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 昵称:stock2008 |
| 发帖数:26742 |
| 回帖数:4299 |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 注册日期:2008-04-13 |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海通证券:重防御,看利率,博地产
资金面趋近。上周银行间拆借和回购利率大幅飙升,我们的交流中,不只一名银行间交易员表示,现在市场资金非常紧张,许多机构拆借不到资金。这种情况不是1月20日上缴完存款准备金之后就可以缓解的,他们预测由于资金需求缺口大,到春节前银行间市场利率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海通证券9.27+0.060.65%仍将维持高位,很难回归到2%-3%的常态水平(7天回购和7天shibor)。银行间利率飙升,对股市资金面有何影响?高利率催生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最近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4%、5%、6%甚至以上,显著高于此前水平。这诱导资金从股市风险市场撤出,转投安全性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我们了解到这几天,散户、保险、基金都增加了资金拆出行为(对散户而言,就是卖出股票申购理财产品;对保险、基金而言,就是降低仓位,参与回购交易)。这些行为就是“流动性紧张的边际反应”: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存量流动性充裕,市场不会深跌,但短观时间窗口,流动性的边际冲击占主导地位。
2、跌破半年线,短线资金减仓进行中。在交流中发现,“跌破半年线,市场转熊”的观点很有市场,对于追求短期收益、相对收益的资金而言,顺势而为减仓是理性反应。在与机构交流中,我们体会,大家的想法主要还是集中在:短期规避风险、中长期寻找确定性行业。对于何时迎来反弹契机,不敢轻言。海通金融工程小组测算,至1月20日,全市场股票型基金仓位89.34%,混合型基金仓位79.03%。资金减仓仍在途中。
3、政策利空来袭。这一点市场讨论的很多,我们认为比较实质的利空是:1)一月上中旬银行新增信贷超万亿,突破此前传言的一月份信贷目标(一月份占全年新增信贷的12%即8400亿),并传言部分银行接到“停贷”通知。2)管理层采用“社会融资总量”替代“信贷规模”指标,2010年的表外信贷在2011年逐季转入表内(2010年大约有2万亿银信合作信贷业务),引发今年实际新增信贷将进一步压缩的猜想。3)证监会一月中旬提到的“扩大直接融资”的工作部署,引发股市加大融资的猜想。
4、心理因素:市场悲观性解读,放大了下跌效应。自去年11月以来,但凡下跌,市场就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来说事。这固然没错,但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市场已经反应非常充分了。这几天的下跌继续拿这来说事,似乎有点牵强。就1月20日公布的数据而言,其实通胀形势并没有变得更恶劣(12月CPI数据符合预期);经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热”(4季度GDP在10、11月增长的前提下录的9.8%增长,但12月份诸多指标以显示疲态);加息预期也谈不上更强烈(自去年12.26央行“出其不意”加息后,市场揣测加息的声音已经很少了,因为无法猜透)。在此数据背景下,仍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强烈”逻辑来说事,其实只是市场的习惯性、选择性的悲观解读。而这种悲观情绪放大的市场下跌效应,忽视了基本面可能正在起的微妙变化。
5、基于上述短观原因,我们认为短期市场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后市企稳的条件在于资金面改善,即市场利率的回落,但在节前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可能性不大,春节前、后1-2天有可能利率回落(过去数年的规律)。我们同时认为,由于低估值对绝对收益资金的吸引力,下跌途中或有反弹,市场可能呈现“下跌-反弹-下跌”的格局。建议总体降低仓位,品种上选择那些“估值低、基金仓位普遍偏低、市值规模合理、弹性大”的行业,既用低估值防御,又可能获取反弹的超额收益。典型代表如地产。(海通证券研究所)
