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场内基金昨现今年最大单乌龙指
页面导读 场内基金昨现今年最大单乌龙指(本页) 捕获东风便 基金锁紧消费股 上新热情不打折 基金公司三季度上报46只新基金 基金业走过12年 多数问题错误皆已暴露 场内基金昨现今年最大单乌龙指 昨日,场内基金市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一单疑似乌龙指事件,涉及成交量达5990手,成交额超过50万元,对应损失超过5万元。 昨日上午9点30分,国投瑞银金融地产(LOF)突然大涨9.95%,当日第一笔成交3997手,第二笔成交1993手,合计在涨停价0.884元价位成交5990手,成交金额达到52.95万元。 行情危险!散户应该尽快离场? 哪些股票值得满仓买入? 某些股很可能还要涨50%! 机构资金目前已发生大变化 昨日股市震荡下跌,金融地产股领跌,按照常理来说,指数化投资于金融地产股的基金不会出现大幅上涨。业内专家推测,由于国投瑞银金融地产(LOF)前日收盘价格为0.804元,昨日大单买入成交价格为0.884元,这很可能是投资者在操作时误将“0.804元”打成“0.884元”,才导致了该基金瞬间涨停。 按照国投瑞银金融地产(LOF)收盘价格计算,疑似乌龙指的该笔投资当日不算交易成本共亏损5.27万元,成为今年以来类似交易中成交份额和当日损失金额最大的一单。 事实上,今年以来在场内基金市场上已经发生了多次类似瞬间暴涨暴跌事件。 今年7月9日,分级基金的低风险份额双禧A开盘大涨8.94%,成交830手,当日该笔投资损失近7000元。今年8月31日,分级基金中的瑞和小康出现盘中跌停,在0.753元价位成交5152手,比当天收盘价格0.834元低了0.081元,按当日收盘价计算,该笔卖出损失4.17万元。 此外,在今年以来LOF交易中也出现盘中暴涨暴跌超过7%的现象,但多为几手或几十手的交易,投资者对应的损失金额非常有限。 业内专家分析,在基金交易中更容易出现乌龙指现象,主要是因为场内部分基金交易不活跃、基金和股票交易习惯不同。场内基金交易价格多为1元左右,且最低交易价格单位为0.001元;股票交易价格一般在2元以上,最低交易价格单位为0.01元。(证券时报)
捕获东风便 基金锁紧消费股 金九银十,最容易引人浮想到金钱的一地流淌,当然也很容易让人见识到消费的巨大魔力。九月的中秋假期刚刚结束,“十一黄金周”便紧跟到来,随着前期大幅炒高的中小板、创业板开始退潮,由于一些机构投资者在消费板块上提早“重金埋伏”而斩获颇丰,再加上受黄金周的推动,消费板块近期已备受市场关注,后市其能否继续逞强也成为了投资者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向以内需拉动型为主,催生着消费的升级,带来了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尤其是与IT、汽车以及房地产业相联系的消费的迅速增长。据汇丰晋信统计,最近3年累计单位分红最高的10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消费类公司,其中包括张裕A、盐湖钾肥、贵州茅台等优秀企业。 基金爱消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面对诱惑力十足的消费市场,基金不仅深谙其道,更提早做好了“重金埋伏”,而近期不菲的收益也证明了基金对消费爱得有理。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在统计的269只股票型基金中,二季度重仓消费股的华泰柏瑞行业领先和申万巴黎消费增长在三季度分别获得了20.87%和18.86%的收益,排在季度收益榜的前列。其中华泰柏瑞行业领先的十大重仓股中,海翔药业、伊利股份、康美药业、山西汾酒、华兰生物、贵州茅台分别占其净值4.86%、4.48%、3.40%、2.16%、2.15%、1.77%。而申万巴黎消费增长的十大重仓股中,合肥百货、张裕A、美的电器则分别占其净值4.27%、3.95%、2.61%。 此外,指数基金国富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通过对宏观经济、个股基本面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上半年以来超配消费、新能源行业中的个股,也取得超额收益,截至9月17日,国富沪深300凭借自身增强策略,以近三个月收益率6.84%居同期可比较19只沪深300指基第一,同时稳坐沪深300老大的位置。 未来市场,各方一致看好消费股 事实上,基金毫不掩饰对消费板块的喜爱,而基金经理也普遍认为,未来市场仍看好消费股。继8月18日结束发行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以近65亿元的募集金额创下今年以来非银行系基金募集规模新高之后,近日汇丰晋信消费红利基金也宣告获批。消费主题基金俨然已成为基金布局消费类股票新生力量,正掀起消费板块投资的一股热潮。 基金为何如此青睐消费股呢?国富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基金经理赵晓东对此认为,受益于农村消费刺激政策、收入增长以及农村消费人群结构变化等深层因素的影响,未来以三、四线城市、农村消费为主的家电、服装、医药、食品饮料等上市公司业绩很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原因有两点:其一,收入增长。今年农民工、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大幅增长,较高的通货膨胀以及预期使农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30%以上。其二,农村消费人群的结构发生变化,未来20岁至30岁的人将会变成消费的主力人群,将对中低端消费带来巨大推动。 而华泰柏瑞行业领先基金基金经理吕慧建同样表示:“短期市场仍可能保持震荡走势,在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得以确认以前,市场偏好仍可能停留在消费股。” 其实,在中国的出口深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之后,国家痛下决心实施经济结构转型战略,将以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为立足点,由此也催生了消费板块被极大看好。不仅基金看好大消费,在券商研究机构近期发布的投资策略报告中,消费行业也频频得到一致推荐的待遇。而阳光私募鼎陶朱辉投资总监段焰伟的看法也很有代表性,他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会在左右为难的夹缝中寻找一个稳妥的主次。去掉周期性行业,去掉新型行业估值偏高的品种,重点倾向于大消费行业的股票,因为它们的业绩增长还是明确的。”(投资快报)
