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 昵称:大牛股 |
| 发帖数:112696 |
| 回帖数:21881 |
| 可用积分数:99915695 |
| 注册日期:2008-02-23 |
| 最后登陆:2025-11-11 |
|
主题:闪电战掠地徐留平强势整合“大长安”
8月26日,中国长安汽车[11.25 2.46%]集团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在当地投建初期年产20万辆的长安PSA项目,并计划同深圳市政府展开更多合作。
这是长安汽车今年5月以来,与第七个地方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项目的签署,意味着不到半年时间内,长安集团的产能布局已陡然增加了约300万辆。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认为,这些产能的增加将成为长安汽车做大做强,跻身世界一流车企所做的必备保障。
不过,徐留平的“野心”并不止于此。“2020年,长安集团的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徐留平称。为此,徐留平打算在自主高端市场和合资企业上做文章,“9月份,我们计划推出一个全新的轿车品牌,并发布全新的品牌标识,发力高端车市场。”徐留平对媒体表示。“此外,长安还要加强与合资伙伴的合作。”
徐留平的算盘其实很简单,借助新品牌标识的发布和合资企业力量的壮大,长安汽车既可以扭转其低端低劣的品牌形象,而高端品牌与合资车型强大的盈利能力也将为“大长安”庞大的发展计划提供有力支撑。
扩产玄机
8月26日,长安汽车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长安汽车将于2012年在深圳建成20万产能的工厂,工厂将投产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个车型系列,采用长安品牌、标致品牌、雪铁龙品牌和合资公司自主品牌。除了整车外,长安汽车还计划在当地形成年产20万台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生产能力。“中国长安PSA深圳基地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初步完成了华南地区的产业布局。”徐留平说。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同时是长安汽车今年5月以来与第七个地方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5月11日,中国长安与黑龙江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12日,长安再次与江西景德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长安汽车分别和南京、河北省、合肥市、北京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一系列战略协议的签订让人眼花缭乱,仅半年内,长安产能规划就提高了近300万辆。而根据规划,长安集团计划今后还将继续兼并重组2-3家车企。
如此密集的攻城略地,不得不令许多业内人士对长安的资金承受能力产生了忧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长安汽车虽然售出186.3万辆汽车,但利润仅为23.83亿元,显然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产能扩张计划。
对此,徐留平认为,汽车业的本质是大规模经济的产物,因此,汽车企业做强的前提必须是做大,在一定的区域内做到数一数二。长安只有在2020年的时候,销量超过500万辆,才有可能真正“长安”。
一位接近长安的人士对记者表示,长安今年的七城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做大,其背后还埋藏着徐留平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长安与黑龙江省政府、景德镇市政府和合肥市政府合作,得到了当地政府优先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承诺,可以让收编后的哈飞和昌河汽车获得更多的政府保护和厚爱,继而帮助长安制造更多的销量;在北京,长安除了布局华北,拥有央企背景的它,还可以加强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协调;而南京协议,则完全是因为马自达的单飞。
自主、合资两手抓
长安汽车的宏大计划,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对此,徐留平开出了两剂“良药”:在自主车型上推出高端自主品牌和在合资品牌上提升盈利能力。
据徐留平介绍,长安9月份会发布新的轿车品牌,并同时启用新的标识,未来在该品牌下推出的车型,将高于长安现有的奔奔、悦翔、志翔等车型。
据了解,为了这一高端品牌的顺利推出,长安内部已规划了一年之久。“新高端品牌旗下的车型将不低于上汽荣威550。”一位长安汽车的负责人表示。
“现在长安在标识上的确存在指代不清的问题,虽然轿车和微车是两个标,但是背书都是长安汽车,很多人不明白哪个是企业标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而且现在企业标识和微车标识一样,给人的印象长安就是做微车的,这都是不好的联想。因此,借助此次新标识的发布,长安有望重新梳理一下旗下的业务板块。”
