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春节:一种植根于文化的朝圣 那里有剪不断的乡愁
2014-01-30 09:29:1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主题:春节:一种植根于文化的朝圣 那里有剪不断的乡愁


2014年01月30日 07:19:41 来源:人民日报
  世界渐渐理解,春节不是休假,也不是旅行和娱乐,而是一种植根于文化的朝圣

  春运,对旅客和交通部门是一场战役,对媒体来说同样如此。每至此时,一票难求、人山人海、临客加车的报道铺天盖地。对于没有中国春运体验的外国人士,这样一种社会奇观,令人惊叹、好奇,又有些遥远。

  外国人的承运高峰什么样?感恩节是美国每年一度的疯狂购物日,与“黑色星期五”同时到来的,是黑压压的车流,5天假期里,会有近5000万美国人出游;新年长假来临时,自东京返乡的汹涌人流让社会系统严阵以待,2013年元旦,持无座票上车的新干线乘客达到满员标准的150%,成了大新闻;首尔火车站的售票大厅里,最近挤满了彻夜排队购票的人,也过春节的韩国人,将春运称为“民族大迁徙”……

  乍一看,这种气氛那么的熟悉,每一个具体镜头的投射,都仿佛是中国春运的翻版。然而事实上,它们大不一样。

  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让地球颇为紧张的日子:人类在这一天迎来了第七十亿名成员。对这种紧张感同身受的,是中国的交通部门,因为就在“70亿宝宝”诞生后的两个月,2012年,中国的春运客流首次突破了30亿人次,据预测今年这个数字将是32亿。

  在40天时间里把地球上43%的人口“乾坤大挪移”。这,就是中国春运的现实。试图让如此规模的客流都行随人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办到。但对那些买不到票的人来说,数学演算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圣诞节可以错峰出行,新年可以电话问候,但对无数路上的游子,除夕只有回到家中才有意义。

  “希望能够同家人团聚的情感,让大家不畏艰难踏上回家的旅程,足以见得中国人心中‘家’这个概念的重要程度。”一个瑞士人被数据震惊的同时,也道出了中国人对家的爱恋。

  这种眷恋,不同于美国人引以为豪的“家庭观念”——后者更像是发达社会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家庭观,则是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30多年来,我们充分拥抱现代物质文明,在经济上和空间上成了或自认成了“城里人”,然而脱胎于农耕文明的乡土情怀却始终挥之不去,我们的心中始终有另一个故乡。那里有剪不断的乡愁。

  正如日本《经济新闻》所说,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大城市只是辛苦维生的地方,自己出生的乡村小镇才是家,他们春节前带着一年的收获,忍受着火车上漫长的旅程回到家里,这是“不可或缺的心灵寄托”。

  对于这种寄托,世界渐渐理解,春节不是休假,也不是旅行和娱乐,而是一种植根于文化的朝圣。这不由让人想起学者张伟劼笔下的墨西哥风俗:每有婴儿降生,要将脐带埋到家门口的大树下,这样待到成人后,就不会惶然找寻而不知方向,因为他的根已经埋在了家乡的土里。

  如今,每到圣诞节前,在美国打工的墨西哥劳工,都会带着大包小包,将美墨边境的检查站挤个水泄不通。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与中国春运归途上的乘客出奇的相似:洋溢着兴奋与期待。

  原因很简单,车票的终点,连接着他们的文化脐带。(李强)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