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马明哲不配享受六千万
|
2008-07-18 22:04:01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haorenla |
发帖数:5383 |
回帖数:548 |
可用积分数:100060 |
注册日期:2008-07-04 |
最后登陆:2010-11-18 |
|
主题:马明哲不配享受六千万
在2008年7月17日上午10点召开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在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出:“马明哲能否也像台湾首富王永庆那样做到不领工资。”针对这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称:“王永庆不领工资,因为他是老板,而我是打工的。我是职业经理人,肯定是要领薪酬的,最重要的是我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 他说:“作为职业经理人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董事会根据我的表现给我薪酬。我不是完全为了收入从事这份工作,20年来我把平安带入世界500强,是我最大的荣耀。我不会像王永庆那么伟大,不领薪酬,因为我不是老板。” “最重要的是我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这话让人觉得非常吃惊,它让我们忽然明白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原来一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和在企业的表现是可以用大把大把的钞票来衡量的。那么,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资本市场的贡献是否也可以用大把大把的钞票来衡量?如果按此标准,成就了隆平高科并对中国农业贡献卓著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价该值多少?从这点说,平安马董又该重新估值多少? 1955年出生的马明哲只有初中原始学历,最初在广东省湛江市八甲水电厂做工人,然后在当时的广东湛江地委工交政治部担任通讯员。马明哲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83年他的一次平常的工作调动中——1983年夏,马明哲被调动到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工作,就职于该地的劳动人事处。由于会开车,马明哲被选中担任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专职司机,并兼任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车队的队长。由于早年丧父,单亲家庭培养了马明哲忍耐和少言寡语的性格。而作为一个领导的司机,这样的性格恰恰是最合适的。不久,马明哲就赢得了袁庚的赏识和信任。在袁庚身边工作了两年之后,精明能干的马明哲被安排到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那个时候,公司总共也就三五个人,主要负责工业区员工的一些福利性劳保事务,规模很小。到了1988年,袁庚又委派马明哲参与平安保险公司的筹建工作,他的好运从此开始了。 从1988年到2007年的20年间,平安保险从一家总资产5312万元、13个员工的小企业,发展为一家总资产达到6500多亿元,在沪港两地上市,业务范围覆盖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的综合型金融保险集团。随着平安H股在香港一路“高歌猛进”,从2004年横盘于12至15港元,到2007年10月3日最高攀至124港元,同时马明哲的“薪酬路线图”也出现大幅拉升。自2004年至2007年的税前报酬分别为1170.4万元、1413.5万元、2351万元、4616.1万元。其中,2007年的实际报酬,还要加上马明哲未领取的2000万元,被他直接捐献给了宋庆龄基金会。2007年7月《福布斯》中文版首度推出“中国上市公司最贵老板”榜单,即非国有上市公司薪酬最高的高管人员。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以1338万元的年薪夺冠。 综上所述,尽管大部分人对平安马董高达6000多万的年薪不怎么感冒,但是马明哲对中国平安一步步发展壮大所做出的贡献你还不得不承认。然而,这不等于说作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的身价就值年薪6000多万。就中国平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给股东们的分红和它巨额再融资对中国股民、对中国平安这只股票的投资者造成的伤害而言,马明哲非但一文不值,而且还是中国式股灾的罪人,给予其坐牢或是其它更严厉的“评级”丝毫不过。 且不说马明哲有关“融资门”的决策失误引爆中国式股灾惨然发生,导致沪深两地市场总市值蒸发超过15万亿,也不说股灾发生以后1.3亿户投资者59.98%的人目前亏损占其金融财产的50%以上、14.50%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40%以上、11.43%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30%以上,单说中国平安“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给平安的大小股东们造成的资产流失,就远远不止中国平安目前的总市值1900多亿元吧?按照2008年1月18日中国平安二级市场收盘价98.21元计算,目前平安股价每股缩水将近60元,也就是说,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18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中国平安的投资者,最少要上涨150%以上才能捞回本钱,更不用说享受投资回报了;按照中国平安上市后的均价计算,中国平安的新老股东们持仓成本也仍然高达94.02元(38.76+149.28÷2=94.02),总市值缩水又何止1900亿元?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天收报46.79元;2007年6月6日,中国平安执行上市后第一次分红,分红方案为10送3派0.5元;2007年9月7日,中国平安执行上市后第二次分红,分红方案为10派2元;2008年5月27日,中国平安执行上市后第三次分红,分红方案为10派5元。三次分红总计有多少?能够抵消平安的大小股东们造成的资产流失吗?显然是不能够的。那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又有什么资格说“最重要的是我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这句话呢?