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精华): 博弈论中篇+研究股市+实战篇
2008-10-07 13:18:2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无欲则刚
发帖数:1397
回帖数:428
可用积分数:543190
注册日期:2008-07-18
最后登陆:2015-06-23
主题:博弈论中篇+研究股市+实战篇

中篇 研究股市 实战篇

第九章.技术分析工具

第一节.技术分析工具的分类

股市中的技术分析工具可以分为三大类,市况监测工具、形态规则化工具和走势推算工具。

1. 市况监测工具

现有的技术指标大多设计成产生买卖信号的工具,要人根据金叉死叉之类的买卖信号进行操作。这是一种低级的没有计划的操作方法,就象低等动物的反射系统,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完成简单操作,不适于完成复杂行为和及时调整行为,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高等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取得成功是因为其行为具有主动性计划性。制订计划的前提是了解当前的市场状态,所以,好的技术分析指标应该是能正确反映股市某一方面状态的监测装置,可以为人们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人是主动的,是人在主动的利用各种指标工具监测市场,而不是被动的跟着指标买卖信号走。这就是市况监测工具。
市况监测工具可以看成是一些股市状况监测仪,就象医院中给病人检查身体的各种仪器,可以告诉医生病人的身体状况;又象汽车和飞机上的各种仪表,可以告诉司机和驾驶员汽车和飞机当前所处的状态。
一个合格的监测仪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1、所测量的参数概念明确,市场含义清晰,确实能反映市场状态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这样测出的结果才能对操作有指导意义,如果指标含义不明确,等于给病人检查半天身体,得到一大堆检查结果,却还没搞清在检查什么,结果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检查仪当然是没用的。2、指标所测量的市况信息是不显然的,不能凭经验从原始的行情信息直接发现。只有这时才需要指标,如果指标的结果很显然,不用指标就可以从原始数据中直接看出来,那还需要指标干什么?3、指标要准确,真的能够从市场数据中抽提出所想要的市况信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市场和能反映市场本质特征的参数有深刻的理解,并科学的设计指标。
体检的结果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汽车和飞机各种仪表是司机和飞行员驾驶的参考,同样,精确的市况监测指标也是投资人决定操作的基础。一个合格的飞行员或投资人应该对各种仪表所反映的飞行信息或指标所代表的市场含义有清晰的理解,能够通过这些指标对当前的飞行状况或当前的市场状况有有全面的了解,据此决定自己的驾驶动作或投资操作。
本章中我们将介绍流通盘指数(0B指数)、流通市值指数(0号指数)、平均股价指数(0A指数)、活跃市值指数(0AMV)、筹码分布指标(CYQ)、多头能量指标(CYF)、成本均线(CYC)、浮动盈亏(CYS)、强弱系数(CYR)、承接因子(CYD)、短期平均震荡(CYBband)、相对震荡幅度(CY%BB)等指标。这些指标就象一张全方位的监测网,可以使投资人对股市的运行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投资决策的基础。

2.过程分析工具

市况监测指标的数值本身反映了某一方面的当前市场状态,所以在使用时可以不考虑其过去的历史,只利用其当前值。这样分析仅仅是站在一个时间点上分析股市的状态,而没有考虑它的历史过程,即使是利用多种指标从多种角度综合的分析市场的当前状态,也仍然是就一个时间点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到历史过程。事实上,股市未来的走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前的状态,但历史过程肯定也是起作用的。从不同路径达到同一个状态未来的演化将是不一致的。所以,除了用市况监测指标对市场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测外,在分析时还要对市场状态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
由于要有多种市况监测指标才能综合描述股市的当前状态,所以,要全面的分析市场演化过程也需要对市场演化过程每一步的综合状态进行分析。市场的演进路径就是由一个状态演进到另一个状态,每一个状态由一组指标来表示,理论上讲,要把演进过程显示出来就要把每天的股市综合状态显示出来并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对股市的历史进行综合分析就要对这样排好的综合状态进行分析。
但要这样全面的分析演化过程是很困难的。第一,信息量多到难以处理。对多日状态的综合分析少则需要十几天的信息,多则需要一年以上的信息,如果每天都要考虑所有重要指标,信息量是非常大的。第二,指标和股价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要全面把握很难。第三,要综合显示多方面市场状态的演化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显示一种指标随时间演化的过程是容易的,以时间为横坐标,指标为纵坐标绘成图线,就表现了指标的演化过程。但要想同时分析多个指标随时间演化的过程就要同时用多张图或在同一图中把多个指标叠加在一起,前者图太多,后者容易乱。
所以,常见的演化过程分析是简化的,主要针对股价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对指标的过程分析则比较粗,只起辅助作用,更谈不上对综合状态演化过程的分析了。但即使不做综合分析,只做股价或单一指标的过程分析也是非常困难的。第一,股价走势中包含了大量的随机因素,给分析带来干扰。第二,随着分析时段变长,信息量也随之增大,给分析处理带来困难。
过程分析工具是帮助人们分析股市演化过程的工具。按照这个概念,以时间为横坐标,股价或指标为纵坐标拉出线,就是一种最基本的过程分析工具。K线,折线,各种指标线都属于过程分析工具,趋势线、支撑线等简单画线工具也是过程分析工具。这些工具太原始了,一般不认为是分析工具,就象没有人会认为随处可见的木棍石块是工具一样,但对原始人来说,这些确实是曾对其生存起过重要作用的工具。本章讨论在这些原始工具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形成的用来化简走势信息方便分析的工具。包括,K线辅助分析工具:布林线、时空隧道;K线非线性变换工具:宝塔线、指南针折线、周月年K线、OX图、红黑阵。这些工具可以使复杂混乱的走势曲线变得有序一些,便于分析预测未来走势。以上两类工具主要是围绕着对股价运行过程的分析,而没有综合各方面的状态信息,还有一类工具从多角度反映股市状态变化过程:叠加图、量价线、博弈K线(CYQK)

3.计划预测工具

在把握市场状态的基础上下一步就要制订作战计划。“凡事预则成不预则不成”,军事上说要“不打无准备之仗”。猝然临敌,平日训练有素,对各种情况各种应变方案都反复演练过的部队就可以主动出击,没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就会陷入混乱,必然失败。所以,凡事事先有计划有准备,临事的时候就可以保持主动,不至于乱了手脚,即使实际情况和预先的计划不同也比全无计划强,因为根据计划可以临时调整,总比全无计划要从容得多。操作计划就象足球比赛前教练的作战部署一样,作战部署的作用在于使场上队员可以协调配合的作战,不会乱了阵脚。作战部署不一定对,对了会打得顺,错了会失败,但不管对错都比没有作战部署强,没有作战部署会使场上队员无法配合,必然失败。类似的,操作计划的作用是给操作带来秩序,计划错了可以调整,但没有计划则会造成反应迟钝和操作混乱,必然会输。所以,操作计划是成功操作所不可缺少的。
设计技术指标是一门科学,而制定计划则是一种艺术,股价将怎么走并没有什么硬道理,完全取决于市场上投资人的一般心理和庄家的操盘计划。散户和主力计划的思路有差别。主力能影响走势,他在图上画上一根线就有能力控制股价按这条线走,所以主力是主动的设计走势制订操盘计划,他的思路是要体悟散户心理,考虑行情怎样走才能达到他所希望的市场效果;散户没有能力影响走势,他只能猜测股价将怎样走,所以,他的思路除了要体悟市场心理还要猜测主力要做什么和要怎么做,推测主力的操盘计划,然后根据这种推测制订自己操作计划。所以计划过程就是体悟和捕捉群体心理和庄家心理的过程。
计划不是绝对的,因为主力的操盘计划和散户的操作计划都带有猜测的成份,只是一种可能性,都可能出错。主力固然经常会设计出人意料的走势让散户上当,但在变化的市场面前主力的操盘计划也常有失败的时候。计划错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执著,错了可以及时修改,而且,即使是错的计划也可以帮助人在市场上保持主动。所以,不管计划正确与否,操作计划是必须有的,它都能给人的操作带来秩序和主动。
设计预测工具是在监测市场状态的基础上帮投资人猜测别人的操作计划和制定自己的操作计划的工具,包括画线工具和坐标工具,这里介绍:抛物线、匀加速线、江恩线、CY江恩线、黄金分割线、神秘数字线、螺旋历法线、等比坐标线、音阶坐标线。

第二节 市况监测工具

1.流通盘指数——0B指数

流通盘指数在指南针证券分析软件中为0B指数,其市场含义是了沪深股市上流通的总股票数,计算方法就是把沪深股市各门股票的流通盘相加,就得到这一指数。指南针的其它指标都是监测市场运行状态的工具,而这一指标则是监测股市总体发展的工具,因为它的数值与股票涨跌完全无关,单纯的反映了中国股市的规模及发展速度。比如,1996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0B指数为207.39,中国股市的总流通盘为207亿股;2000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0B 指数为814.28,中国股市在这一天总流通盘已达814亿股。三年间规模扩大了四倍,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发展速度之快。
用对数坐标方式显示流通盘指数比用普通坐标看的更合理。因为,200亿规模的时候发行2亿新股和现在800亿规模发行2亿新股的概念是不同的。




图9-2-1-1 0B指数——中国股市的发展

图9-2-1-1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在对数坐标下,从1997年7月至今(2000年1月),中国股市的基本上是按一条直线匀速扩张。计算表明,这一速度为每年33%,即中国股市在精确的以每年1/3的规模发展着,这一速度显然就是管理层对中国股市发展速度的把握。
在这之前,1997年3月到7月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快速扩容,4个月间股市扩容33%,相当于每年扩容2.35倍,四个月的扩容量相当于后来每年的扩容总量。
在1997年3月之前,中国股市的扩容也是比较稳定的,基本上是每年1/3左右的速度。
显然,在97年的时候领导层曾一度加快中国股市扩容速度,1997年7月以后又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整,至今一直在维持着1/3的稳定增涨速度。
从0B指数中还可以看出另一条规律:1997年7月以来,股市发展存在一个通道,当一段时期,发展速度较快时就会速度相对放缓;缓和一段时间之后速度又会加快,形成总体上每年1/3的发展速度。扩容的节奏都是在每年4月到11月之间较快,而11月到第二年4月较慢。

