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上海机场喜迎十八大:战略引领实现跨越发展
2012-11-07 09:04:1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06
回帖数:21874
可用积分数:9986441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08
主题:上海机场喜迎十八大:战略引领实现跨越发展

东海之滨,黄浦江畔。浪涛拍岸,沙鸥翔集。正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是中国唯一拥有两座国际机场的城市。来自全世界的“银燕”在此起降,把旅客送到四面八方;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在此聚集,又分送到世界各地。


  自2003年至今,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已经进行了10个年头,上海虹桥和上海浦东两大机场就像航空枢纽港的两翼振翅高飞,两场旅客吞吐量也从当年的2400多万人次跨越到今年的近8000万人次。同时,浦东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已跻身全球前3名,正在向全球第1名的目标冲刺。


  预计到“十二五”末,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9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500多万吨。上海两大机场不仅将有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也将是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最终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上海机场集团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航局、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大战略目标,始终坚持“战略规划引领企业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充分发扬“主动工作,争取主动”的上海机场人精神,走过了“边建设、边改革、边发展”的历程,在推进上海航空枢纽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方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两大战略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机场集团始终站在全局高度,把上海机场的建设发展放在建设民航强国、服务长三角以及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谋划,坚持以战略规划引领企业发展。自2003年以来,上海机场集团紧紧围绕“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大战略目标,相继编制完成了《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和《上海机场集团企业发展战略》两大战略性发展规划,描绘了上海机场未来发展蓝图,明确了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上海机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为枢纽建设绘就蓝图。上海浦东机场是民航强国战略中重点建设的三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也是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民航总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国家有关部门、上海机场集团、上海基地航空公司等单位组建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上海航空枢纽建设。


  为使上海航空枢纽建设有计划、分阶段稳步推进,2004年,上海机场集团会同枢纽建设主体单位共同研究编制完成了《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该规划站在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和服务全国、服务区域发展的全局高度,突破单一方式的航空运输功能,通过与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结合,统筹规划了上海航空枢纽战略的总体目标、功能定位、分阶段目标以及近期、远期战略实施重点。根据此规划,上海航空枢纽建设总体战略目标经过若干年努力,构建了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建成了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最终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上海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是建成集本地运量集散枢纽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国内和国际中转枢纽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枢纽,优先确立国际货运枢纽地位。两个机场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建上海航空枢纽。主要以浦东机场为主建枢纽,建成国际门户枢纽;虹桥机场在枢纽结构中发挥辅助作用,建成以商务快线为特色的国内枢纽。


  根据上海航空枢纽建设总体定位和目标,上海机场集团对原先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以满足枢纽运营的需要。


  ●《上海机场集团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未来明确方向。《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的绘就,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上海机场集团用世界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打造与国际一流枢纽机场相匹配的机场管理公司。


  2005年,上海机场集团委托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量身制定了《上海机场集团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该战略明确了在未来20年,上海机场集团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建设上海航空枢纽这一国家战略;提出了“成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理想,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航空保障的历史使命,以及 “建设最具吸引力的亚太核心航空枢纽、打造卓越的世界级机场运营机构、成为最具价值的机场企业集团”的企业愿景;指明了“做强主业,做精辅业”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的推进,机场集团相继启动实施了党建行动规划、人力资源专项规划、财务专项规划、企业文化专项规划、非航业务专项规划、两场总体规划修编等6项专项规划。


世界级枢纽机场规模基本形成


  ●上海航空运输量跨入世界级机场行列。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以及上海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上海两座机场航空运输量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上海浦东机场年货邮吞吐量排名全球第3位。2011年,两座机场保障飞机起降57.40万架次(其中,浦东34.42万架次,虹桥22.98万架次),完成年旅客吞吐量7455.88万人次(其中,浦东4144.23万人次,虹桥3311.65万人次),完成年货邮吞吐量356.22万吨(其中,浦东310.86万吨,虹桥45.36万吨)。


  ●上海机场枢纽航线网络结构日益完善。目前,有全球95家航空公司开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其中,国内24家,国际及地区71家),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30个城市(其中,国内111个,国际及地区119个),基本涵盖除南美洲以外的主要国际航点和60%左右的国内城市,网络覆盖度基本达到国际大型枢纽机场的水平。同时,天合联盟、星空联盟、寰宇一家等世界航空联盟持续增加上海地区运力投入。上海机场借助航空公司联盟平台,拓展全球航线网络,提升了自身的通达性,航线通达性接近世界大型枢纽水平。


  ●上海航空枢纽硬件设施规模基本形成。随着浦东和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分别于2008年3月和2010年3月建成投运,上海机场具备了4座航站楼、5条跑道、3个货邮转运中心、1个虹桥综合交通枢纽、1个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总体规模,具有年旅客8000万人次以上、货邮470万吨的处理能力,具备了世界级枢纽机场的基础设施条件。与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同期规划、建设、启用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机场、高铁、地铁、巴士、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基础设施集中在一个一体化的建筑综合体内,大幅度提高机场与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便捷性,以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地区、服务于全国。虹桥机场于2010年建成启用了中国国内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一站式公务机服务专用基地,年设计公务运营保障能力6000架次,进一步提高了上海航空枢纽服务功能。


