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90006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9-07 |
|
主题:挖掘海工装备三千亿“蛋糕”(
挖掘海工装备三千亿“蛋糕”(股) 【编者按】:《“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有望于年内推出。市场人士预期,“十二五”期间海工投资将达2500亿-3000亿元,而相关措施将使海工装备产业的龙头公司直接获益。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请看本文详解。 【市场新闻】: 海工装备“十二五”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海洋工程装备:迎来新的机遇 海工装备制造 我国造船业新增长点 5年3000亿元 海工装备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海工装备搭深海开发“顺风车” 【机构策略】: 国都证券:海工装备迎来发展契机(荐股) 海工装备:油气资源的开发由浅海到深海 申银万国:中国海工企业迎来新的增长机遇(荐股) 中原证券:2011海洋工程设备板块投资策略(荐股) 安信证券:高端装备业行情将逐步深化(荐股) 东方证券: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投资机会分析(荐股) 浙商证券:机械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平安证券:机械军工板块2011年投资策略(荐股) 【相关个股】: 国海证券:上海佳豪——海工+游艇=高端装备制造+消费升级 亚星锚链:看好产品结构优化前景 振华重工:业绩复苏值得期待 中集集团:精于制造,更精于战略和管理 杰瑞股份:持续关注公司油田服务业务拓展进度 海油工程:分享中海油近2千亿资本支出,长期市值翻倍可期 中国船舶:船舶总装企业龙头,业绩缓慢复苏可期 广船国际:订单有恢复,仍处复苏中 中南重工:海工、核电亮点纷呈
海工装备“十二五”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王晓华 近来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而这离不开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提高。记者日前获悉,《“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有望于年内推出。 一位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表示,“该《规划》对于开发利用中国海洋石油相关的装备制造做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要争取实现深海海工装备的国产化突破。” 开发海洋油气重要性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进口费用逐年增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测算,2010年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在61%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76.9%。 对此,中国石油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表示,“加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经成为立足国内油气资源,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陆上资源日趋枯竭的战略性举措。” 实际上,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广阔前景已经受到国家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 海洋油气产业的开发离不开海工装备。为此,我国将加快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据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已经基本完成,有望尽快推出,该《规划》对于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相关的装备制造等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划。 此外,海工装备还将被确定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从而在未来五年得到全面系统的扶持。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业的表述是,“发展智能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等。 该人士表示,海工装备将被明确在智能控制系统的范畴内。“智能化将是未来五年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 例如,“十二五”期间在钻井设备领域将实现“连续管钻井”的国产化突破,“目前,这种连续管的制造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管子中还要加入智能化组件,不仅可以远程控制,而且可以自动导向,哪里有油就向哪里钻井。” 根据介绍,包括海工装备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有望于年内上报国务院。
扶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据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表示,由于发展海洋经济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之前,针对海工装备的扶持政策可能会先行出台。 实际上,部分扶持政策已经悄然到位。去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授牌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其中就包括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人士已经明确,“对于有优势的研发中心,我们将在资金上给予持续的支持,每年都要有相关措施。”具体的扶持政策还将包括,税收优惠、海工基地用地支持、首台(套)设备的财政补贴、专项资金对科研项目的支持等。 市场人士认为,相关措施将使海工装备产业的龙头公司直接获益。受益的龙头公司有三种类型,一是以中海油为代表的用户企业,这类企业有市场急需的紧迫性,因此在努力研发海洋工程装备;二是以中船重工为代表的船舶企业,海洋工程装备跟传统的船舶有相近的地方,因此也在加强研发;三是以中集集团为代表的新兴企业,这批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跟一些著名设计公司在合作研发海洋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有市场人士预期,“十二五”期间海工投资将达2500亿-3000亿元。对此,上述参与了规划制定的人士表示,在有关部门扶持下,未来五年海工领域的投资将远远超过上述数字。
海洋工程装备:迎来新的机遇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细分领域。未来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全球油气需求增加强劲以及中东北非动乱蔓延的背景下,国际油价已经重新回百元时代。据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2035年世界石油总需求较目前增长26%,其中新兴国家增长53%,而陆上现有油田产油高峰已过,到2035总产油量与目前基本持平,供需矛盾突出。2015年海洋石油产量有望达到全球总产量的30%,保守估计未来5年全球海洋油气投资翻番,其中深海油气是重点开采领域。 海洋石油在我国油气储备比例很高,开采前景乐观。中国船舶重工经济研究中心专家赵泽华表示,随着全球油气资源开发重心向海洋转移,开发投资将大幅增加,海工装备需求巨大,其中仅中国在未来5年内海工装备总投资达 2500至3000亿元人民币;中海油“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提出投资翻番以上至3500亿元建造5000万吨海上石油开采能力。