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与新加坡、韩国争夺海上钻机王的桂冠
|
2012-07-24 14:26:28 |
|
|
 |
|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
昵称:余味 |
发帖数:69 |
回帖数:30 |
可用积分数:21872 |
注册日期:2011-09-26 |
最后登陆:2017-07-31 |
|
主题:中国与新加坡、韩国争夺海上钻机王的桂冠
随着中国COSCO(中远集团)在逐渐兴起的深水探索方面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中国正在成为新加坡和韩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后两者都是近海石油钻进设备的重要制造场所。
七年前中国开始浅水区千斤顶设备和深水区半潜水器的制造。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中国成功地获得了总订单价值720亿美元的五分之一份额,它吸引客户的主要方式是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有两次位于年度订单量的前茅。2009年,它在千斤顶的制造方面超过了新加坡,而新加坡以往都是千斤顶最主要的生产地;2006年和2011年,它在半潜水器产量方面超过韩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造船厂,那些优秀的造船厂,无疑会变得具有世界竞争力”,斯科特·科尔(Scott Kerr),挪威石油服务公司Sevan Drilling的CEO对路透社的记者说道。
Sevan公司已经从中原公司购得两组超深水领域钻机设备,这两套设备价值10亿美元。另外,他们还从另一家造船厂预定了两组设备,这两组设备将于2013和2014年兑现。
科尔还说,挪威石油公司不选择新加坡和韩国的部分原因是他们的造船厂几乎满了,而中国又能提供比较低的价格。
较低的价格也有它的劣势。例如,当中国中远公司在运输它的第一套钻井设备,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圆柱形设备组时,他们就拖延了时间。因为他们对于制造和组合复杂设备缺乏足够的知识,科尔说。
质量和运输可靠性一直是中国制船厂方面令人担忧的问题,目前它的排名是第三。瑞士信贷集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只获得了3个订单,而同类设备的订单共有29个,其中11个给了韩国,6个给了新加坡。
中国最近的劣势部分原因在于,此次订单内容主要是深水钻进设备,而在这方面新加坡和韩国造船厂仍占据优势。而去年下半年,26个订单中有14个预订的是千斤顶,所以当时中国还是显现出了很大的优势。
该行业观察者说,随着专业技能的提高、外国技术的支持以及价格方面的优势,北京将在10年内成为主要的近海石油设备制造中心,这就如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造船厂取代美国和欧洲的造船厂那样。
另外,中国国有银行方面强劲的金融支持也使得付费方面很具吸引力。中国的客户可以将首付降低,有时可降低至百分之一。
去年下半年,中国造船厂赢得了26个中的9个订单,超过了韩国的8个和新加坡的5个。
竞争者开始注意这一问题
“我在新加坡时和一些设备制造产商沟通过,他们非常担心中国的同行超过他们”,杰森·瓦尔第(Jason Waldie),能源咨询公司道格拉斯-韦斯特伍德的经理说道,“韩国同行也如此。”
日趋激烈的竞争和问题的多样化
据官方新华社报道,中国试图提高他们在全球近海能源设备方面的市场比重,从2011年不足8%,到2015年的20%,再到2020年的35%。另外,中国造船厂已接收了价值47亿美元的订单。
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已经大大降低了大宗物品运输和集装箱设备的需求。这使得中国船舶制造厂如中远公司(COSCO)、中国船舶工业公司(CSSC)、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Heavy)、中国船舶重工集团(CSIC)、烟台中集和近海石油设备公司(Yantai CIMC Raffles and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rp)需要通过制造近海设备来避免工厂的闲置。
中国船舶工业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控股集团和广州制船厂的母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是中国造船工业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中国制船能力还有很大空间,所以很多中国制船公司在近海设备市场方面会有激烈的竞争,”杰拉尔德·王说道,他是位于新加坡的瑞士信贷集团的一名分析员。
他还说,包括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于28家的中国制船厂已经发出了他们将扩大规模的计划。
新加坡和韩国制造方面的投资方却显得丝毫不为中国的崛起所动。这些投资方有新加坡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吉宝企业(Keppel Corp) 、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及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Co) 。
据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以上各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一直都很有弹性,并且一些证券机构对他们的评价很好,处于“买”或者“强买”的位置。在基准指数方面有很好的表现,超过了中国的同行。
中国造船厂如中远公司、扬子江和广州造船厂由于未及时退出商业船只的制造,去年大部分都遭受了严重的下滑。因为商用船领域正经历着危机。
其实,中国企业通过超低的价格或者其它极具吸引力的方式争取订单也伤害了他们的利润。道格拉斯-韦斯特伍德的瓦尔第说道,中国的产品可以比他们的海外竞争者便宜多达20%。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2-07-24 14:26:49 |
|
|
 |
|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
昵称:余味 |
发帖数:69 |
回帖数:30 |
可用积分数:21872 |
注册日期:2011-09-26 |
最后登陆:2017-07-31 |
|
差距在哪里
“他们确实会形成威胁,并且他们的成长很迅速,将占领或者变得非常有竞争力,”Sevan Drilling公司的科尔说,“韩国和新加坡声称这一现象不会发生,其实他们在开自己的玩笑。”
有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第一组自主制造的超深水石油设备“海洋石油981”的顺利进展,中国证明自己变得具有在制造高科技的近海石油设备方面具有了世界竞争力。
2010年中国企业收购了以休斯顿为基地的海洋工程公司弗里德利·古德曼公司(Friede Goldman (F&G)),这一收购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今年五月份,中国海外石油总公司(CNOOC) 价值10亿美元的钻井设备在一片欢呼声中呼之欲出,它可以在深海3000米左右的地方运作。
韩国钻井设备制造方的负责人表示中国仍然没有对他们造成威胁,他们仍将占据该领域的当家地位。
韩国不制造千斤顶,但却在备受欢迎的移动深水设备,如钻井船方面遥遥领先,行业数据显示,在2005到2011年,他们获得了87%、总价值592亿美元的订单。
“我们要比中国领先许多,”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的领导Ahn Ik-chul说。他引用了额韩国在交易可靠度方面坚实的数据记录。
相反,作为中集集团的分公司,烟台彩券(Yantai Raffles)却出现了一系列的交货延误问题,激怒了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和中国油田服务有限公司(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在内的很多客户。
大型客户仍倾向于新加坡和韩国,因为他们的质量可靠。丹麦的马士基钻井公司(Maersk Drilling)表示,2017年之前,他们将购买价值80亿美元的七组钻井设备。
“我们仍然希望由新加坡和韩国制造这些设备,因为他们的质量值得信任,”克劳斯·海明森,马士基集团的CEO对路透社的记者这样说道。
但一些行业专家说,中国赶超新、韩的可能不在技术方面,而在项目运作和管理方面。
用于深海钻井方面的高科技部分,如液压和钻井控制系统都是由西方的公司如西门子、阿克(Aker Solutions)和卡梅伦(Cameron) 制造,亚洲的公司没有一家能胜任。
“不是技术差距,而是管理差距将使得中国在海上石油设备方面变得更有竞争力,”科尔说。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