浦东机场国际货运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浦东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在亚太地区增长最快,连续4年居全球第3位。浦东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自2002年的63.5万吨,增加到2011年310.9万吨,10年间增加了近5倍。仅用了7年时间,浦东机场全球排名就从2002年的第27位跃升至2008年的第3位。自2008年起,浦东机场超越了韩国仁川、日本成田、美国安克雷奇机场,到2011年已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3位。目前,浦东机场国际、国内货邮吞吐量分别占国内民航总量的2/3和1/3,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航空货运设施达到世界级规模,世界三大货运巨头落户浦东机场。经过超前规划与建设,目前,浦东机场已形成3条跑道、2座航站楼、3个货运区、3个货邮转运中心(UPS上海转运中心、DHL北亚枢纽、FedEx上海国际快件和货运中心)、1个综合保税区的总体规模,具备年货邮420万吨的保障能力,达到世界级货运枢纽水平。


  为推进率先建成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这一目标的实现,2004年,在浦东机场总体规划修编中,对浦东机场货运区规划作出了战略性调整:将第3跑道作为货机专用跑道,建设38个货机专用停机位;将机场货站全部集中到第3跑道西侧,兴建浦东机场西货运区,规划建设了公共货站、基地货站和转运中心3个地块功能。新规划充分考虑了国际货运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在浦东机场建立转运中心的因素,以及国际货运公司实施的供应链运作模式。UPS、DHL、FedEx全球三大货运巨头相继在浦东机场西货运区建立地区级转运中心,中货航、国货航、南航等主要国内航空公司也把80% 以上的运力集中在浦东机场,进一步提高了浦东机场货运中转能力,增加了货邮吞吐量,助力上海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货运枢纽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在浦东机场西货运区规划调整中,上海机场集团创新性地提出了将机场西货运区与周边地区联成一体,形成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思路,得到了民航局、国家海关总署、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海关的大力支持。


  2009年7月,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并于2010年4月正式封关运作,开创了国内机场将货运生产区纳入综合保税区的先河,大力提升了浦东机场航空货运服务能级,为航空物流承运商、集成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加快推进上海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创造了新的条件。目前,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已初步形成以航空物流、空运亚太分拨中心、飞机及发动机融资租赁、航空培训等为特色的临空服务产业集聚区。


  ●浦东机场枢纽航线网络通达性持续改善,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占全国58%。目前,共有93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其中,国内22家,国际及地区71家)开通了浦东机场的定期航班,浦东机场通航点达到194个(其中,国内76个,国际及地区118个),航线覆盖除南美洲以外的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21家全货运航空公司和31家航空公司的货运包机通航浦东机场,国际(地区)货运通航点和纯国际(地区)货运通航点达到112个和38个,全货机的货邮比例达到70%,国际及地区货邮比重达88%,全国58%的国际和地区航空货邮从上海浦东机场进出,进出口货源主要包括高科技电子、汽车、纺织、医药等,总价值超过1200多亿美元。


安全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在航空运输量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上海机场顶住边建设、边运营的双重压力,以世界一流枢纽机场为标杆,引进全球机场服务满意度测评体系,借助同创共建文明航空港建设平台,积极提升上海机场安全和服务品质,圆满完成了奥运保障和世博保障任务。


  ●安全形势持续平稳,自集团成立以来连年实现安全年。经过多年的探索,上海机场集团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一市两场”的安全管理模式,确保了上海机场连续实现12个安全年。浦东机场实现了自1999年通航以来的连年安全,虹桥机场实现了1988年独立运行以来的连续24个安全年,树立了上海机场的安全服务品牌。一是整合和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全集团上下“一盘棋”的安全、生产、监督、运行、指挥的安全管控体系。二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集团上下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分解安全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三是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安全年会、安全月例会和周例会、安全形势分析会、安全生产协调会等安全例会制度,部署、督察安全工作,查找、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四是推进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引入风险管理理念,从点到面逐步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到事前、从开放到闭环、从个人到系统、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五是结合季节特点和保障特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安全问题。六是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大型会议机场保障体系,先后圆满完成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重要赛事的专包机保障和机场保障任务,受到了国家以及上海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引入全球机场服务满意度测评体系,持续提升机场整体服务水平。一流的枢纽硬件设施需要有一流的软件服务相匹配。在两座机场大规模扩建的同时,机场集团致力打造与上海航空枢纽相匹配的服务水准,为旅客提供最佳服务体验。2006年,机场集团制定了5年提升服务质量规划,提出了以世界一流机场为标杆,力争到2010年,浦东机场整体服务水准进入世界先进机场行列,虹桥机场成为国内最具人性化机场的目标。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加入国际机场协会(ACI)全球旅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借助上海航空港同创共建活动平台,联合驻场单位携手提升枢纽机场整体服务水平。浦东机场全球旅客满意度从2007年加入之初的全球101家机场中的第67位上升至2010年全球154家机场中的第5位,并获得全球2500万人次~4000万人次机场组第3名,跻身全球服务十佳机场行列;虹桥机场在最新的Skytrax测评中获得2012年度“中国最佳地区机场”第一名。上海机场的服务水平逐步得到了国内外旅客的认可。