这都将极大推动我国海工装备跨越式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将是海洋工程设备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中国目前还处于海洋工程发展的初步阶段,约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海洋钻井平台、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深水定位系泊系统等配套设备,形成海洋工程装备新兴产业。 从估值角度来看,市场已经反映了对海工设备行业向好的预期,短期面临一定估值压力,但是考虑到未来我国向高端产业升级的趋势,依然看好其中长期的发展空间,根据公司估值以及结合二级市场股价的表现,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两家上市公司: 海油工程(600583):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承揽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的总承包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海洋工程经验和技术,依托母公司中海油在国内的海洋石油开采垄断地位,将在“十二五”期间受益于中海油上游投资资本支出,预计其产量在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10%。 振华重工(600320):海洋工程业务将是公司新的业绩增长亮点,同时公司收购美国领先海洋工程设计商F&;G公司,大大提升公司海洋工程装备设计能力,预计公司海工业务未来3年的增速将保持在15%-20%以上,有望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证券报)
海工装备制造 我国造船业新增长点 据日前发布的统计,2010年全球航运市场明显回暖,中国造船业也在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上均超越韩国,成为世界头号造船大国。然而,在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际航运遭受重创,船舶订单一度大幅缩水,让近年高速增长的中国造船业深刻领教了国际船舶市场的盛衰无常。 在此背景下,一些有实力的制造商和投资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附加值更高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造船业毛利率仅18%左右,而海洋工程装备的毛利率可达 30%;油气能源的紧缺与价格走高,也给以海洋石油开发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业打开了市场。但因技术门槛较高,国内企业之前对此少有涉及,特别是高端产品基本被少数欧美企业垄断。为此,我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使我国在主流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尽快进入国际市场第一阵营,把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具有千亿产值规模的新兴产业。 未来5至10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海洋油气开发的热潮将加速海工装备市场的繁荣,包括油气钻采平台、储油设施、工程船舶在内的海工装备制造规模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业新船订单量虽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但90%是低附加值船,且极少涉及海工产品。而韩国造船业几乎囊括了全球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充分显示了韩国造船业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如何消除中国造船业大而不强的“软肋”?业内人士指出,传统船型领域已经走到尽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就在造船业进军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话题被炒得火热的时候,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8月22日,世界最大深海钻井船 “大连开拓者号”开工,这个项目是中远船务乃至国内主要海工生产企业今年签订海洋工程单项建造金额最高的项目,其技术含量超过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已有的超深水钻井船。该项目的签订,打破了韩国长期以来在世界钻井船建造领域的垄断 这实际上发出一个信号,海工装备有望成为我国造船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海洋经济前景宽阔。未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需求旺盛,为发展海工装备创造了条件。相比传统造船,海工装备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因此,海工装备有望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业内人士指出。
深海开发带给造船业巨大商机
海工装备制造业之所以受到如此热捧,主要原因是全球对能源需求量大,同时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传统船型领域已走到尽头,而面向海洋经济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则是一片“新天地”。
近年来,由于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世界各国纷纷向海洋“取石油”。据权威机构预测:全球海洋工程未来10年市场规模达3000亿美元以上,年均300亿美元以上。未来5年,全球海洋油气工业将投资1890亿美元在遍及全球的海洋上建立15000个油气勘探和开采井,全球海上浮式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而平均一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价格大约是5亿—6亿美元。从国内看,今后若干年,我国油气产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水深在300米以上的海域有153万平方米,目前只勘探了16万平方米,有90%还没有勘探,主要原因就是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和装备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为我国加快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贸易萎缩,对于高度依赖外需的中国造船业带来较大影响。虽然今年以来新船成交量逐月上升,但聚集了大量船东的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再度引起了业界对全球船市复苏的疑虑。
在“外忧”并没有消除的背景下,不久前,在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举行的特别活动日上,来自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和宝钢集团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就国内船厂如何练好“内功”展开了讨论。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而生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讨论中被视作引领造船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国在新船订单量上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在质上要逊色很多。报告显示,在目前我国的新船订单构成中,附加值较低的散货船比例高达90%,且中小型散货船居多。而韩国船厂新承接的主要是油轮和大型散货船,同时其凭借技术优势,几乎囊括了全球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充分显示了韩国船厂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如何增强造船业发展内涵?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经理谭作钧认为,目前传统船型领域发展已十分有限,而面向海洋经济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