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441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08 |
|
主题:聚焦医药行业新药研发: 海王生物持续投入提升研发能力
对于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其新药研发进程和持续研发能力,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从前期的海欣股份(600851,股吧),到近期的常山药业(300255,股吧)、海王生物(000078,股吧),市场对于相关的新药研发进程,均给与相当积极的反响。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如海王生物等公司,已经在新药研发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投入,而这些积累有可能成为未来在行业竞争中的重要砝码。
新药研发迎来更积极外部环境
“现在投资者都很关注新药研发的情况,” 华林证券财富管理中心研发部副总胡宇说,而当前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也对于引导生物医药公司加大自主创新研究营造了有利氛围,比如最近海王生物等公司新药研发有进展,市场就很认同。他认为,近期生物医药板块的强势表现,就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国务院《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落地。
相关规划指出,在2013-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规划》中多处强调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的培育。在此背景下,国内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加大自主研发能力,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大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如今年1月上旬,我国第一个完全由医药企业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海王生物“虎杖苷注射液”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II期临床试验申请的受理。此外,常山药业近日也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现场审计报告,公司递交的肝素钠原料药获准在美销售。
完备的创新体系保障持续研发能力
新药是怎么来的?在被FDA之类的机构受理之前,要经过多长时间的投入?以海王生物为样本,记者做了一番了解。海王生物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虎杖苷注射液”项目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三年,除了这个项目之外,海王生物创新研发系列项目中还有多项也在进展当中。据了解,海王技术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海王还与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疫苗工程中心、海洋药物工程中心。在公司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先后有18位博士后在不同领域从事着新药研究开发工作。
人才队伍配置只是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新药研发的重中之重还在于如何安然完成 “死亡峡谷”的成果转化。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海王生物在新药研发方面,一方面保持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提高科研成果转换的效率,在风险控制与创新投入方面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注重股东的利益,警惕盲目陷入“医药创新泡沫”。
据了解,海王生物新特药研发范畴较为集中专注,创新方向主攻抗肿瘤及肿瘤辅助用药、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科研特长领域。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抗肿瘤药方向已拥有约10个生产批文,新药研发工作呈现滚动梯队,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得到有效保障。
依托资本市场拓展市场空间
从研发成果,到市场实利,中间还要越过生产、渠道等挑战,亦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比如目前海王生物公司在抗肿瘤药研发方面颇有优势。据了解,公司拥有10余个抗肿瘤药生产批文,品种涉及抗肿瘤一线治疗用药及抗肿瘤辅助用药。在2012年11月6日举行的中国化学(601117,股吧)制药行业年度峰会上,海王生物入选2012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位列第12位,其抗肿瘤产品入选2012中国化学制药行业抗肿瘤类产品品牌十强。
然而,与公司拥有多个抗肿瘤重要产品批文以及抗肿瘤药市场份额较高的事实形成对比的是,公司抗肿瘤产品销售情况却不甚理想。对此,圆融方德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冉兰表示,形成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资金的短缺制肘了部分创新研发成果效率,海王生物难以将肿瘤创新研发的成果及时转换成实际产能。他预计说,如果海王药业此前所披露的抗肿瘤冻干制剂车间建设项目如果能够获得融资支持建成投产,产能因素的制约将有所改善,公司抗肿瘤板块业绩也有望得到明显的提升。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