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水电开发调查”之三峡篇
2008-06-02 19:08:5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jimmy
发帖数:95
回帖数:311
可用积分数:1338508
注册日期:2008-03-16
最后登陆:2023-09-27
主题:“中国水电开发调查”之三峡篇

[B] 三峡梦圆[/B]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B]“中国水电开发调查”之三峡篇[/B]


三峡梦圆


彭源长


七月巴蜀,暴雨连天。17日至21日,重庆竟遭遇115年来最大降水。此后川渝降雨仍绵延不绝。
受此影响, 2007年长江最大一次洪峰形成。7月30日上午8时,三峡入库流量达到51000立方米每秒,并仍在迅速增加,严重威胁下游防汛安全。12时,长江防汛总指挥部紧急签发调度令,要求三峡水库于即时起,将下泄流量按照48000立方米每秒的标准进行控制。23个小时后,7月31日11时,长江防总又一次签发调度令,要求三峡水库按照44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控制下泄水流。三峡水库削减流量近1万立方米每秒。
不经意间,三峡工程迎来了又一个意义重大的第一次——2007年7月30日12时,建设14年的三峡工程首次发挥削峰防洪作用。接下来的两天多的时间里,已能蓄水至156米高程的三峡大坝坝前水位从今年防汛限制水位144米左右上升到146米多。建设中的三峡工程仅动用了6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中的4亿多立方米,就降服了2007年长江最大洪峰,大大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汛压力。
与此同时,在大坝背面的厂房中,已投产的16台世界最大水电机组(70万千瓦)正满负荷出力。超过千万千瓦的发电功率让还没有完全建成的三峡电站当仁不让成为中国第一大电站;超过伊泰普水电站(1260万千瓦)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亦指日可待。“半成品”的三峡电站已能日产电能2亿度以上(以平均每度5毛计算,三峡电日值亿元),可以满足奥运会期间北京全市的用电需求。
这时候,离国人第一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将近百年,离开始建设已经十年有四,离完全建成还有不到两年。



船闸全貌。




三峡之梦,百年一梦


从重庆顺江而下,进瞿塘、过巫峡、出西陵峡,长江便挣脱中华西部重重大山的羁绊,一头扎进江汉平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从此进入中下游的轻松之旅。
三峡,作为长江旅程中最重要的关口,注定是一个象征意味浓重的符号,历来是文人骚客咏怀的对象。近代以来,它更有了新的承载,三峡开始进入革命家和工程家的视野。
20世纪初,西学东渐,现代科技和工程技术进入国人视野。不久,1912年,中国人在云南螳螂溪成功修建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虽然只有区区数百千瓦发电能力,却为昆明市民送来了第一缕现代工业之光。不久,一个更宏伟的水力利用设想诞生——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称“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此后,1932年,国民政府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了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1944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旋即,面临崩溃的国民政府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的实施。美国垦务局工程师福斯脱在写给中国同事的信中说:"伟大如三峡计划,中国自不能久置不问,相信于不久之将来,定有兴工之一日。"当时中国一位工程师也曾动情地说:"我不希望仅是一个梦——理想的天国,总有一天会在地上实现。"
1949年,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就在这一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就在第二年,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这次大水再次警示: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1956年,毛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但是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能力。此后,中国修建了一批水利水电工程,积累了经验和实力。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修建成功了三峡工程的配套工程葛洲坝工程。1980年,邓小平从重庆乘船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两年后,他在听取有关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此后,三峡工程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论证。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1991年8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国务院审批,并提请第七届全国人大审议。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此后工程建设捷报频传。1997年大江截流。又经过5年建设,2002年,全长1.6公里的三峡二期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紧接着,导流明渠成功截流、双线五级船闸建成。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初期蓄水至135高程,船闸试通航成功,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转入三期建设。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5年,三峡左岸电站9号机组并网发电,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提前一年建成投产。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10月底,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高程。2007年6月,三峡工程右岸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投入运营,三峡电站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2007年7月30日,三峡大坝第一次拦洪削峰,正式发挥防洪作用。
百年梦想,十余载建设,三峡初长成。


