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交通银行:以扩大竞争缓解升值和通胀压力
2008-08-01 14:15:0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交通银行:以扩大竞争缓解升值和通胀压力

 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除生产率外,决定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的实体经济变量还有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产品市场上企业的垄断程度。垄断程度越高,企业定价就会越高,从而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就偏高,进而引起实际汇率升值 ]
  编者按:
  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正在加速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参与构建全球金融架构。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趋利避害?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不可或缺。为了推动“中国立场的全球金融理论”研究,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倡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发起成立“国际金融青年论坛”,首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已于日前落下帷幕。作为论坛的紧密媒体合作伙伴,《第一财经日报》在8篇一等奖和26篇优秀奖论文中,遴选了一批与当前宏观经济金融以及相关决策密切相关的话题和研究,推出“国际金融青年论坛”系列专栏,以飨读者。欢迎读者来信参与相关讨论,邮箱为:a07@cbnews.com.cn。
  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0%,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升值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7%。同时,近期我国CPI不断攀升,通胀压力持续加大,2008年2月份CPI同比增幅达到8.7%,更是创下近11年来的新高。当前,人民币升值过快已经导致一些地区的企业出现倒闭,而居高不下的物价水平也正日益威胁着居民消费。笔者认为,人民币名义升值和物价上涨都与人民币实际升值的长期趋势有关,可以通过扩大竞争、降低垄断程度来放慢实际升值速度,进而缓解名义升值和物价上涨压力。
  压力源于人民币实际升值的长期趋势
  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生产率快速提升、经济高速增长会带来本国货币的实际升值,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都曾带来本币大幅实际升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GDP平均增速达9.8%,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超过7%,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我国生产率提高的潜力仍然巨大,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因此,人民币实际升值是一个不容怀疑的长期趋势。
  实际升值要么通过名义汇率升值,要么通过价格水平上涨来实现。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同时采取了这两种途径来实现人民币实际升值——物价上涨和名义升值同步进行。具体来讲,在小幅、渐进的升值策略下,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流入的国际热钱增加,外汇储备上升,货币供应被迫增加(对冲毕竟是不完全的),进而导致物价上涨。而国际热钱的流入则进一步加快了人民币的名义升值步伐。因此,当前升值和通胀压力实际上都是人民币实际升值压力的具体反映。
  名义汇率大幅升值不可取
  在既定的长期实际升值趋势下,名义汇率不变或升值幅度小,物价上升就快一些;名义汇率升值快、幅度大,物价上涨的压力就小一些。据此,有人建议应通过加快人民币名义升值速度来治理通胀,同时实现实际升值。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考虑到人民币大幅快速升值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
  首先,大幅快速升值对出口企业打击较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压缩成本需要时间,而大幅快速升值则会使企业无法从容应对。当前,人民币升值连同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外部需求疲软,分别在从需求和成本两方面挤压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有些沿海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
  其次,大幅快速升值会加大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目前来看,外部经济放缓加上我国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基本可以避免,而人民币升值过快则有可能导致“超调”,过度影响消费和出口,加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再次,大幅快速升值会影响就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大的是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就业于这些出口企业的多是学历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非熟练工人。这些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倒闭,或会带来失业的较大面积增加。
  最后,大幅快速升值容易导致资本迅速流出,引起资产价格大幅度波动。如果短期内升值幅度过大,导致过度升值,会改变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导致之前流入的热钱迅速、大规模地撤出,从而造成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另外,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升值和通胀的关系并不显著。尽管理论上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由于实际经济运行中摩擦的存在,升值和通胀的关系并非十分显著。有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0%,CPI下降仅为0.05%,这意味着只有短期内大幅度升值才能明显降低通胀率,但这显然是以出口、产出大幅下降为代价的。
  扩大竞争、降低垄断
  只有放慢人民币实际升值速度,才能达到既不用名义汇率快速大幅升值又缓解通胀压力的作用。
  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除生产率外,决定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的实体经济变量还有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产品市场上企业的垄断程度。垄断程度越高,企业定价就会越高,从而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就偏高,进而引起实际汇率升值。反之,垄断程度下降,竞争加剧,企业定价就会下降,实际汇率趋于贬值。
  我国某些行业的垄断程度较高是不争的事实,比如通讯、铁路等行业竞争不够充分,定价明显偏高。经过测算发现,1978年至2004年间,中国可贸易部门的成本加成率(总产值和总成本的比值,用来衡量垄断程度,该比值越大表示垄断程度越高)是美国可贸易部门成本加成率的1.2~1.5倍,中国不可贸易部门成本加成率则是美国不可贸易部门成本加成率的2.3~3.7倍。可以肯定,除生产率快速提高外,市场垄断程度偏高是导致人民币实际升值压力较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降低生产率增长速度会损害经济长期增长,显然不可取,而降低市场垄断程度、扩大竞争既有利于提高行业效率,又可以减轻人民币实际升值压力,进而缓解名义升值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引入竞争、降低垄断程度,以市场结构的改善来放慢人民币实际升值速度。
  具体来讲,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应进一步对能源、电力、铁路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实施拆分重组,通过增加行业中的企业数量来引入充分竞争,降低这些行业的垄断程度;第二,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应适当放宽并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石油、电力、金融、航运等重点领域,通过民营企业来“激活”竞争,改善市场结构;第三,在保证国家对关乎国计民生行业控制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加大石化、金融等行业引进外资企业的力度,通过扩大“内外竞争”来降低垄断程度。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