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浙江医药:技术创新的“浙江样本”
2014-05-22 06:31:00 来源: 今日早报(杭州)
本报记者 冯盈盈
当下,有不少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身陷重围、步履艰难,但也有不少企业屹立不倒、风生水起。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3年11月26日出版的浙江日报,刊登了“2012年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评价”排行榜: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从全省4000余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百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之冠,被誉为技术创新的“浙江样本”。其秘诀何在?最关键的是:拥有技术创新中卓越的人才战略。如今,一座占地1280亩的全球高科技医药生物综合产业园—浙江医药昌海生物有限公司正在杭州湾南岸的绍兴滨海新区拔地而起,将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一个最具现代化的生物制药基地。
人才战略新革命
现任浙江医药集团总工程师的叶伟东,1990年来到新昌制药厂。在他的眼中,浙江医药董事长李春波是一个眼光看得很远的一把手,特别是抓产品。要知道,产品的开发是个大方向,产品技改的投入动辄从几十万到几亿。然而这么多年来,李春波却都一抓一个准。
一直搞产品研发的叶伟东告诉记者,1997年,李春波刚任新昌制药厂厂长不到一周,就把他叫来,了解当年自己任车间主任时研发的产品—来立信。叶伟东回忆说,李春波找到自己,详细了解产品的情况,还兴致勃勃地看了由他设计的产品工艺流程图纸的初稿。李春波一边听着叶伟东的汇报,一边不住地点头说:“这个好,马上可以上!”还带着叶伟东立即去找场地。结果,产品一次性试产成功。
“说实话,公司那时候的实力还不强大,但李董却毅然决然地投入几千万元,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产品的销售团队和销售网点。值得庆幸的是,第一年,产品就销售了5000多万元。1999年达到了7000多万元,之后逐年都在增长。2013年,产品销售了2.2亿元,毛利1.2亿元。截至2013年,来立信的累计销售额为18.7亿元,毛利8.7亿元。这么多年来,产品依旧长盛不衰,足见李董的眼光犀利。而来立信也成了浙江医药的当家产品,直到目前,还是全国乃至世界同类产品中质量最好销售最好的。”叶伟东说。
“我对这个产品的情感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这是自己研发的最重要的产品,我打心眼里感激李董当年对自己的支持与鼓励。毕竟那时候,高层开圆桌会议讨论产品最终上还是不上时,并不是个个都力挺的。何况上一个产品,除了技改要有投入之外,还要有市场的拓展与推广等,仅建立一个全国的销售网点就要花费几千万元人民币。”叶伟东的这番话,也深深感染了记者。
“任何一个企业,对人才的重视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个要素抓住了,就是把整个企业发展的牛鼻子给抓住了。”李春波对此这样解释。从1997年开始担任厂长以来,李春波就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工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注重人才的培养。
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吴先生,祖籍奉化,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念的博士。如今,吴博士毕业后到浙江医药工作已经整整12年,做了12年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浙江医药的第一个申报期临床的抗肿瘤产品,就出自吴博士之手。
那还是在2002年,吴博士带了一个课题从美国回到中国。当时正值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吴博士找了很多单位,但这些单位的领导对他的技术感到太先进,不能确定,这也就意味着不能接纳,吴博士碰了很多壁。恰巧春节前后,吴博士在杭州找到了李春波,因为那几天李春波正在省里忙着开人代会。李春波回忆说,记得当天晚上省人代会还有小组代表讨论会,讨论到近9点,李春波从解放路上的新侨饭店专程打了个车,跑去吴博士下榻的城站边上的赞成宾馆,两人一直谈论到深夜12点半。
3个半小时的交谈,李春波系统地与吴博士讨论了他的课题。因为课题太过先进,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还属于非常尖端非常前沿的领域。当时在网上也只能查到只字片语的简单信息。李春波不是特别明白,于是又通过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国际国内的,网上的;又通过公司技术评审委员会的判断,最终认为,这个肯定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因为它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阻断它的养分,使肿瘤细胞饿死,而且靶向性极强,对正常细胞没有什么副作用,只对特变细胞有抑制作用,认为会有前途,冒点风险也应该干。
