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四川长虹布局之惑:超前还是冒险的一步棋
在发改委的新扶持政策出台前,作为彩电企业战略转型的先锋,四川长虹(600839)集团早在2004年已经率先开始在彩电上游,乃至“上游的上游”布局的步伐,而经过近6年的努力长虹已经形成了以“虹欧”等离子屏、“长智光电”液晶模组、“华意”冰箱压缩机、“长虹东元”空调压缩机等为代表的年销售规模数百亿元的上游核心部件产业群。
“造屏”之困
更为重要的是,在等离子面板、液晶模组领域基本完成上游材料部件本地化布局的长虹,还前瞻性地开始了在OLED面板领域的布局,并且在有“第三代显示技术代表”之称的OLED领域的研发、制造都取得了突破,其中在OLED面板大屏化技术上的突破已经与日韩品牌齐步。
作为一家身处内地的彩电巨头,长虹在其自身主业——彩电战略转型升级比任何一家沿海彩电巨头都走得更加坚决,“如果做不了屏,长虹还不如不做彩电”,这是2004年7月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重返长虹后甩出的第一句话。
虽然当时中国市场平板电视市场的规模只有三四百万台,但是作为替代CRT的趋势性产品,中国企业在上游的布局几乎为零,占平板电视成本70%,全国需要进口的液晶屏、等离子屏成为国产彩电行业整体亏损的主要原因。
然而等离子、液晶面板上游领域的投资动辄上百亿元而且技术升级更新很快,其投资存在巨大风险,再加上掌握技术的日韩和台湾企业为了维持高额利润不愿意转让技术,这让国内企业一筹莫展。
据悉,到2009年中国电视面板进口额已经达到近200亿美元,这几乎相当于国产彩电当年销售收入的70%,而在上游面板利润的支撑下,外资平板也操起价格战的屠刀在中国市场大举进攻,2007年其在中国一二级市场占有率一度提高到7成,国产彩电面临着危险的局面。
在国家扶持政策迟迟不能确定,京东方、上广电等国内液晶屏行业投产即亏损的大环境下,曾经是CRT老大的长虹寻求改变现状的愿望也更强烈,既没有过分依靠政策扶持,也没有期待外资巨头会主动转让技术,长虹聪明地选择了曲线进军上游的道路。
2005年底,长虹第一次确立了计划进军PDP产业链前端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