2.总流通市值指数——0号指数
0号指数的市场含义是沪深A股的流通总市值。用每只股票的股价乘以它的流通盘就是这只股票的流通市值,把所有的沪深A股的流通市值相加,就得到0号指数。用每只股票的开盘、收盘、最高价和最低价可分别计算出0号指数的开盘、收盘、最高价和最低价。可以画成K线。如果在某个时刻沪深两市A股的所有持股者都按照当时的市价计算自己的股票价值,那么所有沪深A股投资者的股票价值总和就是0号指数。
0号指数的单位是亿元。如2000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0号指数的开盘价为7980.68,即在跨入新千年后股市的第一个时刻,中国股市的总市值为七千九百八十亿元。
由于沪深两个市场在资金上是互通的,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市场,而沪深的综指分别只反映一个市场的涨跌,不能综合反映中国股市的总体情况。0号指数综合考虑了两个市场,弥补了沪深成指和综指的不足。
市场中的流通市值同市场中的资金存量有直接关系,如果流通市值的增长超过了资金存量的增长就会出现买盘不足,整个市场要通过降低流通市值来实现平衡。反过来,市场资金存量增加了,购买力就会增强,市场就会通过提高流通市值来平衡入市资金的增加。所以,透过0号指数可以看出市场总体存量资金的变化。短线上,在市场存量资金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市场看多和看空的资金比例会有小幅波动,0号指数随之也会有起伏,但这种短线的波动要围绕着一条中期平衡线进行。由于0号指数直接反映了市场存量资金的总体变化,所以极难被人为操纵,因此是判断大势的首选工具。

0号指数有两种用法,判断大势和判断短线涨跌。判断大势也就是判断牛熊。表象上,牛市上涨熊市下跌;而其本质区别则在于资金的流向,牛市中外围资金流入股市,熊市中外围资金流出股市,而股市总体的涨跌只是资金流向的反映。
0号指数的震荡通道可以体现出大盘的中期趋势。这种通道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以上。震荡上升通道反映出中线资金入场,行情为牛市行情;震荡下降通道说明市场中线资金离场,是熊市特征;而0号指数的水平横向震荡通道说明这一段时间中线资金平衡,股市是平衡市。在新股持续上市的情况下,平衡市是以牺牲老股的市值为代价的,虽然没有中线资金离场,市场呈多空平衡状态,但是投资者一般还是要亏损的。


图9-2-2-1 0号指数的震荡通道


图9-2-2-1中含有两个中期震荡通道,一个是97年到98年上半年的水平通道,自97年5月12日之后,0号指数进入了一个7个月的横盘。 这个横盘走势意味着整整7个月的时间沪深A股的二级市场的资金维持一个恒定的资金存量。这个横盘走势同上证指数及深证指数明显不同,尤其是深证成指在走逐级下跌的熊市,但0号指数的横盘却揭示了长期被隐藏的市场事实,就是在偏弱的97年后半年,市场资金并未减少。如果以资金流入或流出股市来判断牛熊的话,这期间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平衡市。
考虑到在图9-2-2-1中0号指数运行在水平通道之中时,新股正在大量发行。这意味着此期间流入股市的增量资金全部被用来购买新股。这几乎是新股发行速度的极限! 由此我们判断出政策面上此间的股市政策,就是以市场承受力为依据最大限度的发行新股。97年9月23日,0号指数瞬间击穿水平通道下轨,这是一个危险信号,说明市场可能就此崩溃。但随后的走势表明管理部门及时调整了市场政策,尤其是98年元旦前后0号指数创出了新高,说明市场已有增量资金进入二级市场。98年上半年,0号指数呈现出一个上行震荡通道。事实上,自98伊始,市场进入了新的一轮牛市。那么98年3月就成了该年度最佳的买入时机!

用0号指数判断短线走势的方法主要是看短线顶底。0号指数反映了大盘的总体动向,所以其走势一般不向个股那样震荡剧烈,短线上经常呈现出圆弧顶和圆弧底的走势,一般为期3-5天。圆弧顶表示短线资金入场受阻,短线将要下跌,圆弧底是短线资金停止离场,预示短线将有一段上升。

3.活跃市值指数

在股市中有一个入围资金的概念。如果把股市想象成所有股民共同参与的一个大竞局,那么入围资金就是进来参与财富再分配的资金。比如在一轮大行情到来的时候,各种来历的游资从各条渠道迅速汇集股市,如千军万马参与炒做。市场交易旺盛,股价被热络的人气节节推高。这时我们说入围资金增加。当行情见顶时,资金面供血不足,无力继续推高股价,股价由停止转而开始下跌。这时已经获利的游资如果属于短期贷款必然会撤离市场;如果属于自有资金虽然不一定撤离但也不再积极操作,而是处于以持币观察的状态。这时我们说入围资金减少。
可见,入围资金增加就是股市上的钱变多了的意思,入围资金减少就是股市上的钱变少了的意思。入围资金是进入市场参与炒做的资金,股市的钱多钱少实际上是这部分资金的多少,这部分资金的变化可以最直接的反映股市交易规模的变化。活跃市值指数反映的就是市场上入围资金的数量。
比如,2000年1月4日,活跃市值指数797.97亿元,显示中国股市当前大约有800百亿入围资金。活跃市值指数与0号指数不同,0号指数反映市场总规模的变化,而活跃市值指数反映参与交易的资金规模的变化。0号指数的涨跌可反映资金流入和流出市场的情况,但还不能定量的确定当前股市资金数量,活跃市值指数解决了这一问题。



9-2-3-1 0AMV活跃市值指数

观察图9-2-3-1中的活跃市值指数,发现震荡的下底从1996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一个大致水平的位置。这个值大约在750亿元左右,是市场上的基本存量资金。基本存量资金几年来一直是稳定的,可以说从基本入围资金角度看,这几年来中国股市并没有大的发展。
指数的尖峰是短期入围的最大资金量,代表了基本存量资金和各类入市游资的总量。1999年活跃市值出现向上突破的尖峰,表明入市的游资已经在增加,这是市场资金面好转的迹象,预示着中国股市入围资金规模可能要有进一步增加。
活跃市值指数的另一个特点是上下震荡的剧烈程度比0号指数大得多,而且曲线形态更为舒展,这是因为股市资金面的脉动是最活跃的。在反映市场群体心理震荡变化规律方面活跃市值指数比0号指数更为合适,因为0号指数反映的是市场总体规模,而活跃市值指数反映的是市场上最活跃的那一部分资金的规模,这部分资金规模最直接的反映出群体心理的变化。

4.平均股价指数指数——0A指数

0号指数监测股市资金变化的状况比较有效,但在由于加入了流通盘变化因素所以不能反映股市总体涨跌情况。平均股价指数的推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平均股价指数的市场含义很明确,是当前市场上所有股票的总平均股价。计算方法为用每天的沪深流通A股总市值除以沪深A股总流通盘。如1999年12月1日收盘时0号指数显示总市值为8282.8亿元,0B指数显示总流通盘796.9亿股, 0A指数的数值为10.38。对过去的指数还要考虑除权因素,所以指数的数值随着时间是可以变化的,比如在当时算可能平均股价达到14元,但如果考虑除权因素,则当时的14元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9元。
沪深综合指数也是反映市场的总体涨跌情况的,综指的计算方法相当于向后除权,即在除权时不是把除权前的价格降低,而是把除权后的价格提高。这种除权方法的优点是过去某一天的数值不会因后来的除权而发生变化,缺点是经这样除权之后,现在的指标数值的市场含义不清楚,与现股价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综指只能形成一个抽象的点数,不能和价格直接联系起来。平均股价指数的历史数值不稳定,但可以反映现在的平均股价。
综指最大的缺点是用总股本而不是用流通股本对股价做加权计算,使得其走势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波动情况。0A指数用流通盘计算,比综指更科学。另外,综合指数只能反映一个市场的涨跌情况,而平均股价指数反映两个市场的综合涨跌情况。
平均股价的市场含义比抽象的点数清晰,它的数值可以成为人们判断某只股票相对市场上其它股票股价高低的依据,是选股时的一个参考。这也是它比综指优越的地方。
综指也有它的优点,综指由于是向后除权其过去的数值是稳定的,有条件成为人们观察大盘的一个稳定指标,为市场上所共同关注,造成其关键点位很重要,平均股价指数就没有这个功能。

5.筹码分布指标CYQ

CYQ叫筹码分布指标,其市场含义是市场上持股人的建仓成本分布情况。它由一条条柱线组成,把每一条线的值全都加起来,正好是100%的流通盘。如果有些筹码中有人卖掉了,它们将从CYQ中拿掉,而重新堆到买方新建仓的价位上。沿着时间轴移动鼠标,显示每天的筹码分布情况,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筹码的转移,市场中所发生的交易被形象地表现出来。


图9-2-5-1. CYQ的峰和谷

图9-2-5-1显示的是CYQ峰和谷。如果筹码集中地分布在狭窄的价格空间内,我们称之为CYQ密集,这时的CYQ只有一个主峰,在约20%的空间内聚集了绝大多数的筹码。反之,如果CYQ有两个以上的主峰,甚至是群峰状态,这种情形就称之为CYQ发散。
CYQ的密集的市场含义就是在某一价位附近市场发生了一次通盘换手。这时市场可能在悄然之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先看图9-2-5-2中的CYQ的发散状态:


图9-2-5-2: 下跌之后的CYQ发散状态

97年7月14日的辽物资(0511),此时,股票当前价位上方是一层一层的套牢盘。从中线的角度看,是没有多大的上涨空间的。因为一旦股价大幅上涨,这些套牢盘的解套出逃行为会耗尽多头的能量。此时假若股价上涨的话,4.7元附近的CYQ套牢峰会对股价构成巨大的压力。图9-2-5-3中显示了该股其后的走势,充分证明了这个压力的作用。

图9-5-3: CYQ的不完全底位密集

至97年9月24日,该股冲高后再次回落。该股冲高受阻的位置恰恰是上图中的CYQ套牢峰。经过这次循环,CYQ的图形发生了本质变化,它的筹码在低价位区密集起来。不过上方的套牢盘仍然有部分残留。这种低位密集称之为CYQ不完全低位密集。图9-2-5-4是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CYQ图形,此时的CYQ就可以称为完全密集。


图9-5-4: CYQ的完全密集

至97年12月3日,高位的套牢筹码近乎全部割肉出局,其上行空间完全打开。我们可以对这次的通盘换手进行一番讨论。我们先看一下割肉的损失状况,图中所使用的坐标线叫10%等比坐标线,每相邻的两条线之间的价格幅度是10%。对比图9-2-5-2,会发现早期持股者割掉了3个到7个跌停板不等。不能假定这个割肉行为是主力做的。主力的合理行为是一旦被套牢,则低位摊平成本再做反弹,然后再平手出局。所以,此次CYQ的低位密集,割肉的主要是散户。而吸筹的则主要是主力了。我们的市场模型是把市场投资群体简单地划分为机构主力群体和公众散户群体。这两个群体中的筹码交换就是沪深股市的主要内容。由于主力在资金、人才和工具上的优势,主力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的,大多数散户总是把事情做错。所以,CYQ的低位密集常常被认为是主力进场的结果。
主力入场后,大多数情况下它会把股价炒上去的。但不能认为主力进场股价就会立刻上涨。主力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拉抬,而跟庄操作也同样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入点,以达到最佳投资收益。就这支股票而言,最佳的入市点就是图9-2-5-4的最后几个交易日,随后的行情见图9-2-5-5。


