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艾燕子:机组注入后同业竞争反加剧
|
2010-11-09 09:49:25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雄起在广州 |
发帖数:188 |
回帖数:660 |
可用积分数:108682 |
注册日期:2009-10-29 |
最后登陆:2012-03-27 |
|
主题:艾燕子:机组注入后同业竞争反加剧
长电机组注入后的“同业竞争”:有过之而无不及(2010-11-05 17:58:13)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长电与三总经营管理 大股东避免与旗下上市公司形成“同业竞争”,从而保障上市公司的利益,这是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是所有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央国有企业)所必须遵守的。国资委竭力推行央企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目的就是要规范央企治理,使之符合国家法律。
长江电力曾在国资委敦促下起动的“整体上市”也是为了顺应这一要求。可是由于操作过程中“国水投”的突然并入,使得三峡集团管理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峡总公司对外高调声称的“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中途“变卦”,变成了“已经建成水电机组的注入”,这些相信对许多投资者来说都记忆犹新,更有确凿证据可查。此后,三峡集团“分割”和“限制”长江电力上市公告书中载明的“主营业务”的行为,正一步步从“隐讳”,走向“明目张胆”。
虽然长电资产重组公及其他定期与不定期公告中都说得很“动听”,什么通过重组有效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什么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等等。其实绝非如此!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大股东在长电的上市公告书中是如何承诺的吧:“三峡总公司在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期间不直接或间接在中国境内或境外从事与公司营业执照载明的主营业务构成竞争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并促使其全资、控股企业在中国境内或境外不经营导致或可能导致与公司主营业务直接或间接产生竞争的业务。”其次,让我们再看看长电上市公告书中载明的主业:“电力生产、经营和投资”。现在三峡集团管理层已经在多种场合宣传,三峡集团将依托“三峡新能源”发展风电等“第二主业”,并谋求“三峡新能源”的单独上市。难道“风电”不属于“电力”吗,不知三峡集团从哪里能找到这样的注解。事实上,大股东正在“公然”而“彻头彻尾”地违背长电上市承诺。
问题还远不仅限于此,大股东为了使其新近形成的“集团化管控”有个相对“清昕”的“结构”或者说“分工协作”,硬性限定了长电的业务范围(长电只能从事水电业务,不能涉及其他“新能源”);虽然,外界还找不到这方面相对正式的证明材料,但事实上三峡集团正在这样做。这种从“准入”阶段就“卡脖子”的做法对长电发展空间的约束要远远大过一般意义上的“同业竞争”。
此外,长江电力虽然法理上具备独立法人地位。但事实或者实际行为上,长电差不多被完全剥夺了“对外交往”的权利,充其量只是三峡集团“内部”的一个水电生产单位。曹广晶虽同时身兼长电和三峡集团两个董事长,而曹董对外“活动”的身份差不多都是三峡集团而不是长电;长电的全部“对外活动”都让三峡集团“代办”了,就连长电向玉树灾区捐赠的500万元也好象以三峡集团的名义给“代交”了(尽管账单出现在长江电力财务报表中)。
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央企业,我们希望三峡集团能做个规范治理、合法运作的典范。 分享 1 顶 阅读(307)┊ 评论 (15)┊ 收藏(0) ┊转载(1)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曹广晶:从英语看为人(^_^)后一篇:葛州坝与三峡集团合并:不错的构想.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全新育儿博客温馨上线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新浪网友2010-11-05 21:10:49 [举报]
上次长电的网络和股东沟通的会议,我问了长电的经理张诚了, 就问长电为什么不把风电并入的问题,风电也是电力啊, 他说风电和长电不属于同业竞争问题,后面就没下文了。他是有意回避啊。 我现在也是不明白: 凭啥风电和水电怎么不属于同业啦?明明都是电力啊,都是清洁能源啊? 难道一个风,一个水,就不是一个业务啦?那你三峡集团为啥同时搞水电,风电,核电?八成三峡集团的头头们脑子有啥奇思怪想。
理解
新浪网友2010-11-05 21:40:01 [举报] 这几天水位为什么降得这么快,难道有什么危险了?
