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地产股拐点若隐若现
2010-04-22 08:51:2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地产股拐点若隐若现

 为遏制日益高涨的楼市炒风,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1日上午宣布,继一星期前推出三招加强监管香港的楼花销售条例后,特区政府将再推出九项措施以规范香港楼市;他同时透露,特区政府将于6、7月份拍卖两幅地皮,以增加土地供应。
  受此消息影响,占港股权重较大的香港本地地产股昨日普遍走软,至收盘,地产股长实(00001.HK)微跌0.3%,收报100.4港元;恒地(00012.HK)跌0.77%、新地(00016-HK)跌1.03%、信置(00083.HK)跌0.54%;新世界发展(00017.HK)和恒隆地产(00101.HK)则微升0.15%左右。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港府连续出招遏制楼市炒风,短期内地产股拐点有望出现。
  曾俊华:楼市泡沫不容忽视
  曾俊华昨日在香港立法会上详细公布了预算案内的楼市调控措施。有消息人士透露,曾俊华在会前曾紧急召见包括长实、新地等在内的香港主要地产商短暂会晤,于新措施公布之前做最后的沟通。
  据悉,大约在一个多星期前,港府就曾推出了加强监管楼花销售的“三招”,包括要求开发商提高示范单位像真度、减少楼盘广告失实度,以及公布涉及开发商高层交易的单位数据等。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就此表示,如果开展商屡劝不改,政府将会考虑立法监管,甚至撤销其预售楼花的许可。
  在曾俊华昨日提出的九条措施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规定了开发商在售楼前的七个工作日要发放售楼说明书,在正式发售之前的三个工作日要公布价单,这些数据还要同步在网上披露。另外,“港九条”还规定开发商要增加首推单位的话,如果是小型项目则起码要推售三成,而大型项目就起码要推售一半。地产业界人士认为,此举将令开发商不可能再像以前一般分批少量推售,并以此营造加推、加价的气氛。
  曾俊华昨日表示,“香港楼市的泡沫风险不容忽视,特区政府将加快落实调控楼市的措施。”除了再出招冷却楼市外,他还宣布特区政府将于今年6、7月拍卖山顶聂歌信山和何文田山谷道地皮,以增加市场供应。
  香港地产股或将分化
  统计显示,由于香港楼价继续上升,令市民的供楼负担大幅增加,供楼的金额占家庭入息比例突破40%。据中原地产公布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显示,今年首季香港的二手住宅楼价累计上升7.5%,为近三个季度以来的最高。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升表示,CCL已经连升五季,由2008年年底至今年首季累计升幅达38.6%!
  对于曾俊华提出的“港九条”,长江实业(00001.HK)投资董事郭子威表示,政府提出新措施不难做到,相信也不会影响购房者的兴趣。他相信港府的意图不是为了打压楼市,只希望楼市不会过热。
  恒地(00012.HK)营业部总经理林达民则认为,“港九条”的有关条例欠缺弹性。他举例说,若开发商在公布了首批单位价格后楼市出现下滑,那么开发商是应更改售价,还是要按报价单价格出售?
  据香港媒体报道,恒地在大围的新盘“名家汇”因项目未能如期交楼,证实已有约10伙买家要求退房。虽然恒地销售人员辩称,取消交易的原因可能是买家“财务安排上出现问题所致”,但分析人士认为,有关事件将令投资者对香港楼市能否维持畅旺产生戒心,香港地产市场的拐点将现。
  DBS认为,港府接连推出调控措施后,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仍可能实现软着陆,维持对2010财年价格上涨10%的预期不变。该行认为,增加私人住宅发展用地的供应量,是恢复住房市场供求平衡的正确途径,并预期近期香港本地地产板块将出现分化,但仍看好即将推出新项目的地产商,如信和置业(00083.HK)和嘉里建设(00683.HK)。(证券时报 唐盛)

