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2500点基金自购升温 再引“抄底”猜想
3000点时基金纷纷自购,引发市场“抄底”猜想;一个月后,指数跌至2500点附近,又见基金公司斥资数亿自购旗下基金。当震荡之下市场泡沫被逐步挤出,“筑底派”言论渐趋升温,基金此时出手是否预示着又一轮“寻底之旅”即将展开?
6月9日,华泰柏瑞基金公司网站刊登一则新闻,内容为该公司动用1000万元固有资金认购旗下华泰柏瑞量化先行股票型基金。有分析认为,股指徘徊在2500点附近,基金开始“出手”了。
事实上,5月份以来,已先后有多只基金“为自己做嫁衣裳”。
华安基金公司5月6日发布公告称,将通过代销机构认购华安行业轮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3000万元;兴业全球基金公司5月19日发布公告称,将通过代销机构分别申购兴业全球视野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兴业有机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各25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六个月;5月25日南方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动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南方优选价值基金3000万元。
上证数据统计显示,5月份以来,已先后有8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自购旗下基金,涉及9只基金,申购总额为2.23亿元。若将时间轴拉长,二季度以来,各家基金申购旗下产品5.45亿元。
历史上,基金成群自购多被看做市场转向的积极信号,但机构“集体错判”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3月末4月初,当大盘徘徊在3000点附近时,“配合”阶段筑底观点的推出,不少基金出现了一次中小规模的自购潮。可股指依旧一路向下跌至2500点,基金的“越抄越低”证明,这仅仅只是“平常”的自购而已。上证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运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产品已给基金公司造成2.31亿元的浮亏。
那么,在2500点附近的这次出手是否具有更多实际参考意义呢?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前的持续震荡已经将市场大部分泡沫挤出,从历史上看也达到了估值区间低位下轨,因此基金出手或有抄底之意。
不过更多的声音则是呼吁“冷静”。某基金分析师表示,基金自购的原因是多样的,或出于看好后市,或出于营销产品,或出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自购QDII基金),因此不能单纯以基金自购的个案来判断宏观趋势的偏转,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另一位分析师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她认为,基金现在自购称不上是在“抄底”,最多是又一次“寻底”。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