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海工装备制造 我国造船业新增长点
2010-09-12 00:37:3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06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05
主题:海工装备制造 我国造船业新增长点

未来5至10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海洋油气开发的热潮将加速海工装备市场的繁荣,包括油气钻采平台、储油设施、工程船舶在内的海工装备制造规模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业新船订单量虽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但90%是低附加值船,且极少涉及海工产品。而韩国造船业几乎囊括了全球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充分显示了韩国造船业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如何消除中国造船业大而不强的“软肋”?业内人士指出,传统船型领域已经走到尽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就在造船业进军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话题被炒得火热的时候,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8月22日,世界最大深海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开工,这个项目是中远船务乃至国内主要海工生产企业今年签订海洋工程单项建造金额最高的项目,其技术含量超过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已有的超深水钻井船。该项目的签订,打破了韩国长期以来在世界钻井船建造领域的垄断。

这实际上发出一个信号,海工装备有望成为我国造船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海洋经济前景宽阔。未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需求旺盛,为发展海工装备创造了条件。相比传统造船,海工装备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因此,海工装备有望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业内人士指出。

深海开发带给造船业巨大商机

海工装备制造业之所以受到如此热捧,主要原因是全球对能源需求量大,同时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传统船型领域已走到尽头,而面向海洋经济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则是一片“新天地”。

近年来,由于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世界各国纷纷向海洋“取石油”。据权威机构预测:全球海洋工程未来10年市场规模达3000亿美元以上,年均300亿美元以上。未来5年,全球海洋油气工业将投资1890亿美元在遍及全球的海洋上建立15000个油气勘探和开采井,全球海上浮式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而平均一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价格大约是5亿—6亿美元。从国内看,今后若干年,我国油气产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水深在300米以上的海域有153万平方米,目前只勘探了16万平方米,有90%还没有勘探,主要原因就是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和装备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为我国加快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贸易萎缩,对于高度依赖外需的中国造船业带来较大影响。虽然今年以来新船成交量逐月上升,但聚集了大量船东的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再度引起了业界对全球船市复苏的疑虑。

在“外忧”并没有消除的背景下,不久前,在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举行的特别活动日上,来自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和宝钢集团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就国内船厂如何练好“内功”展开了讨论。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而生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讨论中被视作引领造船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国在新船订单量上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在质上要逊色很多。报告显示,在目前我国的新船订单构成中,附加值较低的散货船比例高达90%,且中小型散货船居多。而韩国船厂新承接的主要是油轮和大型散货船,同时其凭借技术优势,几乎囊括了全球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充分显示了韩国船厂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如何增强造船业发展内涵?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经理谭作钧认为,目前传统船型领域发展已十分有限,而面向海洋经济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钱”途无限船企纷纷涉足海工装备

在我国,海工装备制造行业“钱’途无限,这不仅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也得到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用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的话说,海洋工程装备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我国已将其确立为国家六个新型战略性产业之一予以重点发展。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透露,海洋工程设备有望进入“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的新兴产业一列,重点发展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并获得政策、资金支持。

去年,根据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信部曾明确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重点。业内人士说,一些项目在今年已经启动了,“十二五”规划还将继续加强对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技术、项目管理技术以及建造技术的支持和引导,提高我国在该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船舶企业进军海工装备领域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船舶企业,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总裁陈强日前透露,今年熔盛重工的海工板块将全面启动,并最终形成4个大项,包括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如同海上炼油厂的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FPSO);海洋工程船以及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并称到2013年,海工板块目标产值将突破30亿元大关。

除了熔盛重工外,上海振华重工股份公司拓展海工装备市场的步伐也颇令业界关注。去年7月该公司与西班牙ADHK公司签订了22亿美元的海工产品订单,成为我国目前最大一宗海工出口产品销售合同;去年12月又与卢森堡MCS公司签订总价为1.44亿美元的一艘铺管船销售合同。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上海振华重工股份公司2009年海工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85.49%,毛利率为30.85%,同比增长8.75个百分点。海工装备业务对公司毛利的贡献仅次于集装箱起重机业务。

与此同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大央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简称中船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简称中船重工)也加紧在海工装备领域布局。两大集团旗下的上海外高桥、青岛海西湾和大连重工等制造基地,承建了以10万吨级FPSO和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为代表的高档产品。

中船重工相关负责人透露,中船重工已制定并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和《海洋工程配套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海工总装修理产值同比增长12.2%,实现配套产值同比增长74.4%,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有7座海洋平台集中交付。

此外,中集集团等企业也通过控股及其他方式纷纷涉足海工装备领域。

争食“蛋糕”船企需突破研发瓶颈

由于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海工装备制造市场这个诱人的“大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争食行列。然而,海洋工程装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厂商须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相比之下,我国造船企业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要想在这个领域与欧美国家及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一争高低并非易事。

就拿配套设备来说,与普通船舶相比,海工装备的功能系统和各种配套设备要复杂很多,配套设备占整个装备的价值比例也更高。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海工装备的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都要依靠进口。比如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建造的30万吨浮式生产储备油船中,国内生产的关键配套产品所占比例不到全船产品的5%,其价值在整个海工产品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更低。

据介绍,虽然不少海工项目纷纷启动,但实际上国内具备海工项目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并不多,不少项目只是大船厂零散的外包项目,但也冠以海工的名义。“纵观国内海工工程项目,大多数停留在海洋工程的‘壳’建造,他们大多数处于价值链的底端。”有业内人士直言。

要想实现从海工装备产品低端价值链向高端价值链转变,国内船企必须掌握配套设备的核心技术,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为此,业内专家建议,要提高企业研发水平,除了加强自身能力外,不妨采取“引进、消化、创新”的方式,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配套产品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此外,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收购国外相关的研发设计机构或拥有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的企业,来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据了解,目前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主要是欧美的公司,它们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的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和关键配套设备的供货;第二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在总装制造领域快速发展,而且占有一席之地;我国还是在制造一些低端的产品,仍处在第三阵营。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等配套设备、深水海洋油气钻采装备等,形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使我国在主流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尽快进入国际市场第一阵营,把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具有千亿产值规模的新兴产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