Aynz2010-11-05 22:30:33 [举报]
不知道,但愿是某些事先设计好的“试验”的需要,而不为了应对“意外”。
Aynz2010-11-06 07:25:15 [举报]
作为长电的总经理,张诚的“不属于同业竞争问题”是迫于压力,因为他虽然拿着长电的奉禄,但乌纱帽捏在三峡集团手里。 三峡集团管理层也曾说过类似的话,那其实是“强词夺理”。真正到“适当”的时机,长电投资者完全可以向证监会等提出合法的诉求。
Aynz2010-11-06 07:36:43 [举报]
长电近两三年来在二级市场走势低迷,与三峡集团新的“集团化管理”战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长电较长期的发展空间被完全“限制死”了。水电虽然是非常优质的资产,但国内的水电资早已经瓜分完毕。 大家还记得曾经出现过的中广核与三峡集团的重组传闻吧,仅只是一个传闻就让长电股价有过一次可观的涨幅。足见未来“发展空间”对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从长电的投资问答看,每当投资者问及为何长电长期被二级市场“低估”时,长电/三峡集团方面都表现出很“无辜”,其实根源就在他们自己。
新浪网友2010-11-06 09:19:00 [举报] 其实,对于三峡集团来说,“整体上市”完全可以保持三峡集团既定的“集团化管控”架构,即三峡集团作为存续的上市股份制公司,长江电力从独立的股份制上市公司降格为存续上市总公司的下面的一个水电分公司,与总公司即将发展的第二(风电分公司)、第三(核电分司)甚至第四“主业”等并列。
新浪网友2010-11-06 09:27:10 [举报]
写错了: 与总公司即将发展的第二“主业”(风电分公司)、第三“主业”(太阳能发电分司)、第四主业(核电分司)、甚至第四“主业”(对外分公司)等并列。 这样,整合后的新上市公司不仅彻底解决了“同业竞争”,而且具备了“无限量”的发展空间。这才是多赢的战略,才是三峡集团应该努力的方向。
新浪网友2010-11-06 10:08:42 [举报]
其实大家不了解风电。风电的盈利能力很差,即便是上网电价高达56毛。风电目前是设备厂商爽,营运商日子过得并不好。
所以我认为长电只要水电就非常好了
不要什么风电、核电等
新浪网友2010-11-06 10:31:37 [举报]
现在不盈利,不等于将来不盈利。水电是好,这点是人都知道;但水电空间有限,这才是要害,长电如果只做水电充其量也就8000万千万KW,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矮子”。
新浪网友2010-11-06 10:34:52 [举报]
没必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自我安慰。多一些发展可能,就多一种选择,觉得不合算可以选择不做,但无论如何比没有选择强。
新浪网友2010-11-06 10:59:43 [举报]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极有可能整体并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东海愚公博主回复:2010-11-06 11:00:41 谢谢!
新浪网友2010-11-06 11:12:20 [举报] 葛洲坝集团并入三峡集团是利空不是利好,长江电力进军风电则构成重大利空,进军核电暂时会被错误理解为利好实质是对长江电力构成摧毁性利空.长江电力一心一意搞水电才是正道.
