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花脸 |
发帖数:70867 |
回帖数:2174 |
可用积分数:17650681 |
注册日期:2011-01-06 |
最后登陆:2025-07-11 |
|
主题:中船重工谋局海上风电
2011年02月25日 00: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个股行情资金流向机构评级大单统计核心数据个股公告所属板块: 更多>> 工业 (0.29%) 制造业 (0.23%) 交运设备行 (0.54%) 更多>>相关个股 中集集团 (26.89 1.78%) 江铃汽车 (28.4 -0.35%) 万向钱潮 (13.93 0.51%) 新大洲A (6.44 2.06%) 海马股份 (6.14 2.33%)
海上5兆瓦风机的研制,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今年10月,中国船舶(600150)重工集团(下称“中船重工”)旗下的5兆瓦风机将下线。
“作为迟到者,我们只有陆海并举。尤其是近海风电,有着巨大的潜力。”近日,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海装风电”)副总经理陶友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和国内风电制造先驱之一华锐风电(601558)(601558.SH)的研发成果相比,依托在重庆成立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船重工的近海风电机组将更具技术优势。
进入风电产业7年的海装风电,去年以40万千瓦的市场装机容量挤入国内前10强。但这远不是中船重工的目标,借助其庞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中船重工目标是进入国内风电前三强。
发力近海风电
海装风电成立于2004年,中船重工是第一大股东,并联合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作为非船业务,中船重工力图把风电装备作为其中的支柱产业。
“我们必须小步快跑,不能失败。”陶友传说。中船把目光瞄准了近海。
根据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陆地和近海可利用风电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尤其是海上风电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但海上风电开发难度较大。国外公司多次忠告:海上运输条件差,特别要求风机稳定性好,一旦出故障,只能靠直升飞机运载工人去维护,遇到暴风雨只得停工。
费用也庞大。海底部分占到风机总投资额的1/3,还有吊机、运输的安装费用,海上必须用专用安装船,电缆的铺设的成本也非常高昂。
更重要的是,海上风机至少是3兆瓦以上的机组。
包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002202)(002202.SZ)在内,目前,向海上进发的国内企业仅5家左右,主要在上海-渤海湾段平缓海域。
“作为国内海军最大的供应商和国内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在海洋设备和基础研究上,中船重工有先天优势。我们拥有海洋防腐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国防动力实验室,包括船舶设备的防腐工程技术、产品设计等,针对海洋的,我们绝对是强项。”陶解释。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船重工旗下的重庆前卫仪表厂和丹麦KK公司合作,成立了重庆科凯前卫风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各持股一半,注册资本8000万元。
这是国内风电控制领域首家合资公司。全球有70%-80%的海上风电设备来自丹麦。KK公司有着近三十年从事风电控制设备研制的经验,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调研,准备从风电风机的电器主控电流系统切入,当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技术。”2月22日,科凯前卫技术总监唐显虎告诉记者,和KK公司的谈判持续两年左右,中方负责开拓市场,丹麦则把最新的技术移植到重庆。
“这绝不是简单的提供图纸。两年来,丹麦方技术已转移了40%-50%,每年都有转移计划。”唐显虎称,包括风电主控系统、变流器、变浆系统和远程监控技术在内。
据陶介绍,海装风电和丹麦企业在风机消防设备、油过滤器和液压系统等方面也有合作。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