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小女子 |
发帖数:13443 |
回帖数:1878 |
可用积分数:5913365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24-11-07 |
|
主题:中国平安何以难安
从去年10月149.28元“天价”,跌至近日的38.76元,中国平安(爱股,行情,资讯)(601318)的跌幅触目惊心。这只昔日“牛股”又回到了去年3月上市之初的起点,甚至更低。
2008,中国平安似乎流年不利。从1月20日抛出“天量再融资方案”那天起,各种质疑就仿佛鬼魅一般缠上了中国平安。先是董事长马明哲6600万“天价年薪”引发全民大争论,接着是海外投资“浮亏门”后欲增持引发质疑,再到被传言身陷“税务门”,可能存在偷漏税或将受严惩……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低到荒谬?
2008年初一直挣扎在“牛熊分界线”上A股市场,被1月20日中国平安的千亿元再融资方案砸倒后就没再站起身来。覆巢之下无完卵,中国平安从方案公布后的两个跌停至今,股价已经跌去了60%。
截至7月8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报收于40.32元,下跌3.93%。而当日平安H股股价则收于48.05元,比A股高出19%。
在东方证券保险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小罡看来,平安A股股价已经处于一种“比偏低更低再低”的价格水平。
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合理的港股价格本身就是偏低的,因为海外投资者从来就不会给港股太高评级。又因为受到A股拖累,现在港股价格已经低于合理股价。平安A股再与H股倒挂,自然就是比偏低更低然后再低了。
“作为保险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头羊,平安内在的价值反映在股价上应该在每股80元以上。”王小罡说,目前A股固然有“限售股解禁”压力且“A股投资者不如港股有经验”等因素,但从长期价值投资角度来看,现在是很好的投资时机,因为40元其实已经严重超跌,低到“荒谬”了。
本月初,由于受到税务检查不良结果传闻的影响,以及对富通集团投资浮亏的担忧,平安A股和H股同时经历了两天大跌。随后,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迅速集体调高对平安的评级,称已经“跌出超值机会”。
汇丰证券最新研究意见称,平安H股在富通身上的亏损相当于每股分摊人民币1.3元,对该股的整体估值影响有限;加上近日股价下调逾15%后已见超卖,所以将其评级由“中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高达76.3港元。
7月7日,民族证券研究报告称,“市场传闻使平安股价短期内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投资者应注意股价波动风险。但我们对公司的估值假设并没有发生变化,维持‘买入’评级。”
当日,申银万国发布的投资报告也维持平安A股“买入”建议。
国泰君安研究所分析师彭玉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安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66元,二季度会困难一些,可以释放的浮盈也会少一些,但总体上不会太悲观,中报大致会有1块左右的每股收益。
“下半年可能会更低一些,这主要缘于A股整体价格下滑带来的投资收益减少。而平安的寿险主业表现一直很好,只是主业的业绩不会很快体现在报表中。”彭玉龙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司的基本投资价值依然存在,核心竞争力没有改变。
“头羊”之痛?
“不走寻常路,敢为天下先。”对于平安的创新能力,王小罡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在其他分析人士眼中,平安也无愧于保险行业公认的“领头羊”的称号:“不仅主业扎实,业绩突出,而且战略规划也很有远见,整个集团的控制力和执行力都非常出色,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公司。”
对平安在富通的投资中产生的百亿浮亏,虽然公司已经声明不会体现在中报中,但仍有多家媒体质疑“平安QDII急于海外撒网,不仅没有捡到‘便宜货’,还吃了冒进的亏。”
而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众多研究机构对平安投资富通的决策,以及近期增持富通的决议几乎保持了一致的“理解和支持”态度。
“就像赛跑中领跑人所受的空气阻力总是最大一样,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平安必然面临比一般公司更大的风险。”王小罡说,海外投资是保险公司的必然方向,这一步迟早要走。更何况平安此次‘走出去’是战略性的,不是财务投资。所以挫折会是暂时的,或许十年二十年后再看今天的这笔浮亏,就会觉得无所谓了。
另一位市场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平安借助次贷风波削弱富通盈利水平的时机,对富通进行了合理的、有吸引力的投资,现在看这种思路仍然是正确的,只是时机点对谁来说都会很难把握。”
据介绍,平安投资富通出价只是富通资产管理公司的1.2倍净资产,而通常的收购价格都会有1.8倍以上。而富通公司本身在历史上的表现也一直非常好。1990年以来分红都很稳定,到2006年间,包括股票上涨和投资分红的总回报率达到年均17%以上,而同期标普500的平均回报率只有9.4%。
在平安表明上半年不会就投资富通计提减值准备后,一些投资者对平安提出了玩“财务游戏”的质疑。对此,安信证券研究员杨建海指出,按照中国新会计准则,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并没有一个量化约束,而取决于管理层主观的判断,只有在认为减值是一个永久性的减值时才需要提减值准备,所以平安的做法是合规的。
“因为信息公开透明,即使公司不做计提减值准备,浮亏对公司的实际影响到底有多大,投资者个人也可以计算,所谓‘财务游戏’的说法并不严谨。”彭玉龙说。
杨建海则表示,他相信平安管理层肯定认为目前投资富通的浮亏不是永久性的损失,而只是暂时性的。
对于平安另斥资约7500万欧元约合8.1亿元人民币认购富通5%的新股,以此保证其最大单一股东的地位的计划,市场人士也表示了支持。
“目前富通的价格又便宜了很多,只要认为平安最初的投资是战略性的,那么现在也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彭玉龙说,8亿元的资金在平安高达5000亿的投资总额中不算多。
静观“税务门”
平安至今仍然受困于“税务门”。7月2日之所以封死跌停板,市场传闻其被国家税务总局查出具有逃税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虽然公司发布公告进行了澄清,但因结果未出,仍引发市场忧虑。
“这是个风险点。”彭玉龙指出,税务检查结果一天没出来,投资者的担心就一天不能消除。
“相比而言,对富通投资的损失大家可以接受,因为保险就是要一边承保一边投资,投资出现损失是正常的。即使出现投资失误,也只是能力问题。但偷漏税却是一个品德问题,性质要恶劣得多。”王小罡说。一旦被查出偷漏税,关键不在于会罚多少钱,而是公司治理出现了问题,公司的诚信会大打折扣,投资者对公司信任度会下降。
在彭玉龙看来,平安税务问题有存在的可能,但从公司公告推断,金额应该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大,性质也不至于太恶劣,而最可能出现税务问题的是产险。
“再融资方案确实影响到了平安集团的声誉,把平安推到了公众面前,使它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瞩目。”彭玉龙说,如果没有再融资计划,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年薪也不会引发那么大的注意,因为那本身就是按照公司薪酬计划执行的。所以,平安半年来受关注是有市场的情绪在里面。
现在回顾起平安再融资的决策,王小罡仍表示“不可理解”。
“本来非流通股全面解禁就让大家资金很紧了,很奇怪平安为什么还会选择在解禁之前抛出天量融资方案。这显然没有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王小罡说。
在他看来,不管平安主观上的计划如何,至少在客观上给投资者、潜在消费者和客户带来了负面影响。作为一个金融控股集团、一个消费类金融服务公司,中国平安必须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重视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印象,也必须重视与客户及潜在客户的关系,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