Aynz2010-11-06 12:05:01 [举报] 呵呵,我的看法与楼上这位朋友有些相左。我认为这对国家、对三峡集团、对长电都是利好。 (1)葛州坝加盟了,长电未来的水电工程(包括金沙江电站)建设与维护改造成本将会降低; (2)葛州坝的加盟,将使三峡集团不仅拥有了国内顶尖的大型水电站运营管理优势,同时还拥有了一流的大型水电站的工程建设优势,未来的西藏水电开发权将会更多地向三峡集团(也就是长电)倾斜; (3)葛州坝的加盟,使三峡集团的整体“份量”陡增,增加了“中广核”再加盟的可能性;即使中广核不加盟也大大增加了新三峡集团获得核电“牌照”的可能性; (4)葛州坝的加盟,将打破三峡集团刚刚构思的“管控架构”,“风电”将不再能成为“第二主业”;三峡集团将需要重新构恐筑其整体架构,改目前的以“电力类型”划分为以产业链划分;即三峡集团未将来的第一主业将是“电力生产”(依托长电)、第二主业将是“电力工程建设”(依托葛州坝)、第三主业将是“电力设备”(依托金风科技或有可能再加入的其他实力国有电力设备公司),等等。
新浪网友2010-11-06 12:59:33 [举报]
葛州坝加盟未必是利好,从长期看,反而可能是负担.如果因为长电未来的水电工程(包括金沙江电站)建设与维护改造而购并葛州坝,跟你要喝奶就必须养一头奶牛一样滑稽!况且,对葛州坝而言,加盟三总反而限制了其发展空间,因为中国规划有13个水电基地,分属不同发电集团,葛州坝的独立有利于其业务的开展. 另外,长电在年初就已经在公司章程中修改了业务方向,加上了建设国际大型清洁能源公司的规划,所以个人觉得三总是有规划的,曹刚刚上任,他不急,我们也急不了,所以确实没有办法. 现在的方向最好就是以前传说的到香港上市,只有到海外上市了,才能够对一股独大形成好的制衡,也引入海外的一些好的机制和人才,就估计三总暂时不愿意. 长电的伙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0-11-09 09:58:01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雄起在广州 |
发帖数:188 |
回帖数:660 |
可用积分数:108682 |
注册日期:2009-10-29 |
最后登陆:2012-03-27 |
|
葛州坝与三峡集团合并:不错的构想(2010-11-06 11:00:44)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长电与三总经营管理 刚才,“东海愚公”朋友转来了中国葛州坝集团有可能整体并入三峡集团的传闻,这是个不错的构想,也是三峡集团(包括长江电力)的新动向。 早在李荣融“突然”离职的时候,就给人以一种预感,央企重组大戏有可能发生重要转变。果不其然,新任主任即将“出招”了。“中投二号”有可能搁浅,而做大做强“旗舰央企”的构想得到进一步加强。
由于三峡工程的宣传与争论,三峡集团的名声已经传遍世界许多国家,依托三峡工程的影响,拓展走向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水电与水利工程业务具备巨大潜力,葛州坝集团与三峡集团的整体融合(将来说不定还有国内最富实力的水利与水电设计院所的加盟),无疑将有助于新任国资委主任“打造30-50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与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与建设一体化的强大国企战略”的实施。
三峡集团具备在日益兴起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国企重组改革大潮中充当“弄潮儿”的潜质,三峡集团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这其中的巨大机会,以更宽广的眼光与胸怀处理好内部架构问题,把最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向外拓展”上,把“蛋糕”做得尽可能大,这才是为所有利益相关者谋求利用益最大化的真正可行之道。
------------------
国资委新掌门避而不谈 中投二号挂牌突生变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6日 00:13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国资委主任王勇履新之后,一直没有谈过‘中投二号’的事情。”一位国资系统不愿具名的人士日前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11月3日,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最近没有听到有关信息,对此并不知情。”
据悉,成立第三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请示3年前就已上报国务院。在今年4月,国资委官员也公开表示,“中投二号”有望上半年挂牌。但眼看岁末将至,“中投二号”仍没有动静。
“最终还是卡在了考核标准上。”上述国资人士说。经过漫长的8年,国资委已经建立起一整套考核体系,任何一家央企不能游离其外,但传说中的“中投二号”能够使用行政方式划入的企业创造出效益吗?
而更为关键的是,力推“中投二号”的李荣融已经卸任,谁又想承担此项责任呢?况且,如果单纯地为了减少央企数目,而不是股权运营,那么这家公司与此前两家国有资产经营平台也就不无二致,那么它又有什么成立的必要呢?
