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转型者有望最受益
2012-02-02 12:12:2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转型者有望最受益

十二五”规划预期: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建设将加快,由于中国船舶工业的体量已居世界第一,海洋工程不能形成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驱动力,而相关业务转型者将成为最受益者。

东方证券2月2日研报指出,韩国:依托船舶建设实力,垄断高附加值船舶。韩国是传统的造船强国,从20世纪80年代涉足海洋工程领域,90年代开始加大对海洋工程市场的培育,几家大型船厂在海洋石油平台,FPSO等方面均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2002年韩国造船业2010年预期目标提出将韩国高附加值船比例从13%提高到35%,海工发展对产业升级起到巨大作用。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现代重工和STX造船也纷纷聚焦高附加值船舶领域,几乎垄断了所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截至2009年底,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现代重工和STX造船手持钻井船33艘,市场占有率达94%。

新加坡:依托合资模式,迅速占领海工市场。新加坡是传统的修船大国,自19世纪60年代转型进入海洋工程领域,一直专注钻井平台建造。70年代通过吸引外资建厂,开展技术合作,吸收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80年代远东莱文斯和钻井平台设计商Friede&Goldman合作研发自升式钻井平台Monarch,标志着新加坡海洋工程从制造向设计研发转移。21世纪以来,新加坡船厂开始自主研发,进一步向高附加领域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升级。从1998年到2010年,新加坡海洋工程业营业收入从9.5亿美元增加到80.8亿美元,增长了7.5倍,占海洋工业总收入比重也从24.6%提高到60%。

中国:政策强力扶持,转型者有望得利。中国总体处在制造低端海工装备产品的第三梯队,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多项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重视海洋工程发展。新加坡胜科集团,美国麦克德谟特公司,日本森松工业株式会社等大量国外领先企业纷纷在中国合资建厂,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十二五”规划预期: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建设将加快,带动海工装备总投资预计为2500亿-3000亿元,年均500亿人民币以上。由于中国船舶工业的体量已居世界第一,海洋工程不能形成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驱动力,而相关业务转型者将成为最受益者。 相关上市公司: 中集集团(未评级):技术成熟度不断增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振华重工(未评级):母公司控股F&G;转型意志强烈;原有业务与海工装备有很强的重叠性。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