一个月以后,李春波告知吴博士,准备干。至于怎么合作,吴博士提出,在上海成立一家美中联合制药研发公司。李春波说,好。于是,后面研发的钱、样品的积累等,全部都由浙江医药来承担,一直搞到现在。屈指算来,前后10年时间,已花费近亿元人民币,而且现在,还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一定能成为商品。不过目前的实践证明,它对慢性淋巴瘤是非常有效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合作,从建立一个实验室花费5000万,然后配置一班人马,从化学样品的制备,到质量标准的建立,到分析方法的确定,到临床前的研究,再包括组建一个法律法规制订的团队等,每年至少花费1500万。估计前后总投入为数亿元人民币。“最后真能成为商品,能拿到生产许可证的话,我们也为人类做了点贡献。”李春波淡定地说。
不同公司如何制定最切合自身特点与愿景的人才战略?李春波的探索极具突破性与想象力。“人才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很多方面,对它的培养,对它的使用,对它的再培养等,要始终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去关照他们。精神上给予他们安慰,给予他们鼓励,给予他们信心,使他们知道这个企业就是你的家,你来到这个企业就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不管你是出自哪个学校,不管你是来自哪里;明确地告诉他们,在浙江医药工作你有哪些必要的生活保障,除工资、薪水、课题奖,包括你的这些工作做好之后,今后实现的利润当中的分成等,总之,用一整套制度将它固定化,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找到他自己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显然,卓越的企业从来都是好员工的梦想之地。
筑巢引凤,我们一直在努力
采访中记者得知,有个曾在国外大公司—辉瑞制药工作了多年的科技人员Choon Teo先生,是一个出生在马来西亚,长在美国的地道的美籍美人。他曾在中国的某家外企工作了很多年。后来,中国很多大的制药企业,上海的,北京的,河北的等都找过他,想要高薪聘请他,给他100万或200万年薪。但是结果,Choon Teo先生却自己跑到浙江医药来了,而且李春波才给他50万年薪。
“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和他交谈的,”李春波回忆说,“我说Choon Teo先生,你想来很好,很欢迎,我们也合作这么多年了。但是我给你的钱,不能超过我现有高管的薪水。Choon Teo先生问多少,我说50万,你来不来?他马上说,来!为什么呢,他说首先是因为我这个人可靠,我和他一辈子从商业的合作,演变为相互间的朋友,从做事情到变成可信任的朋友;其次,浙江医药有很多适合Choon Teo先生发挥专业擅长的、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事情让他干。现在,Choon Teo先生在浙江医药已经干了两年多,干得很好。目前主要从事昌海医药出口制剂,向发达国家出口,如美国、欧盟等。组织前期的工艺设计、装备条件设计、组织人员培养等。坦白讲,目前,有很多世界著名大公司的外国专家在浙江医药昌海生物产业园工作。他们之所以选择浙江医药,那是一辈子在市场上通过商业交往,慢慢地发展变成相互之间信任了解的朋友。他们认为,跟我李春波合作放心,跟浙江医药的合作发展使他们的内心很愉悦。Choon Teo先生的整个家也搬过来了,女儿目前就读于杭州外国语学校。”是的,一直以来,浙江医药在为“人才”提供户籍、子女教育、出入境、项目代办等方面的服务,很受“人才”的满意。
胸襟宽阔的李春波明白,所谓的人才,不仅是浙江医药的,而且也是社会的。的确,人才是浙江医药发展的核心资源,然而选择在哪个企业落户,是“人才”的权利。问题是如何让“人才”喜欢上你的企业?如果“人才”不喜欢你的企业,他们肯定不会开心,也就没有更多的智慧与创造。这点上,浙江医药给予“人才”的服务内容,让“人才”很满意。
采访中李春波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在生物制药领域,研究热点已转到生物大分子领域,特别是对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即抗癌生物导弹的研究。然而用传统方法制备的抗癌生物导弹,好似大米煮粥,里面有有效成份,也有结构类似又不起作用的成份,有些甚至毒性很大,现代任何先进技术都难以分离纯化。
2012年,李春波与美国圣地亚哥一家生物技术研发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也是公司的董事长Peter先生有了合作。当时,Peter先生发明了一种非天然氨基酸在单克隆抗体药物里面的定点共轭技术。用这项新技术制备的抗癌生物导弹不再是大米煮粥一团糟了,理论上可以把新的抗癌生物导弹做成100%的纯度。这种定点共轭技术将使部分癌症的化疗成为历史,国为这种新的抗癌生物导弹疗效好,副作用却很小。所以说,Peter先生这个技术是生物制药领域未来面向21世纪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可以说,现在全世界都在瞄准这个热点。
