性的改革,来扩展开放的领域、开放的范围。有时是通过开放来进一步推动改革。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第三个就是要紧紧盯住目标不放松,不等、不靠、不要。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先行者和创业者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汪亮:到2008年,浦东地区的GDP是3100多亿,占全市的比重是22.6%。20年前,浦东只有60亿的GDP,只占全市的8%。在此期间,浦东生产总值翻了两倍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2009年南汇是548亿,两区合并以后就是4100多亿元,占了全市GDP的27%,可以预见,以这种发展速度计算,5年后,浦东GDP一定是超过全市的30%。
浦东对于全国的影响,就是体现在以建设特区的方式再建一个新区,这么一代人非常用心的,用他们的心血创造了这个伟业。
徐小迅:我曾在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工作13年。1992年年初,我也是机缘巧合,组织调动到了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0-04-19 15:39:01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回顾过去近20年的工作,我从国有银行调到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之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调动与浦东有什么关联,后来才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的金融工作对浦东开发开放工作建设的意义所在。对于金融的重要作用,其实小平同志很早就敏锐地意识到了,金融是经济的命脉,是“造血”功能,所以回顾过去20年当中,我觉得浦东开发开放由于大量的建设发展对金融的需求,金融本身有一个引领作用。
许培星:刚才这些专家和前辈,有知识有理论的发言很深刻,很有体会。我结合自己工作谈点自身体会。小平同志对上海是非常有感情的,去了好几次浦东,1993年那次是下雨,站在杨浦大桥上,这确实是不容易,那么大的年纪一定要到浦东,看杨浦大桥非常壮观,一定要到杨浦大桥上照相。所以说老实话,包括浦东在内的上海,其改革开放是在小平同志的推动下进行的。
挑战
领头羊成长的烦恼
主持人:20年来,浦东的成绩我们有目共睹。但现在包括浦东在内的上海,似乎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比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比如发展空间的局限;比如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比如兄弟城市的竞合关系,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挑战?
李佳能:浦东下一步怎么发展,确实有艰难的一面。我个人感觉,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一是浦东精神不能软化。第二,浦东的定位不能弱化。第三,面临政策逐渐被消化的挑战。靠政策吃饭不是长久之计。第四,经济增速钝化,这是个要命的问题。第五是面临目标淡化的挑战。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浦东迈向全球高地的路径”,这其实就是浦东开发的一个远大目标,我们不能忘记。第六,要警惕管理退化的风险。浦东管理退化的风险表现在,它跟其他区的管理差不多了,很多事情没有自主权,不能自我决策了。第七,浦东面临的挑战逐渐强化。这里所说的挑战强化,既包括上海本身的,也包括上海之外的。比如上海的虹桥商务区、新崇明,比如天津滨海和深圳。
汪亮:20年后的今天,浦东其实跟上海一样,和全国大部分沿海先发城市一样,再一次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浦东前20年的高速发展主要是依托基础建设为重点,这种高速发展不可能持续了,现在基本建设都已完成,许多功能区的定位也定好了,未来浦东的方向是激化、激活功能,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在原来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要有真正的产品,要有我们的生产成果、劳动成果,所以现在浦东定位“7+1”,我觉得非常好,这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徐承军:我们给自己一个设问,就是说这种设定到底是浦东自己的需要还是浦东责任的需要?两种不同设想就产生两种不同的规划,一种是着眼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一种是局限在浦东自身来考虑。如果只是局限在浦东自己发展来定,也许可以活得比较舒服。但作为改革开放的浦东,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已早设定了浦东作为长期改革开放的先锋角色和责任,20年的时间从历史来看也只是初期阶段,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的引领继续下去。
既然明确了这样的定位,那么我们给自己第二个设问,就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浦东如何继续引领全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内容?“迈向全球高地的路径”这的确是个让浦东兴奋的挑战,如果说从无到有是比较自己,那么从有到精就必须比较全球,在审视了如今全球高地的目标上做精做强。
在审视了全球高地明确了目标方向后,我们给出了自己第三个设问,如何迈向此路径?在我们已参与到全球化的今天,已不允许用我们太多时间、太多弯路、太多代价去摸索,企业的规划和责任、政府的管理与职能都需要发生转变,这方面我们要的就是继续学习和引进已经有过这方面经验的国家和地区的路径模式、心智模式、管理模式,切不可对我们取得的初步成就感到了不起了,自大了,我们的路还很长。
方向
如何迈向世界性城市
主持人:我们梳理了浦东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也需要讨论浦东未来发展的动力何在、浦东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在哪里。浦东如何在经济规模、社会发展、城市竞争力方面成为一座世界性城市,请各位专家献计献策。
李佳能:浦东今后怎么办,我感觉首先还是需要在改革开放上下工夫,需要回到最初的目标去再思考,当时为什么开发开放浦东,开发浦东为了什么,怎么样开发浦东,这些问题需要一代一代地、一批一批地继承下去。
很多事情和观念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比方讲浦东未来的着眼点不应该再是项目,不应该走招商引资这个老路,浦东应该鼓励自主创新,应该是产业的引领者。上海也好,浦东也好,就应该研究服务全国的事情。包括世博会目的也是这样的,应该在“新”字上做文章,走出浦东的新路子,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
管彤贤:未来如何发展,浦东确实应站在更高的层次看浦东,比如有几个战略意义的东西需要考虑,比如浦东的定位要明确,不要再搞工业了,还是要优先发展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你看美国的经济结构,3%是农业,20%多的工业,70%多的服务,GDP大多都是跟服务业相关。我们今天一定要这样,高耗能、高污染的事都不要做,搞金融、搞服务,总部在这里。浦东搞迪斯尼是非常有远见的,这些其实都属于软环境,是浦东未来发展的新课题。
方怀瑾:今后怎么发展,我个人觉得,首先,浦东区域扩大了,整个区域扩大后,它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我可能了解得不够充分,给我的感觉是不够明确、不够清晰。南汇并进来后,洋山港怎么和现在的浦东更好地结合发展,要好好规划。
第二,浦东20年开发开放的一些经验和优良传统,今后在更长的时期如何继续发扬光大。
再一个就是努力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同时要降低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浦东的政府职能应该跟其他区政府有所不同,应该在先行先试上走出一条路子,应该更多提高自身服务意识。
|
|
结构注释
|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 最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