图9-2-5-5: CYQ低位密集后的股价大幅飙升

不要认为所有的CYQ低位密集的股票都可以成为大牛股。低位密集也不是100%的股价见底信号。这要取决于股票的长期趋势。在长线向好的情况下,CYQ的低位密集才成为可靠的中线底部信号。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另外,有时主力也会犯错误,这是跟庄思路的不足之处。
高位密集同低位密集正好相反,股价在相对高点再次发生大规模换手。这时,从CYQ上可以看出当初在低位密集时主力买入的筹码正在变少,如图9-2-5-6:


图9-2-5-6: CYQ的不完全高位密集

图9-2-5-6是CYQ的不完全高位密集。这只股票已经自最低点开始上涨约290%,如此巨幅上涨之后的踊跃买盘常常是散户跟风盘。此时,这只股票的主力已经有了出货嫌疑了。这么高的股价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敢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日成交量上大家都知道一个规律,在股票便宜的时候,每天没有多少成交额,市场也没几个人愿意买股票。股票涨高了反而大家都去抢,最后,到了图9-2-5-7,在高位,全部筹码都聚集到了高位,早先主力进场时的筹码在图上已经全部消失。


图9-2-5-7: CYQ的完全高位密集

其实股市就是这么一回事,在低位公众投资者看坏后市,试图先抛出股票,等再跌一波后再抄回时,股价就不跌了,反而是主力找到了建仓机会吸筹筑底。而当股价大幅上涨之后,市场中的人们希望能抓住最后的获利机会大举杀入时,却给主力创造了出货良机。筹码就这样在低位和高位之间,主力和散户之间换手。在这种主力和公众的游戏中,主力的成功率总是高于散户。做为中小投资者,借助主力的做盘从中获利是一个捷径,但又必须警惕跟庄不成反被庄家所困。
判断主力建仓和出局仅靠CYQ是不够的,还要结合K线的组合形态来看。K线是市场的最基本的信息,其每一阶段的形态总是有明确的市场含义的。尤其是在结合了CYQ之后,K线所显示的股市语言就更容易被理解。象图9-5-4中在底部区,股价的大形态是慢牛向上,再快速打压,再慢牛向上的牛长熊短的行情。这种牛长熊短的形态是主力大量吸筹的典型形态,其中的快速打压也是为了吸筹。主力吸筹所留下的K线上的痕迹不只是牛长熊短,还有次低位横盘吸筹,逆市飘红等多种迹象。
在密集之后,最终确认主力是进场还是出场,以最终的股价突破方向为准。低位密集后主力也可能逃庄,高位密集后主力也会换庄,毕竟市场是复杂的。
以上所说的案例是在特定时期的个股表现及通过CYQ实现的对庄家的理解,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主力建仓拉抬以及出货的手法并不限于一种模式,但无论如何,主力的行为不可能不在CYQ上留下痕迹。CYQ就象将军的作战地图,将军们要在图上的山峰山谷间判断对手的位置以及决定自己的对策。CYQ的出现使得捉摸不定的股市变得清晰透明。同时CYQ也需要同其他指标综合运用方可完成对一只股票的全面分析。

6.移动均线和成本均线CYC

6.1.移动均线的市场含义
要理解成本均线先要理解传统的移动均线理论。传统的移动均线是有市场含义的,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移动均线近似的表示了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建仓成本;第二,移动均线表示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股价,反映了计算期间内市场认可的股票价值和一支股票在人们心里的价位;第三,移动均线滤去了股价的短期波动,是对股价的平滑。

6.2.传统移动均线理论
在使用上,传统的移动均线理论的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利用移动均线的多头和空头排列可以判断熊市和牛市;第二,移动均线有助涨和助跌作用;第三,当股价远离均线时,均线对股价有吸引作用。这三种作用综合起来就形成了葛兰碧移动平均线八法则。

1.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而股价从平均线下方突破平均线为买入信号。
2.股价连续上升远离平均线之上,股价突然下跌,但未跌破上升的平均线,股价又再度上升时,可以加码买进。
3.股价虽一时跌至平均线之下,但平均线仍在上扬且股价不久马上又恢复到平均线之上时,仍为买进信号。
4.股价跌破平均线之下,突然连续暴跌,远离平均线时,很可能再向平均线弹升,这也是买进信号。
5.股价急速上升远超过上升的平均线时,将出现短线的回跌,再趋向于平均线,这是卖出信号。
6.平均线走势从上升逐渐走平转弯下跌,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线时,应是卖出的信号。
7.股价跌落于平均线之下,然后向平均线弹升,但未突破平均线即又告回落,仍是卖出信号。
8.股价虽上升突破平均线,但立刻又恢复到平均线之下而此时平均线又继续下跌,则是卖出信号。

根据移动均线理论,当短期均线站在长期均线之上时叫多头排列,表示近期购买股票的人成本较高,新入场的投资人愿意以较高价钱买进原持股人手中的股票,市场处于牛市;反之,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下叫空头排列,表示近期购买股票的人在以较低价格购买原持股人的割肉盘,市场处于熊市。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叫金叉,表明市场由熊市转入牛市,是买入信号;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叫死叉,表示市场由牛市转入熊市,是卖出信号。操作上要牛市时持股,熊市时持币;持有牛势股,抛掉熊势股。
均线的助涨和助跌作用是指股价在涨跌到均线位置时往往受到压力和支撑,改变股价短期走势,使股价继续按原趋势运动。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成本所在位置也就是历史上成交最密集的位置,也是买卖力量较为集中的位置。股价从上向下走到这里会遇到买盘的阻击得到支撑,股价从下向上走到这里会遇到卖盘的阻击受到压力,在没有新的市场力量导致趋势的根本反转之前,这种支撑和压力会扭转股价的短期走势,使股价掉头继续按原趋势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均线的助涨助跌的作用。
当股价远远高于均线时,表示持股者按照现在的股价有较大的浮动赢利,这必然会引出卖盘,给上涨造成障碍,股价相应的要回调或停顿以进行修正;当股价回到均线附近或均线慢慢追上股价时,获利抛压被释放,股价才能轻松上涨。当股价远远低于均线时,表示持股者的亏损严重,会造成惜售,使得股价失去进一步下跌的动能,容易出现反弹或止跌;等股价反弹到均线附近或均线追上股价时,持股者的亏损减小了一些,会引出新一轮的割肉盘,股价继续下跌。这就是均线对股价的吸引作用。
可见,均线理论主要是利用了均线反映市场成本的性质。但移动均线反映一段时间的建仓成本并不准确。比如某日股价无量暴涨,虽然价格涨的很多,但不会造成市场持仓成本的大幅变化,但移动均线则会被大幅拉升。由于移动均线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成本,所以,它的作用受到影响。比如,短期和长期移动均线在调整中较容易形成暂时的金叉和死叉,给出错误的买卖信号;在盘整行情中很容易扭缠在一起,失去了指示作用。再如,移动均线所提示的买卖力量集中点也不准,股价经常在均线位置没有得到支撑和压力,而形成在均线上下反复穿来穿去的走势,限制了其使用;用股价对均线的乖离也不能反映真实的盈亏情况,使得判断股价涨的太高太快时指示不够清晰。

6.3.成本均线
成本均线在计算中考虑了成交量的作用,可以真实的反应最后的持股人的成本。5日、13日、34日成本均线分别代表5日、13日、34日的市场平均建仓成本。如某日13日成本均线为10.2元,表示13日以来买入该只股票的人平均成本为10.2元。无限长的成本均线则表示市场上所有的股票的平均建仓成本。
成本均线比用移动平均线作为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要准确,所以比移动均线的表现要好。比如,成本均线的多头或空头排列相当稳定,在行情没有反转之前,出现的假交叉要比移动均线少得多;成本均线表现出明显的支撑和压力作用,尤其是34日成本均线和∞成本均线,其支撑压力作用更为明显。
成本均线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成本均线,它是市场牛熊的重要分水岭,股价在此之上,市场在玩追涨游戏,是牛市;股价在此之下,市场在玩割肉游戏,是熊市。∞成本均线的速率相当稳定,相比之下,有限时间的移动均线都有随行情波动不够稳定的特点。∞成本均线的支撑和压力作用很显著,在熊市中可以明显看到∞成本均线构成了一次一次反弹的高点,直到它最终被一轮有力的带量上涨突破,才宣告熊市结束。在牛市中,∞成本均线很难被短期回调打穿,成为明显的支撑;而当股价最终跌破这条线的时候则常常是最后的出逃机会,必须立刻倾仓。因为此线之下支撑力量顿减,一旦突破会有一段较快的下跌,而且以后∞成本均线将开始发挥压力作用,熊市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可以把∞成本均线作为最后的止损线。如果以向上突破成本均线为买入信号,以向下突破成本均线为卖出信号,则获利为持股期间成本抬高的部分,这是一个较温和的获利。
34日成本均线也有较好的支撑和压力作用,中等力度的回调一般都无法突破34日成本均线。短期成本均线随价格波动比较明显,支撑和压力作用减弱,但比较起来仍比同时间的移动均线的表现好。

