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2024-09-24 09:03:0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42
回帖数:21876
可用积分数:9988716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4
主题: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9月2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的沪深上市公司数量及分红总额均显著增加,反映出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不断重视和水平提升。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分红意识和分红能力显著提升,资本市场的分红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

  从分红家数来看,截至8月31日,沪市与深市共计65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半年报现金分红预案,分红家数较2023年同期提升了302%;有192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过50%,家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121%。

  从分红金额来看,2024年半年报现金分红预案预计分红5322亿元,较2023年同期提升了162%。有11家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超过百亿元,家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83%;有46家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在10亿元以上,家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229%;有73家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在5亿元以上,家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181%。

  从公司性质来看,有102家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现金分红预案,家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750%;有83家央企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现金分红预案,家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277%。国有上市公司半年报现金分红总额合计4358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62%,占沪深上市公司全部半年报现金分红总额的82%。

  民营上市公司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现金分红,回馈投资者。2024年共有409家民营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现金分红预案,家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250%,占沪深所有发布2024年半年报现金分红预案公司数量的63%;民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合计46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90%,其中152家民营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超过50%。

  中上协表示,下一步将引导上市公司增强分红意识以及分红的稳定性、连续性,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24-09-24 09:03:2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42
回帖数:21876
可用积分数:9988716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4
央国企上市公司“进中提质”

 作为A股市场的压舱石,央国企上市公司在稳定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梳理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时发现,央国企上市公司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其中,央国企上市公司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资、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价值创造能力稳步提升。

  专家表示,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央国企上市公司有望持续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发展稳健 营收利润保持增长

  中国中车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地位持续巩固,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低碳零碳交通装备业务快速增长,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产融结合、两化融合等水平进一步提升。该报告提出,中国中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0.39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1亿元,同比增长21.40%。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利润均保持正增长。招商证券研究所智库研究员林喜鹏测算,在整体法口径下,在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后,A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总额合计0.9万亿元,同比增长3.5%。

  “分行业来看,上半年,电子、交通运输、轻工制造、机械制造领域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利润表现较好,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超过10%。”林喜鹏说。

  地方国有资本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保障地方民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上半年,湖南省16家省属国企旗下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374.99亿元。其中,上半年,在这些上市公司中表现抢眼的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245.35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12.15%。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国内市场地位稳固,海外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持续提升。

  上半年,广东省属国有A股上市公司整体经营呈稳步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为中金岭南、广东建工、粤电力A、星湖科技、省广集团。其中,中金岭南、广东建工、粤电力A三家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均超过百亿元。

  专家表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央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彰显。

  发力科创 加快布局战新产业

  9月19日,中国海油位于深圳海域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同时投产,有望让所在的流花油田开采寿命延长30年。这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国有上市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通过科技研发、投资、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央企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上半年,央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占总投资比重达37%。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将达到83%。

  科技型央企的价值创造能力逐步在财务数据上得到印证。林喜鹏表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科改企业、双百企业三类重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年化净资产收益率(ROE)达9.8%,超过其他类型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一批传统行业龙头公司正在用新科技开拓新应用场景。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位列国务院国资委7月发布的《2023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之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移动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467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曲线”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1471亿元,同比增长11.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31.7%,较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央国企如何更好向新而行?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聚焦提升“五个价值”,推动企业进一步履行好功能使命。

  其中,“五个价值”包括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等内容。

  突出主业 并购重组大戏不断

  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打造船舶制造业的“航母”;中国五矿拟入主盐湖股份,加快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近期,接连上演的央国企并购重组大戏,是今年央国企并购重组步伐加快的生动写照。

  并购重组是央国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能够在业务和资源上实现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质量和效率。半年报数据显示,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360.17亿元,同比增长17.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55.31%;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21.02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

  央国企并购重组动作越发频密、主体越发多元,展现出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意图。在新兴产业领域,中钨高新9月19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购买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募集配套资金等相关议案,公司完善钨产业链布局的第一步即将收尾。昊华科技发行股份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的并购重组则已完成,两者的核心业务领域均为高端氟材料。

  波澜壮阔的重组大潮有望持续涌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日前表示,统筹配置国有资本,有力推动“三个集中”,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表示,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央国企重组整合有望进一步加力、扩围。“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型央国企实施的产业并购有望引领下一次并购热潮。”国金证券政策与ESG首席分析师杨佳妮说。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