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李荣融冲刺 央企重组三条路径三道坎
2008-09-15 14:47:3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3
回帖数:7696
可用积分数:11263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主题:李荣融冲刺 央企重组三条路径三道坎

李荣融冲刺 央企重组三条路径三道坎
2008年09月15日 09:08中国经营报【大 中 小】 【打印】
如果完成央企重组的既定任务,到2010年,中央企业至少要减少近50家。当国资委将“自愿重组”装进历史,而转由国资委主动推进方式加快重组,已经说明李荣融不愿意把央企重组的“包袱”甩到下一任国资委。

重组最后通牒

9月11日,国资委公布了4家央企重组的消息: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组成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 (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49户调整为147户。

此次重组可谓国资委在 “后奥运”时代加速央企重组步伐的第一步。

在今年7月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针对重组问题表示:“奥运之后,我们会采取措施,分批来调整。”8月10日,李荣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运之后,中央企业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提高重组速度,到2010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减少到80户到100户。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可能被重组的央企负责人已经频繁出入国资委,希望能找个好“婆家”。知情人士透露,奥运前夕,攀钢集团、普天电子和另外一个贸易企业的负责人分别被国资委约见,其中攀钢一直是武钢和宝钢争夺的焦点,奥运会后,这些悬念将被揭晓。

一位对国资委系统内部非常熟悉的“体制内”专家告诉记者:“李荣融是个雷厉风行的铁腕领导,按照李荣融的个性,他会在任期间极力推进央企的重组工作。”

李荣融在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便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职位调任国资委主任一职,而明年便是本届任期的最后一年,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把手“意志”的作用可想而知。国资领域的各界人士都相信,在9月20日残奥会结束后,央企重组在国资委的“最后通牒”下,暴风骤雨般地重组将不期而至。

按照国务院部署给国资委的工作任务,到2010年,中央企业应缩减到80家至100家。截至目前,央企仍然有150家,较2006年末仅缩减9家。因此未来的两年半间,央企还需减少50~70家,而这一数目相当于过去6年缩减数的总和。

也正因如此,鉴于央企重组进程缓慢,李荣融下决心,下一个阶段国资委要转变重组方式,由之前自愿组合转变为国资委主动推进。尽管困难重重,但李荣融“求快”的思路,已经显现无遗。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08-09-15 14:49:3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3
回帖数:7696
可用积分数:11263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上海国企整合将注入700亿资产 首提“资本主导”
2008年09月15日 09:07中国经营报【大 中 小】 【打印】
现在至少让上海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感到欣慰的,是在大盘屡屡受挫之时,上海国资板块仍然逆市飘红。

就在不久前,上海市刚刚下发了上海国资重组的操作指南,在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首次要求使用资本市场手段推进重组,在国资委因央企重组而倍感压力,转而要求由“市场自愿”转向“积极整合”之时,上海此举,显然不是上海国资如何重组那么简单。

资本运作700亿资产注入

实际上,从5月份开始,上海国资通过资本市场重组的路径,就已经令人眼花缭乱。

彼时,广电电子 (600602.SH)收购股权、上海水产集团借壳华立科技 (600097.SH),上汽集团注入巴士股份(600741.SH),一系列的国资重组并非依靠惯常的行政整合完成,而是转而依靠资本市场的运作手段。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推进地产、金融、商贸物流、传媒、医药等5大板块的整合,这也是‘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对记者说。

事实上,上海的国企改革在上海国资委于2003年成立之初就进行了初步整合,之后,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上港集团(600018.SH)、上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公司等资产整合平台逐渐成型;2006年8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借壳华联超市(600825.SH)上市,掀起了上海本地股资产置换和重组的新高潮,之后集团陆续进行了资产整合和注入。

2007年初,杨国雄出任上海国资委主任,他提出要利用股权和资本市场的手段,淡化过去以行政色彩的重组划拨推进上海的国企重组工作。

“到2010年,上海国资至少将有30%以上的经营性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以进一步提高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水平。”杨国雄对记者说。

截至2007年年底,上海地方国有资产总量约10222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7000多亿元,而现在盘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仅仅占到18%,如果能达到30%以上的经营性国资证券化,到2010年,预计有近700亿的国有资产将注入到上市公司中。

技术型重组

“不论牛市还是熊市,我们的改革都要进行。”杨国雄说。

2007年,中国股市高歌猛进,出现了6000点的大牛市,但相关数据表明,上海国资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并没有很好地抓住中国A股的牛市机会做大做强。

尽管本地7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2007年融资272.76亿元,同比增加1倍多。但与整个股市来比,上海国资在这一方面逊色不少。2007年中国A股IPO募资居全球首位,高达4470亿元。此外,加上再融资3657亿元,2007年中国A股融资总额突破8000亿元,超过前5年的融资总和。显然,上海本地国企无论在IPO上,还是再融资,与整个市场都存在一定差距。

对此,杨国雄提出两条思路,以扩大上海国资在资本市场的影响:一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国资比重较小,只有全市经营性国资总量的15%左右,国资调整的开放性不够。未来要在国有资产整合基础上,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二是利用本地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外省市优质企业,如高科技企业、能源企业、资源性企业、金融总部落户上海,加快优化上海产业结构、转变上海经济发展方式。

从这个思路来看,在7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对于目前一些盘子不大、概念模糊、主业不清且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将会有两种途径来改造:一是在其母公司通过整合已经有了明确的主业盈利资产的前提上,上市公司可实行增发收购,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二是把壳让给外地优质企业,但前提是企业能够落户上海。前者如广电电子、外高桥等,而后者比如上海水产集团。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