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海虹控股计提核销数百项应收款 内部管理出现混乱?
2012年06月02日 11:00 来源: 证券日报 近3年来,海虹控股(000503)(000503.SZ)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50.79%,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年复合下降134.04%,海虹控股完全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使得公司由亏转盈。
而2011年报中,海虹控股计提核销数百项应收款,包括个人、税务、地方政府、银行、律所都欠公司的钱,甚至连“大力水手”、“彭总手机话费”这些匪夷所思的名字也出现在其他应收款名单中。
海虹控股财报中涌现出的各种问题,也折射出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的现状。
6月1日,海虹控股董秘上官永强表示,这些都是一些之前的合作方的欠款,由于业务萎缩,现在已经很少合作了,可能是收不回来了,因此在财务上做了处理。
非经常性损益苦撑净利
扣非净利年复合下降134%
2012年一季报显示,海虹控股实现营业总收入3241万元,同比下降23.15%,但净利润却同比增加48.98%,为326万元,是公司产品净利率突然提高了吗?仔细查阅财报资料,中国资本证券网发现,原来是非经常损益贡献了1946万元。
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2011年,海虹控股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3亿元,同比下降17.66%,净利润1800万元,同比增加47.98%,但是其扣非净利润却为-8390万元。而光是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一项,2011年海虹控股就获利7815万元,可见非经常损益对公司净利影响之大。
其实,自2009年以来,海虹控股的净利润一直要靠非经常性损益来撑门面。
纵观近3年(2009-2011年),海虹控股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72亿元、1.98亿元、1.63亿元,年复合下降22.69%,呈现一个迅速下滑的局面。表面上看,虽然2009年-201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92万元、1216万元、1800万元,年复合增长50.79%,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只有-1532万元、-3653万元、-8390万元,年复合下降134.04%,下滑明显。若不是2009年-2011年公司连续获得2323万元、4869万元及1.02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海虹控股或许已经因连续3年主营业务亏损,打上*ST的标签,并可能已经被暂停上市了。
税务、银行、律所都不还钱?
应收款名单现“大力水手”
为何海虹控股陷入如此境地?原因应该是多样的,比如由于医改政策,公司主营医药电子商务业务萎缩等,但是从海虹控股多笔账款来看,或许可以略见一斑。
2011年海虹控股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共有577项,涉及金额731万元,实际核销共有142项,涉及金额212万元,且核销的应收账款多显示为“招标代理服务费”。在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中,涉及多家上市公司,有的欠款单位还在表中出现不止1次,但令人奇怪的是,还有5笔应收账款金额为负,计提的金额也均为负。
而2011年海虹控股其他应收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64项,涉及金额637万元,实际核销88项,涉及金额424万元。在其他应收款中,竟然包括“待分配U盘88891元”、“唐山招标办公室50000元”、“待分配域名证书37230元”、“海虹项目24700元”、“地税白下分局10000元”、“衡阳市政府3600元”、“收视费1152元”、“彭总手机话费736.07元”、“多划保险819元”、“合肥市国税二分局500元”、“大力水手70元”、“住房公积金22.50元”,此外还有大量的个人欠款,计提理由均是“欠款时间长,预计无法收回”。而各种名目的费用诸如“代垫开办费665471元”、“经营部驻江苏办费用325846元”、“西南区费用29542.20元”、“海南嘉天律师事务所19600元”、“海南正理土地评估公司评估费10000元”、“卓尔房地产代理公司费用5000元”也皆因“欠款时间长,无法收回”而核销;此外,还有大量的个人借款、个别代扣社保以及“代中行付二期租赁款”等同样无法收回而核销。
投资者戏称,海虹控股各种应收款项欠款方名目繁多,连“大力水手”都欠公司的钱。
对此,资深财务人士景小勇表示,海虹控股应收账款核销多笔招标代理服务费,有可能是那些单位并不承认公司当时的代理服务收费标准,需要核查一下当初的文件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另外公司其他应收款欠款涉及多个个人,又收回困难,说明公司的管理比较混乱。
而对于应收账款为负的问题,景小勇认为,可能是预收款项或者就是对方给多了。
而至于为何有各种名目的欠款及个人欠款,董秘上官永强表示,可能都是一些关停公司员工的费用,但是由于海虹控股只是母公司,下面有众多子公司,具体的财务明细并不太清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