  2009年虹桥机场与香港机场合资成立的上海沪港机场管理公司,管理虹桥机场两个航站楼、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东交通中心与旅客流程相关区域,以及航站楼商业零售业务,以此加强沪港两地机场合作,优势互补,先行先试,助推虹桥机场服务管理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党建工作凝心聚力促发展


  近年来,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上海市委九届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团结协作、认真履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员工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系统协调地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企业改革、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思想保障。


  ●抓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始终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上,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能力素质。为认真落实中心组的学习制度,注重创新学习形式,自2010年以来,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先后与东航集团党组、民航局空管局党委中心组开展了3次联组学习,共商发展大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推航空枢纽建设;举办机场论坛,先后围绕“服务创新无止境”“创新管理促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启发智慧。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干部廉洁从业。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建立了企业巡查工作制度,开展专项治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把功夫下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先后帮助基层解决了劳务工城镇职工保险、职工过夜用房、停车难、就餐难等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吃、住、行等方面的99个实际问题。


  ●抓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激发企业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上海机场集团针对机场服务型企业的特点,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坚持每年推出一个主题,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优势,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有抓手、服务群众有舞台、发挥作用有动力。2009年,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两大战略”为主题,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年,开展“建功世博,争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世博会保障任务。2011年,开展“推进创先争优,加快改革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在企业改革转型中创先争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年度各项重大任务的圆满完成。


  ●抓基层党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上海机场集团党委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党委书记带头抓党建、党委成员分工抓党建,每3年制订党建行动计划,坚持党建工作与经营绩效考核同步部署、协调推进。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放在重要位置上,注重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坚持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先后命名了“党务公开”“科技攻关”“铸就警魂”“服务基层”等19个各有特色的示范点,培育了一批党建工作品牌;加强了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培训,组织了“千名党员进党校”学习,2101名党员步入集团党校集中培训,各大单位党委书记走上讲台,结合工作实践谈党建,结合企业发展谈创新;不断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直属大单位建立了党代表任期制,三级单位的党组织全部实行了公推直选,党务公开工作全覆盖。


  ●抓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企业的文明程度。高度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职工思想工作研究会并发挥其作用,定期召开职工队伍稳定分析会,了解掌握职工在转型期的思想动态,关心职工的各种想法和诉求,研究解决职工思想上的倾向性问题,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专项规划,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全员培训,实施领导干部和员工两大行为规范推广工作。坚持以创促建,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同创共建文明航空港等文明创建活动。集团公司荣获2008年~2010年“全国民航文明单位”称号。股份公司、建设公司荣获“上海市第15届文明单位”称号,股份公司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和“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浦东、虹桥两场分别荣获“上海市文明示范标志区”称号,上海航空港荣获“上海市文明行业”称号。在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航空港始终保持绿色标志,2011年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上海机场集团始终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积极发挥工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不断凝聚和调动各方力量,为广大职工群众搭建了创先争优的舞台。鼓励党员群众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一批“金点子”得到推广应用;积极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坚持开展职工技能大赛、劳动竞赛等群众性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一线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技能;坚持每年举办职工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2011年机场集团被评为“全国职工体育示范单位”。加强职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举办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积极引导职工青年岗位建功、岗位成才。


部市合作加快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


  今年4月,中国民用航空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签订了《关于加快上海民航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部市合作共同推进上海民航发展,标志着“十二五”上海民航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明确,“十二五”上海民航的发展目标是:航空运输持续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航空服务集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制造中心初具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加快推进上海航空枢纽中心建设,增加上海航空业务总量并提高其品质,到“十二五”末,主要基地航空公司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航空公司,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枢纽的中枢运营网络;浦东机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和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虹桥机场成为最具人性化的国内航空网络枢纽机场。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50万吨,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八个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加大推进与协调力度,积极推进落实《调整上海地区空域结构方案》,有效提升空域可用资源;支持扩大上海航空枢纽航线网络覆盖面,持续完善上海机场硬件设施和民航空管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上海地区民用航空运行应急联动机制,简化航空口岸国际中转旅客口岸监管查验程序,深入持续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巩固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加快推进大飞机项目建设和航空服务业集聚发展;发展通用航空事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开展多式联运;共同加强民航人才培养,保障上海民航事业科学、持续发展;健全完善上海航空枢纽建设推进机制等。


  为了有效推进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双方还制定了《“十二五”上海民航发展纲要》,细化、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共同推进上海民航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推进机制和责任主体、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等内容。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