6.4.成本均线不能完全代替其它均线
移动均线有三种市场含义,其中揭示市场成本的作用可以完全被成本均线所取代,但另外两种含义是成本均线所不能代替的,所以移动均线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成本均线所没有的作用。比如,当时间长到已经超过了几轮炒做的时间时,则从成本的角度理解,以前的价格已经不对成本有影响,应该没有市场作用了,但实际上,仍然有很多做长线投资的人很重视长期均线,以此作为股票长期价值的参考,这就是成本均线所没有的功能了。长期均线之所以有这种功能是因为移动均线可以揭示计算期间内市场接受的股票价值和一只股票在人们心里的价位。
在一轮行情中,这个因素的作用不如成本的作用明显,意义不大;但在长期上,当时间长到成本不再起作用的时候,这个价位仍然在发挥作用,这就必须利用长期均线了。但长期均线的这种作用是比较次要的,因为长期均线反映股票的过去价值和当前的心理价位,这个价格只对内在价值比较稳定,股票价格围绕某个区间上下波动的股票有意义,而对公司经营发生质变,股价脱离原区间大幅变化的股票则不起什么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各公司在经营上都会逐渐发生变化,用一根非常滞后的长期均线反映股票的过去价值和心理价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除非对公司的经营相当了解,并有准确的基本面分析,在此条件下可以用长期移动均线作为参考,否则,仅从技术上看,长期均线的意义是不大的。
从心理价位的角度理解,移动均线仍然是不准确的。第一,人们在心里形成心理价位的时候,近期的影响要大于远期的影响,所以不应该做简单的算术平均,应该是近期价格的权重大远期的权重小;第二,远期价格的作用是综合在一起的,逐渐淡化,逐渐消减其影响力,不应该以某一天为界,在此之后的都和今天起同等作用,而在此之前的突然不再发挥作用。所以,作为度量心理价位的工具,更合理的指标是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它可以更合理的反映出从某一个时间尺度来看,市场所形成的心理价位。所以,在需要使用长期均线时,用指数平滑均线代替移动均线更为合理。
从反映计算期间内股票价值的角度看,移动平均的算法是准确的,但计算时间过短则随行情波动的太厉害,不能反映股票的市场价值,故计算周期应该长一些;但计算时间长又带来另一个问题,从理论上讲移动均线反映的是整个计算期间内的股票价值,故计算时间越长,反映的过去价值越远,对当前的指导作用也越小。
移动均线的第三个含义是滤掉短期波动,从这个角度理解,移动均线的算法是最合理的,但在表示上应该把移动均线改为移中均线,即不是把均线画在最后一天而是画在计算时段的中心,如13日移中均线是在算出今日的移动均线后把这个值画在前面第7天的位置。在薛斯理论中主张使用移中均线。移中均线的作用是利用均线的滤波作用对走势进行平滑,再根据均线和股价的相互关系分析股价的波动情况,从波动的角度理解和分析行情。这也属于移动均线使用中的冷门方法。
可见,移动均线最重要最有实用价值的使用方法还是利用了移动均线反映市场建仓成本的性质,而这个作用已经被成本均线完全取代了。

7.短线盈亏CYS

7.1.CYS的算法和含义
CYS的算法实际上就是13日成本均线乖离。假如股价高于13日成本均线15%,则CYS就是15%;又比如CYS的值为-10%,也就是股价比13日成本线低10%。CYS指标揭示的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事实,就是13个交易日内入场的短线投资者的浮动赢利或浮动亏损情况,所以这个指标叫短线盈亏。买卖股票时看一下CYS至少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是送了别人多少利润还是别人送了自己多少利润。这也是知己知比。

7.2.CYS的用法
1. 破紫线抄底。CYS指标在-20的位置有一条紫线,股价跌破这条线立刻抄底抢反弹,成功率极高。因为股价跌破紫线表示市场短线亏损已超过20%,这时买进的股票都是割肉盘,卖给你股票的人已经先承担了20%的短线亏损,故此时超底风险几乎为0。亏损到这个程度,已经超过了人们心理极限,人们无法容忍短期内如此巨大亏损,持股被套的人谁也不肯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割肉,故已经不可能有后继的杀跌能量,卖压已经极轻,稍有买盘就可以把盘子迅速拉起来,产生迅猛的超跌反弹。故当收盘后发现有股票跌破紫线时,第二天必须立刻出手抢反弹,晚一步就抢不到了。这种反弹获利预期不要太高,因为只要上涨10%就会重新遇到割肉盘的卖压,再涨就困难了。
2. 破金线追涨。CYS指标在+5的位置有一条黄线,当股价有力的突破这条线,并连续两天在其上站稳时,应立刻追入,一般都会有一段上涨。股价突破黄线表示市场短线获利达到5%,按短线客的操作习惯,5%的获利已经构成了出货条件,故此时市场上必然有一股短线卖压,正常情况下股价会在这股卖压的推动下下跌。如果股价不仅没有跌反而在黄线之上站稳,表明有一股力量吃掉了短线卖压,当这股力量进一步发挥作用时必然会推动股价上涨,故应立刻追入。CYS在5%以上追涨是先发别人利润而寄希望于后来的人再给自己利润,风险自然比破紫线抄底大,但获利空间不受限制。
3. 白线附近拐头高抛低吸。CYS 0线有压力和支撑的作用,因为它是市场短线成本所处的位置,是短线买卖力量集中的位置,股价从上向下到0线位置常常得到支撑上涨,股价从下向上到0线位置常常遇到压力掉头向下,所以,0线往往成为盘整时涨跌的反转点,而把盘整分为0线之上盘整和0线之下盘整两种。0线之上为强势盘整,0线之下为弱势盘整。强势盘整中,股价缓慢降至0线附近并开始向上拐头,可能有一波上涨;弱势盘整中,当股价缓慢降到-5%白线附近或略低并开始向上拐头,可能有一波上涨,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介入做高抛低吸。强势盘整的目标位在+5%左右,弱势盘整常常在0线遇阻回落,故到此位置向下弯头就应离场。盘整中做高抛低吸和超跌抢反弹的差别在于抄底必须毫不犹豫的抢入,而高抛低吸必须等到开始拐头才能进入。

8.强弱指标CYR

8.1.CYR的市场含义
CYR是成本均线派生出的一个指标,就是13日成本均线的升降速度。。比如,CYR=1,就是该股的13日成本均线,今天比昨天上升了1%。
CYR可以反映股票走势的强弱程度。怎样判断一只股票走势的强弱呢?不应简单的看涨跌速度,而应该看到其背后的本质。依照市场成本的观点,在股价涨跌的背后有一个更本质也更稳定的东西在变化,这就是市场持股成本。股价是虚的,用很少的成交量可以瞬间做出一个高价或低价,但成本是实的,必须有足够多的人真的买入股票才能使成本发生变化。所以,成本变化能够比股价变化更真实的反映出市场过程。可以把持股成本抬高的速度作为衡量一只股票走势强弱的标志,市场成本抬高的越快走势越强,反之走势越弱。
按照这种走势强弱的定义,上涨过程中股价在成本均线之上运行,成本逐渐抬高,走势强;下跌过程中股价在成本之下运行,市场持股成本在降低,走势弱。如果一只股票股价上涨很快但没有量,则不能拉动市场成本,不能算真正的强势;真正的强势应该是量加配合的稳步上涨,这样能够有效的拉动成本。可见,这样定义的走势强弱是符合人们对强势概念的理解的。

8.2.CYR的使用
图线分析中的CYR指标中有5条坐标线,分别是0,±1和±4。在一般情况下,CYR总是在+1到-1之间运行,只是偶然的在短时间突破这个范围,形成一些CYR尖峰。这些CYR尖峰总是脉冲性出现,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很快就又会恢复到+1到-1之间。+4和-4两条线则显示了CYR上下的极限。CYR=4意味着该股市场成本在以每天4%的速度增加,这是相当快的,观察股票走势一般很难达到这么高的速度,即使达到了也只能是瞬间,过不了一两天就会退回来。这5条坐标线大致勾勒出了CYR指标的运行情况。
根据CYR的脉冲式运动可以把股市运动分成横盘整理和突破两个阶段,整理过程是比较自然的,股价在市场成本附近波动,低了就有人买进,高了就有人卖出,股价涨涨跌跌,但对市场成本影响不大。此时CYR处在-1到+1之间,小幅波动。市场大部分情况下处于这种状态。突破阶段中,股价快速涨跌带动市场成本快速变化。这种情况必须是有人为推动才能出现,出现的机会较少持续时间较短,形成CYR尖峰。所以,简单的说,CYR在+1到-1之间股票做自然运动,CYR突破这个范围就是有人为推动了。由于CYR脉冲峰可以明显的把突破行情标示出来,所以用CYR来区分股价的一般运动过程和突破过程比别的指标更明显。统计显示,CYR处于0.25-0.75之间股票上涨概率最大,可以以此选择进出时机。


9. 市场能量指标CYF

CYF叫市场能量指标,通俗地理解CYF就是市场的追涨热情。它的最大值是100%,最小值是0。这个指标对于研判个股状态有着不寻常的作用。

9.1. CYF和股价涨跌的关系
股票的冷热是重要的股票属性。CYF可以定量的度量股票的冷热程度,CYF值越低股票越冷,越高股票越热。
CYF的名称是多头能量,又可以形象的叫做市场温度,因为多头能量相当于市场热能,多头能量高就表现为市场温度高。CYF有四条坐标线,从下到上为兰、白、黄、橙。CYF为5代表市场温度接近冰点,用兰色表示;CYF为20,市场温和,用白色表示;CYF达到40,稍微有些烫人,但不痛苦;CYF为60,温度太烫,用橙色表示。市场温度的变化是形成市场走势的大背景,CYF和走势的关系,一般CYF在5附近的股票是冷门股,近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CYF处于10至20之间是一个多空争夺区,股价经常会在这个区域震荡;CYF在20到40之间是活跃股,是股票进入主升段的必要条件;CYF大于50是热门股,是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其中的风险因素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图9-2-9-1 CYF和股价上涨的关系

图9-2-9-1中,0012深南玻的一轮上涨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只股票从1999年10月12日CYF跌破5,到2000年1月21日CYF重新回到5以上,中间三个多月七十多个交易日,除了11月9、10两天CYF曾暂时达到5.01和5.09以外,一直在5以下运行。换言之这只股票曾被长时间冷冻。在冷冻期间,股价从6.64最低跌到4.81元,下跌达28%。
2.该股CYF突破5的动作很有趣,从1月10日到1月26日,CYF在5附近基本成平行运动,直到1月27日才开始上扬。
3.突破CYF5以后,春节后在2月17日CYF达到17.29,至2月28日CYF16.98,在17附近又是8天的平行运动。
4.CYF的最低点产生于12月底到1月初,达到2.5,以后CYF开始上升而股价反而下跌,到1月28日股价达到最低点时CYF以升到8以上。即温度在上升而股价反而在下跌,这是在孕育上涨能量的过程。
5.2月29日,CYF突破20,从此开始了一轮痛快淋漓的拉抬。至3月24日创下16.94的天价,上涨开始变缓。拉抬工程基本结束。这只股的拉抬是比较充分的,不仅因为它比最低价上涨了3.5倍,而且,它的上涨明显存在一个启动、持续、减速的过程,走出一个漂亮的类似正弦曲线的形态,庄家的发力顺畅而利落,充分调动起了市场的追涨惯性,庄家在拉抬开始时花的钱在结束之前可以借追涨盘收回了。
7.这只股票在上涨过程中CYF从20一路上升到60,然后在60附近横着走,同时股价继续上升。这种股价和市场温度同步上涨的拉抬表明庄家充分调动起了市场人气,是一种很技巧的拉抬手法。该股炒做特点是调动市场人气,柔缓发力,平稳顺畅的拉抬,显示出操盘人的水平和实力。

