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国台办:ECFA早收计划明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国台办:ECFA早收计划明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任沁沁 李寒芳)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杨毅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规定,两岸双方将于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届时将有539项台湾产品可以享受优惠关税待遇进入大陆市场。 他说,早期收获是为使两岸民众尽早享受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利益,在两岸经济关系实现自由化之前,对双方部分产品实行降税以及对部分服务贸易部门实施开放。同时,继10月28日大陆首批实施5个服务贸易部门早期收获开放措施后,又将有6个服务贸易部门对台开放。 杨毅介绍说,在货物贸易方面,大陆对台降税产品主要涉及台湾中小企业、传统产业的产品,还包括大陆对台主动降税的18项农产品。货物贸易早期收获实施后,上述产品将大幅降低关税,提高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台湾的企业和农民扩大对大陆的产品销路。以大陆对台降税的18项农产品为例,2011年绝大部分农产品的税率将从10%以上直降为5%,广大的台湾农民兄弟可望直接从中受益。按照2009年两岸经贸统计数据,2011年早收产品对台降税金额将达到4.72亿美元,而根据今年两岸经贸快速增长的趋势来看,明年上述产品对台降税金额实际上将大为增加,数字可能远比这个数字大。 在服务贸易方面,新增的专业设计、医院服务、民用航空器维修、银行、证券、保险等6个服务部门的开放,将有利于台湾业者扩大在大陆市场的发展空间,为两岸同胞特别是在大陆的台胞台商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杨毅说,这些都体现了大陆方面努力为台湾同胞谋福利、办实事的善意。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只是落实框架协议的第一步,随着后续商谈的推进,两岸经贸关系将不断向前发展,使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获利。
国台办:尽力满足台湾业者明年春节加班机需求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任沁沁 李寒芳)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杨毅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陆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和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这两天正在台北进行协商,就明年春节期间加班机问题交换意见。我们将尽力满足台湾业者的需求。 他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两岸同胞都很重视。在大陆的台胞要回家过年,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将全力提供协助。台湾民航业者都希望能够飞热门的航点,这我们理解,也会提供协助。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全部满足恐怕有困难。除了热门航点之外,二三线城市的空间也非常广阔。 杨毅表示,我们相信,两岸民间行业组织通过磋商会做出妥善安排,使在大陆的台胞台商能顺利返乡过年与家人团聚,也为春节期间赴台旅游的大陆同胞提供便利。关于具体航班、航点的安排,这还要两岸航空民间行业组织来商量,应该很快就有消息。 在回答两岸直航票价问题时,他说,我们了解直航票价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的需求、运营的成本等。但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目前两岸直航票价偏高,应当降价。希望两岸航空业者认真倾听两岸民众的意见,积极回应大家的关切和诉求,确定一个合理的票价,让两岸民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2010台湾经济:强势复苏与审慎乐观 新华社记者陈键兴 郭鑫 李惠子 “经济年增长9.98%”——一个21年来的新高值,标注在2010年台湾经济的成绩单上,亮丽、抢眼。 虽然经济增长率这个单一数据不能概括一切,但综观近两年的台湾经济走势,对照2008年的0.73%、2009年的-1.93%,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所造就的“破9”,显然有着特殊的意义——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一度严重下滑的台湾经济,在今年迎来了总体或称基本面上的“强势复苏”。 辞旧迎新之际,此间舆论与研究机构纷纷给出了年度评点,在普遍肯定今年台湾经济总体表现、积极预期来年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难点。此外,坊间百姓的冷暖感知不尽相同,因之人们在强劲复苏情势下普遍表现出的是“审慎的乐观”。 整体复苏:出口强劲拉动 两岸因素突出 9.98%是台湾当局统计部门所作的估值,而此间诸多研究机构则更为乐观,估值上冲二位数,包括台湾“中研院”的10.31%,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的10.05%。 2010年台湾经济收获罕见高增长虽有比较基期水准较低的因素,而更主要的贡献来自于进出口贸易的强劲拉动。台当局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11月的出口总值达2508.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6.6%;进口总值达2291.8亿美元,同比增加46.9%。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认为,全年台湾出口将“超乎预期”地强劲增长25.47%,成为台湾经济呈现“强势反弹”的主因之一。 关于贸易拉动作用,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认为,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加上亚洲新兴市场需求强劲,有力促进了台湾出口动能的成长。“凯基投信”总经理李祖任在评点今年的台湾经济时也提出,“两岸关系是大功臣之一”。 这一“共识”从台当局相关统计中可以得到佐证:1至11月,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达1049.3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41.8%,为历年同期新高,对大陆(含香港)出超逾700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台湾上市、上柜企业在大陆投资获益1312亿元新台币,同比增幅达42.33%,台商赴大陆投资收益已成为其台湾母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