上新热情不打折 基金公司三季度上报46只新基金 虽然9月仅有19个交易日,但基金公司上报新产品的热情“不打折”。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9月以来,12家基金公司共上报13只新基金,截至目前,上报的全部产品均已获得受理。此外,7月和8月分别上报15只和18只新基金,今年三季度基金公司上报46只新基金。 从产品类型看,9月上报的新基金涵盖普通股票型、债券型、指数型、ETF、QDII以及特定行业股票型基金等。9月上旬,嘉实、工银瑞信、华宝兴业和泰达宏利基金分别上报债券基金。9月下旬,诺安、信达澳银、易方达、中邮和汇添富基金上报的产品均为股票型基金。 不仅如此,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更为多元化,其中汇添富基金上报社会责任基金,易方达基金上报黄金主题证券投资基金。资料显示,诺安基金在9月上报两只不同类别产品,分别为诺安全球黄金证券投资基金(QDII)和上证新兴产业指数ETF及其联接基金。 统计显示,今年7月以来,证监会每周公布新基金募集申请审核进度,基金公司对新基金批文的争夺战由地下转到地上,各公司在产品线上的布局也一目了然。 自产品多通道开启以来,基金公司新发产品迅速扩容。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有15家基金公司发行超过3只新基金。其中,鹏华基金发行5只新基金,成为今年发行基金最多的公司;易方达基金收获4只新基金;南方、博时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发行3只新基金。 多数基金公司加快节奏上报新产品,7月以来,已有中欧、交银施罗德、华商、鹏华、诺安、易方达以及泰达宏利基金递交了2只新产品申报书,今年新产品扩容的势头延续也成必然。 业内人士表示,多通道发行给了各家公司同等机会,至于基金公司上报产品的速度和种类则更多由公司自身发展情况决定,不排除有些大公司从自身业务布局考虑放缓上报新产品的步伐,这也是今年以来各家基金公司新发基金数量存在差距的最大原因。(证券时报)
基金业走过12年 多数问题错误皆已暴露
1997年11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基金业的诞生提供了“出生证”。南方、国泰、华夏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先后在1998年、1999年成立,称为“老十家”。相关主管部门以“老十家”为平台,对原有的基金进行了调整,整合为29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197亿元,形成我国新基金起家的“本钱”。
最初基金发行就像现在新股发行一样,网上发行,摇号抽签,中签率很低。1998年3月23日,A股市场首批两只公募封闭式基金 ——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通过交易所系统上网发行,有近两千亿资金蜂拥而至进行抢购,而这两只基金的发行规模各只有20亿。最终,基金金泰和开元的中签率都约为2%。
不过这种火红的势头并没有延续太久便遭遇了打击。2000年,基金在股票交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被媒体揭露,基金公司的公信力和形象大打折扣。
在之后的将近1年多时间里,既没有新基金发行,也没有新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基金业一度进入冰冻期。
2001年9月,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国第一只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4年基金发行遭遇“井喷”,当年3月,海富通收益基金和中信经典配置基金的首次发行规模双双突破100亿份。
随着股改的展开,A股逐渐由熊转牛,进入2007年,A股的火爆使得基民数量暴增,上至满头白发的退休老人,下至还在读书的大学生,都为“基”疯狂。
在那时,证券营业部人满为患,银行里购买基金的人排成长龙,发行规模几十亿上百亿的基金,往往几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
当无数基民还沉浸在数字财富疯涨的喜悦之中时,始自2007年10月中旬的股市大调整,终结了基民的狂欢。A股由牛转熊,股票型基金大面积跌破净值,不少基民坐等收钱的梦想成了泡影。
到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的影响,上半年整个基金业竟然亏损1.08万亿,全年基金亏损额达到1.45万亿。而基金业从1998年到2007年10年盈利总规模也只有1.4万亿元到1.45万亿元之间。
基金业10年盈利抵不上半年亏损的表现让人们开始反思,基金业的发展是否走到了拐点?那一年,基金投资者评价基金的行为是“后知后觉、追涨杀跌、人云亦云”;金融学者则称之为是跟风操作、趋势投资、羊群效应。
如今,基金业走过12年,“所有能暴露的问题基本都已出现,所有能犯过的错误,也基本都犯了,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基金业的各个环节。”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称。(中国经济周刊)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