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万科步入郁亮时代
2011-01-31 17:07:5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小女子
发帖数:13443
回帖数:1878
可用积分数:5913365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24-11-07
主题:万科步入郁亮时代

万科(000002.SZ)是中国第一家千亿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今日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公司执行副总裁徐洪舸辞职,万科副总裁杜晶将接任其职位。与徐洪舸一同离职的,还有副总裁、建筑研究中心总经理肖楠,二人离职之后将选择个人创业。



万科步入郁亮时代

万科新闻稿显示,万科在发给员工的内部知会邮件中称:“公司对徐洪舸先生、肖楠先生深怀不舍之情,但也完全理解这是他们经过慎重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公司应该充分尊重他们个人的自由选择。”

从2004年的91亿,到2010年的1000亿,万科6年时间规模翻了12倍。高速增长背后,是什么样的团队? 2009年时,万科的所有区域公司总部均从80多人缩减到24人左右。2010年,万科总部从280人精简到180人,精简幅度达到46%。

“我们不是裁员,而是把他们派到一线去。你不要坐在家里端着枪对着自己人。”郁亮说。2008年的挫折,给他最大的教训,就是“打仗的前线永远比后方更重要,打赢是硬道理”。

1971年生的徐洪舸是万科集团领导层居王石、郁亮、丁福源之后的第4号人物,早在1994年加入万科。今年45岁的肖楠则位居第16位,在2000年加入万科。徐、肖主政深圳万科期间,首次实质性地奠定了万科在深圳的销售额优势地位。万科管理层中,目前仅有徐洪舸、杜晶、丁长峰三人为70后,其余除王石、丁福源、周卫军、许国鸿、张力等5人属50后外,其它9人都是60后。50后、60后、70后构成比例为5:9:3。而70后的三人,均手握重权、没有虚职,万科管理层过渡到70后时代已经是必然。

徐洪舸和肖楠均在王石时代被提拔。其中徐更是广被看好的少壮派,业内曾普遍认为他是王石力推的第三代接班人。而主管产品与设计线副总裁的肖楠与徐从2003年起便成了搭档,配合默契。

徐洪舸:男,1971年生,本科学历,1994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深圳市万创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经理、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8月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2002年29岁的徐洪舸成为万科深圳一把手,碰上的是万科在深圳项目上最不顺的金域蓝湾,也在这一年深圳万科迎来了多事之秋-项目经理频换、环保事件、工程受阻、营销吃紧、业主专车、金色家园与福景花园事件……不过正所谓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仅仅过了4年也就是2006年他又全面掌管珠三角区域并升任集团副总。

沉稳、热爱足球的徐洪舸几乎可以算是万科集团各地区负责人中最低调的人,1971年出生于贵州省黄平市、199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本科专业。

徐洪舸上任万科深圳一把手之际,正当姚牧民、车伟清动荡时代结束,莫军调任集团之后的混乱年代,当时资历尚浅的徐在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在缺乏土地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情况下,将深圳万科变成了万科体系内最赚钱、管制最平稳、处理棘手问题最多的地区公司。

深圳万科内部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徐洪舸原则上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而由专人负责接待。2009年8月11日,万科副总裁徐洪舸的亲属徐洪波购入14万股万科A,成交均价为12.8元,共耗资179.2万元。当天,万科A报收于12.67元,上涨1.04%。

肖楠:男,1966年生,本科学历。2000年加入万科,历任天津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区域本部常务副总经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研究中心总经理。

杜晶:男,1971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获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海外建筑(深圳)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兴业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地产有限公司。2002年加入万科,2003年任广州万科总经理,2007年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力求先掌握相应的能力,敬业、严谨、对细节的关注是郁亮对工作的一贯态度。

郁亮,江苏苏州人,北大毕业。行事低调。与频频出镜的王石相比,郁亮显得“默默无闻”。在万科的14年,几乎做遍了所有位置。王石离开万科,郁亮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财务经理出身的他,谨慎细微,但他的前任王石留给他的是一座高山,郁亮将如何跨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着传奇经历和鲜明个人风格的王石,一直被视做万科的代名词,其在业界的巨大影响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也被看作是万科不可忽略的“品牌资产”。王石给他的继任者筑就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郁亮将如何掌控万科这艘“巨轮”?

