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509 |
回帖数:21867 |
可用积分数:9977646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4-03 |
|
主题:贝瑞基因周代星:未来十年,早筛早诊将成疾病管理常态
当下,随着人们对精准医疗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升,以及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演进、临床医疗场景的持续扩容,基因检测赛道的火热有目共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22.9%,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63亿元。
近日,2021EBC第六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召开,贝瑞基因总经理周代星博士在开幕式的圆桌访谈上,以资深行业人士的深刻洞见,讲述了基因检测过去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态势,以及未来十年的预见。
十年磨一剑,基因行业从无人敢投到炙手可热
周代星博士是贝瑞基因创始人之一,是全球早期参与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开发的主要成员,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推广基因测序技术,并将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引入中国。
在他看来,过去十年,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国家、社会、资本的关注,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在这十年里,社会对基因检测的接受度产生了巨大变化,而监管政策的改变,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研发动力,“十年前我们申报NIPT的时候,无从下手。2014年,国家制定了NIPT的申报指南,基因测序类体外诊断的申报机制有了突破性的改变。同时国家开放试点单位,企业研发出来的产品,可以先在试点单位运行”。
至于资本关注度,十年前不敢投的领域,如今显然已成热门赛道。2020年,燃石医学、泛生子一周之内登陆美股,华大智造、诺辉健康递交上市申请,全年发生62起融资,累计超200亿元,基因检测之热燃动全年。而伦理及法律方面,十年来则变化不大,但暗流涌动。
周博士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新冠疫情让整个社会都意识到:精准检测带来的疾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他引用华安证券研报数据指出,仅这次春运返乡需求带来的核酸检测产品总规模在150亿—200亿元之间,核酸检测服务的规模约为600亿—1200亿元。“新冠疫情的模式是先检测、隔离、严重的患者再治疗。把治疗的经费前移到早期检测上了,现在研制的疫苗其实是比检测还要靠前的预防环节。”
所以周博士认为,管理疾病应该是筛查为先,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同样,遗传病、肿瘤等领域也需要这种筛查为先的疾病管理方式,而不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治疗上。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于金明院士建议将肿瘤筛查纳入医保,同样是基于这个逻辑。
下一个十年,肿瘤早筛成为基础性普遍检测
未来已来,下一个十年,基因检测行业有哪些发展趋势,周博士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上游技术将会出现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共存的局面,甚至在某些领域三代测序技术会取代二代。这与方舟投资(ARK Invest)此前报告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报告认为,三代测序技术提供了更高的准确性、更全面的变异检测和更丰富的功能,将以较快的速度获得市场份额。预测到2025年底,三代测序技术成本将和二代测序几乎实现成本平价,而三代测序技术所带来的营收将从2020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50亿美元左右。
中游检测方面,对人体具有更加全面、更为彻底认识的“百元全基因组时代”愿景不再遥远,而下游信息应用领域,医疗服务数据将实现整合与共享,从而形成一个由诊断筛查、药物研发、患者治疗到保险付费组成的闭环生态圈。
周博士预测道,在肿瘤领域,早诊早筛会成为一个基础性的检测落地在医院和体检中心。“或许未来,每个人60岁后每年都要做肿瘤早筛早诊的检测。”对药企而言,与基因检测结合,则可以通过肿瘤基因大数据的赋能,加速整个临床试验过程和药物上市。
至于在这个赛道未来10年全球化的竞争,周代星博士相信将以区域性竞争为主,因为每个国家对基因信息的保护都会越来越严格,而国内企业的竞争将会出现白热化。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