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基金陷入估值迷茫期
没有合理,只有更合理。
9月3日,上证指数一度下探至2249.08点,回到了21个月以前的水平。当9月3日大盘再创新低后,又有一批估值理论要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寻找能够解释市场状况的新的估值方法、模型。
实际上,今年以来,市场中的研究机构、投资机构在股指下挫过程中不断给出A股的合理估值区间,但最后却不断修正自己的结果。
深圳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无奈地说:“多少倍的市盈率都可能是合理的。我们心里现在根本没有底。”
城池相继沦陷
9月3日,中投证券研究所刚刚完成了一份估值报告名曰《A股估值还能更低吗?》,据报告撰写人中投证券首席分析师丁俭介绍,这篇报告对过去的一些估值方法进行了修正。促使丁修正估值方法的原因是“我没有预料到近期下跌会如此迅速。”
在今年7月初,中投证券的金融研究团队做了一份估值研究报告,最后结论性的观点是A股合理估值的中枢表现在沪指上是2798点,上限是3747点,下限是2229点。
丁俭介绍,这份报告出来后,许多市场人士感到不解,甚至认为他们太看空了。但上证指数9月份头三个交易日的走势迅速逼近报告所认为的估值下限。
对于估值,研究界和投资界总结了不少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相对估值、绝对估值。从相对估值角度来考量,A股可以比照历史、比照H股、比照国际股市。7月初,中投证券认为,A-H股的溢价波动区间是1-1.5倍,依据这种方法判断A股波动区间为2277点至3416点。
如果比照历史,信达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沪市只在1995年出现过18倍的静态市盈率。因此中投证券认为18倍的静态市盈率可以作为估值下限。由此判断沪指下限是2323点。
在观察A股同国际股市的比较,截至9月3日收盘,沪市的平均市盈率降至17.83倍,远低于25.67倍的标普500。
可以说,从相对估值来分析,9月3日A股的下挫已经将这些估值方法尽数打破。再来看绝对估值,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FED模型的估值;另一种是基于DDM模型的估值。
由于十年期国债利率维持在4.49%,因此A股依据FED模型的中枢市盈率为22.3倍(国债利率的倒数得出市盈率)。
DDM模型的主要变量有增长率、分红率等,中投证券测算基于2007年盈利的沪深300静态市盈率中枢为17.47倍,折算成上证指数PE为19.67倍,上证指数点位2508点。
新估值流行
如果现在回顾今年来有关估值的言论,没有不误判者。今年一月,北京某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报告会上,发出2008年中国股市的合理估值区间是25到35倍的声音。
而5月份高盛董事总经理和中国首席策略师邓体顺认为,A股市场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从长期来说买入机会已经显现。
当下,机构们更加谨慎,在传统估值体系不再适用时,机构们纷纷推导出新的估值体系,然而,结果却更加悲观。
9月3日,中投证券丁俭称泡沫化的市场估值看PEG,中性的市场看PE,但在弱势中应该看PB,因此他修正了此前的估值体系。该证券公司研究所选取所有行业历史最低的PB作为市场对企业重置成本的评估,根据目前的行业板块权重对行业结构进行调整,测得经验性的极限位置PB为1.856倍,而上证指数基于上年年报的静态PB为2.99倍(整体法),通过指数点位换算,可以得到极限位置的上证指数点位为1488点。考虑到今年已过2/3,增长相对较为确定,若最悲观的预期在明年出现,根据今年的资产收益率预期17.8%,可以得到修正点位在1752点。
并不是只有一家机构修正估值判断。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黄祥斌在FED模型上进行了修改,将参考变量十年期国债利率变为实体经济回报率,黄祥斌认为,实体经济回报率可以用人民币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代替。基于这种方法,根据wind的最新数据,2008年3月份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67%,对应倒数13.03倍,对应的上证指数为1661点。
对于不断修正的估值,许多人将原因归咎于推到了大小非。深圳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大小非的持股成本非常低,当资金紧缺的时候,大小非会在任何时候从股市撤离。因此估值对他们不起作用。
但丁俭则认为,还是国内国际经济环境造成的。北京一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则认为,是投资者心态发生了变化。
不管什么原因,估值不断修正带给基金投资众多难点。上述深圳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感叹:“没辙了。”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估值的合理水平为15倍静态市盈率,基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以溢价到20倍。
让她犯难的是,“但现在估值紊乱,10倍也可能高。”她说,要投资还得看估值,虽然现在便宜股到处都是,但是市场中趋势资金力量太强,难以选股。
上述北京的基金经理对于现在的投资只表达了一个字“忍”。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