然而,早在李春波与Peter先生会晤谈判前,该公司曾组织过一支庞大的专家队伍,有搞药物的,有搞法规的,有搞商务的等,已先后与中国的5家国家级的大型国有制药企业进行过谈判,有的说2亿美元,将技术进行转让;有的说给你5000万美元,与你利润共享。目标是让产品在中国上市,因为中国是乳腺癌患病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女性又最多。
浙江医药是第6家与其商谈的,当然这之前,Peter先生公司组织的庞大专家考察团也有来浙江医药实地拜访过李春波。当时,李春波表示1个月之后将亲自飞圣地亚哥Peter先生的公司进行回访,礼尚往来,把浙江医药最后的决定当面告知Peter先生,如果双方合作该怎么办?不合作又是出于什么理由。
于是,李春波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开始搞调研:了解这个技术的特点、性质,它的先进性,它的难点。调查后,李春波发现,原来,在世界生物制药领域,技术竟然已经进步到如此程度。由于浙江医药之前都是搞化学制药,李春波一直在寻找进入生物制药的契机,苦于没有机会。如果公司能与参与最先进的生物技术的第一个产品的开发,尽管风险很大,但是意义非凡,能够实现公司在生物制药大分子领域的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2012年的8月2日,正值一个月后,李春波信守承诺亲自飞往美国的圣地亚哥与Peter先生见面。抵达后,李春波开门见山,“Peter先生,我们商量过了,第一:你这个技术是先进的;第二:浙江医药是很想和你合作的;第三:我们不能给你们一分钱的首付金,但我申明,我不是没有钱,我有钱。你也知道这个信息,浙江医药是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按照你们的要求买你的专利,并一次性付给你钱;如果付了你首付金,风险就变成我们独家承担了,这不符合国际惯例。对此,Peter先生给予理解的态度,也丝毫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第四:合作是要回报的,如果从现在开始,你与浙江医药合作,那么产品开发以后的一切工作,全部将由浙江医药负责掏钱。如果产品商业化后,我们将利润共享。在中国市场,我按照不超过净销售额20%的比例提取权益金给你,且按照产品销售阶段付款。Peter先生,你看你干不干?”
“好! 没问题!”Peter先生边点头边热情干脆地回答。这就是李春波与Peter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之后,双方掌门人便协商具体的合作细节。譬如,技术如何转移到浙江医药,浙江医药如何对接上去,如何在中国上临床等等。双方还特别组织了一支专家团队,各自派出几位干将,经常在上海和美国开联席会议,商谈关于样品的制备,临床前的资料准备等,一整套专业操作程序。而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产品,今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所有权利都将全部归浙江医药所有。
据悉,类似一代产品在主体市场上已有商业化,浙江医药做的工作只是将其再改造一下,把没用的去掉,有用的留下,做更好的,没有副作用的产品,让其疗效更好、更安全。在生物制药领域,这就是完整的一种创新。就在双方合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浙江医药与Peter先生一起合作的新药Her2-ADC就已经基本完成规范的临床前评价,正在准备申请临床。而浙江医药目前在该项目的投资为人民币5000万元。
李春波曾问Peter先生,说中国这么多企业,那么好的价格给你,你都不和他们合作,为什么第一次与你见面,我这样一讲,甚至连一分钱的首付金都不付,你都愿意与我合作?Peter先生意味深长地告诉李春波,这是有原因的,今后我慢慢会告诉你。实际上,李春波明白,原因很简单,就是凭借着浙江医药在制药领域的声誉,从来都信守诺言,不违背自己的承诺,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对消费者诚实、负责,对合作伙伴坦诚相见。
的确,Peter先生是全球著名科学家。也许,再过两三年,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名单上有他的名字。Peter先生的这门技术是世界生物制药领域目前面向21世纪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可以讲,是开创人类对肿瘤疾病治疗在生物制药领域的新纪元。
“我是一个常年在天上飞的劳模”
“你看我有时候去欧洲,打比方,就像今天下午从上海起飞,到目的地刚好晚上,时差7个小时。假如上午10点的航班,到那边下午五、六点,住下来七、八点,简单吃个晚餐就睡觉。第二天一早谈判,两个小时,事情谈好,我下午的航班又飞回来了。到欧洲,路上来回就要24个小时,包括机场待机等候,最多32个小时,我欧洲就回来了。你看,像我这种工作态度好不好。我的护照上面,密密麻麻全部都是各种出国出入境的纪录,安检的一看就知道,这人一定是个跑江湖的,因为护照上还不是一页两页的,而是整本的,已经有三、四本了。”李春波情绪激动地说。