上述知情人士称,这是一直困扰最高决策层的两个大大的问号,这个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央企重组加速器“中投二号”也恐怕要搁浅了。
但国资委今年把央企调整到100家以内的承诺不会变。时至今日,央企的户数还有122家,距离大限只有不过50天。这也意味着央企整合将大大提速。
据了解,在剩下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航天、船舶、兵工等行业将会掀起央企重组潮,而中国葛洲坝(11.18,0.56,5.27%)集团公司极有可能整体并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和华侨城集团公司将划入中国诚通资产管理公司。
筹备3年
“从2004年之后,李荣融便多次带队前往新加坡淡马锡,他在主政国资委时期,始终不渝地宣传和尝试着淡马锡的哲学和经验。”上述国资系统人士称。
就在李荣融频繁往返新加坡的时候,各地国资委掀起了学习淡马锡的高潮,北京、重庆、河北、辽宁、深圳等多个地方国资委都成立专事股权投资和不良资产处置的资产运营治理公司。
在2005年,国资委的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工作也正式启动,中国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为最早的两家试点企业,诚通主要从事现代物流、综合贸易,国开投主要做基础领域的投资。
然而,这两家试点企业尽管承担了一部分不良资产托管的职能,但他们并非纯粹以经营股权、产权为主的资产运营公司。这显然不是李荣融从新加坡学到的那个“淡马锡”。
更重要的是,国资委认为,“托管模式”并不能实现对国资运作和战略性布局的操控,因为资产运作不仅包括存续企业资产、分离辅业资产的托管破产关闭,还包括资产抛售和行业退出。
不满足于“托管平台”模式,国资委迫切需要“资产抛售和退出”型的运作平台,集中处理央企的不良资产和辅业资产。
2007年11月,李荣融曾说过,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以此为平台可以推进中心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活动。而在当年的一次会上,这位国资委第一任掌门也表示,国资委已经上报了一份关于组建资产经营公司的请示,并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原则性同意。
这也是“中投二号”见诸媒体报端的由来。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投二号”更是相对于中投公司旗下的汇金公司而言,这家被称为“金融国资委”的公司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而国资委打造的这家新公司则被称作运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业中投”。
杳无音信
在过去的3年中,“中投二号”的消息不断,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多位国资委官员在不同场合都谈到过此事。
年初,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接受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加快央企重组的力度,新资产治理公司,越快诞生越好。不久后,国资委另一位副主任甚至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在4月举办的博鳌论坛上,邵宁曾公开披露,这家名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中投二号”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挂牌。
不过,这家公司并没有按预想的时间成立,当时有知情人士称,这与国新公司“一把手”没有最终确定有一定关系。“一把手”之所以难定,是因为这个国资委的“亲儿子”理应由国资委的官员兼任,但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国家公务员不能从事或者参与赢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赢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而此后业界人士称,困扰国新公司的棘手问题已经解决,谢企华将任国新公司董事长、刘东生任国新公司总经理兼党组书记,“中央已原则通过,就差中组部宣布了。”
李荣融在7月23日给出的答复则是,“国新资产管理公司规格不低,之所以筹备这么长时间,是为了让国新公司有更好的起点。”而他在当天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透露,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近期将要公开亮相。