1、市场利率飙升,资金面趋近。上周银行间拆借和回购利率大幅飙升,我们的交流中,不只一名银行间交易员表示,现在市场资金非常紧张,许多机构拆借不到资金。这种情况不是1月20日上缴完存款准备金之后就可以缓解的,他们预测由于资金需求缺口大,到春节前银行间市场利率仍将维持高位,很难回归到2%-3%的常态水平(7天回购和7天shibor)。银行间利率飙升,对股市资金面有何影响?高利率催生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最近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4%、5%、6%甚至以上,显著高于此前水平。这诱导资金从股市风险市场撤出,转投安全性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我们了解到这几天,散户、保险、基金都增加了资金拆出行为(对散户而言,就是卖出股票申购理财产品;对保险、基金而言,就是降低仓位,参与回购交易)。这些行为就是“流动性紧张的边际反应”: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存量流动性充裕,市场不会深跌,但短观时间窗口,流动性的边际冲击占主导地位。
2、跌破半年线,短线资金减仓进行中。在交流中发现,“跌破半年线,市场转熊”的观点很有市场,对于追求短期收益、相对收益的资金而言,顺势而为减仓是理性反应。在与机构交流中,我们体会,大家的想法主要还是集中在:短期规避风险、中长期寻找确定性行业。对于何时迎来反弹契机,不敢轻言。海通金融工程小组测算,至1月20日,全市场股票型基金仓位89.34%,混合型基金仓位79.03%。资金减仓仍在途中。
3、政策利空来袭。这一点市场讨论的很多,我们认为比较实质的利空是:1)一月上中旬银行新增信贷超万亿,突破此前传言的一月份信贷目标(一月份占全年新增信贷的12%即8400亿),并传言部分银行接到“停贷”通知。2)管理层采用“社会融资总量”替代“信贷规模”指标,2010年的表外信贷在2011年逐季转入表内(2010年大约有2万亿银信合作信贷业务),引发今年实际新增信贷将进一步压缩的猜想。3)证监会一月中旬提到的“扩大直接融资”的工作部署,引发股市加大融资的猜想。
4、心理因素:市场悲观性解读,放大了下跌效应。自去年11月以来,但凡下跌,市场就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来说事。这固然没错,但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市场已经反应非常充分了。这几天的下跌继续拿这来说事,似乎有点牵强。就1月20日公布的数据而言,其实通胀形势并没有变得更恶劣(12月CPI数据符合预期);经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热”(4季度GDP在10、11月增长的前提下录的9.8%增长,但12月份诸多指标以显示疲态);加息预期也谈不上更强烈(自去年12.26央行“出其不意”加息后,市场揣测加息的声音已经很少了,因为无法猜透)。在此数据背景下,仍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强烈”逻辑来说事,其实只是市场的习惯性、选择性的悲观解读。而这种悲观情绪放大的市场下跌效应,忽视了基本面可能正在起的微妙变化。
5、基于上述短观原因,我们认为短期市场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后市企稳的条件在于资金面改善,即市场利率的回落,但在节前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可能性不大,春节前、后1-2天有可能利率回落(过去数年的规律)。我们同时认为,由于低估值对绝对收益资金的吸引力,下跌途中或有反弹,市场可能呈现“下跌-反弹-下跌”的格局。建议总体降低仓位,品种上选择那些“估值低、基金仓位普遍偏低、市值规模合理、弹性大”的行业,既用低估值防御,又可能获取反弹的超额收益。典型代表如地产。(海通证券研究所)
1、市场利率飙升,资金面趋近。上周银行间拆借和回购利率大幅飙升,我们的交流中,不只一名银行间交易员表示,现在市场资金非常紧张,许多机构拆借不到资金。这种情况不是1月20日上缴完存款准备金之后就可以缓解的,他们预测由于资金需求缺口大,到春节前银行间市场利率仍将维持高位,很难回归到2%-3%的常态水平(7天回购和7天shibor)。银行间利率飙升,对股市资金面有何影响?高利率催生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最近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4%、5%、6%甚至以上,显著高于此前水平。这诱导资金从股市风险市场撤出,转投安全性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我们了解到这几天,散户、保险、基金都增加了资金拆出行为(对散户而言,就是卖出股票申购理财产品;对保险、基金而言,就是降低仓位,参与回购交易)。这些行为就是“流动性紧张的边际反应”: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存量流动性充裕,市场不会深跌,但短观时间窗口,流动性的边际冲击占主导地位。
2、跌破半年线,短线资金减仓进行中。在交流中发现,“跌破半年线,市场转熊”的观点很有市场,对于追求短期收益、相对收益的资金而言,顺势而为减仓是理性反应。在与机构交流中,我们体会,大家的想法主要还是集中在:短期规避风险、中长期寻找确定性行业。对于何时迎来反弹契机,不敢轻言。海通金融工程小组测算,至1月20日,全市场股票型基金仓位89.34%,混合型基金仓位79.03%。资金减仓仍在途中。
