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农产品期货异动背后:近月合约“无米下锅”
2013-03-29 08:58:5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主题:农产品期货异动背后:近月合约“无米下锅”


2013年03月29日07:28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沈宁


菜粕5月合约与9月合约走势如此迥异,是当前农产品期市的一个代表。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关心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不难发现,近来国内农产品期货走势相对独立,市场频繁传出资金挤仓近月合约的传闻。棉花、大豆、菜粕、豆粕异动的价格、非典型的月间价差结构,究竟谁在挑动农产品期货敏感的神经?

  农产品期货市场显然正在经历多事之秋。去年年底郑棉1301合约的飙升仍令人记忆犹新,短短一周内,郑棉期价大涨千元,多路资金围剿国际棉商,最终空方因组织不到足够货源交割弃子投降。而最近菜粕、大豆、豆粕市场也相继出现异动,近强远弱从未像今年这般明显。

  从昨日收盘情况看,5月交割的菜粕1305合约收报2752元/吨,期价已创出上市新高,本月14日一度单日涨逾3%。而1309合约表现却相对疲软,2388元/吨的价格较近月大幅贴水364元/吨。同样的情况在大豆、豆粕期货上也有出现,其中豆一1305合约收报4996元/吨,3月中旬至今单边上涨150元/吨,月间价差均为近年罕见。

  近月合约“无米下锅”,是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当前格局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现货资源短缺,不少品种的近月合约表现都颇为强劲。

  以豆类为例,国信期货曹彦辉表示,农产品供应的季节性非常明显,而需求相对刚性。国内市场旧作大豆库存量已经很低,而南美大豆由于运输问题到港量不足,致使国内大豆、豆粕现货持续高位,期货市场价格则被动向现货靠拢。

  期交所盘后仓单日报显示,昨日连豆仓单合计1404张,较前日下降318张,而当前豆一5月合约持仓量为49866手,交割库交割资源相对不足;棉花仓单为85张,较前期也有明显下降;豆粕、菜粕目前更是均处于零仓单状况。

  “农产品期货交割量通常不大,不过,仓单数量过低可能会让多头资金有机可乘,市场因此易涨难跌,还容易出现挤仓风险,使得期价剧烈波动。”业内人士称。

  当然,现货市场供应紧张也并非完全是季节性原因,分析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向,国储的临储政策影响显然不能回避。近年来,国储的保护价收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国内部分农产品的原有价格体系。

  这在棉花市场上表现最为明显。继2011年度收储300多万吨后,2012年度国储又以20400元/吨价格收储648万吨棉花。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托市价导致内外棉价格严重倒挂,而收储造成的市场流通资源减少,也为郑棉期货此前的阶段飙升创造了可能。

  据了解,新年度棉花收储细则将于近日正式公布,收储价格为20400元/吨与去年持平,收储方式仍为敞开不限量收储。在抛储环节上,抛储棉花依旧不允许进入流通市场。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