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上海经济驱动引擎悄然升级 “三驾马车”齐发力
2012-06-05 17:39:2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kelven
发帖数:6512
回帖数:475
可用积分数:1396372
注册日期:2008-05-13
最后登陆:2018-07-22
主题:上海经济驱动引擎悄然升级 “三驾马车”齐发力

 上海经济驱动引擎悄然升级:除了传统意义上拉动GDP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还有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三个“引擎”助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就是制度创新引擎最直观的体现。从今年初实施以来,“营改增”显著加速了上海总部经济的集聚。去年全年上海吸引跨国公司总部48家,今年仅1月—4月就已吸引了25家总部落户。

  制度创新的引擎作用,还体现在复合型的影响作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研究员评价,“营改增”不是一次简单的变革,而是契合着上海转型发展新坐标的重要调整。“营改增”不仅实现结构性减税,也有利于增强服务业竞争力,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是一项与服务经济相适应的税制改革。财税部门统计,一季度,本市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收负担超过20亿元。

  科技创新也有巨大驱动力。随着土地、环境、资源约束日益显现,上海亟待摆脱对传统重化工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要靠自主创新对产业“点石成金”。上海科技创新成果获奖总数占全国比重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传统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不逊于科研院所。振华重工每年将营业额的3%以上投入科研,千万元重奖自主创新已持续多年;上汽集团今年推出自主创新核心产品MG5和荣威950,拉开自主品牌第二代产品市场投放序幕;宝钢创新制度改革,给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自由空间,技术创新产生的易拉罐钢、油井管、节能高效“后处理”等叫好又叫座。

  科技创新的牵引力,看研究与发展(R&D)经费与GDP之比就可见一斑:2002年为1.89%,2011年上升到了2.9%。上海科技创新的“含金量”也迅速提升,2002年上海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418项,到2011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388项;2002年上海取得的科技成果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65项,2011年增至211项,增加两倍多。2011年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是2002年的4倍多。

  管理创新的引擎也已发力,一场各级管理部门内在的“系统更新”正在悄然启动。上海取消了对区县GDP的考核,增加了区县提高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并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评办法。又推出《“十二五”时期上海推进科学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试行方案》,调整了考核指挥棒。其中有30个指标为首次设立,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财政的民生支出比重、社会安全保障投入增长率、社会安全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等。

  从抓项目投资、抓GDP数字,升级到营造适宜各类人才、企业发展的环境,已经成为各区域、各部门工作的新共识。

  上海新“引擎”助力创新转型,与此同时,“三驾马车”的拉动力依然还在,但衡量标准有了变化,从过去单纯看速度增长,转换为更看重内涵提升。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0.6%,增幅明显快于出口、投资,消费的拉动能级明显提升。2011年,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0.3%,与2002年的8.2%相比,投资拉动的格局明显改观,今年1月—3月,本市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放缓,比去年同期下降2.8%,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过去倚重的房地产投资下降了2.5%,而金融业投资增长4.2倍,为未来上海经济结构的优化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