3、政策利空来袭。这一点市场讨论的很多,我们认为比较实质的利空是:1)一月上中旬银行新增信贷超万亿,突破此前传言的一月份信贷目标(一月份占全年新增信贷的12%即8400亿),并传言部分银行接到“停贷”通知。2)管理层采用“社会融资总量”替代“信贷规模”指标,2010年的表外信贷在2011年逐季转入表内(2010年大约有2万亿银信合作信贷业务),引发今年实际新增信贷将进一步压缩的猜想。3)证监会一月中旬提到的“扩大直接融资”的工作部署,引发股市加大融资的猜想。
4、心理因素:市场悲观性解读,放大了下跌效应。自去年11月以来,但凡下跌,市场就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来说事。这固然没错,但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市场已经反应非常充分了。这几天的下跌继续拿这来说事,似乎有点牵强。就1月20日公布的数据而言,其实通胀形势并没有变得更恶劣(12月CPI数据符合预期);经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热”(4季度GDP在10、11月增长的前提下录的9.8%增长,但12月份诸多指标以显示疲态);加息预期也谈不上更强烈(自去年12.26央行“出其不意”加息后,市场揣测加息的声音已经很少了,因为无法猜透)。在此数据背景下,仍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强烈”逻辑来说事,其实只是市场的习惯性、选择性的悲观解读。而这种悲观情绪放大的市场下跌效应,忽视了基本面可能正在起的微妙变化。
5、基于上述短观原因,我们认为短期市场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后市企稳的条件在于资金面改善,即市场利率的回落,但在节前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可能性不大,春节前、后1-2天有可能利率回落(过去数年的规律)。我们同时认为,由于低估值对绝对收益资金的吸引力,下跌途中或有反弹,市场可能呈现“下跌-反弹-下跌”的格局。建议总体降低仓位,品种上选择那些“估值低、基金仓位普遍偏低、市值规模合理、弹性大”的行业,既用低估值防御,又可能获取反弹的超额收益。典型代表如地产。(海通证券研究所)
1、市场利率飙升,资金面趋近。上周银行间拆借和回购利率大幅飙升,我们的交流中,不只一名银行间交易员表示,现在市场资金非常紧张,许多机构拆借不到资金。这种情况不是1月20日上缴完存款准备金之后就可以缓解的,他们预测由于资金需求缺口大,到春节前银行间市场利率仍将维持高位,很难回归到2%-3%的常态水平(7天回购和7天shibor)。银行间利率飙升,对股市资金面有何影响?高利率催生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最近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4%、5%、6%甚至以上,显著高于此前水平。这诱导资金从股市风险市场撤出,转投安全性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我们了解到这几天,散户、保险、基金都增加了资金拆出行为(对散户而言,就是卖出股票申购理财产品;对保险、基金而言,就是降低仓位,参与回购交易)。这些行为就是“流动性紧张的边际反应”: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存量流动性充裕,市场不会深跌,但短观时间窗口,流动性的边际冲击占主导地位。
2、跌破半年线,短线资金减仓进行中。在交流中发现,“跌破半年线,市场转熊”的观点很有市场,对于追求短期收益、相对收益的资金而言,顺势而为减仓是理性反应。在与机构交流中,我们体会,大家的想法主要还是集中在:短期规避风险、中长期寻找确定性行业。对于何时迎来反弹契机,不敢轻言。海通金融工程小组测算,至1月20日,全市场股票型基金仓位89.34%,混合型基金仓位79.03%。资金减仓仍在途中。
3、政策利空来袭。这一点市场讨论的很多,我们认为比较实质的利空是:1)一月上中旬银行新增信贷超万亿,突破此前传言的一月份信贷目标(一月份占全年新增信贷的12%即8400亿),并传言部分银行接到“停贷”通知。2)管理层采用“社会融资总量”替代“信贷规模”指标,2010年的表外信贷在2011年逐季转入表内(2010年大约有2万亿银信合作信贷业务),引发今年实际新增信贷将进一步压缩的猜想。3)证监会一月中旬提到的“扩大直接融资”的工作部署,引发股市加大融资的猜想。
4、心理因素:市场悲观性解读,放大了下跌效应。自去年11月以来,但凡下跌,市场就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来说事。这固然没错,但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市场已经反应非常充分了。这几天的下跌继续拿这来说事,似乎有点牵强。就1月20日公布的数据而言,其实通胀形势并没有变得更恶劣(12月CPI数据符合预期);经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热”(4季度GDP在10、11月增长的前提下录的9.8%增长,但12月份诸多指标以显示疲态);加息预期也谈不上更强烈(自去年12.26央行“出其不意”加息后,市场揣测加息的声音已经很少了,因为无法猜透)。在此数据背景下,仍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强烈”逻辑来说事,其实只是市场的习惯性、选择性的悲观解读。而这种悲观情绪放大的市场下跌效应,忽视了基本面可能正在起的微妙变化。