超级工程,超级效益


这是一个世所罕见的巨型水电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2300万亩土地,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
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结制安25.65万吨,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
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总投资为900.9亿元(按1993年5月末的物价水平测算),建设总工期17年,举国关注,举世闻名。
这是一个世界水电建设史上的奇迹——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建设者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建设者完成了水利工程史上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截流;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25万立方米/秒,建设者修建了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总水头113米的船闸,建设者建造了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三峡工程升船机的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建设者将建造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建设者正在进行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也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
在许多设计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纪录的情况下,三峡工程进度完全按照计划实现各项目标,到今年5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647亿千瓦时。我国水电开发建设水平走到世界前列。
在无数的世界之最中,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发电能力、通航效益最为世人所看重。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相当于10座大亚湾核电站或18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站,每年可减少开采5000万吨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二氧化硫100万吨,以及大量废水废渣。三峡处在负荷中心,建成后能够促进西电东送,以三峡为核心最终实现全国联网。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航运成本降低,对开发大西南,对长江上游的重工业、物流业、采矿业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更不可忽视的是三峡工程对社会和宏观经济层面的深远影响。 建成后的三峡工程,作为中国的大西南同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机联系的纽带,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必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腾飞。这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水库淹没区都是沿江比较贫穷的地区,大量移民资金的投入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开发性移民”方针将促进库区经济繁荣。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4年6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超级工程会议上,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
从上世纪初设想,到上世纪末建设,再到本世纪建成获益,一坝连接两个世纪,连接新旧两个中国。三峡工程,堪称中华民族初步复兴的标志。


减灾强国,科学发展


就像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的建设一样,三峡工程之梦是与实业救国、兴国的理想紧紧连接在一起的。90年前,三峡工程首先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实非偶然。
对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来说,三峡工程无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梦想。但也只能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比石龙坝美丽得太多,美丽到要近一个世纪后才能实现。
而与石龙坝不同的是,三峡工程梦还承担着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的巨大使命。
一部中华文明史,几乎就是一部水历史。一方面,祖先逐水而居,繁衍生息;中华文明因水而光彩夺目。另一方面,水灾也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从大禹治水,到2007年迎战淮河全流域水灾,炎黄子孙与水患的斗争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仅20世纪长江就发生了五次大洪水。1931年死亡14.5万人,1935年死亡14.2万人,1949年死亡5699人,1954年死亡33169人,京广铁路不能通车达100天。1998年更是发生全流域性洪水,全民迎战,仍造成重大损失。
可以说,正是1949年和1954年两次大洪水,促使新中国领导人决定上马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不但是中国人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现实的选择。除弊兴利,救国兴邦,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中国水利水电历来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肩负神圣使命。为了这个美丽的梦想,百万三峡移民为此作出了可歌可泣的重大贡献。三峡工程也得以以其世界第一的规模,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
三峡工程除了举世无双的规模外,还有两点让世人印象深刻:一是三峡工程大论证;二是由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投票决定工程是否上马。
1992年4月3日,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上,一场罕见的投票正在进行。下午3时许,大会宣布投票结果:出席会议的代表2633人,赞成票1767票,反对票,177票,弃权票664票,未投票25票。在一片掌声中,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中国将建设三峡工程的消息立即传遍全世界。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来决定一个工程是否上马,这在中国还是极其少见的事情。大型工程建设的民主决策,三峡工程首开其端。
当人民代表们掌声响起的时候,离三峡工程的提出已经过去75年。期间三峡工程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论证。如果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尚不具备建设三峡工程的技术条件和国力,那么,改革开放后三峡工程一直被延宕到九十年代才得以开工,则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决策上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1986年3月,邓小平接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时表示: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鉴于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峡工程的兴建有不同意见,1986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论证,并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新编报告,再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最后交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审议。
随即,水利电力部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设地质地震、水文、防洪、泥沙、移民、生态与环境、综合经济评价等14个专家组,聘请412位专家,进行了长达两年八个月的论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资料之丰富,世所罕见。对于移民和生态环境等敏感问题,论证结论毫不讳言:“关于移民和生态环境,是兴建三峡工程中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问题,移民安置任务艰巨,但有解决途径,工程越早建对移民工作越有利。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重视,认真对待。”
潘家铮院士曾说,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是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正是反对声音的自由表达,和中央慎重决策的科学态度,让三峡工程论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机会走向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公司总原经理陆佑楣曾总结:科学是三峡工程的基本品质。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三峡工程是安全可靠的,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它本身不产生污染,通过替代煤炭,还减少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同时,三峡工程的修建引起了大家对环境的重视,国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上游地区的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有助于改善整个环境。
针对三峡库区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在最近举行的“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专题论坛上,水利专家们表示:三峡库区的自然灾害不能完全归咎于三峡工程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建设反而改善了长江流域总体生态环境。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说,长江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早已有之,比如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问题,三峡工程修建以前就已经出现,这是整个流域生态失衡后引起的恶果,不能归咎于三峡工程。他说,在发挥重大防洪效益的同时,三峡工程也造成了部分地方长江河岸崩塌,诱发了一些区域性地质灾害。但这都是一些局部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伴随人类整个历史的问题。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和三峡工程一样不可避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三峡工程的建设为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本和平台。在对水电开发的持续争论和思考中,科学发展观得以迅速在水电开发领域深入人心。
目前,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在做好移民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水电科学开发的接力棒正从三峡传给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等流域,水电开发在向纵深推进。最近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宏伟的水电开发目标: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到2020年则达到3亿千瓦。这必将为全世界节能减排贡献巨大力量,也必将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源源动力。
在三峡工程身上,不但有中国人的救亡梦、图强梦,还有科学发展梦。