“凡是像澳洲、美洲、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几乎都遍布了我的足迹。一般情况下,我一年总有10至12次要到国外去,算一算,就是平均每个月1次。再想一想,来回一个星期的话,我有多少时间是在国外,又有多少时间是在国内。多少国家,多少好的旅游景点,我是从来都没有去过,我是一天到晚在工作。可以讲,我是一个真正的劳动模范,而且是个共产党员。”这位10年前就是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的企业掌门人告诉记者,自己每年有1/3的时间都是漂在国外的。就像很多人看来,2013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但就是近两年,很多细节却引起了李春波的高度重视。
2012年初,李春波去美国旧金山、休斯顿、芝加哥等地,机场、宾馆、超市、商场里冷冷清清;2012年圣诞节之前,李春波再度赴美,感觉人气有所回升;2013年2月再去,发现明显不一样了。“机票、常住的宾馆已经需要提前预订,商场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城市都在搞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细节很直观地传递出一个信息:经过几轮货币扩张政策后,美国经济正在复苏,当前,可能正是拐点。”李春波说,“再放眼欧洲,发现了德国的亮点。近几年,德国经济在欧洲可谓一支独秀。难得的是,德国的经济增长是靠存量盘整、有效消费,而不是投资。其工业区,比如汽车等出口都不错。”尽管迷惘、观望的情绪遍布四周,但李春波仔细观察、分析之后,勇敢且果断地选择出击:在美国新泽西州和欧洲的德国汉堡港附近各买下一块地,开始建厂。
“经济相对低迷时进场容易些,对方也更欢迎。你看,这时候的地价,比2008年时至少便宜30%。比如我们在美国买的地,1亩不到1万美元。如果等到欧洲经济持续上扬后再动手,障碍就多了。我们就是要在别人还没有注意到经济苏醒信号时提早准备!”李春波说,“你知道吗,一家德国报纸还给我们上了头条呢,标题是《中国企业把工厂设在易北河上》。”原本,浙江医药在欧美等地只有办事处,如今在这里办厂,有更深的用意。
“工厂设在欧美,本土化的设计、施工标准,本土化的生产和销售,这对减少贸易摩擦很有好处。做企业应胸怀全球、视野宽广:美国、欧洲都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的一极,浙江医药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在这里深度布局。你想,狡兔都知道要有三窟,因为三角形最稳定。所以现在是打桩子、扎基地,待欧美的工厂站稳脚跟后,必将形成中国、美国、欧洲三足鼎立、稳定的国际市场格局—‘浙江医药’今后50年的市场问题基本都能解决了。到那个时候,不管世界经济风吹浪打,我们都能闲庭信步。”李春波平静地告诉记者。
据悉,浙江医药设在欧美的工厂,将积极践行如下理念:生产、销售的主要将是自主研发、高附加值的产品。首期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明年下半年投产,主要生产天然维生素E、OTC(非处方药)和生命营养品;二期,将主要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与此同时,不仅是生产,自主研发力量也将逐步向欧美扩张。
其实,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让浙江医药扬眉吐气的,主要是自主研发、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些产品,利润率都很高,至少在25%以上。”李春波说。显然,能有底气把最好的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浙江医药的手里自然有一副“好牌”—维生素E已通过美国药典(USP)认证,并作为美国药典(USP)标准品的提供商;盐酸万古霉素已作为美国药典(USP)标准品,并通过美国FDA认证;参与替考拉宁欧洲药典标准制定,已通过欧盟等十几个国家认证;修订叶黄素美国药典标准,已发布实施,并作为美国药典(USP)标准品的提供商;修订玉米黄素美国药典及FCC标准,已发布实施,并成为美国药典及FCC标准品的提供商。
李春波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必须靠研发驱动。至2013年底,浙江医药已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406项,授权发明专利145项;其中,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22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5项。而浙江医药现有560多位科研人员,约占总人数的1/10。历年的研发经费约为当年销售额的3.5%至5%。2013年,这个数字为人民币2亿元。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采访中记者发现,李春波所在的新昌制药厂的办公楼已很陈旧,据说是上个世纪80年代造的,原先是个幼儿园。或许,这是中国上市制药企业中最朴素的办公楼。老厂房也用了快60年,然而这里的生产、检测、安全环保设施等却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记者不禁问李董,会不会建新的办公楼?他的回答很实在:“做医药研发的,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很多,这个楼虽旧了点,但用起来挺好的!”
