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平安双平台协同效应
2013-07-16 09:04:4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29
回帖数:21876
可用积分数:9988408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30
主题:中国平安双平台协同效应

双平台协同效应

  2010年9月保监会并未出台明确法规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不动产,所以,保险公司通常以自用物业的名义进行投资,在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框架内,平安信托也就成了其地产投资的主力军,深圳最先成为平安信托的试验田。

2007年,平安信托出资20亿从中信集团手中收购了中信城市广场,2011年10月正式更名为“新城市广场”。此后,平安信托一直在经营管理新城市广场,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大面积升级改造。2007年5月,中国平安斥资约35亿元购得北京燕莎商圈的美邦国际中心。

  2009年之前,平安信托的物业投资实际上主要做的是持有型物业投资,就是把已经建好的物业买过来,很少介入房地产项目开发。2009年之后,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平安信托开始介入房地产项目的前期投融资环节,并将产品往“基金化”发展。

  平安信托2012年年报显示,旗下直接涉及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子公司就有8家、建筑工程公司1家、物业管理及出租的子公司5家。在具体的项目中,往往是以旗下一家或几家子公司作为出资人的形态出现。

  子公司间的功能也有所划分,比如平安不动产往往开发自有物业,其先后完成了包括深圳平安金融培训学院、中国平安全国后援管理中心(上海)以及遍及各地的平安大厦等60多万平方米的项目开发建设。

  随着2011年9月平安人寿获得业内首个直接进行PE和不动产投资的双牌照资格,在中国平安不动产投资的版图上又增添了一位新的成员。这或许就印证了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所提出的协同效应。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