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平安靓丽年报背后:三大挑战考验金融巨头
2014-03-17 20:10:1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中国平安靓丽年报背后:三大挑战考验金融巨头

近日,中国平安发布了2013年年报,业绩显示,2013年其净利润达360.14亿元,同比增长3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81.54亿元,同比增长40.4%。内含价值较2012年末上升15.3%,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14.1%。

不过,虽然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平安在2013年取得了靓丽的业绩,但一些细节显露的隐忧如寿险退保率上升、产险综合成本率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互联网金融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等问题仍值得投资者关注。

寿险退保率上升、产险综合成本率提高

虽然,近几年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业务陷入了行业发展的低谷,不过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在2013年的表现反而比财险业务要好。

根据年报,2013年,平安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2194亿元,同比增长10%;保费收入为1534亿元,同比增长13.7%;2013年平安寿险实现规模保费2101亿,同比增长10%;个险保费占比提升至近90%,个险及银行渠道期交占比持续提升,渠道和保费结构双优化。2013 年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4.1%至182 亿元。

瑞银证券分析师潘洪文认为,平安寿险2014 年寿险业务将继续保持增长,同时新业务价值增速在行业领先。净利润高增长主要受益于2013年投资表现良好,总投资收益率由2012 年2.9%升至2013 年5.1%。因此认为2014 年公司计算内含价值的投资收益率假设存在上调的潜力。

不过,从其同比上升的退保率来看,仍显示出中国平安在2013年寿险业务质量出现小幅下滑。年报显示,中国平安退保率为1.1%,比2012年0.9%有所上升。

对于退保率上升的原因,中国平安回应,“退保率比较高的主要是几款银保产品,但这在平安银保产品中的占比非常小。虽然今年退保率上升了一点,平安的退保率在行业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今年退保小幅上升也只是一个短期波动,并不能说明今后将会有退保率上升的趋势。”

另外,从产险业务来看,产险净利润贡献为58.56 亿元,同比上升26.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产险2013年的综合成本率97.3%,相比2012年95.3%上升2个点。

据瑞银证券潘洪文的测算,平安产险2013年下半年综合成本率为99.4%。从构成来看,2013年赔付率为60.4%、费用率为36.9%,均相对于前一年同期有所上升。他认为,综合成本率上升显示财险行业在主要城市竞争持续加剧。并且,他预测,2014年整个财险行业的综合成本率或将超过100%。

对于综合成本率上升的原因,中国平安解释道,“整体来说,综合成本率上升是由通货膨胀、汽车人工配件成本上升、人伤赔付标准提升、暴雨等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2013年全年,公司受行业竞争加剧和汽车配件工时成本上升的影响,未来车险综合成本率仍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压力。”

尽管相比同业,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和综合成本率仍处在较好水平,但保险行业竞争的加剧或将给未来保险公司业绩的高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集团偿付能力同比下滑

年报披露,2013年末平安集团、寿险、产险偿付能力分别为174.4%、171.9%、167.1%,同比分别下降11.2、18.7、11.3个百分点。排除受公司股息分配和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平安的偿付充足率在业务扩张的过程中仍显消耗过快。

尽管2013年平安集团成功发行了260亿元可转债,用于补充附属资本,除去向平安银行注入的147.82亿元,集团还有110亿左右的可转债资金。今年3月,平安寿险又成功发行了80亿元次级债,补充偿付能力。因此,从目前来看,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仍保持充足,但随着平安的业务范畴越来越广,尤其是进军互联网金融行业与BAT展开竞争,对于未来资本的消耗仍值得注意。

银行业务方面,随着集团对平安银行147.82亿元资本的注入,在新标准下,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获得一定提升。一位平安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对平安银行的注资并不会过多影响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他说,“平安的资金无论是放在集团还是银行,对集团的偿付能力都没有任何影响,反而会在风险上形成互补,例如2012年保险增速降低时,银行就为保险提供了很好的补充,集团整体仍保持一定增长。”

实际上,除了平安银行对资金产生较大需求外,平安集团目前着力推进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也对资金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例如“壹钱包”的研发投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