这是恬不知耻还是大言不惭?这样一位置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的董事长,竟然享受了高达6000多万的年薪,他配吗? 有这样厚脸皮的董事长,也就难怪中金公司会唱衰中国平安了:由于主业衰退、投资收益下降,尤其是扩张为先而不是效益为先的发展战略正让中国平安面临三大风险,从而降低其投资价值。中国平安的第一大风险其主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衰退的迹象。据中国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2月底平安人寿在整个市场的份额相较1月的14.18%跌为13.23%,而更严重的是,平安人寿的这一颓势似乎并没有止步的迹象。第二大风险是投资风险,数据显示,由于股市大幅下挫,平安今年全年的投资收益几乎不可能达到2007年水平,加上经营费用的持续增加,预计在中国会计准则下平安2008年的净利润将同比下降43%。第三大风险是战略风险,中国平安致力于集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于一身的大型综合金融集团,并积极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实现这一战略,但这种扩张为先而不是效益为先的发展战略可能不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此,将平安的投资评级由“推荐”降为“中性”。 漫画地址:虎川漫画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八日一和居 一和重要文章:当股票投资成为一种风尚(2007-04-27)、沪指5500点:丧钟为谁而鸣(2007-08-24 )、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2007-12-06 )、金鼠之年做多三大概念(2008-02-10、尚福林应该对非典负责(2008-05-14)、政策性熊市和题材型牛股 (2008-05-22)、谁来惩治股市里的范跑跑(2008-06-04)、治市救市亟需杀一儆百(2008-06-12)、股民遭遇股灾无人救助 (2008-06-20);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08-07-19 12:33:37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股市密码 |
发帖数:4589 |
回帖数:427 |
可用积分数:181802 |
注册日期:2008-06-29 |
最后登陆:2010-11-09 |
|
2008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国平安本年度第二次股东大会本来是上市公司的一次“例行公事”,孰料因为其董事长马明哲先生的一番言辞居然成了媒体焦点。会上,马明哲除了澄清了中国平安“偷税”、“赠股”等谣言外,还特地就他的“6600万元天价高薪”作了一番解释。马明哲对自己的天价薪酬的解释是,平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有他的辛勤努力,他对平安做出的贡献能匹配他拿的薪酬。同时,他表示作为职业经理人,董事会根据自己的表现发薪酬,并且他也不是完全为了收入而出任这份工作,把平安带入世界500强是他最大的荣耀。马明哲还表示,他只是一个打工仔,王永庆不领工资只因他是老板。 马明哲这样的解释完全合理,但显然有失“厚道”。 且让我们先来看看马明哲最近两年年薪的变化幅度:其2006年的税后薪酬为1338万元,以此计算,他的收入在一年间暴增了395%,这个巨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平安2007年6月到期的期权激励。而同期中国平安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0.86亿元,增长仅105.5%。两者相差极为悬殊。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以上期权行权时间安排,马明哲跟2007年底开始的中国平安股价巨幅下跌完全撇清了利益关系;而事实上,A股股票价格更是从来没有与马明哲的个人利益挂钩过,只有H股股东才是自诩“打工仔”的他的真正“老板”。从这个视角,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A股市场跌跌不休时中国平安依然会出台向A股股东天量增发、严重有损A股股东却有利于H股股东的融资计划。此不厚道之一。 其二,中国平安曾数次对外描绘马明哲的贡献以证其薪酬非但不天价还有廉价之嫌,举的事实是:“平安在1988年成立之初,总收入只有418万元,利润190万元;但到2007年年底,平安保险集团的资产总值达6511亿元人民币。没有马总的辛勤努力就不会实现这种飞跃式发展。” 这种说法其实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中国平安不是“白手起家”的,它的确是从1988年靠5000万元现金投入起家,但大家别忘记,它还有一笔巨额资产就是“牌照”。当时全国就两张寿险牌照,一张是央企中国人保,一张就给了深圳特区,作为“特区政策”的一部分。这个垄断地位,是中国平安的巨大优势。 此外,中国平安所谓6500多亿元总资产,实际上有5400多亿元都是负债,还有A、H股上市时股民给了500多亿元,靠2006到2007年的大牛市,平安账面上又多出400多亿元的资产增值。撇除这些,平安拿5000万元本金加一张垄断性金融牌照花了20年时间积累了多少资产呢? 当然,中国平安最先是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因此只要按照当地法律,经过当地或者国际的人力资源专业咨询公司测算,并能得到企业的薪酬委员会审核通过,马明哲的这种高薪完全是合法的。而且因为其不是国有企业,也无需遵从对国有企业领导薪酬制定的相关规定。可是,根据上述两个理由,我们又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合法的不厚道”。 这种“合法的不厚道”根源并不在马明哲个人,亦不在平安一家,而在扭曲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游戏规则。所谓“期权”,目的就是激励公司高管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职业原则,而中国平安的高管期权利益既然仅与H股股东相关,为什么能来A股上市?又为什么能够不受约束堂而皇之地出台损害A股投资者利益的再融资方案?其根源就是管理层也赞同了它“A股市场的钱不圈白不圈”的逻辑。 再看另一个事实,根据A股2007年年报,以“前三名高管报酬总额”降序排列的前20大公司中,有一半都是地方或中央国资委控制企业,这些企业又大都是“牌照型”企业,如保险、银行、证券、航运、能源等等,都享受着“业务不够靠牌照抢、资金不够靠A股圈”的市场保护。垄断者既损害实体经济中的消费者又损害虚拟经济中的投资者,却坐享无风险的高薪,这种市场规则不改,“马明哲们”还将层出不穷。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