这只股票给我们的启发是温度长期在5以下冰冻的股票往往孕育了巨大的上涨潜力,中线挑潜力股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股票上涨过程中CYF达到5,20,30,60等位置是一些关键位,似乎是多空交战的一关,CYF在这些位置的运动情况对未来走势有一定预示作用。

9.2.CYF和股价相关分析
通常情况下,CYF的上升对股价上升是个支持。有时,虽然当日股价下跌,但CYF仍在继续上升,则股票还有上升的机会。CYF和股价的走势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它和股价主要呈现以下三种关系:
1.CYF和股价同步下降。这种是最糟糕的情况,它的市场含义是随着股价下跌,市场人气也在逐渐丧失。这时股价常常是在一个下跌趋势中运行。这种股票是买不得的,股票一时还很难寻到底部。这时的CYF是熊市中最好的保护自己的工具,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不致过早介入而招致损失。



图9-2-9-2 CYF与股价同步下跌

图9-2-9-2中的二纺机在98年6月8日后CYF进入下降过程,同时股价进入同步下降,尽管其后的K线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止跌,但由于CYF的继续下降,股价最终向下破位。因此,CYF与股价同步下跌的情形一旦出现,应尽早离场,避免损失扩大。
相反的情况是CYF同股价同步上涨。这种情况说明股价的上升有大量的公众追涨跟风盘的支持。这时要密切注意CYF的变化。尤其是在股价位于高位,而CYF也在相对高位时,一旦CYF开始掉头向下,则要警惕股价也将随之掉头。这叫做CYF高位掉头,是个危险信号。




图9-2-9-3 CYF高位掉头

最后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股价强劲上升,而CYF反而单边下降。这种情况是主力高度持仓的结果。此时股价的上升已经完全不需要公众的抬轿。这时反而不需要卖出自己的股票了,可以等到股价自己不涨时再出货不迟。因为主力高度持仓,其出货难度是相当高的,股票反而并不十分危险。就如图9-2-9-4,600109成百集团,该股在其最后强劲上扬时CYF迅速下降,此时不需要因其涨幅过快而急于出货,事实上可以一路等到其停止暴涨后再出场,这样可以获得最大的战绩。





图9-2-9-4 股价暴涨,但CYF下跌,显示主力高度持仓



10. 主力控盘指标CYW

CYW为庄家控盘指标,它的设计思想是捕捉庄家资金进出市场的情况。一般来说,庄家的资金分为建仓资金和控盘资金两部分,建仓资金在进场后可以长期不动,等上几个月都不拉抬。另一部分是控盘资金,是庄家用来控制价格的那部分资金,这笔资金进出很频繁,而且与近期涨跌的相关性比较大。CYW主要显示了庄家控盘资金的进出情况。



图9-2-10-1 CYW主力控盘指标

图线中的中线是0线,CYW为正时位于0线的上方,被画成紫色的柱线。CYW为负时位于0线的下方,图上被画成兰色。CYW变紫,庄家控盘资金进场,预示股价将上涨;CYW变兰,庄家控盘资金离场,预示股价将下跌。CYW也有它的盲区,CYW的设计是用来捕捉庄家动向的,只在有庄家操纵市场的才有意义,所以它对于强庄股是个好指标,当庄家对一只股票的控盘比较强,走势主要由庄家控制时,它表现的较好;但是,但对于无庄或弱庄股,庄家控盘不强,它的市场含义就不明确了,表现相对差一些。
这个指标表现最好的地方是确定强势上升的股票的卖出点。因为股价的强劲上升是主力拉抬的结果,如果控盘资金撤出,股价就涨到头了。所以对于那些股价飙升的股票,当CYW由紫变兰时,就到了最佳的出货时机。
图9-2-10-1中是上菱电器的一段行情。 这支股票在98年五月底有一个暂短的上升行情。这时的CYW是正的(紫色) ,显示出在此期间处在主力控盘状态。该股98年6月6日之后,CYW由正变负(由紫变兰),主力撤出控盘,短期行情随即完结。
在弱市行情之中,我们会看到CYW持续地保持兰色。统计表明,这种情况下介入该股常常是负多胜少。
CYW确定的高位风险因素同CYQ的含义不同,CYW是主力停止做盘,甚至是放弃护盘,而CYQ的高位密集则是主力可能出货。这两种情况出现其中一种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样,CYQ和CYW为投资提供了双重保护。

11.市场信心指标CYD

CYD称为承接因子指标或市场信心指标,它是由CYQ演化出的一个指标。算法是累计每日收盘价之下的CYQ获利盘总和,除以当日换手率。它的市场含义是,如果获利盘都抛出,那么,以今天的成交量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些筹码都承接下来?所以叫承接因子指标。如CYD等于100,含义为以今天的换手率承接这些获利盘需要100天。
CYD可以反映市场上持股者对后市的信心。 CYD大,说明以较小的成交量就可以维持较多的获利盘,市场上持股者的信心较强;反之CYD小,或者由于成交量大或者由于获利盘小,都反映了持股者信心不足。从这个市场含义出发,可以发现CYD的两种基本用法。
1. 用CYD来寻找市场信心崩溃点,这种方法主要对大盘有效。股市的底总是要到市场信心完全崩溃时才会出现,当CYD极低时,说明市场投资人信心极低,市场信心崩溃,根据相反原理,此时就是大盘的底了。这种情况一年一般可以有一两次,是中线炒底的机会。



9-11-1 CYD极低揭示市场信心崩溃点

2. 用CYD寻找市场信心最强的股票,这种方法主要对个股有效。如果在某一天CYD很大,显示这只股票的持股者信心特强,则这只股票很可能有强庄在其中,下面就有迅猛拉抬的可能。如0008亿安科技,在1999年10月14日,CYD最高曾达到3741,即以这一天的成交量要经过十年才能把获利盘卖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说明背后一定有人锁定了大量的筹码。以后该股从10月22日开始启动拉抬,炒至126元的天价。还有很多股票都在上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巨幅CYD峰,出现后并不马上上涨,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上涨。所以,CYD也是提前发现潜力股的好工具。



图9-2-11-2 CYD极高显示持股者信心极大

12.布林线

12.1.布林线的算法
布林线的算法很简单,就是求出过去一段时间(软件中取20日)的收盘价的标准差,然后在移动平均线加减标准差的位置各画一条线,就是布林线。优化布林线是在原来两条布林线的基础上,在移动平均线加减1.7倍标准差的位置增加两条线而成。

12.2.布林线的市场含义
布林线的市场含义是,股价围绕平均价波动时偏离平均价的程度。它反映了股价震荡的剧烈程度。比如,上布林线在13元,下布林线在10元,移动均线在11.5元,含义为股价围绕11.5元波动,平均偏离均价1 .5元。
用标准差表示股票震荡的剧烈程度比用一段时间股价的最大值最小值之差表示股价震荡幅度要好。比如,如果在计算的时期内,某一天股价波动幅度很大,但其它每天波动的幅度都很小,那么这段时间的市场波动剧烈程度显然应该比始终按较大振幅波动的时侯小,但如果用最大振幅度量市场的波动就不能反映这种差别。用标准差度量股价震荡就没有这种缺点,因为它综合考虑了这一段时间内每天股价的涨跌。
布林线还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统计学理论,约70%的情况股价落在布林线中间,90%的情况股价落在1.7倍布林线中间。

12.3.布林线的使用
布林线是揭示股价短线震荡剧烈程度的指标,其侧重点在于通过股价的震荡分析预测走势。从震荡角度着眼,则股价的基本走势为盘整和突破,股价的运动就是由一次次盘整和对盘整的突破构成。
盘整过程中,股价在一定区间内震荡,此时适合的操作方法是高抛低吸。每一次涨跌震荡都在消耗着股民追涨杀跌的热情,消耗着震荡的能量,所以,盘整过程中股价振幅总是在逐渐衰减。当振幅小到高抛低吸已经没有获利空间时,游戏就无法继续玩下去了,此时,就会有人开始寻求突破盘整区间,寻找新的空间把游戏继续玩下去,于是酝酿着变盘,此所谓“静极生动”。
突破过程中,股价突破原盘整区间,展开一段迅速的涨跌。除非庄家高度锁定筹码,否则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这种迅猛的运动都会使参与者心态不稳,造成巨大的短线震荡能量,给继续涨跌造成阻力。同时,这一震荡能量也需要充分利用,所以,涨跌一段空间后,必然要重新进入盘整,逐渐消耗震荡能量,稳定人们心态,然后才能重新酝酿下一次突破。此所谓“动极生静”。
所以,从盘整角度看,可以说每一次突破都是在为新的盘整寻找空间;从突破角度看,每一次盘整都是在为新一轮突破积蓄能量。二者互为因果,交替进行,股市就这样永远波动下去。
从盘整与突破的观点出发,可以很自然的引申出布林线的各种用法。
(1)判断市场状态,决定操作策略
当上下布林线距离开始收缩时,表明股价运动进入盘整状态,适合进行高抛低吸。当布林线间距离开始扩展时,表明股价震荡加剧,可能进入突破状态,需要顺势而为。盘整与突破的另一个标志是,在盘整过程中,股价一般是处于布林线两条轨线之间的,而突破过程中,股价一般是走在布林线两条轨线之外的。所以,当股价由布林线之外穿回布林线之内,表示突破行情结束,将进入盘整。
(2) 上下布林线之间的宽度可以作为变盘的预警信号
盘整过程中,布林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当布林线的距离小到5%左右时,表明市场震荡已经太小,短线炒做已经没有获利空间,将要发生变盘;如果布林带宽还在10%以上,则表明还有较大的短线震荡空间,发生突破的可能性较小,可以继续进行高抛低吸。突破过程中,当布林线宽达到30%以上时,表明已有较大的短线震荡空间,行情随时可能停下来开始新一轮盘整。
(3) 盘整过程中作为高抛低吸的目标位
盘整过程中,股价大部分时候在中间两条布林线之间,有时会超出中间的布林线,但一般不会超过1.7倍的布林线。所以,当确定高抛低吸的策略后,可以以中间两条布林线为高抛低吸的目标位,或略微放宽,但决不能指望超过1.7倍布林线。
(4)捕捉突破瞬间
行情突破盘整开始一轮涨跌的瞬间,股价经常要走到1.7倍布林线之外。但还要观察突破的力度,一轮有效的突破应该是股价很迅速的突破1.7倍布林线达到较大值,并能维持两三天,否则,如果是慢慢突破并且很快就回来,则无效。股价超过1.7倍布林线不会呆很久,一般很快就会回到1.7倍布林线之下。因为,股价走在1.7倍布林线之外的概率不超过5%,一般只有在突破的瞬间能出现这种情况,不会长时间在1.7倍布林线之外运行。股价回到布林线之间的方式有两种,回调或停下来等待布林线追上来,这对应了突破后整理或回探考验支撑压力的过程。
(5) 判断突破行情的强度
突破行情中,股价在突破盘整区间的一刹那一般要突破1.7倍布林线;突破之后趋势运行阶段,如果股价走在布林线和1.7倍布林线之间,表明走势较强;如果股价围绕原布林线运行,表明走势较弱。
(6)判断突破行情的稳健程度
突破后的持续运行阶段,如果股价重新接近1.7倍布林线或打到其外面,意味着行情走的太快了,必然有回调或停顿。
(7) 作为支撑压力线
优化布林线中的五条线都有支撑和压力作用,其中尤以中间三条更为明显。中间一条就是移动平均线,其支撑压力作用是明显的。另外也经常可以观察到股价在两条布林线上获得支撑或遇到压力。