在自主品牌发力高端的同时,徐留平也把整合的利剑指向了合资品牌盈利能力的提升上面。实力增强的长安集团开始用自己的意志左右合资伙伴。此前,长安的合资品牌盈利偏弱成为其饱受外界质疑的软肋。
日前有媒体报道,铃木在华欲再寻合作伙伴,甚至谋求参股上海大众。对此,徐留平首度公开表示,由于铃木在华已经有多家合资公司,按照国家政策铃木已无法再成立合资公司,因此铃木未来将专心与长安进行合作。
让铃木“死了梅开二度的异心”,这是徐留平把脉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未来的发展后做出的选择,长安的强势也可见一斑。
而对于与福特的合作,徐留平称,长安已与福特联合制定了“3158”发展战略,并将于近期发布新的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按照这个战略,福特和长安的合作深度和广度都会加强加快。
随着长安一系列的扩张和整合,徐留平的“大长安”策略也开始步入收获期。
长安旗下上市公司长安汽车(000625)8月29日发布中报称,2010年1-6月,公司实现净利润13.67亿元,同比增长161.3%。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及下属子公司、合营公司共生产汽车95.64万辆,同比增长49.85%;销售汽车97.45万辆,同比增长47.60%,产销创历史新高。产销量继续居于中国汽车业前4位。
“2010年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是一个大发展之年,也是一个大整合之年。”徐留平称。而徐留平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中国的长安、世界的长安”。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 昵称:大牛股 |
| 发帖数:112696 |
| 回帖数:21881 |
| 可用积分数:99915695 |
| 注册日期:2008-02-23 |
| 最后登陆:2025-11-11 |
|
一汽轿车[19.09 3.98%]自主品牌急行军
8月26日,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7.85亿元用于投产红旗高端自主品牌轿车。就在同一天,一汽轿车旗下另一款重量级车型——奔腾也有大动作,经过171项升级的2011款奔腾B50上市。
增资红旗、升级奔腾,一汽轿车自主品牌脚步越加紧促。
红旗一年后复产
一汽轿车发布的公告显示,投资的17.85亿元将扩充原有厂房,用于投产红旗高端自主品牌轿车,2013年将达到年产红旗C131新车型3万辆的生产能力。按照一汽集团内部规划,代号C131即为定位为高端C级车型的红旗自主品牌轿车。据悉,该车型量产后将搭配2.0T、2.5L、3.0L发动机,高配车型将匹配的是V6发动机。而一汽也在去年就已经开始V6发动机项目建设,2012年将达到年产5万台V6发动机的能力。C131最终量产后将瞄准目前中大型豪华车市场,另外还将占据一些公务车的份额。
目前红旗轿车共有L和H平台,L平台定位于豪华车、H平台则定位于高级车,C131将在红旗H平台上实现量产,这意味着近年来一直处于半停产状态的红旗品牌即将复产。一汽轿车总经理张丕杰在2011款奔腾B50上市会上对记者表示,红旗C131计划于明年年底前恢复生产,复产后的红旗轿车将继续与奔腾品牌并网销售。
据一汽轿车2007年财务报表显示,当年成立的红旗销售公司亏损达4995万元;2008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一汽轿车状况好转,实现营业收入约179.1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净利润约13.4亿元,同比增长150%。而定位公务车市场的红旗HQ3,自2006年11月投放市场以来,就一直未向行业协会上报单月的销售数字。目前,红旗轿车仍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销售的几乎全是库存。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向来低调的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对外宣布了全新品牌战略,首次明确将红旗品牌提升到一汽高端品牌的位置上,一汽将只拥有红旗和中国一汽两个品牌。
对于该投资计划,一汽轿车方面表示,该项目实施有助于延伸公司产品线,完善产品谱系,全面覆盖中高级轿车市场的战略布局,有助于增强红旗品牌轿车的市场影响力。
奔腾B50增值换代
相比旧款车型,本次上市的2011款奔腾B50,累计进行了多达171项商品升级,其中重点升级16项,售价分别为手动豪华型9.88万元、自动豪华型10.98万元、手动尊贵型10.48万元、自动尊贵型11.58万元、自动3G型12.58万元。
作为奔腾品牌的第二款车型,奔腾B50自去年5月上市以来,已累计销售10万辆,并由此赢得了“1.6L之王”的美誉,可以说实现了徐建一对奔腾走量的定位。奔腾从最初不被市场重视,到现在月均销量在6000辆左右,已经做到了品牌和销量的初步成功。
记者同时获悉,一汽轿车产能规划20万辆的二工厂已经建成,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奔腾系列车型,而第一工厂的产能则让位于一汽马自达,届时一汽轿车工厂总产能将达到32万辆,也给红旗复产和奔腾新车型的上马留出了充裕的产能空间。
