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认沽证行权期股价大跌 攀钢钒钛躲过200亿对价
2011-05-22 13:13:4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1367
回帖数:2176
可用积分数:17757821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8-04
主题:认沽证行权期股价大跌 攀钢钒钛躲过200亿对价

2011年05月21日10:28经济观察报


又是一个资本市场的博弈故事。

因攀钢系整体上市而热络的攀钢钒钛(000629.SZ),近一个月股价陡然走低,跌去近1/5;5月12日以来,股价更是大幅下挫。

一个月前,攀钢钒钛的实际控制人鞍钢集团或许还在为数百亿元的行权资金而发愁,如今,十几万现金的支付让鞍钢松了一口气;但另一方面,包括南方、嘉实等多家公募基金在内的众多机构却深感被“忽悠”了一把。部分机构称,4月份中金公司的投行人员向其积极推荐攀钢钒钛的基本面,4月中旬大量机构开始买入该股,如今被套其中。

逆势下跌

与大盘在最近一周横盘整理不同,攀钢钒钛从5月12日开始便陷入大幅的下跌走势中,5月16日的跌幅高达5.41%,三个交易日的下跌幅度超过了10%。“我们都被这次下跌弄晕了。”一家基金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近日告诉本报,虽然这段时间也有钢铁股在下跌,但大部分股票还是保持了平稳走势,攀钢钒钛的走势实在有些“另类”。大智慧行情系统显示,钢铁板块指数从5月12日至今跌幅仅为3%左右。

“即使是在最近的这次下跌过程中,我们还是在继续买,但发现就在我们买的时候,还有大量不明来历的机构在抛。”上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我们的资金规模不算小了,但是就算我们用大量资金托住,股价还是往下掉。”

嘉实基金的一位研究员也告诉本报,“我们的基金进入才一个月,本来是冲着攀钢钒钛良好的基本面预期去的,可是这样的下跌,只能是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才可能出现的。”

据本报了解,从4月中旬开始,大量机构开始买入攀钢钒钛,不少机构买入的量都在千万股以上。但让这些机构感到郁闷的是,刚刚介入不到一个月就重仓被套其中。

不过,在上海一位私募人士看来,不管有多少人在抛股票,其实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化,就不会出现股价的连续下跌,“攀钢钒钛这种情况,肯定是基本面出了问题”。

中金的尴尬角色

一家也在4月份买入了攀钢钒钛的机构负责人告诉本报,“圈子里的人都知道,4月中旬前后,中金公司的投行人员到处向机构推荐攀钢钒钛的基本面。”

公开资料显示,中金公司是攀钢钒钛资产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

据了解,当时中金投行人员提到攀钢钒钛的基本面主要有两点,一个是业绩预期,另一个是公司大股东名下的澳洲卡拉拉铁矿。虽然没有出具具体的报告,多家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人士称,中金的投行人员口头上向其进行了“过分”的渲染。“在顺利"摘帽"之后,我们对于攀钢钒钛的一季报本来也抱有一定的预期,而中金的投行更是告诉我们,公司一季报很可能有成倍上升。”上述机构负责人称,重组之后的攀钢钒钛将重新估值,今年一季报就将显示出重组优势。

然而,当4月29日攀钢钒钛一季报正式公布之后,机构们发现公司的业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与去年同期每股0.03元的业绩相比,今年一季报每股收益仅为0.02元,实际上是出现了下降。

另外一方面,据机构人士称,中金的投行人员还对多家机构表示,鞍钢集团旗下的澳洲卡拉拉铁矿将能够提供大量的利润贡献,而现在有机构去调研时发现,“这家矿甚至还存在着法律方面的问题。”上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中金公司投行人员的做法让我们感觉很没有专业性,至于是否有其他更深层的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本报就上述机构的质疑采访了中金公司,中金方面表示,从来没有出具过任何针对这一项目的报告,而且也不会过分渲染公司的基本面,也进行了一些与上市公司的沟通。

而了解中金公司的人士介绍说,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基金公司,其实都是中金的客户,在这次投行业务上,中金的收入也并不是很多,因此没有足够的利益去驱动中金投行人员做所谓的过分渲染。

谜底:认沽证?

而虽然攀钢钒钛方面并没有直接向机构推介,但前后态度的差异更是让机构感到无奈。

“之前沟通时对良好的预期进行了默认,而现在对于存在的问题却避而不谈,前后"变脸"得实在太快。”上述上海私募人士表示,攀钢钒钛的这种态度会让机构对其失去信任感。

上述嘉实基金研究员表示,“现在股价下跌,其实我们更希望跟上市公司深入沟通,但攀钢钒钛的董秘却一直拒绝沟通,甚至连电话会议都不愿意。”而据机构人士称,目前即使是中金公司的人员要约见攀钢钒钛董秘也无法实现。

本报记者5月19日致电攀钢钒钛证券部询问上述情况是否存在时,相关人士表示对此并不清楚,而且表示有时董秘是因为交易所的要求而不能与机构进行沟通的。

而了解攀钢钒钛的人士指出,公司前后态度差别的真正原因就是在两年前的认沽权证上。

2008年,攀钢钢钒通过定向发行及吸收合并对攀钢集团所有钢铁、钒、钛及矿产资源业务和资产进行整合,以达到整体上市的目的,整合后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攀钢钒钛。

由于鞍钢集团有意与攀钢集团进行重组,鞍钢集团于2008年5月7日对攀钢系整体上市提供了担保承诺,无条件按照9.59元/股、14.14元/股和6.50元/股的价格向攀钢钢钒、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支付现金对价,这些现金选择权于2009年4月到期。该项承诺曾经使得攀钢系股票成为市场的热门套利股票。

2008年末国际金融海啸的意外冲击造成整个钢铁行业业绩与股价急剧下降,也使鞍钢面临巨大风险。如果这些选择权均被行权,那么鞍钢集团将需拿出210亿元左右的巨资收购攀钢钢钒45%左右的股权,还将引发包括攀钢钢钒可能退市的其他风险,这对鞍钢集团来说无疑是不可接受的。而这也恰恰是鞍钢集团在2009年创造性地进行金融创新,给首次现金选择权股东第两次现金选择权的原因所在,将选择权的行权推迟二年,从而可以从容布局。

不过,在今年4月29日之前,如果攀钢钒钛股价能够维持在远高于行权价的渔区,理性的投资者无疑将会选择放弃行权,从而让鞍钢集团“胜利大逃亡”,躲避两百多亿的支付对价。

于是,4月底之前的基本面“渲染”大面积地展开,而进入5月份,局面回复了平静,只剩下被套住的许多机构。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