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振华重工“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2011-04-01 13:31:2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振华重工“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振华重工(7.50,-0.04,-0.53%)(600320)曾经是上海引以为傲的优秀国企,其原总裁管贤彤退休后再创业,将振华打造成世界级港机龙头的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不过,就是这样一只优秀的白马股却在去年陷入了困境。其3月10日公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巨亏6.95亿元,是公司上市以来从未有过的惨痛经历,营业收入也同比下滑37.90%至171.16亿元。

  金融危机余波未平

   公司自陈,“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滞后影响致使市场需求不振、传统港机订单数量和单价大幅下降,公司销售收入减少、生产任务不足”是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对传统航运业务的打击逐渐传导到港口业务,最终波及的是港机市场。公司表示,2009年底在手有效订单不足,传统的港机市场需求萎缩较大。

   公司董秘王珏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使公司2009年新增订单降到17亿美元左右,远低于2007、2008年50亿美元的水平,并且平均单价下降15%。理财一周报记者发现,公司原有的集装箱起重机和散货机械业务毛利率下滑明显,分别减少7.37和6.10个百分点,其中后者的业务成本甚至超过了收入,毛利率为-3.91%。

   除此之外,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出口公司的不利影响和公司在2008年购入了成本较高的原材料也是造成亏损的原因。中金公司研究员罗炜认为,当时储备的高价钢材使得目前振华重工的用钢成本要比2007-2008年高出25%,随后钢价便大幅下挫近三成。而2007-2008年公司大举扩张产能导致的固定资产折旧摊销也造成了一定负担。2010年折旧额为11.90亿元,相比2009年增加了11.32%。

   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公司着力加强了内部管理控制。2010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2.17%、44%和65%。销售费用降幅远小于后两者,与公司“全员经营”的理念不谋而合。公司年报声称,今年公司要持续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要有新探索,以全员经营的理念推行相关二级单位的自营项目指标,梳理售后服务网点,要坚持“现金为王”的原则。

  海工带路重振雄风

   虽然市场对振华重工去年不佳的业绩早有预期,不过,此次年报出台后便有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七家券商给出关于公司的研究报告,其中六家为“增持”以上评级,另有一家为“中性”。公司新开拓的海工业务是市场信心的重要来源。

   早在2008年,尚在其位的管贤彤在公开场合放下豪言,“振华重工的海洋工程装备短期目标是,2-3年内海洋工程市场产品占公司总产值50%以上,相应板块的营业收入突破40亿美元。3-5年后,海洋工程业务占到公司产值的80%以上。”

   不过,这个转型显然没有管贤彤预料中顺利。2009年振华重工的年报中,海洋工程占总收入比例不高,但业绩增长较快:海洋工程业务较2008年增长85.49%,达到35.82亿元。毛利润率从2008年的22.11%提升至30.85%。而去年则遭遇了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的两次滑铁卢,前者同比下滑28.70%至25.91亿元,后者则大幅减少逾22个百分点至9.73%。海上重型装备仅占总主营收入比重的15.13%。

   此时,振华重工大股东中交建(01800.HK)似乎有些等不及了,以1.25亿美元拿下了全球领先的海上钻井平台设计和装备商美国Friede Goldman United.Ltd.(下称F&G)的所有股权。

   而这本来是同为国企的中集集团(24.27,0.27,1.12%)(000039)嘴边的一块肉。

   早在去年2月2日,中集集团便发布公告,已与F&G的大股东俄罗斯MNP集团达成意向,拟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其手中持有的75%股权——已经相较原始投资资本溢价5倍之多。

  中集集团在公告中认为:“有利于本公司海洋工程业务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实施;有利于在海洋工程业务的市场拓展;有利于烟台莱佛士突破现有设计瓶颈;有利于提高公司海洋工程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不料,中交建横空杀出,并给出了高出25%的报价。2010年8月10日,中交建发布公告,已于前一日完成了对F&G的100%股权的收购。而中集集团去年海工业务也出现11亿元的巨亏。

   而作为中交建旗下主要发展海工业务的平台,振华重工可能获益颇丰。长城证券分析师严福崟甚至在研报中认为,存在大股东将F&G注入上市公司的预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业务结构来推测,大股东旗下只有振华重工有海工业务,大股东购入这个资产应该是为公司考虑的。

   对此,中交建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没有否认帮助振华重工的目的,而是强调将来的组织架构还没有确定,并且F&G业务为海工设计,目前的安排也不涉及同业竞争。

  无论如何,对于苦心钻研海工业务的振华重工而言这都是一个利好。年报中显示,收购后仅3个月,公司就与F&G 签订了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的设计、研发和制造的合作协议,并表示在将来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除却大股东的援手,公司自身也在研发上下了工夫。2010 年公司以4000 吨和7500 吨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为依托的“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港机钢构一齐发力

   而在港机业务上,振华重工仍然是市场上无可置疑的王者。根据罗炜的估计,公司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保持全球65%以上(其中岸桥7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市场一致认定,经过2008年的低谷,世界海运、集装箱以及港口集装箱装卸业务虽然回升次序不同,但都处在复苏通道。在各个券商中,方正证券分析师李俭俭的态度比较保守,认为短期内振华重工获得的港机订单毛利率都在10%以下,对毛利率快速提升期望不宜太高。不过他同样认为,订单量的增长暗示着下一步的提价,2012年公司毛利率将出现大幅度抬升。

   除去港机与海工业务,钢结构生产也是公司突破的方向。去年钢构业务收入16.62亿元,约占总收入一成,毛利率13.26%,是主营业务中少有出现毛利率上升的门类。公司钢构用以建造了世界第一大单塔自锚抗8 级以上地震悬索钢桥——美国新海湾大桥。而大股东中交建中标珠港澳大桥主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根据多家券商估计,有望给公司带来15亿元以上的收入。

   而公司年报中称,公司去年新签合同额30.46 亿美元,按照施工周期一年计算将基本反映在今年年报中。中金、方正、东北、世纪、天相投顾等机构均做出了公司今年营业收入为200亿-220亿元,增长率20%左右的预估,同时公司也将实现扭亏为盈。长城证券分析师严福崟认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公司正处于业绩底部。”

   不过,严福崟同时指出:“港机业务受航运市场影响明显,海工业务有生产周期,还要有市场慢慢认可,会比较慢。关键还是看振华自己能不能形成技术上的突破。”

   从二级市场的走势上来看,振华重工最近走势见好。尽管仍然没有走出长达三年的下跌通道,但是从底部自去年7月2日的6.02元到去年9月29日的6.19元,再到今年的1月21日的6.25元,出现不断抬升的过程,之后还走出一波上穿年线的行情,似乎空方的杀跌力量已耗尽。

   有意思的是,振华B股(0.680,0.00,0.59%)(900947)自去年6月以来却处于上升通道中。公司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名单中除大股东中交建外均为机构。其中,持有A股的股东有三家,包括新进的一只大摩QFII;持有B股的股东有六家,其中包括共同基金巨头奥本海默旗下的一只新兴市场基金(ODMAX)和新进的量子基金,这似乎与振华B股的强劲走势不谋而合。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