12.4.适用范围和缺点
布林线对庄家控盘程度不是特别高的股票适用,因为股价的短线震荡是由市场上群众参与特别是短线客的参与造成的,短线震荡的规律本质上反映的是短线客的行为规律,一旦庄家高度控盘,失去了群众参与,股价也就失去了短线震荡的动力,以上方法也就都不适用了。
布林线的缺点是对短线波动把握较好但对中线突破的方向指示不明,需要结合其它方法分析。

12.5.布林带宽
布林带宽是由布林线演化出来的一个指标。在讨论布林线时我们提到,布林线上下两线间的距离反映了近期股价的平均震荡程度,布林线距离越宽震荡越剧烈,距离越窄震荡越小。而平均震荡幅度的大小提示了下一步股价走势的性质。如果,震荡幅度较大,则有较多的短线震荡获利机会,参与者中自然会出现很多短线操作者,进出频繁,造成股价震荡,形成盘整走势。反之,如果振幅极小,则短线已没有任何获利机会,如果有人想在这只股上继续玩下去,就必然会突破盘整。用肉眼判断布林线两根线之间的宽度不太精确,因此产生了布林带宽指标BBand。布林带宽就是把布林线中线到上轨或下轨的距离作为一个指标画成线,这样更便于使用。
指南针软件中的布林带宽指标进行了优化。其它软件中布林带宽经常是用绝对宽度,而指南针软件中给出的是振幅百分比,如Bband指标为20,表示近期该股平均振幅20%。同时在Bband指标的图线中还加了两条坐标线,一条在5的位置,指标达到这条线之下,表示近期振幅已太小,这种情况一般不超过三五天就会突破,当然,是向上还是向下突破还需要再用其他指标判断。在30的位置还有一根坐标线,一般只有在持续上涨时才能向上突破这根线,此时积累的短线能量已高,往往很快引发回调,形成震荡整理的局面。

13.优化布林极限

13.1.优化布林极限的算法
布林极限=100%×(收盘价-平均价)/标准差
对布林极限做三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就得到布林K值。

13.2.优化布林极限的使用
布林极限的作用类似KDJ,都是把短线波动放大,并通过指数平滑移动平均产生买卖信号,特别适于捕捉盘整行情中高抛低吸的机会。KD的缺点是用过去一段时间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作为震荡区间,有些不合理。布林极限用平均偏差为标准,比KD合理,骗线和钝化现象要略好于KD。原布林极限的缺点是不能象KD那样给出边缘带,优化布林线中在±1倍标准差和±1.7倍标准差的位置各画了一条直线,根据标准差的统计含义,超过1.7倍标准差的机会少于5%,故这条线的作用可以相当于KD中0和100两线,约70%的情况布林极限值在±100之间,所以,这两条线的作用相当于KD中的20和80两线。由于布林极限有统计学含义,所以,±100到±170之间的边缘带比KD根据估计画出的边缘带更合理。
(1)判断股性
将图形横向压缩,观察布林极限突破170线的频率。如果突破的频率很高,意味着这只股票在短线上有较大的震荡能量,庄家喜欢短炒;如果突破频率不高,则意味着这只股票可能以中线炒做为主。短炒股票频繁突破170线容易消耗市场动能,给中长期升势带来障碍。从长期来看,布林极限突破170的概率还是小于5%,这是统计规律所决定的,如果频率较快,必然是每次只能瞬间突破,持续时间短;如果突破频率较慢,则每次突破可能多持续几天,这样就可能走出一个中级行情。当一只股票长期没有突破过170线时,表明沉寂时间太长,可能有一次大的突破,在170以上持续一段时间,就成了大黑马。
(2)判断股票当前运行状态
优化布林极限中有五条坐标线,据此可以划分出布林极限的六种运行状态。
1. 布林极限在0之上,100或170之下的区间内震荡,为强势盘整行情。
2. 布林极限在0之下,-100或-170之下的区间内震荡,为弱势盘整行情。
3. 布林极限在100之上运行为牛市行情。
4. 布林极限在-100之下运行为熊市行情。
5. 布林极限突破到170之上行情一般正处于向上突破阶段。
6. 布林极限突破到-170之下行情一般正处于向下突破阶段。
(3)高抛低吸
布林极限达到-100到-170之间,如果向上掉头形成金叉买进,在高位掉头形成死叉卖出。

13.3.布林极限与CYS比较
布林极限和CYS是同一类型的工具,同属乖离率类指标。布林极限用的是20日移动均线,CYS用的是13日成本均线。在设计这两个指标时就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头脑中不能解决。从市场含义上讲,CYS更明确,表示了股价相对于短期成本的乖离,揭示了对成本的乖离程度,如CYS小于-20表示短线超跌20%;但另一方面,布林极限采用统计方法揭示股价涨跌统计概率,虽然市场含义不那么明确但也是很科学的,统计上布林极限小于-170的机会小与5%,这个结论以实际行情数据检验也是相当准确的。所以,现在从两个不同的研究思路出发找到了两个不同的乖离类工具,都有相当的准确的程度。两种方法找到的操作点是有重叠的,但两者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都不同,肯定有所区别,但二者是什么关系,在使用时该怎么取舍和综合呢?

从使用上,CYS的绝对值比较有意义,CYS小于-20是短线严重超跌,这个结论是以人的心理承受力为基础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市场,短期20的亏损都是人难以接受的,必然造成惜售,这是比较有把握的。布林极限是相对的,是乖离率又经过一次归一化形成的,在计算时只利用了20天的数据,其超跌是相对于这20天数据的超跌,如布林极限小于-170,是相对于近期股价这个价位太低了达到统计上的小概率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心理依据,是近期行情走势给人心理上留下的涨跌分布,而股价变化突然打破了这种分布,超过了人的心理感觉,因而造成了反弹力量。CYS和布林极限的背后是不同的心理力量,其超跌阈值代表了这不同心理力量的承受极限。

概括的说,CYS揭示的市场事实是绝对的,背后起作用的市场力量也是绝对的,不随时间变化,而布林极限揭示的市场事实是相对的,其背后起作用的力量也是相对的,随时间变化的。由此认识可以推断,用CYS捕捉反弹应该比布林极限捕捉反弹更好,因为其背后的力量更硬。
(本节0号指数、CYQ、CYF、CYW等段部分内容引自陈浩先生《无招胜有招》一书。)

第三节.过程分析工具

以下的过程分析工具可以分为三类。1,股价走势描述工具:时空隧道、指南针折线;2,K线非线性变换工具:宝塔线、周月年K线。这些工具可以使复杂混乱的走势曲线变得有序一些,便于分析预测未来走势。以上两类工具主要是围绕着对股价运行过程的分析,而没有综合各方面的状态信息,还有一类工具从多角度反映股市状态变化过程:博弈K线(CYQK)、量价线

1.时空隧道

时空隧道是根据薛斯通道的原理设计的。薛斯在分析走势时发展了一种很有特色的分析技术,虽然影响不大,但独具的特色使其成为地位可以和画线方法及数浪方法并列的一套分析体系。薛斯的分析方法是先在走势图上绘出薛斯通道,然后根据薛斯通道进行分析和研判。
薛斯通道的画法有两个要点:第一,要求大部分图线都夹在上下两根轨线之间;第二,上下两根轨线的垂直距离处处相等。薛斯的原著中只是给出了以上两个条件,但没有给出具体的算法。他自己在分析行情时是直接用手画在纸上的,在他的文章中说,画通道时要试验几次,才能找到比较满意的画法。所以,薛斯通道不同于其它技术指标,画薛斯通道是一种技巧,依赖于人的经验,这个缺点限制了这套方法的使用。
指南针时空隧道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人在手工绘制薛斯通道时的模糊思维过程,自动画出薛斯通道,较手工绘制更标准更精确。由于时空隧道是自动绘制的,比薛斯原来的手工绘图方法已经大大前进了一步,所以,在 名称上没有延续薛斯通道而叫做时空隧道。
正确的画出时空隧道只是分析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因为通道本身只是对过去走势的一种拟合,是以一个较为简单的光滑曲线勾勒出股票走势的轮廓,便于对走势的理解和把握。它象CYQ、CYF等指标一样,都是在把一种在分析决策时需要了解的市场事实以简单清晰的方式显示出来,帮助投资人把握市场运行状态,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
怎样利用时空隧道呢?在薛斯的分析体系中,薛斯通道主要是作为周期分析的工具来使用的。由于薛斯通道用一条光滑曲线勾勒出了股价运动的轮廓,所以,可以把股价运动分解为通道运动和在通道内的震荡两部分。以通道为参考,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通道内的短期震荡。震荡幅度基本上就是通道的宽度,震荡周期也可以很容易的数出来,这样就可以指导我们按照其涨跌节奏进行短线的高抛低吸。

2.指南针折线

指南针折线的主要作用是把复杂的行情走势进行简化,过滤掉没有价值的小幅波动,给人一个对行情总体走势的把握。
在分析行情时有两个思路,一个是以小见大,一个是以大见小。打个比喻,您看到一段木材,怎么知道它是什么树的木材呢?第一个办法是看看它是从哪棵树上取下来的,找到了它所在的树自然也就知道它是什么木材了;第二个办法是分析一下这个木材的细胞,判断一下它属于什么树种。第一种办法相当于以大见小,重视大局观,强调分析行情必须把它放到大背景下;第二个办法是以小见大,强调通过深入分析细节而对行情有更准确的认识。为了以小见大,需要把尽可能多的行情信息显示在图形上,这个方向的极端就是K线图。为了以大见小,需要对行情信息进行适度简化,滤掉一部分不重要的信息,便于获得宏观把握。
趋势分析最重视的是每一波的顶和底的位置,顶是多方交战的空方底线,底是多方底线,通过观察战线的移动判断趋势,开盘收盘的意义不大。美国线比K线少显示了一个开盘价,收盘也不明显,只突出了最高价和最低价,在使用时不能向K线那样通过几日组合判断走势,但做趋势分析时显得更为方便。指南针折线则更为简洁,它把波段最高点和最低点连成折线,根本没有短期波动信息,但趋势分析或波浪分析的关键信息都得到保留,故做形态分析可以更为方便。

