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90009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9-10 |
|
主题: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专题报告:蓝海征途 扬帆启航
全球海工行业市场规模350亿-450亿美元。根据2006-2011年全球海工市场订单状况,我们估计行业年均市场规模约350亿-450亿美元,其中海洋钻井平台占比最大,年均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其次是采油平台和海工辅助船,年均市场规模各约10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国内海工装备订单主要来源于南海等国内海工需求,年均市场规模约40亿-50亿美元。
未来海洋工程呈现往深海开采发展的趋势。由于陆地和浅海的石油钻采活动增量有限,石油消费持续增长和高油价驱动深海油气资源钻采日益活跃。浮式钻井平台和FPSO等海工产品适用于深海石油钻采,是未来海工装备主要发展方向。巴西和西非具有丰富深海油气资源,气候好于墨西哥湾和北海,将是未来海工市场主要增长点。
我国海工装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欧美基本垄断全球海工设计与核心部件供应,新加坡、韩国占海工装备制造承包的主要市场。我国在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FPSO改装和海工辅助船等海工产品方面具有制造经验,但在浮式钻井平台、FPSO新建、海工设计和核心系统等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短期难分享到巴西与西非等深海领域海工市场发展机遇。
战略规划为我国海工发展壮大提供契机。近期出台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2011-2020)》旨在明确行业发展目标、重点和路径,为我国海工企业争取订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我国海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短期内较难直接受益于海外海工市场的发展机会,对相关上市公司短期业绩影响比较有限。
风险因素。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人力成本上升等。
行业投资策略。目前海洋石油钻采由浅海走向深海,全球海工市场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但我国海工装备的建造能力落后于欧美和韩国、新加坡,产业发展有赖于国内海工需求、政策和资金支持。考虑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次给予海工装备子行业“中性”评级,建议关注中集集团(000039,股吧)、海油工程(600583,股吧)、中国重工(601989,股吧)、中国船舶(600150,股吧)和振华重工(600320,股吧)等相关上市公司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