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天水一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8人被刑拘 食品非法添加物为彩绘颜料
2025-07-08 12:02:3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0851
回帖数:2174
可用积分数:17643451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7-10
主题:天水一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8人被刑拘 食品非法添加物为彩绘颜料


2025年07月08日 11:46 来源: 财联社
  据新华社报道,甘肃天水一幼儿园部分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经调查,食品非法添加物为彩绘颜料。经检验,该颜料含铅(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目前,8名涉事人员已被刑事拘留。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25-07-09 09:29:0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0851
回帖数:2174
可用积分数:17643451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7-10
回顾2006年甘肃铅中毒
寒梅怒放苦尽甘来
2025-07-09 07:39
甘肃
导读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2006年甘肃徽县铅锌冶炼厂违规排放致数百人血铅超标,儿童受害最重。事件暴露"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警示发展必须守住生态红线。从工业污染到食品安全,铅中毒的反复发生拷问监管体系,唯有严格执法与公众监督并举,才能避免"带血的GDP"重演。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2006年甘肃铅中毒事件,是一起震动全国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水阳乡,核心原因是当地一家铅锌冶炼厂长期违规排放铅污染物,导致周边土壤、水源和空气严重污染,最终造成数百名村民血铅超标,其中儿童受害尤为严重。

以下是事件的详细背景和影响分析:

一、事件经过与污染源头

1. 污染企业的长期违规

肇事企业为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其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烧结锅工艺生产铅产品,环保设施长期未达标。

自1996年投产以来,该厂因除尘设备缺陷,长期向周边排放含铅废气和废水,导致工厂周边400米范围内土壤含铅量超标10倍,河水、农作物和降尘均受到严重污染。

尽管2005年该厂被列为省级环保督办项目并责令停产,但为追求利润,仍在夜间偷偷运行,持续排放污染物。

2. 从个案到群体中毒的爆发

事件最初由一名5岁儿童周浩的异常症状引发。2006年7月,周浩因腹痛、贫血就医,检测显示血铅含量高达440微克/升(国际标准:儿童≥100微克/升即超标),被迫截肢。

消息传开后,村民们发现村里儿童普遍发育迟缓、牙齿畸形,成人出现胸闷、肝肾功能损伤等症状。

8月起,2000多名村民自发前往西安检测,结果显示373名儿童血铅严重超标,最高达619微克/升,成人血铅超标者达368人。

二、事件处理与后续影响

1. 果断关停污染源与搬迁居民

事件曝光后,国家环保总局介入调查,认定冶炼厂为主要污染源,责令其彻底拆除生产设备。

当地政府紧急组织2000多名村民搬迁,并承担医疗费用,对血铅超标者进行驱铅治疗和营养干预。

工厂负责人及相关监管人员被追责,环保部门对周边环境开展全面监测和治理。

2. 长期健康与环境隐患

健康影响:铅中毒对儿童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部分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成人慢性中毒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率高达32%。

环境遗留问题:尽管工厂关停,但土壤和地下水的铅污染难以根治,周边农作物仍无法安全食用,需长期修复。

社会警示:事件暴露了地方政府“重经济、轻环保”的倾向,促使甘肃省在2023年出台更严格的重金属排放标准,要求铅锌冶炼等行业执行特别排放限值。

三、与天水幼儿园事件的对比与反思

1. 污染类型的差异与共性

徽县事件:工业污染(铅锌冶炼) 通过空气、土壤、水源传播 影响范围广、潜伏期长。

天水幼儿园事件:食品污染(工业颜料添加) 通过食物链直接进入人体 集中爆发、后果更直接。

共同点:均涉及铅中毒,反映出甘肃部分地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长期存在漏洞,且企业为逐利漠视生命健康。

2. 监管漏洞的延续性

徽县事件后,甘肃虽加强了工业污染治理,但2025年天水幼儿园事件再次暴露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缺失:幼儿园使用工业颜料长达一年未被发现,留样制度形同虚设。

环境风险意识不足:有村民指出,幼儿园2.5公里外存在铅锌转运厂,土壤和水源可能长期受污染,但未被纳入排查范围。

3. 公众健康的双重威胁

两起事件揭示了甘肃面临的工业污染+食品安全双重挑战。徽县事件的教训表明,工业污染的影响可能持续数十年;而幼儿园事件则提醒,即使在城市环境中,非法添加和监管失职仍可能对儿童造成急性伤害。

四、事件的深层启示

1.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徽县铅锌冶炼厂曾是当地重要税源,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最终导致社会成本远超经济收益。这警示地方政府需摒弃“先污染后治理”思维,优先选择绿色产业。

2. 公众参与与监督的重要性

徽县事件的爆发源于村民自发检测和媒体曝光,而天水幼儿园事件中家长的坚持也推动了调查。

这表明,公众监督是弥补监管漏洞的关键力量,需建立更畅通的举报渠道和信息公开机制。

3. 法律追责与制度完善

刑事追责:徽县事件中企业负责人被问责,天水幼儿园事件8人被刑拘,体现了法律的威慑力。

制度升级:甘肃近年出台的重金属特别排放限值、幼儿园食品溯源要求等政策,正是对历史教训的回应。

总结

2006年徽县铅中毒事件是甘肃环境治理史上的一道伤疤,其教训至今仍具警示意义。

从工业污染到食品安全,铅中毒事件的反复发生,折射出发展理念与监管体系的深层矛盾。

唯有通过严格执法、技术防控、公众参与的多重手段,才能真正守护公众健康,避免“带血的GDP”重演。

图文信息来源网络

#铅中毒#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