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工程机械军团 出击海外恰逢天时地利
2012-02-06 07:53:5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1621
回帖数:2178
可用积分数:17817776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9-10
主题:中国工程机械军团 出击海外恰逢天时地利

2012年02月06日 03:23 来源: 证券日报


  继中联重科(000157)拿下意大利CIFA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捷报频传。特别是进入2012年后,经历一年多的谈判长跑,柳工(000528)收购波兰HSW民用工程机械事业部终成正果,三一重工(600031)闪击战夺取普茨迈斯特也大功告成。

  龙年伊始,柳工、三一将中国工程机械军团的海外并购征程推到了历史最高潮。曾几何时那些令中国企业高山仰止的行业老大,今天却成为了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

  海外并购的天时地利

  “毫无疑问,中国工程机械军团的集体出击,是偶然也非偶然。他们得到了管理层的鼓励与支持,更肩负了振兴我国工业的历史使命。”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不久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开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活动,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

  而为了保障这一战略能够积极稳妥的实施,陈德铭还指出,未来我国将“加快与重要经贸伙伴的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强化投资权益保护。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提示,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指导企业应对海外反垄断审查和诉讼”。

  在绝大多数的分析人士看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开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活动,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对于正处在发展转型阶段的中国而言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如今,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阴云未散,欧洲大量企业面临产品销量下降、拖欠供应商货款与员工薪资甚至濒临破产的局面,这不仅调动了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积极性,更为中国企业迅速提升综合实力、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事实上,从90年代开始,海外并购就已逐步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虽然不乏成功案例,却也着实败多胜少。”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

  例如早在2004年10月,上汽集团(600104)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但此次收购一度导致双龙员工的罢工潮。

  几乎与“前辈”的遭遇如出一辙,在此番柳工完成对波兰HSW工程机械业务单元的收购前,2011年6月,受当地负面报道影响,HSW企业工会对中国企业的信誉产生了怀疑,要求广西柳工保证员工未来五年的工作合同,并给HSW的所有员工涨薪5%。但是,广西柳工只同意保证HSW员工三年的工作合同,并涨薪3%。双方一度在此问题上僵持不下,收购被迫暂停。

  此后的2011年12月,柳工终于与波兰HSW工会就社保问题达成了共识,柳工将保证HSW员工未来四年半的工作合同,并为HSW员工涨薪3%。双方于12月7日在波兰举办社保协议签署仪式。这促成了柳工收购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单元的最终成功。

  “这说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而之所以有这些失败的案例,才意味着管理层提出‘加快与重要经贸伙伴的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强化投资权益保护。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提示,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指导企业应对海外反垄断审查和诉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允许一些失败的存在”。方正证券(601901)分析师夏庆文表示。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