就在马年伊始,浙江医药正在绍兴滨海新区建造的占地1280亩的全球高科技医药生物综合产业园—昌海生物有限公司,一期280亩已基本建成,部分已进入生产阶段。仅员工食堂就有3000平米,其建造模式类似高速服务区的餐厅,可同时容纳5000多人用膳,伙食新鲜、价格便宜。记者有幸在昌海生物食堂的一个包厢里晚餐:吃着公司自己养殖的土鸡、土鸡蛋,公司自挖河流里的新鲜河虾与小鱼,亲切之情油然而生。据公司吕副总介绍,这里还给员工提供标配16平米一人间的单身公寓,里面淋浴房、空调、洗衣机、冰箱、热水器、电视机一应俱全。还有32平米的夫妻房,更别说平日里为满足员工的业余休闲生活而建造的健身房、文娱室等。
照李春波自己的话说,昌海生物是浙江医药面向21世纪,应对未来百年发展所建设的一个生产基地。建成以后,将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一个最现代化的生物制药基地。昌海生物从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到具体细节,一切都是由国外大公司按照世界最先进的cGMP要求规划设计的。实行的生产模式也都是机器换人:全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一体化控制、数字化控制。
“一期280亩、建成46个车间,年产值估计为40亿左右。”李春波告诉记者,“大量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的使用,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员工人数大幅下降,这里面的内涵是什么呢?内涵就是需要你对整个工厂设计方方面面本质规律的把握。首先是工艺,要做到精益求精,生产的所有产品完全能够定量控制;其次是装备,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先进化程度,无菌的,安全的,能够保证质量的需要;接着是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世界制药领域,没有哪一家现成的数字化公司或计算机公司,能够独家生产这么一个庞大的能够满足各种控制需求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全部都要靠浙江医药自己设计、自己构思,根据工艺的特点,交给计算机公司去进行软件的设计、更新。这里面就包含了浙江医药近60年以来所有的专利技术,不管是国际专利还是国内专利。因此它不是一个现代工厂的简单复制,而是一次全面的转型升级与提升。面向21世纪,昌海生物第一要使它百年不落后,百年能发展;第二要考虑它的专用性、专属性、通用性以及兼容性。在这里,要生产生物制药、生命营养品、出口到国外的直接用于人体的药物等,我们要把这个面粉揉成大家都喜欢的具有世界风味的通用面包。所以,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以我的经验判断,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强国,是靠虚拟经济发展的。最终,国家的富强、财富的增加,一定是靠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只有制造业的基础扎实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强了,这个国家才会强,这个民族才会进步。实事求是讲,整个中国,整个浙江,像这样的企业越多越好!”据悉,目前投入生产的昌海生物一期280亩总共投入了20多个亿,主要生产高质量的生命营养类产品、出口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添加剂。全部完成,总共估计要投入60个亿,全部建成之后,估计能产出200多个亿。李春波,正在雄心勃勃地将浙江医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基地。
作者:冯盈盈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