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 昵称:大牛股 |
| 发帖数:112696 |
| 回帖数:21881 |
| 可用积分数:99915695 |
| 注册日期:2008-02-23 |
| 最后登陆:2025-11-11 |
|
主题:长安汽车:争做汽车行业“中国创造”旗手
长安汽车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1996年从原母公司独立,成立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集汽车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汽车公司,拥有2家上市公司(长安和江铃)、4支股票。 长安汽车源自于1862年,成长于新中国,兴盛于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军转民的号召,正式进入汽车产业领域,逐步发展壮大。目前,长安汽车已建成拥有重庆、江西、江苏、河北4大基地,11个整车和2个独立的发动机工厂,具备了年产汽车130万辆,发动机100万台的能力。形成了微车、轿车、客车、卡车、SUV、MPV等低中高档、宽系列、多品种的产品谱系,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系列发动机平台。 近年来,长安汽车制定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品牌为重点,以研发为核心,以生产制造为基础,以供应链和营销服务为推动,以管理、人力、文化为支撑,以党建为保障,为建设有科技、有管理、有文化的先进国际化企业而努力奋斗的总体思路。 (一)强化战略共识,从战略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绝非短期行为,必须从企业的战略高度重视。 一是集团战略层,“十五”期间,制定了“3337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实施了“T35事业领先计划”。通过“十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长安汽车初步形成了集团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自主开发之路,为“十一五”提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长安以目标、问题、趋势为导向,开展全面对标管理,寻找长安汽车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找出短板,明确方向,最终达成战略共识。就是在“四种精神”(自我批判、敢于创新、科学理性、勇于奉献)的指引下,大力提升“三大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五大领先(市场、产品、成本、体系、文化五个方面的领先),目的是使长安汽车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二是科技规划层,制定了“长安‘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2007年5月21日,长安汽车第二次科技大会上,公司正式确立了以“市场导向,人才为本,强化体系,重点突破,提速发展”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创新道路,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建设步伐,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的科技指导方针。同年,公司向外界发布了科技宣言,明确提出要打造科技长安,要让科技成为企业的内在驱动力,并且制定了六大具体保障措施。 三是产品开发层,启动了“亮剑行动”和“雷霆行动”。 亮剑行动:公司微车提升计划,就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强化以长安之星2代为核心的新一代微车产品结构,进而做强本部、做活南京、做实河北,实现长安在微车领域的领袖地位。雷霆行动:自主品牌轿车提速计划,就是通过加快产品策划、研发和制造等工作,加快产品推出速度。 由于战略的提速,公司在管理方面的矛盾开始迅速凸现,尤其是人力资源的问题。为此,公司同时启动了“管理及人力资源提升工程”,就是明确长安集团内部要建立聚焦于战略、客户、竞争标杆的快速、高效管理执行系统,实施“带队伍工程”,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完成各项业务指标,还要能带队伍、带好队伍,并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 (二)整合全球资源,建立国际化的研发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关键是你能整合多少资源。近年来,长安汽车逐步走出重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一是搭建了“四国八地”的全球化研发体系构架。为充分利用欧洲优秀的造型设计资源,长安汽车在意大利都灵建立的海外研发中心,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为获取国内优势研发智力、信息资源,长安汽车在上海建立研究院;为充分利用日本在内饰精制方面的优势,长安在日本横滨建立长安日本设计中心;为进一步加强技术跟踪及规划能力,长安汽车北京分院开始投入建设成立,从而搭建起了中国重庆、中国上海、中国北京、意大利都灵和日本横滨“四国八地”的研发体系。并通过PDM系统,实现了五地24小时不间断协同开发,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 二是以产学研为主导,挖掘国内资源为我所用。经过多年的调研总结,长安汽车发现,很多高校及科研院拥有大量的、完全可以与长安优势互补的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设备等等,都可以通过“项目”这座桥梁紧密结合起来,共创价值。为此,2007年起,长安与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8所大学、院所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成立了8所“产学研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如今,长安汽车每年有500-2000万元的投入用于产学研合作,每年的合作项目都在20个以上,围绕新能源、NVH、碰撞安全、尺寸工程等技术领域,通过项目合作、试验设施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使长安汽车开发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同时,积极联合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并为长安汽车工程化技术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产学研资源成为长安汽车研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人才选用方面,长安汽车充分利用三国五地的平台优势,树立“放眼全球,为我所用”的人才观,从国内外积极引进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目前,长安汽车已有3名海归专家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行列,拥有高级汽车专家近30名,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国际知名汽车企业从事过研发或管理工作,专业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开发、碰撞安全、整车NVH 等汽车开发的多个方面;同时,成立了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与高校建立了“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年的磨练,公司的科研团队实现了从分散少量的国内团队向高水平专业化的国际团队转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