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aynz |
发帖数:106 |
回帖数:845 |
可用积分数:144751 |
注册日期:2008-05-25 |
最后登陆:2010-08-10 |
|
主题:转摘:能源价格改革良机浮现
2008年09月20日 东方早报
能源价格改革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放开价格管制,实行市场定价后,能源价格才能进一步趋于合理,将对整个实体经济起推动作用。
就在两周前,发改委在其网站上表示,将继续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适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择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另有媒体援引一位政府官员的讲话称:“现在是推进能源及资源价格改革的机会,因为不合理的定价机制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拖得越久越不利。”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理顺价格机制才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
能源价改势在必行
一直以来为促进经济增长,我国有意采取低价能源政策,并且该政策在资源价格较低时期也收到了较良好的效果,因而现行能源品定价机制一直得以延续。但2007年下半年以来,该定价机制所导致的矛盾被充分暴露出来。
天相投资分析师赵鹏程指出,由于成品油、电力价格受到限制,成本压力难以传导,更难以反映合理价格水平下的真实需求,市场失去自身的调节能力,资源配置不再有效,现实的表现就是油荒、电荒的相继出现。而且,由于一直刻意压低能源品价格,下游行业能源使用成本较低,导致节能意识或者以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意识较差,同时也造成经济结构中高能耗产业的占比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而当国际油价逐渐走高,能源行业出现亏损时,财政部将给予巨额补贴:去年中国财政对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城市出租车等五大行业给予油价补贴149.6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6月20日,中央财政累计下达2008年油价补贴资金365.4亿元。这种以税金补贴部分能源消费群体的行为造成了明显的社会不公。
这些问题在2008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能源品定价机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能源价格改革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虽然,此前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经常提及要把握时机和力度,调整资源产品价格,但诸如燃油税推出,能源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实质性举措却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价改时机或已来临
不过对于迟迟未实施的能源价格改革,亚太博宇研究员认为客观条件不具备。自从6月20日上调成品油价格以来,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就慢下来。政府迟迟没有再次提价是担心宏观经济面物价上涨过快。
但当CPI持续回落的情况下,亚太博宇研究员认为,能源价格改革时机已经来临。该研究员指出,从统计局9月10日公布的4.9%的CPI数据来看,通胀已经得到较好控制,未来走势也相对乐观,今后可能会继续回落。另外让人忧心的是PPI的指数依然居高不下,不过后势的走向并没有实际数据看到的那么悲观。从这一点而言,中国已经有能力消化一部分成品油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全球油价下跌将给中国带来难得机遇,可以贯彻之前承诺的对燃料、电力、天然气、水和粮食定价系统进行改革。
天相投资分析师赵鹏程建议,应该给予能源企业适当的利润空间,使其可以持续生产保障供给;同时引入合理的竞争,避免国有企业以资源、渠道方面的优势形成寡头垄断;另外建立“谁消费,谁买单”的税收制度,使得能源消费更加公平合理。
赵鹏程认为,随着原油价格的快速回落,国内炼油企业的经营压力已经大大减轻。以目前国内炼油企业的产品结构计算,当前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原油盈亏平衡价格在80-85美元/桶,而9月11日胜利油田原油现货价格仅为88美元/桶,尽管炼油企业目前仍然亏损,但亏损额度已经明显缩小,现在已经到了价格改革的好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成品油供给已经明显增加,“地炼”企业的开工率有所提升;如果考虑产品结构调整、炼油技术提升导致的原料采购成本下降,部分炼厂已经可以盈利。
而且,鉴于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渐显“合理”(中美#93汽油价差已经相差无几),短期内上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期减弱,这正好给定价机制改革创造了机会。
然而孙立坚则认为,或许应该再等一等,他指出,由于能源品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因而政府对定价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的设定、改革时点把握都将比较谨慎。在全球经济处于下滑通道、国内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行能源改革,对原本已经受成本压力处在崩溃边缘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又是当头一棒,一旦企业利润无法得到保证,整个实体经济处境堪忧。“能源改革一定要推行,也一定会推行,但一定是在国内经济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孙立坚说,“如果立刻进行能源价格改革,我们将承担非常大的风险。”
价格管理大事记
2003年7月。出台《电价改革方案》,确定电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及主要改革措施。 2004年3月。出台标准上网电价政策,统一制定并颁布各省新投产机组上网电价。 2004年4月。出台《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水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措施。 2004年5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2004年10月。对电解铝、铁合金等6个高耗能行业用电,区分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企业试行差别电价。 2004年12月。出台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措施;建立煤价监测制度。 2005年3月。制定与《电价改革方案》相配套的《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实施办法。 2005年10月。发改委与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通知》,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 2006年2月。国务院召开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座谈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思想,提高对石油价格综合改革必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做好改革方案有关各项工作。 2006年3月。出台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方案。 2007年1月。出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 2007年3月。下发《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通知》,并分四次批复了全国各省区小火电降价方案。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列为2008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08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宣布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九条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来源:国家发改委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