  港府再出九措施规范楼市 六七月推两幅地皮
  4月21日下午消息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宣布再推九项措施规范楼市销售,并透露6、7月将主动拍卖两幅地皮。他表示,泡沫风险增大压力不容忽视,已出现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若本次措施效果不佳,政府不排除再立法监管。
  “我们会致力于打击投机炒卖活动”,曾俊华今日在香港立法会宣布,再推出九项针对楼盘销售的措施。措施包括规范售楼报价单,要求小规模楼盘最少须提供30个单位或者出售单位的30%的价格,大型楼盘则最少要提供50个单位或50%单位的价格,以较高为准,提高售价的透明度。
  措施还包括,新楼开售前7天要提供售楼书,3天前要提供报价单,并全部上载到网站。此外,开发商董事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的交易必须同时披露,增加售楼的透明度,防止开发商“托市”。“政府会密切观察有关措施的成效,”曾俊华强调,如果这些措施成效不彰,不排除进一步立法监管。
  另一方面,政府也主动增加土地供应量,未来3个月举行4次土地拍卖。曾俊华透露,今年6月及7月会主动拍卖两幅位于九龙何文田、港岛聂歌信山道的地皮,他预计,未来三至四年私人住宅新单位供应将达到5.5万个。
  曾俊华表示,如果楼市持续过热,政府还可能调高2000万港元或以下单位交易的印花税,并要求税务局追收炒楼获利投资者的利得税。在2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2000万港元以上单位交易印花税税率已上调0.5个百分点,至成交价4.25%。
  他指出,事实上在政策影响下,香港楼市价格升幅近日已经稍微放缓,3月成交量也从2月份高峰回落。然而,他表示,过去两个季度购房市民贷款月供占其月收入比例上升速度比较快,“这令人担心”。 曾俊华在发言中还表示,香港目前经济非常畅旺,如果外围没有重大变动,今年应该能够实现4-5%的经济增长。不过他指出,欧美市场可能已经出现根本性变化,令消费长期不振,因此香港未雨绸缪,加强了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联系。
  据了解,曾俊华在赴立法会发言前,今天早上已经与开发商代表会面,沟通有关措施。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副主席、新世界发展(00017.HK)执行董事梁志坚会后对记者表示,地产建设商会将在本周召开小组会议讨论。他自己则对于这些新措施表示接受,“我们相信我们一定有机会做到”。
  长江实业(00001.HK)投资董事郭子威也认为,政府提出新措施不难做到,相信也不会影响购房者的兴趣。他相信政府不是为了打压楼市,只希望楼市不会过热,“方向是正确的”,如果地产建设商会发出指引长实将会跟从。(新浪财经)

  急召开发商 香港出手调控楼市
  内地与香港都面临着楼市形成泡沫风险的问题,近期中央连出犀利措施调控楼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昨天也出调控措施。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1日宣布,在未来三个月内拍卖四幅土地,并提出九项新措施,规范一手楼市场销售。
  《经济学人》最新一期调查结果显示,去年香港的楼价升幅全球第一,高达27.7%。
  曾俊华昨日紧急召见香港各大地产开发商,并随即在特区立法会会议上宣布未来三个月内将拍卖四幅土地,其中包括两幅位于传统豪宅区山顶和何文田的土地,希望以增加土地供应来解决供求关系。
  同时,曾俊华宣布了九项具体措施,包括开发商需要披露涉及发展商董事局成员及直系亲属交易、售楼说明书由原来的开售前24小时公布延长至开售前7日公布等,以打击一手楼市场资讯不对称的不良销售情况。
  另据新华社报道,香港特区拟调高2000万港元以上的楼宇买卖印花税税率,以确保香港楼市健康平稳发展。(第一财经日报)

  香港拟上调高价楼宇买卖的印花税税率
  香港特区拟调高2000万港元以上的楼宇买卖印花税税率,以确保香港楼市健康平稳发展。
  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发言人21日表示,特区政府将于23日在香港特区宪报上刊登《2010年印花税(修订)条例草案》。修订中载明,把2000万港元以上的楼宇买卖印花税税率由3.75%提高至4.25%,以及不再容许2000万港元以上的楼宇买家延交印花税。
  发言人表示,这两项税务措施将会增加投机者炒卖高价私人住宅物业的成本,以减低楼市泡沫的风险,进而确保香港楼市继续健康平稳发展。
  据介绍,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香港约有2000宗私人住宅楼宇交易的金额高于2000万元,占全年所有私人住宅楼宇交易的约1.5%。
  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强调,绝大部分置业人士都不会受到这两项措施影响。
  据悉,修订条例草案将于今年5月5日提交香港特区立法会。(新华社)

  香港加入楼市调控潮

  香港也加入到楼市调控大军中来。昨日,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向地产建设商会提出9项售楼新指引,进一步规范已建成及未建成的一手住宅的销售。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表示,若有关措施最终成效不彰,不排除立法监管。

  这9项新指引包括:发展商销售未建成及已建成单位均要遵守指引;发展商在销售现楼时,要提供实地现楼参观;发展商公布涉及5日内成交资料时,须同时披露涉及发展商董事局成员及直系亲属的交易;提供的示范单位至少包含与交楼标准完全一致的一个间隔、装修用料及设备;首次放盘量须放大,小型发展项目最少须提供30个单位或可供发售单位的三成,大型发展项目则须提供至少50个或五成单位;要于开售前7日提供售楼说明书;发展商出售任何数目的单位给任何人,必须提前3日公布价单;任何宣传物品必须清楚提供楼盘坐落地点及地址;发展商须在网页同步刊登售楼说明书及所有价单。

  曾俊华指出,政府也在密切留意2000万港元以下楼宇的买卖,若发现有投机过热的情况,将增加印花税的措施扩展至2000万元以下的楼宇。(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