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制造”如何走出“跟风者”的局限?
2013-04-30 19:22:0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主题:“中国制造”如何走出“跟风者”的局限?

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往往被人贴上价廉物不美的标签,但在大多数国家人们都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但我们用来征服他们的不是领先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而是极低的价格以及极低的技术含量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这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即使在国内,这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而被视为全球产业链“跟风者”的“中国制造”要想摆脱这一切走到最后,还需要加大努力。

  “中国制造”要想摘掉“跟风者”的帽子,首先要做的就是以高质量的产品树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的地位。很多国家在应对质量问题上的都体现出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共同特点,企业应该把保证质量作为攸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严格把控质量关,而政府应以监管者的身份出现,仅应对企业的危机提供必要的协助,对于在市场行为,则应该尊重“优胜劣汰、强者生存”的市场规律。而我们的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多数希望完全由政府出面解决问题,缺乏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而长期以这种压力转移的思想去做事,就会形成对政府的依赖症,当遇到政府无法干预的问题时,就很难独善其身。因此这种做法是亟待改善的,否则对于企业发展将是很不利的,也将会大大降低“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不可能永远都是通过低成本的生产来发展出口,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靠出口低成本的产品来树立品牌,甚至引流潮流。这种生产方式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事,长期依靠这种低成本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其透支的是“中国制造”这个民族群体品牌,也会影响到国家声誉。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入手,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劳工待遇,提高产品质量,最终让“中国制造”成为金字招牌,这才是中国制造正确的发展方向,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中国制造”虽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但是在某些领域上也具备了较为成熟与先进的技术。前段时间,很多国内媒体报道了一条新闻: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迈阿密发表演说,鼓励私人企业与资本投资美国基建,更广泛地使用“美国制造”。但是演讲期间,一阵风将奥巴马身后一辆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吹掉,下面竟然露出了ZPMC(上海振华重工)这一中国商标。美国媒体报道称,白宫人员在奥巴马演讲前就用美国国旗盖住了起重机上的商标,但是他们忽略了风的因素,当时的直播画面,着实尴尬。这条新闻着实让很多国人感到了些许的自豪感。很多国内媒体跟风大幅报道了这件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国的冷嘲热讽以及对“中国制造”的自豪。我们也许完全可以在某一个单一事件上找满足、找“存在感”,但是过于自豪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中国制造”还远远无法让“美国制造”感到尴尬。毕竟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而我们离这一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做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也应给予“中国制造”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这也有助于改善中国制造的负面形象。目前,整个社会并没有给予中国制造足够的支持。欧美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制造的负面报道以及不少消费者对国货的偏见等反而产生了反作用力。因此,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仅靠企业自身恐怕是不够的,必须要通过整合形成社会软实力,这个软实力包括文化产业、科技、教育等,也包括社会民众觉醒。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