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货币基金遭机构大规模赎回
2010-06-27 21:46:5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1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89940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18
主题:货币基金遭机构大规模赎回

半年考核将至,银行以4%的利率高息揽存,吸引部分机构资金转投银行间市场获取高收益,引发货币基金大额净赎回。为了应对机构赎回,基金经理被迫卖掉一些没有到期的券种,拉低了货币基金收益率,近期,有近10只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收益率低于1%。

机构大规模赎回货币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 李湉湉
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趋紧,已经引发货币基金大额净赎回。

证券时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半年考核将至,银行以4%的利率高息揽存,吸引了原本投资于货币基金的部分机构资金倒戈,有货币基金一天遭遇10亿级赎回,转投银行间市场获取高收益。

更有业内人士担忧,机构可能将资金持续从货币基金腾挪到银行,货币基金则需要被迫卖掉没有到期的券种,出现兑现浮亏,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可能负收益。

机构倒戈货基被赎

据悉,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由较宽松到紧张的转折开始于5月中下旬。

一家银行资金交易中心交易员表示,“在银行间市场,四大行最有钱,从5月中旬开始,他们借款明显收紧,到5月底,他们不仅不借钱给其他机构,还要向其他机构借钱,市场资金面骤然紧张。”

到了6月下旬,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更加紧张,部分银行需要保证在6月30日有75%以上的存贷比,再加上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农行IPO临近,银行为大资金开出了1个月年化收益超4%的优厚条件。

从市场利率来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利率急速攀升,5月25日这一利率水平还在2.0482%,到了6月25日,飚升至4.0525%,一个月内上涨近1倍。显然,投资于货币基金,年化1.5%到2.5%的收益率远远比不上直接投资于银行间市场。

“央企财务公司、信托公司手里有不少可以动用的短期资金,现在银行缺钱,开的价格又高,他们肯定愿意倒倒手。”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透露,近来频有货币基金的机构客户被银行拉走,货币基金一天上10亿的净赎回也曾发生过。

货币基金负收益之忧

货币基金的大额赎回引发了业内人士对“负收益”的担忧。

“目前短期债券价格比长期债券跌得厉害,而货币基金拿的基本都是短期债券,部分货币基金在净赎回情况下,不得不亏本卖掉没到期的券种,在极端情况下,有出现负收益的可能。” 一位忧心忡忡的基金研究员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同时需参照市场价格确定“影子价格”,两者差就是偏离度,当偏离度超过0.5%时必须按影子定价估值。如果为了应付大规模赎回卖掉没有到期的券种,做这样的亏本买卖会增加货币基金的负偏离,当负偏离度到0.5%时必须调整,即需要把浮动亏损调整为实际亏损。

货币基金已经开始行动应对机构的赎回。上海一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透露,为了应对机构赎回,基金经理已开始卖券“腾头寸”,卖掉一些没有到期的券种。

事实上,从近期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也可以看出端倪,有近10只货币基金收益率低于1%,这就表明部分货币基金卖掉一些没有到期的券种,兑现了一些浮动亏损,拉低了货币基金收益率。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货币基金出现负收益可能性不是很大。由于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只限机构,对于那些机构投资者占比不高的货币基金来说,“连锁反应”导致的机构资金赎回对其影响有限。

“如果一只100亿的货币基金,50亿为个人持有,50亿为机构持有,即使机构持有量从50亿下降到20亿,被赎回60%,对于整个货币基金来说也只下降30%的规模,基金经理应对起来并是十分困难。”该人士进一步表示,2006年货币基金净赎回要比目前严重得多,当时货币基金机构持有比例高,并且个人也从货币基金转向打新股,3个月内净赎回普遍在80%左右,才导致了货币基金定存出问题并且少量货币基金出现负收益。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