信心提振:民间投资大增 内需恢复平稳 出口劲升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快速成长。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和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分别预估今年台湾民间投资增幅可达34.63%、31.55%,创下45年来的新高。林建甫认为,民间投资大幅增加一方面受到相关产业政策的鼓励,另一方面是景气回升带动需求复苏,厂商纷纷加紧增加产能,回补库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陆台商明显加大回台投资力度,全年总金额可望超过400亿元新台币,创下史上新高,其中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因应ECFA早收计划即将实施,提前展开更优化的两岸布局。 投资增加结合促进就业政策的作用,使台湾劳动力市场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据台当局“主计处”统计,今年10月台湾失业?降至4.92%,是23个月以来首次下落5%大关。 与此同时,台湾的民间消费今年也恢复平稳增长,有关预估认为年增率大约在3%左右。另有一项统计可反映消费的回暖趋势:今年1至10月,台湾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的营业额增长了10.5%,其中10月份的营业额达12111亿元新台币,为1999?以来的单月新高。 记者近来走访了台北几家一般餐饮业者,他们都表示生意确实要比去年好得多。此外,12月以来,在台北举办的电子产品展、汽车展都吸引了可观的人潮,也从侧面反映了民间消费需求的提涨。 这其中不能不提的是今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持续热络,这是提振台湾消费、助益台湾经济的重要因素。据台方预计,今年1至11月大陆赴台旅客突破150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七成,粗估为台湾创造了517亿元新台币的观光产值。大陆游客“释放”的消费能量惊人,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一家凤梨酥店因为“陆客商机”已扩增10个分店,每月营业额高达3000万元新台币。
审慎乐观:ECFA因素有力驱动 内在问题有待改善
无论是投资增加,还是消费回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心的提振。日前,相关研究机构发布调查报告显示,12月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总数为83.16点,是2004年3月以来的新高,反映了受访者对未来半年台湾经济景气的乐观期待。
对于来年的台湾经济表现,由于今年指标基数较高,此间分析普遍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2011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将回落至4%的水平。“中华经济研究院”预测,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为4.55%,属中度增长;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将分别增长2.21%和2.45%,可继续对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则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将比较接近持平状态,台湾的出口不可能出现2010年的两位数增长,整体经济将呈现“出口回归正常、民间消费稳健增长”的格局。
ECFA早收计划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被认为是2011年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李祖任认为,早收清单中的台湾商品将以零关税优惠进入大陆市场,有机会进一步分享大陆庞大的内需消费商机。“两岸和平红利持续发酵,将让台湾经济再创高峰”。
相关研究机构针对12月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具体分析还提出,指数中关于投资股票时机的指标创新高,且是6项指标中升幅最大的。投资信心的提升除了受到台币升值、外资汇入的影响外,ECFA早收清单将付诸实施也是重要利多因素。
在就业方面,台湾104人力银行据资料观察认为,在大陆游客大幅增加影响下,台湾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人力需求比国际金融危机前成长了八成左右。未来,内需、ECFA和“陆客”三大引擎将带动相关产业人力需求持续成长。
审慎乐观的思维还表现在对解决好台湾经济内部既存问题的理性期待上,主要指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分配两大课题。
其一,是认为要以ECFA早收计划启动为契机,改善台湾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策略。台“经建会”负责人刘忆如不久前表示,在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在经济发展中应更加重视大陆市场,改变以往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出口导向。经济学者朱云鹏则提出,台湾应把握ECFA“机会橱窗”,以大陆市场为杠杆,促进产业“往品牌和高技术转型”。
此外,在肯定2010年台湾经济表现的同时,岛内学界和社会舆论也提出了所谓“无感复苏”的问题。这主要是指虽然收获高增长率,但很多民众由于薪资没有明显提高而表现出“无感”。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祖嘉认为,今年民间投资大幅增加,对就业的影响将在明年进一步显现,薪资可望随之成长,让民众真正感受到经济成长。
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提出,台湾经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但薪资水平增长却只有1%。据统计,今年每月收入不到2万元新台币的人数达104万人,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增加了大约20万人。他认为,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需要引起更大重视,期待台当局在来年更加努力,让台湾各阶层民众“能雨露均沾,利益共享”。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