但直到李荣融8月24日卸任那天,“中投二号”仍杳无音信。11月3日,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回复本报说“并不知情”。而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国资委新主任王勇上任之后,一直没有谈到过“中投二号”的事情。
坊间亦有传闻:注册资本金没有到位致使“中投二号”上半年挂牌搁浅。不过,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国资人士均并不认同,因为500亿元对于国资委来说不是问题,央企近年来效益好,“不差钱”。
“‘中投二号’最终还是卡在了考核标准上,经过长达8年的实践,现在国资委已经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国资委管理的中央直属企业一视同仁,为了完成目标把效益不好的企业划入‘中投二号’,谁又能保证日后的市场化运营?企业效益不升反降又该怎么办?单独设一个考核标准又会威胁国资委多年来费尽心血建立的一系列考核制度,难以服众。”上述知情人士道出了国资委的“两难”困境。
整合提速
截止到本报发稿前,国资委的网站上显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目前为122户,今年以来央企的户数已由129家调整到122家。
国资委从2003年开始启动央企重组,当年央企数量是196家。李荣融曾宣称,国资委的目标是到2010年,将“中央军”调整和重组到80到100家。而后,他的这段宣言写入了2007年国资委正式印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
在卸任前,李荣融又再次强调,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央企重组和调整步伐,今年要把央企调整到100家以内。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今距离年底不过50天,在短短的时间里,国资委至少还需要减少22家央企。而在过去的8年间,国资委一直推动央企重组,平均每年减少的户数也不过10家左右。
据接近决策层的消息人士透露,既然都是为了央企重组,目前运作多年的两家资产经营平台也可以承担处置不良资产的任务,最高决策层认为没必要再成立一家了。
据悉,中国诚通集团目前已经完成内部资产经营平台重组,新成立的公司名为“中国诚通资产管理公司”,而该公司所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退出企业的整合。而有消息称,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和华侨城集团公司将划入中国诚通资产管理公司。
据权威人士透露,剩下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航天、船舶、兵工等行业将会掀起央企重组潮,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极有可能整体并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上述国资系统不愿具名人士也向本报透露,以目前的态势来看,“中投二号”年内挂牌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现在的国资委更愿意看到更多的央企“自由恋爱”。 分享 0 顶 阅读(322)┊ 评论 (9)┊ 收藏(0) ┊转载(0)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长电机组注入后的“同业竞争”:有过之而无不及后一篇:[转载]三峡控股集团正在渐渐形成.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全新育儿博客温馨上线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大洋2010-11-06 11:43:27 [举报]
如果长电有个像巴菲特的董事长,或潍柴那样的人物,长电会是今天样子?坚决否定分红,不能再让三总得到现金跟长电进行同业竞争博主回复:2010-11-06 12:07:45 赞同^_^
新浪网友2010-11-06 13:25:39 [举报] 分红比例在招股时就定下了,怎能不分?
数字世界2010-11-06 15:06:47 [举报] 三总越来越好,900低位被逐步稀释
新浪网友2010-11-06 16:10:58 [举报] 赞同不分红?葛洲坝集团并入是好事?同一件事情,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之间,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看法.这大概是正常的吧?
新浪网友2010-11-06 16:24:34 [举报] 几个月前,当长电涉足核电的消息引起市场强烈反响之时,江南一大批长电的长期价值投资者则痛心不已,集体毅然忍痛全部清仓,拒绝长电涉足高污染行业.当他们重新返回长电之时,希望再也不要听到长电类似的坏消息了,只要长电坚持一心一意搞水电,大家就陪伴长电到2020年,只要她偏离水电这个轨道,那么就抛弃她,毫不留情!
新浪网友2010-11-06 16:33:29 [举报]
有了葛洲坝长电不再是三总的独养儿子了. 东海愚公博主回复:2010-11-06 18:46:02 还在做“独生子女”梦啊?长电早就是半个“弃儿”了...... 不,比“弃儿”还惨,弃儿只不过是放任不管了,那样长电反而获得了新生。而长电的处境则有点类似于“后娘养的”,吃剩的、穿破的,还要干最脏最累的活。