泄洪全貌。


记者手记


三峡大坝之福


彭源长


就在三峡工程开始发挥防洪、发电效益的时候,8月29日,《华尔街日报》刊登普利策新闻奖得主Shai Oster采写的报道《三峡大坝之忧》,连日来高居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热门文章排行榜”榜首。
报道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最引以为豪的建筑奇迹──三峡大坝正面临着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问题”,结论为“从三峡大坝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这个正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急于摆脱自然界的束缚,而另一方面,它为此努力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文章的论据是三峡库区几起滑坡事件和长江水污染状况。(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
短短几天,百度“三峡大坝之忧”,即有数万个相关页面。
普利策新闻奖挺有名,《华尔街日报》名头也不小,但是,这次,他们是都错了。
且不论滑坡是否仅因为三峡,长江水污染是否由于三峡,单是“始料未及” (unforeseen problems)和“适得其反”(worsen the problem)这两个词,就让人怀疑这个报道是否遵循了新闻的基本原则——“客观真实”。事实上,“山体滑坡”和“水污染”不但不是“始料未及”的问题,反而一直是三峡论证和建设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至于“努力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的断言更是无从谈起。三峡工程尚未建成,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均还未到作判断的时候,“适得其反”从何谈起?尚未建成就已发挥巨大的防洪和发电效益,“适得其反”从何谈起?建成后将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的的防洪压力,而且每年可以替代发电原煤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亿吨,让地球另一面的美国人都能受惠,“适得其反” 从何说起?
任何一个人类工程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美国胡佛大坝如此,中国三峡工程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愿意相信报道是善意的提醒。事实上,建设者对此一直高度重视,做了深入论证,采取了多种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也因此,水电开发的科学程度得到不断提高。正如一个读者评论“大坝的出现必然导致三峡环境的改变,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生态问题。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不是该如何去批评,而是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解决它。毕竟三峡为我们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你在分享电力为我们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也应该去感谢它。凡事有利则有弊。相信祖国,相信人民,一定会本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处理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
不只是防洪和发电,三峡大坝也促使我们对如何科学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无论如何,这应该是我们和三峡大坝难得的福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