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船舶制造转型漫谈
2012-12-26 17:22:1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船舶制造转型漫谈

长三角区是我国造船产业的重要集群地带,而持续低迷的船舶市场持久地考验着区域内企业的“成本底线”。行业中的订单荒对许多企业产生较大打击,而相关船配企业也处于无米下锅的困境中,转型升级被迅速地提上了各企业日程,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转型海工装备制造只是“龙头俱乐部”的“游戏”。船舶制造的低迷态势已经持续一年之久,而海工装备制造却逆势上扬,新订单及技术突破的消息不断涌现,刺激许多船舶业大腕的参与热情。最近几个月船舶的新订单量有回升迹象,并以大型集装箱、大型油气运输船舶为主,包括LNG船舶、FLNG船舶等。可以看出,船舶市场走出困境后的交易重心已经改变,逐渐趋向技术附加值高的船舶以及与油气相关的船舶。这就意味着船舶制造业的转型之路是由高技术、高投入铺就,无疑龙头企业能够凭借厚实的储备占得先机,而中小企业在决定是否跟从“大流”时应当慎重。

  整船制造的市场在今后10年内将呈压缩态势,而相关中小企业无力上升至海工装备制造的“天堂”,如何在“不给力”的市场中生存下去还须发散思维、突破既有模式、大胆创新,继而走出劫后余生的康庄大道。一方面抛弃散货船等低端船型制造,以更具特色、更为环保、功能性更强的小型船舶作为突破口,比如厦门杰能公司制造的太阳能发电游艇大打环保牌,并受到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造船企业还可考虑对现有产品线进行延伸,开发船舶配件的产品线,或者从兼并船配企业入手,以全产业链条的龙头企业为发展目标。这种转型模式具有一定风险,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及长期执行能力是较大考验,同时也会对船配企业造成生存压力。然而,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实环境,更遑论以残酷竞争闻名的商业领域。

  部分苏南地区的船配企业就应对行业危机已经采取行动,意图将产品线从海上移至内陆,分散“海上航行”的风险。比如苏州力强机械制造公司,大刀阔斧地将船用柴油机产品线扩展至大、中、小型船舶,力求以最充足的准备笼络潜在订单。该企业也在陆上钢结构、各类锻件等产品上寻找订单可能性,未来极有可能发展为跨行业、全方位发展的明星企业。此类企业的前瞻眼光值得赞扬,其开辟的道路也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在配件领域,海工装备配件的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部分核心配件只能依赖进口产品,如抬升系统、电控系统等等,以致我国海工装备的发展颇受掣肘。可喜的是上海振华重工(600320)集团就抬升系统、电控系统、齿轮等高难度配件拥有了绝大部分知识产权,并且其产品也在国外市场得到广泛承认,将对我国的相关制造提供有力支持。振华重工在开拓产业链条方面表现突出,其产品线包括大型起重船、铺管船等,现在由钻井平台的核心配件入手,为“振海1号”自升式钻井平台作足准备。

  纵观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开拓性思维是其掌握生存优势的重要推动力。船舶制造方面,单一、低端的产品线将不受市场礼遇,从多方面对市场进行把握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海工装备制造,率先发展核心部件的企业更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