据透露,一汽轿车自主品牌奔腾系列车型中,刚刚上市的2011款奔腾B50也承载着销售冲量的重任,而明年B30有望上市销售,同时一汽轿车公布了6万辆C303(B90)产能投资计划,届时奔腾A0、A、B、C级平台车型全部亮相。
|
|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 昵称:大牛股 |
| 发帖数:112696 |
| 回帖数:21881 |
| 可用积分数:99915695 |
| 注册日期:2008-02-23 |
| 最后登陆:2025-11-11 |
|
有这样一款小车,它自1982年面世以来,经历四次换代,始终畅销不衰。时至今日,它在全球的累积销量已达到565万辆。它,就是日产的精品小车——玛驰。
8月30日,日产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终于把全新一代玛驰引入了中国市场。尽管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松元史明并不愿意透露对这款车的销量预期,但其四个级别6.99万-9.29万元的价格区间显然是为了拔得头筹而来。
而松元史明的使命并不仅于此。一位东风日产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的东风日产将在销量方面向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发起挑战,拼尽全力冲击行业前三。
此前,“东风日产距离第一军团有多远?”这个问题似乎难以预测,但现在,东方日产已经在用行动证实着自身的实力。最新数据显示,东风日产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已经稳居行业第四。
显然,随着华南市场的巩固,打响了华东战略,持续发力华北市场的东方日产,挤进行业前三虽然“任重”,但是“道已不远”。
杀入A0级市场
对于玛驰的引进,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表示:“玛驰在欧洲日本等代表时尚环保潮流的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环保、低碳理念在中国市场渐成潮流,我们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充分调研,决定将玛驰引入中国。”
有业内人士认为,A0级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在这一细分市场,自主品牌车型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所以玛驰上市后,可能要面对一个利润被尽量压榨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对此,松元史明并不认同,他对记者表示:“玛驰在销量上将成为紧凑型两厢车的领军者。”显然,他对玛驰的市场表现抱有相当高的期望。
据悉,为了让玛驰上市后能够迅速打开市场。东风日产已决定将奇骏、逍客转产郑州日产。东风汽车[6.01 3.26%]近日公告称,东风汽车股份董事会已授权公司经理层,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讨关于其委托郑州日产生产奇骏、逍客等事宜。
迎战大众
增加了玛驰这个冲量的“生力军”,东风日产今年的销量提升计划也开始变得更具“攻击性”。
一位东风日产的内部人士日前向记者透露,今年的东风日产将在销量方面向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发起挑战,拼尽全力冲击行业前三。
为此,东风日产提出了“华东战略”,以进一步提升产品销量。
据了解,“华东战略”并没有首先从上海地区寻求市场突破,而是从扬州、苏州以及安徽、山东等销售增速增长更快的二三线城市和地区进行提升。东风日产长远的战略智慧也可见一斑。去年,二三线市场对东风日产整体的贡献已经超过了50%。
尽管,这一“华东战略”与大众的“南方战略”相比,颇显低调。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东市场作为上海大众的大本营,是大众品牌的传统强势区域。而多数日系品牌在失去了本土作战的优势之后,其在华东市场的份额大都在低位徘徊。因此,作为日系品牌中首个把华东市场作为突破点的车企,东风日产的“华东崛起”战略更像东风日产单挑大众。
挑战三强
“华东战略”的初见成效加速了东风日产冲击第一阵营的步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销售33.1053万辆,位居乘用车企业的第四位,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全年目标60万辆)的55%,超过了上海大众53.92%的完成率,与上海通用(56.47%)、一汽大众(57.9%)成为目标达成率最高的3家企业之一。此外,东风日产47%的同比增长率仅次于上海通用的66%,高于上海大众的39.8%和一汽大众的35.01%。
而任勇更大的战略目标是,东风日产成立10年的时候,销量要超过100万辆。为此,东风日产已在产能上开始了准备。日前,东风日产广州花都第二工厂举行了奠基仪式。据悉,第二工厂的设计产能为24万辆,届时东风日产的设计产能将达到70万辆。而据东风日产内部人士透露,第三工厂的选址马上也会公布。
只是,在南北大众和通用之间,无论挑落哪一家,都不是简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