事实上,郁亮在1990年便进入万科,全公司包括王石在内,也只有26人比他资历老。出身北大经济系的郁亮自进入万科以来,几乎做遍了集团的各个位置:从刚入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到财务经理,再到董事、总经理、直至现在年仅39岁即接任万科集团的掌门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电话采访时,记者才真正感受到郁亮的低调。郁亮在电话那头一再表示,“我在万科的每一个职位上都做了很长时间,没有什么跳跃式的成长,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走过来的,都是很普通的经历,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郁亮认为,很少有企业是因为发展太慢而垮台,大多数是因为发展太快而失败的,人也是一样,所以他从不苛求坐上更高的位置,而是力求先掌握相应的能力,敬业、严谨、对细节的关注是他对工作的一贯态度。在担任财务总监的一段时间里,他能把有关万科业务的一系列数字复述的分毫不差:过去一年总共卖了多少房子、销售额有了多少增长、现阶段共有多少土地和资金储备……。事实上,从进入万科的第二年起,郁亮就连续3年获得万科的最高荣誉—企业优秀员工称号,他领导的集体也获得了团体奖。

而纵观万科的成长历程,也可以看出郁亮稳健经营思想的烙印。1998年福利分房取消,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史无前例的快速增长,而万科却将业务范围从原有的十几个开发城市收缩到六个主要城市,从全面的地产业务收缩到单一的住宅业务,正是这一举措收缩帮助万科实现了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2004年,万科在集团内部会议上提出“有质量增长、均好中加速”,要求对流程进行全面重整,将自有资金经营周期缩短30%到40%,增强资金链的安全性。

郁亮“深藏不露”的个性引来了业内人士这样的评价:以王石风风火火,喜好挑战的性格,应当去领导四处同样气势逼人的顺驰;而性格不温不火,为人低调的郁亮,则与万科的成长轨迹更加契合:稳健‘扎实’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是大家不经意的一段笑谈,但从万科内部的声音来看,也存在相似的观点。在万科的内部论坛上,有一位员工这样形容郁亮:如果说王石是一个高瞻远瞩的船长,郁亮则是舵手,精确、稳健,引领航船一步步前行。

从最初进入证券事业部从事融资工作,直到现在掌舵整个万科集团,郁亮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得有声有色,秘诀就在于像最优秀的人学习。

王石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超过20%的利润万科不做,因为公司认识到任何暴利的东西都不会长久,暴利并不能成为一个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而郁亮也全盘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为了万科的长远发展,公司领导层应当具备做大事的胸怀和眼光,学会在暴利面前赚小钱。

王石淡出之后,郁亮将带领万科继续前行。然而在这样一个时候完成管理层的更替,意味着郁亮身上的担子只会更重。面对棘手的形势,郁亮却表现得信心十足:“万科在过去的20年中,从一家小公司做到现在中国房地产的第一品牌,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我们从一个小公司起家,资金、技术都不占优势,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饱受“过江龙”之苦,总也拿不到好地,哪怕我们出的价高。但是我们都挺过来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专注。”



万科追求的是“百年基业”,郁亮打算将专注进行到底了。

郁亮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行业技术水平普遍低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而万科初期的状态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无大的区别,只是更加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知道劲要往什么地方使。

郁亮给万科未来十年规划的远景仍然是专注于住宅业务,“宏观经济背景、城市化水平和人口结构都让我们增强做住宅业务的信心。”同时,为了规避单一市场风险,万科在区域发展方面,选择了三角模式。

正是得益于对事业的专注,才使得万科能够专心致志的在住宅领域里打磨、积累经验。而万科随后多年的高速发展证明,在资金和拿地之外,经验也可以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郁亮说,正是长期专业化所积累的大量经验,才使得万科在把握行业动向和客户需求时总能先人一步。

万科追求的是“百年基业”,郁亮打算将专注进行到底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