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多空激战3000点 鹿死谁手
2011年03月26日17:00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马曼然 证券市场红周刊
本周沪指再度逼近3000点整数关,在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矛盾中,后市走势扑朔迷离。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景泰利丰董事长张英飚、金百镕投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周枫、新华基金副总经理王卫东共同探讨大盘的方向。
有意思的是,三位嘉宾的观点象当前市场一样多空尖锐分歧。张英飚认为上半年有行情,但涨幅不大;王卫东预计趋势性机会在下半年,将冲破3400点;周枫判断未来两到三年,市场总体将处于比较纠结和反复震荡的状态。其个中三昧值的投资者细细体会。
访景泰利丰董事长张英飚 本刊记者 马曼然
张英飚:
1994年以来,先后在君安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民生证券任高管。投资理念:集中持有几家超预期成长股,不理会市场波动,用公司的成长来最终证明投资的价值。
上半年就会迎来行情,关注一季报
《红周刊》:想听听你对当前大市的看法?
张英飚:若从未来一个季度来看,大盘走势不会差,很多人认为下半年有行情,我认为将提前到上半年。据我们了解,目前房地产资金正在加速流入A股,最近无论是央行加息、日本地震都没有对A股造成大的影响,说明市场有资金在流入,显示出抗跌性。未来一段时间,估计不会再有更大利空,短期市场将向好的方面发展。
《红周刊》:中期走势如何?
张英飚:中期来看,大盘虽跌不动,但由于受到权重股的制约,也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以上证指数来看,仅金融股加上石油股的权重就超过40%,而这些行业很难出现持续大幅的成长,比如中国石油占10%的上证指数的权重,和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相比,前者与后者市值相当,但收入是后者的一半,ROE(净资产收益率)也远低于后者,所以说如果公司的效率较低、估值比较高,是很难大幅上涨的。银行也一样,很多投资者认为银行股很便宜,但中国的银行已经保持了全世界最大的利差,未来变动趋势最好的情况也就是保持不动,已不可能再向上调整;而坏账率目前处于历史最低位,如果稍微上升则对银行估值是负面影响。所以,银行板块很难大涨,就决定了大盘指数很难大涨。
《红周刊》:上半年你们看好哪些热点?
张英飚:等到4月份一季度业绩公布后,业绩超预期增长的行业如化工,比如煤化工或烟台万华(600309,股吧),还有如水泥、白酒板块都会成为资金关注的重点。
不分大小盘,专注成长性
《红周刊》:据了解,你们曾实地调研过数百家上市公司,目前你们最看好什么样的企业?
张英飚:我们专注投资于那些能够穿越周期、不断超出市场预期的高成长性公司。比如,我们会重仓介入几家处于成长初期的公司,持续跟踪和操作。具体来说,目前A股两千多家上市公司各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银行股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股之列了,还有一些制造业的公司比如哈空调(600202,股吧)、中集集团(000039,股吧)等等,它们已经发展到全球数一数二的位置了,已经过了高成长期,我们就规避它们。
《红周刊》:你们具体最看好哪些行业?
张英飚:过去十年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十年,相当多的成长公司是制造业,像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很多人认为这家公司有很高的成长性,但我认为其高成长阶段已过,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现在大家公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增速会放慢。中国经济发展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方法不可持续,结构转型成为必然,成长性确定的股票会出现在终端消费的内需领域,比如衣食住行,包括符合产业政策的低碳行业也会出现大机会。
《红周刊》:新兴产业、内需消费这类股票最近表现一般。
张英飚:因为去年炒得太高了,市场几乎把所有的小盘股或新兴产业的公司都视为成长股,而今年又出现集体回调,好的坏的一起遭到抛售,我认为也是不理性的。今年一季报披露后,估计市场会进行股价再排序,真正好的公司业绩会继续增长,而去年一些伪成长股经过一季报的确认,会继续走价值回归之路。许多机构判断,今年要抓大公司放弃小公司,我认为这都是片面的观点,去年分大小盘,今年应该不分大小盘,重回业绩。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不是说所有的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都会成长为大企业。成长股往往出现在景气行业,一个行业如果没有政策扶持,或不受人关注,公司想变大就会很慢。而挖掘这些成长股,需要从上市公司、公司竞争对手、上下游以及行业专家那里,全面了解公司的信息,然后再做判断。
目前很多人投资成长股存在误区,比如说连续三年业绩增长30%的企业就是成长股,但是就连成长性最低的钢铁行业也会出现连续三年30%以上增长的阶段,比如2005~2007年的钢铁业。所以我们在选择成长股时会观察企业的盈利模式,企业与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增长空间等因素。
持有重仓股的理由
《红周刊》:能否举几个最近你们看好的企业。
张英飚:比如经过四年检验的软控股份(002073,股吧),2007年我离开公募基金之后最早挖掘的一只成长股,从2007年到现在连续四年其收入和利润保持40%以上高增长,从2007年5个亿的销售收入成长到2010年的15个亿,今年预计超过21个亿,股价表现也是远超同期大盘。所以我们在选择成长性公司时,要观察这个企业好几年、跨经济周期波动的经营情况,而不是简单地看一年的情况。
《红周刊》:还有好的投资案例吗?
张英飚:去年年初时,我们重仓买入一家速冻食品公司三全食品(002216,股吧),虽然我们跟踪这家公司的时间还没有超过三年,但我们已经比较确定,2009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是14亿,2010年是19亿,今年我们预计能达到26个亿的收入,并根据其产能预计2013年能达到50个亿。从2009年的14亿到2013年的50亿,四年成长三倍多。从产业角度来看,速冻食品行业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成长空间巨大,这个行业现在国内一年才10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而日本一年销售1000多亿元的速冻食品。而且尽管现在国内该行业竞争激烈,但这种低端消费品领域将会出现品牌化趋势。三全食品目前在国内速冻食品的份额是27%,排名第一,第二是思念,17%的份额,两家占了44%。
另外,我们还重仓一只旅游股,具体名字不便透露,该公司目前的市值太小,与其行业地位与品牌不匹配,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营资产的逐渐扩大,未来有望成长为大公司。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