3.宝塔线

宝塔线的画法
宝塔线是把收盘价信息经过一定变换后画成柱状图表现,没有经过数学计算,所以,它的信息量和折线是完全相同的,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由于画图方法不同,宝塔线上可以把一些在折线上不清晰的信息突显出来,更容易研判走势。
宝塔线的画法只利用了收盘价,将上涨的行情画为红线,下跌的行情画为绿线。若原先为涨升红线,但次日下跌,股价未跌破前日的低点,该日跌幅仍以红线表示,而不画绿线。若原先为下跌绿线,次日上涨股价未突破前日的高点,该日跌幅仍以绿线表示,而不画红线。

宝塔线的应用
宝塔线通过变形,把行情的反转点突显出来。宝塔线的基本用法为,宝塔线翻红为买进时机,股价将会延伸一段上升行情;翻绿为卖出时机,股价会延伸一段下跌行情。盘局时宝塔线的小翻红翻绿可以不必理会。宝塔线上可以形成明显的三重头或三重底,也是短线反转的信号。

4.周月年K线

周K线的画法是以每周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作为本周的开盘价,以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本周的收盘价,以这一周中出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作为周K线的最高价和最低价。月K线和年K线的画法与周K线类似,是用每月或每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和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开盘和收盘价作为月K线和年K线的开盘和收盘价,以该月年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作为K线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周月年K 线的画法虽然简单,但它在一根K线中以最简单的方式浓缩了一段时间行情的基本走势,把日K 线上复杂的短线涨跌信息过滤掉,把大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分析长期趋势时,周月年K线比日K线更好用。

5.博弈K线

5.1.博弈K线画法
观察CYQ筹码分布可以看出,市场筹码分布就象股价运行的地形,在筹码分布密的地方,股价涨跌费力,如同走山路;在筹码分布稀的地方,股价涨跌阻力小,如同走平原。由此产生一个概念,同样幅度的涨跌在不同价位的含义是不同的,冲破密集区5%涨跌和在成交稀疏地的5%涨跌的意义应该是不同的。怎样把股价涨跌的这种不同市场意义用一个指标表达出来呢?于是产生了博弈K 线。
博弈K线的值都是由股价转化来的,代表的是这个价位在CYQ空间中的位置,即根据前日的筹码分布该价位上下各有多少筹码。所以,博弈K线的最低值为0,表示股价下方没有筹码,最大值为100,表示股价下方筹码为100%,上方没有筹码。在博弈K线中同等幅度的涨跌不代表价格的同等涨跌幅,而代表CYQ空间中的同等涨跌幅,即穿越了等量的筹码堆积。博弈K线也是由开高低收四个数组成,分别有股价的开高低收转化来,画法亦如K线。

5.2.博弈K线的特点和用法
博弈K线把K线和筹码分布综合在了一起。K线分析是通过线的长度和组合形态观察多空争夺的态势,把握未来趋势。博弈K线在继承K线分析方法的同时,把CYQ高高低低的筹码分布看成是多空争夺的战场,抛开股价涨跌的价格空间,而把股价看做是在CYQ空间中涨跌。筹码分布是动态变化的,多空双方的对抗就在这个变化的空间中展开。博弈K线可以抓住多空对抗中的某些本质性特征,更准确的把握多空对抗的状况。

5.2.1.顶天立地阳线
我们看0008亿安科技,在1999年1月18日从8元多起涨时,在普通 K线图上,这是一根涨停板阳线,信号不够明显,但在博弈K线上则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当日博弈K线开盘22.67,最低14.51,收在99.56,形成一根顶天立地的大阳线,它的市场含义为:一根阳线打穿所有筹码堆积,表明上涨动力之强大。在这么强大的上涨动力推动下,以后该股一路上涨,至今已达60多元。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在别的股上也有类似的顶天立地博弈K线,后来经常都有相当涨幅。



9-3-5-1 顶天立地阳线带来大幅上涨

需要注意,在观察博弈K线时不光看K线长度和组合,K线的高低位置也是有意义的,同等长度的博弈K线出现在低位和出现在高位含义是不一样的。比如上例,如果改成从0涨到80,虽然长度一样但力度就差多了,后面跟着的很可能就是一段不长的上涨可能很快下跌。
所以,顶天立地阳线的特征是:长,一根阳线几乎打穿所有筹码堆积;高,顶到接近100的位置。这样的博弈K线显示该股有强大的上升动力,未来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5.2.2.缩量长阳
缩量长阳是从顶天立地阳线发展起来的,但条件放松,同时应补充上了另一个重要条件——缩量。举一个例子,比如,山东巨力。在博弈K线上可以看到这只股票在2000年1月6日的时候出现过一次博弈K线长阳。当日的K线图看起来比较普通,低开高走,上涨6.6%,特征不那么明显。但在博弈K线上则是开盘为20,收盘64的长阳线,一日之内穿越了44%的筹码。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是这一天的换手率只有4.4%,换手较低。



9-3-5-2 CYQK缩量长阳

按照指南针筹码分布理论,股价在穿越密集区时会受到解套盘和获利盘的双重压力,阻力大,成交量会相应增加,上涨速度减慢。但这只股票没有在筹码密集区耽搁,也没有放巨量吃掉筹码密集区,而是以4.4%的换手一日内轻松穿越了44%的筹码密集区,这意味着什么?答案只能有一个,密集区里的筹码是庄家的,锁定性良好,穿越时不会形成抛压。这种股票以后必然会涨。果然,这只股以后从18元涨到了28元左右。



9-3-5-2 缩量穿越密集区

以前在研究博弈K线时也发现,有的上涨相当不错的股票并没有出现博弈K线长阳,而是以两三根比较有力的阳线穿越筹码密集区,但对这种情况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描述和判别办法。加入缩量条件后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比如,深宝安,2000年3月20日21日两天博弈K线从44涨到83,两天穿越了39%的筹码,但换手率分别只有1%和2.5%。虽然没有出现一日长阳但同样是轻松穿越筹码密集区,以后果然猛涨。

5.2.3.高抛低吸和追涨杀跌
博弈K线主要用来观察股价在成本区间的涨跌动作,它放大了股价在密集区的涨跌,而边缘的涨跌则被压缩,出现高位钝化和低位钝化。比如,若股价突破最高筹码分布,则以后不管是多么剧烈的涨跌都是100处的一根横线。这些性质有些象KDJ,但其市场含义比KDJ明确。类似KDJ,博弈K线可以有两种用法,高抛低吸和追涨杀跌。股价一般运动状态是在筹码分布区中上下波动,当博弈K线涨到80附近,如果K线组合出现下跌信号,说明受阻,应抛出。在20附近出现上涨信号,说明有支撑,可以买入。这是高抛低吸。
追涨杀跌是利用高位钝化,当博弈K线强有力的突破80线,达到接近100的高位时追进,只要博弈K线持续在80或90以上的高位,根据K线组合观察上涨趋势未破就可持有,向下突破80或90,出现下跌信号卖出。


6.量价线

普通的技术分析指标都是以时间为横坐标,而以指标数值为纵坐标,各种指标曲线的变化都在纵坐标上。量价线的设计则与此不同,它对横坐标进行了变换,以成交量为横坐标,股价为纵坐标,形成了一类新的曲线。这种设计方式为形态分析开拓出了一片新的空间。
量价线一般呈逆时针旋转。当行情处于底部时,成交量低,股价也处于相对低位,量价线在图形的左下角。行情启动时,量的上升一般先于价的上涨,曲线先向右再向右上运动。随着行情的发展,量的增加一般先达到饱和,股价继续上升,曲线不再向右运动,而向上运动。然后,在下跌之前,经常是量先缩,股价在一段时间仍能暂时维持在高位,曲线向左运动。最后,是下跌过程,价跌量缩和无量空跌,曲线回到左下角,完成一个循环。
理论上量价线的运动规律如此,实际的曲线形态要更复杂一些。由于单日的股价和成交量经常做剧烈变化,所以,一般用成交量和股价的移动平均线绘制量价线。

第四节.推算工具

本节内容包括抛物线、匀加速线、江恩线、CY江恩线、黄金分割线、音阶坐标线、神秘数字线、螺旋历法线。

1.抛物线和匀加速线

抛物线是用来预测形成弧形底或弧形顶的股票未来涨跌走势的工具。三个点确定一条抛物线,把第一个点点在弧形底的左沿,第二个点点在底的中心最低点,第三个点定在右沿,就可以画出一条抛物线。这条线可能就是主力拉抬或打压时的计划走势线。可以把它作为股价上涨的支撑线,如果股价跌破这根线,可能意味着主力停止拉抬,应离场。类似的形成圆弧顶的股票可以画出一条向下的抛物压力线,股价向上突破可能预示着打压结束,应注意观察捕捉机会。
匀加速线可以用来预测横盘向上突破,加速上行股票的走势。加速上涨可以逐渐激活人气,节省拉抬力量,也是庄家可能采用的一种拉抬策略。两个点确定一条匀加速线。以起动点作为第一点,上升过程中取一个回调低点作为第二个点,就可以画出一条匀加速线。如果股价向下突破匀加速线意味着拉抬放缓,应注意观察,做好离场准备。

2.江恩线、整比直线和CY江恩线

江恩线中最陡的一根这样规定:如果股价在5-10元,最陡的一根代表每天涨跌0.5元,其它各根分别为每2、4、8、16天涨跌0.5元;股价10-20、20-50、50以上元的股票最陡的一根为每天涨跌1、2、5元。江恩线的作用在于预测股价大至将按多快的速度运行,在主力制定计划时也需要有这么一个对拉抬速度的大致计划,而且制定计划时必然经常是整数价位,因为这样最方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行情运动经常会和某根江恩线重合了。
江恩线只有五条,而且互相之间是倍数关系,这就限制了其表现力,有很多有价值的整比直线在江恩线中无法表现。如果仿照江恩线把这些整比线都画出来,又会使图形太乱,造成另一种使用不便。为此设计了一种整比射线,可以作为推测主力拉抬计划的工具。两点确定一条射线,第一个点是起点,第二个为任意点,但不是画任意线,而是只能画斜率为整数比的射线。
CY江恩线是对江恩线的发展,它是等比上涨的,每天涨固定比例,而不是固定数量。它利用中国股市的10%涨跌停板限制,把最陡的一根设计成每天涨跌10%,不需要人为决定涨跌单位。