新浪网友2010-11-06 18:22:54 [举报]
江南一大批投资者离开长电应属正常,说明不了什么。在长电中,基金成群结队地进入再退出的事发生过好多次了,结果又怎样。你大概想说你们曾经做过一次不错的差价吧。我更喜欢看摆事实讲道理的讨论。
Aynz2010-11-06 18:37:46 [举报] 关于长江电力在三峡集团内的“地位”,朋友们其实也没什么好“惋惜”的。其实,长电虽然是三峡集团利润的最主要来源,但它在集团公司内的“地位”已经处于“最低”处。这是因为水电生产的特性所决定的。说句不好听的话,目前条件下,长电正常运转只需要“按步就班”。所以正真能“打拼”和“能说会道”的差不多都安排到其他部门去了。 一帮只会“埋头干活”的长电人,怎能期望他们集团公司中有多少“话语权”? 所以说,改革、重组,对长电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损失的了,因它能丢失的都早已经丢失尽了。
新浪网友2010-11-06 18:50:30 [举报]
差价无所谓.相信长电投资者中有许多是一些老实人.他们看重水电企业的长期稳定性和业绩的逐年增长,他们厌恶风险,他们注重现金分红,他们不喜欢建设工程业务.他们赞同在水电开发先由集团打头阵,如果长电一旦改变其长期来坚持的发展思路,那么,当市场认为改变是好事的时候,他们将不得不做差价,那种雷霆万钧般的抛盘将顷刻而至. 博主回复:2010-11-06 19:05:05 我倒是同意前面一位的看法。三峡集团一股独大,剩下的投资者“构成”都不重要了。近50万中小投资者仅持有20-30亿股权,恐怕形不成“雷霆万钧”之势。
|
2010-11-09 09:58:47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雄起在广州 |
发帖数:188 |
回帖数:660 |
可用积分数:108682 |
注册日期:2009-10-29 |
最后登陆:2012-03-27 |
|
[转载]三峡控股集团正在渐渐形成(2010-11-06 19:10:30) 转载原文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三峡控股集团正在渐渐形成作者:数字世界 先是三总和中广核接洽股权融合,这几天又传出葛洲坝集团要进入三峡集团,加上08年底进入的中水投集团,三总的清洁能源构架日趋完善。
900是水电资产变现和运营平台,中水投是新能源整合运营平台,葛洲坝是水电等基础建设平台,如果再拿到中广核股权(甚至控股中广核),一个比较清晰的清洁能源集团就构建完成了(虽然核电不是清洁能源,但是目前国家不这样认为)。水电资产已经有了上市公司900,葛洲坝集团600068也上市了,三峡新能源公司的规划目标也是2015年以后上市,中广核就更是想上市了。
这个构架只是对三总大大的好,对900,未来的路还需要自己走啊。
四个板块都上市后,再融合的空间就几乎没有了,都是巨无霸,都有各自发展的空间。 分享 0 顶 阅读(319)┊ 评论 (9)┊ 收藏(0) ┊转载原文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葛州坝与三峡集团合并:不错的构想后一篇:[转载]湘江近年枯季低水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全新育儿博客温馨上线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新浪网友2010-11-06 20:02:38 [举报] 还是那句话:三总的明天很美好,长电未必,长电的散户就...
长河落日2010-11-06 20:37:44 [举报]
燕子:我们好象是900的股民??
长河落日2010-11-06 20:42:03 [举报] 三总做大了,900能独立吗?他还是个独立法人,还是个公众公司吗?
新浪网友2010-11-06 21:36:27 [举报] 非常非常想咨询博主,今年600900。按目前进度,是否可以达到0.55元的每股收益?
新浪网友2010-11-06 21:40:17 [举报] 帮忙预测一下吧。。。我觉得您的预测还是很准的
Aynz2010-11-06 22:01:45 [举报] 四季度的业绩其实不重要了。目前的来水比预期的要小,后面的来水若不迅速改观,将达不到我曾做的预测。但对四季业绩负面影响不大,目前趋势看大约0.53元往上。
新浪网友2010-11-06 22:48:02 [举报] 谢谢博主。0.53也是很棒的业绩,不过如果是0.55就很好看。
Aynz2010-11-08 17:52:17 [举报]
与前些时候曾经出现的“中广核并入三峡集团”的报道相比,上周末出现的“葛州坝集团将整体并入三峡集团”的报道遭受了莫大的冷遇害。今天再搜索网页,未任何更多报道,就连“转载”者也少之又少。若逐个查查每个上市公司,可能都有不少“并购重组”的“绯闻”。 这个社会,“道德”与“良知”已经丧失殆尽。
新浪网友2010-11-08 19:22:21 [举报] 葛洲坝集团除了人多以外,确实也不值得过多关注.以前这个企业苦啊,工资都发不出,这几年工程多一些,效益好了一点,以后还是大问题啊.
|
|
结构注释
|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 最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