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五粮液“非典型增长”解密 部分经销商不愿打款
2013-08-21 07:24:2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主题:五粮液“非典型增长”解密 部分经销商不愿打款

2013年08月21日 04: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用一种“罕见的方式”,五粮液(行情,问诊)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酒类收入同比增长2.7%的成绩单。

  五粮液中报发布后,“是否存在虚增收入”成为白酒市场和资本市场争论的热点。虽然五粮液厂家认为并不存在虚增收入,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由于五粮液酒目前存在批零价格倒挂情况,不少经销商从以前的现金打款改为如今的用票据等非现金方式打款,其中累积的风险已经显而易见。这种“非典型增长”,也许又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对当地龙头企业的指标要求又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而产生的典型状况。


  应收票据玄机

  近日,关于五粮液迫于业绩压力,组织经销商从银行贷款用于订货打款,虚增20亿收入的报道,让这家白酒业巨头的渠道危机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五粮液8月14日发布的中报显示,五粮液上半年实现酒类收入149.24亿元,同比增长2.7%。在相当部分经销商不愿意打款的情况下,五粮液还能实现报表收入的正增长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不过,一些关键指标却不容乐观:截至今年6月30日,五粮液的应收票据达到42.47亿元,同比大幅增加63.71%。公司对此解释称,这主要是经销商通过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增加所致。

  “经销商卖酒都是亏钱的,怎么给厂家打款?”一位经销商说,现在五粮液的销售因为价格低,走量还可以,但就是不赚钱,五粮液厂家在价格倒挂这个问题上缺乏作为。

  某券商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马亮(化名)认为,从应收票据这一数据来看,相当于银行融资给经销商,经销商拿着票据给了五粮液,尽管现金没有进来,五粮液则将此确认为收入,结合五粮液的情况,说明不少经销商没有付现金给五粮液,而是通过上述准银行融资的方式打款。

  马亮还称,五粮液以前对经销商很强势,基本上只收现金,如今部分经销商实在没有现金,但碍于厂家的面子,即使采取银行票据这种方式来融资也要给厂里打点款。

  分析人士对本报表示,从会计上来说,这种做法不能认定为虚增收入,但实际上采用这种方式的不少经销商没有相应部分进货的需求,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粉饰了财务报表。在此前都是“先款后货”的高端白酒企业身上,这种不打现金的方式很罕见。现在五粮液应收票据金额已经这么高了,后面经销商不可能还打这么多票据,否则“迟早要爆掉的”。

  本报记者昨日致电一家五粮液经销商的高管,他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与五粮液之间采取了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进行支付,这些承兑汇票的期限在3个月~6个月不等。

  某白酒企业高层告诉本报记者,经销商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3~5家经销商之间互保,白酒企业不提供担保;另一种是厂方为经销商提供担保,贷款协议是银行和经销商签的。

  事实上,五粮液采取这种罕见的做法,与不断加大的业绩压力有关。一名五粮液经销商张华(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压力传导给了五粮液后,海烟、捷强等经销商被找来借道银行担保贷款来打款。据他了解,五粮液一些年进货量超过2万箱的大型经销商中,不少比例的货款都是这么操作的。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