5、基于上述短观原因,我们认为短期市场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后市企稳的条件在于资金面改善,即市场利率的回落,但在节前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可能性不大,春节前、后1-2天有可能利率回落(过去数年的规律)。我们同时认为,由于低估值对绝对收益资金的吸引力,下跌途中或有反弹,市场可能呈现“下跌-反弹-下跌”的格局。建议总体降低仓位,品种上选择那些“估值低、基金仓位普遍偏低、市值规模合理、弹性大”的行业,既用低估值防御,又可能获取反弹的超额收益。典型代表如地产。(海通证券研究所)
1、市场利率飙升,资金面趋近。上周银行间拆借和回购利率大幅飙升,我们的交流中,不只一名银行间交易员表示,现在市场资金非常紧张,许多机构拆借不到资金。这种情况不是1月20日上缴完存款准备金之后就可以缓解的,他们预测由于资金需求缺口大,到春节前银行间市场利率仍将维持高位,很难回归到2%-3%的常态水平(7天回购和7天shibor)。银行间利率飙升,对股市资金面有何影响?高利率催生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最近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4%、5%、6%甚至以上,显著高于此前水平。这诱导资金从股市风险市场撤出,转投安全性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我们了解到这几天,散户、保险、基金都增加了资金拆出行为(对散户而言,就是卖出股票申购理财产品;对保险、基金而言,就是降低仓位,参与回购交易)。这些行为就是“流动性紧张的边际反应”: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存量流动性充裕,市场不会深跌,但短观时间窗口,流动性的边际冲击占主导地位。
2、跌破半年线,短线资金减仓进行中。在交流中发现,“跌破半年线,市场转熊”的观点很有市场,对于追求短期收益、相对收益的资金而言,顺势而为减仓是理性反应。在与机构交流中,我们体会,大家的想法主要还是集中在:短期规避风险、中长期寻找确定性行业。对于何时迎来反弹契机,不敢轻言。海通金融工程小组测算,至1月20日,全市场股票型基金仓位89.34%,混合型基金仓位79.03%。资金减仓仍在途中。
3、政策利空来袭。这一点市场讨论的很多,我们认为比较实质的利空是:1)一月上中旬银行新增信贷超万亿,突破此前传言的一月份信贷目标(一月份占全年新增信贷的12%即8400亿),并传言部分银行接到“停贷”通知。2)管理层采用“社会融资总量”替代“信贷规模”指标,2010年的表外信贷在2011年逐季转入表内(2010年大约有2万亿银信合作信贷业务),引发今年实际新增信贷将进一步压缩的猜想。3)证监会一月中旬提到的“扩大直接融资”的工作部署,引发股市加大融资的猜想。
4、心理因素:市场悲观性解读,放大了下跌效应。自去年11月以来,但凡下跌,市场就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来说事。这固然没错,但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市场已经反应非常充分了。这几天的下跌继续拿这来说事,似乎有点牵强。就1月20日公布的数据而言,其实通胀形势并没有变得更恶劣(12月CPI数据符合预期);经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热”(4季度GDP在10、11月增长的前提下录的9.8%增长,但12月份诸多指标以显示疲态);加息预期也谈不上更强烈(自去年12.26央行“出其不意”加息后,市场揣测加息的声音已经很少了,因为无法猜透)。在此数据背景下,仍拿“经济热-通胀压力大-加息预期强烈”逻辑来说事,其实只是市场的习惯性、选择性的悲观解读。而这种悲观情绪放大的市场下跌效应,忽视了基本面可能正在起的微妙变化。
5、基于上述短观原因,我们认为短期市场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后市企稳的条件在于资金面改善,即市场利率的回落,但在节前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可能性不大,春节前、后1-2天有可能利率回落(过去数年的规律)。我们同时认为,由于低估值对绝对收益资金的吸引力,下跌途中或有反弹,市场可能呈现“下跌-反弹-下跌”的格局。建议总体降低仓位,品种上选择那些“估值低、基金仓位普遍偏低、市值规模合理、弹性大”的行业,既用低估值防御,又可能获取反弹的超额收益。典型代表如地产。(海通证券研究所)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