3.黄金分割线和音阶坐标线

黄金分割线的画法非常简单,在图形上取高低两个点,在这两个点的高度画两条直线,在两条直线之间1/2和0.618和0.382的位置画三条直线。黄金分割线的作用是确定反弹或回调的目标位。在回调时,经常走到前段涨幅的0.382、0.5或0.618位置。黄金分割线的两个标定点定在前一轮行情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中间的三条线可以作为股价回调的目标位,到这一位置时应密切观察股票动向,准备捕捉反弹。
音阶坐标线是模仿音乐音阶设计的。十二声音阶巧妙的把整比关系和等比关系结合在一起。音高每上升八度声音频率增加一倍,将八度的频率空间按等比方式做12等分,就成了十二声音阶,每个音之间频率相差21/12。C大调音阶选取其中七个音,即简谱中的1234567,其音高分别为基准音的20/12、22/2 、24/12、25/12、27/12、29/12、211/12倍,其中的每个音和基准音都接近一个整比关系,分别为1:1、9:8、5:4、4:3、3:2、5:3、17:9。一般人耳听到的两个音之间比例关系越简单则感觉越悦耳。以上各音中,除了2、7两音的比例关系不太简单之外,其余各音与基准音之间都有简单的比例关系,而以5音的3:2关系最和谐。
把十二声音阶的巧妙设计引入到股票走势分析中就产生了音阶坐标线,它以屏幕上显示图形的最低点为基准,按照音阶的规律依次上升。它对把握炒做节奏也有帮助。

4.神秘数字线和螺旋历法线

神秘数字线和螺旋历法线都是用来寻找关键日的工具。以某一个重要的市场顶或底为基准点,根据神秘数字理论和螺旋历法理论在以后的关键交易日上画线,提示这一天市场可能有事件发生。神秘数字是费波南兹级数:1,2,3,5,8,13,21,……;其中每个数字等于前面两个数字之和,连续两个数字相除比例近似0.618。
螺旋历法线画在从基准日算起,画在月球周期的1,1.41,1.73,2.24,2.83倍的时间点上,每个数字是费波南兹级数的开方。比如月球周期为29.5天,月球周期的1.41倍是41.6天,所以,从基准日算起第41.6个自然日是一个关键日。


第十章 操作方法

第一节.股市操作方法概论

1.操作方法比股理知识更重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知识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财富,直接创造财富的是人的劳动,科学知识的作用在于提高了创造财富的效率。同样,要想把股市研究得到的知识转化为获利也必须通过实际操作。
要想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间必须经历知识到技术的转化,如果仅停留在认识阶段而不能技术化,则不能产生提高生产力的力量,因为直接指导生产的是技术而不是科学知识本身。再举个例子,医学和武术中都利用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知识,但医学由这些知识出发发展的是各种治疗方法,而武术则把它们转化成了在格斗中克敌制胜的招法,同样的知识可以发展出不同的技术而用于不同的目的。如果没有医疗技术或武术招法,则仅有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知识将既不能救死扶伤也不能克敌制胜。
同理,股市知识必须转化成可操作的方法才能在操作中实际应用,在应用中更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这些知识本身,要想获利可以完全不知道这些股市知识本身,但必须知道这些操作方法。只要掌握一种正确的方法操作并按照去做,即使完全不知道其所以然也可以获利;而仅知道知识而不把它变成操作方法,则永远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利。所以,研究股市规律的作用在于更好的理解各种操作方法和创造新的操作方法,如果不能完成知识到操作方法的这一步转化,则不可能获利。
股市中的成功者不仅不一定是股票知识最丰富理解最深的人,而且也不一定是操作方法知道的最多的人,只要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一种正确的操作方法就能成功。所谓“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即是此意。这是实际操作和研究学习的差异之处,要想成功获利必须做一个方法的实践者而不是股市知识和操作方法的研究者。

2.操作方法的核心是经验参数

技术分析指标的研究和技术分析指标的使用是两个不同领域,前者是一门科学而后者是一门技艺。好的技术分析指标应该是在深入研究市场运行过程的基础上设计的,能够准确的反映某种市场事实,并进行科学的归一化,其中最好不含任何人为设定的参数,成为一个纯客观的指标。这样的指标能脱离具体的市场,成为一套纯客观的监测工具,普遍适用于任何时代的任何市场。所以,技术分析指标设计的唯一原则应该是科学性,一种指标只要能正确的反映某种市场事实就一定能找到某种用法,不必为迁就人们的使用或为了适应某段时间某个市场的一些案例而改变科学的指标设计。
在科学指标的基础上寻找指标的使用方法则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工作,操作方法与市场的性质有关。比如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是由不同的投资群体组成的,他们的运行规律肯定也不相同,炒中国股市就要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炒美国股市就要研究美国股市的运行规律。但研究不同市场所使用的指标工具都是相同的,差别在于每一次涨跌指标所达到的具体值不同,这些指标参数的差异就反映了不同市场的运行特性。所以,每个市场的特性就表现为一组技术分析指标参数,这些参数只能通过研究具体市场得到,脱离具体市场进行纯理论研究是得不到的。
操作方法都是根据市场的运行规律设计的。操作方法的关键是一组由指标刻画的买卖条件,分为买入条件和卖出条件,操作方法可以概括为满足买入条件买进,满足卖出条件卖出。一切操作方法差别只在所使用的指标不同和所设定的参数不同,而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比如,人们熟悉的移动均线金差买入死差卖出,或K线组合中的红三兵、双飞乌鸦等形态,经过还原都可以描述为一组指标参数。任何一种形态或操作方法,只要它是根据技术指标判断而不是根据冥冥中的神秘感应判断,最终都可以量化为一组买卖条件,只不过有时一种直观描述起来相当简单的形态用指标精确描述可能会相当复杂。
过去操作方法的研究一直处于经验摸索阶段,人们根据一些典型案例总结出一些形态进行买卖操作。精确描述起来,这些形态都比较复杂,经常描述不完备,无法精确判断一个走势是否属于这个形态。在这种不科学的状态下,各种错误的操作方法得以持续存在。指南针软件中开发的鬼域研究平台彻底解决了这类股市深层次规律的研究问题,把经验性的研究推进到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科学研究。
鬼域平台可以对任意设计的条件用中国股市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这种条件下股市未来涨跌的概率。还可以对一组买卖条件构成的操作方法进行评测,给出它的成功率和获利情况。这样就把过去人们根据经验发现操作方法的过程变成了科学的研究过程。杂采用这种方法研究开发的一批操作方法做进软件,在实战中有相当出色的表现。

3.股市操作方法的三个层次

技术分析操作方法由浅到深可以分为三类:单一指标的买卖信号方法、多指标综合方法和博弈分析方法。
3.1.单一指标操作方法
最低级的技术分析是利用单一技术分析指标或走势形态产生买卖信号,如移动均线的金叉死叉和各种K线组合买卖信号。这种买卖信号都有一定的准确性,如果严格按照某种指标操作一般都是成功的机会高于亏损的机会。现在的技术分析方法大多属于这类。但这类方法的准确性都比较有限,一般成功率不能达到60%,在实战中人们是无法满意的。人们很自然的希望能有更好的方法。

3.2.多指标综合方法
要想有更好的效果必须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分析指标,但怎样综合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当只掌握一种技术分析手段的时候,如移动平均线或KDJ,他对该怎么做是很明确的,但有时对有时错,效果不满意,于是去学习掌握更多的分析手段。但等到学会了才发现,分析手段的增多并未带来成绩的提高,反而因各种手段给出不同的指示而让人不知所措,成绩反而不如只会一种手段的时候。用信息论的语言来说,更多的分析手段带来的不是有价值的信息,而是噪声信号,它的作用恰恰是淹没已有的正确认识,使信息减少而不是增加;用文学的语言描写就是:“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没有办法把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统摄起来又要使用这些方法就是“无为有处”,结果造成已有的方法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这就是“有还无”。所以,要对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综合利用,不能靠把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简单相加,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形成更高层次的方法,这是综合分析的核心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不是单一指标的简单相加。多种指标有各种条件组合,对每一种条件组合都必须独立的研究它的走势,不能以为可以把两种独立指标的预测结果简单相加。
比如,有两种方法用来预报地震,方法A通过遍布全国的竖井提供的有关岩层应力的数据进行预报,根据历史统计准确率达70%,即当用这种方法判断有地震时70%的情况是有地震,有30%的误报。方法B根据地震前的气候异常现象利用气象数据预报,根据历史统计准确率达60%,即当这种方法预报有地震时,60%的情况是有地震,有40%的误报。根据直觉,一般人可能认为当两种方法同时预报有地震时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会更大,但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当AB同时报有震时既有可能地震概率更大也有可能地震概率更小,只要给出一个例子即可。
把上述已知条件列出来:

P(发生地震/A报有震)=70%
P(不发生地震/A报有震)=30%
P(发生地震/B报有震)=60%
P(不发生地震/B报有震)=40%

可以给出两个例子,都满足上述条件,但一个AB同时预报地震的概率变大,而另一个AB同时报地震的概率反倒更小。 设A报有震时,50%的概率B也报有震,反之,B报有震时也是50%的概率A报有震。

P(Q/A∩B)=100%
P(Q/A∩┒B)=40%
P(Q/┒A∩B)=20%
(Q代表发生地震,┒A代表A报没有地震)
A报有震时,地震概率为:P(Q/A∩B)×50%+ P(Q/A∩┒B)×50%=70%
B报有震时,地震概率为:P(Q/A∩B)×50%+P(Q/┒A∩B)×50%=60%

满足前面的条件。这种情况下,AB同时报有震时地震的概率为100%,即肯定发生地震。当一个报有震一个报无震时,地震概率低,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也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

P(Q/A∩B)=40%
P(Q/A∩┒B)=100%
P(Q/┒A∩B)=80%
A报有震时,地震概率为:P(Q/A∩B)×50%+ P(Q/A∩┒B)×50%=70%
B报有震时,地震概率为:P(Q/A∩B)×50%+P(Q/┒A∩B)×50%=60%
可见,这种情况也满足前面的条件,但此时,AB两种预测方法刚好互斥,两种同时预报有震时反倒震的概率小,而一个报有震一个报无震时震的概率大。
这与人的直觉差距较大,太令人奇怪了,但换一种情况就容易理解了。如果现在的问题不是预报地震而是一个将军要判断敌人的意图,那么,当很多迹象表明,敌人要从某个方向发动进攻时,也许正是敌人在施展诡计,其真正意图恰恰不可能是这个方向;而当只有蛛丝马迹透露出敌人可能要采取某种行动时,这些信息真实的可能性较大,敌人可能真的要这样做。
有人可能会说,战争和地震是两回事,敌人是狡猾的但大自然从来不狡猾,一般不会出现后一种情况。这是对的,这里AB两种预报方法应该是具有正相关的,虽然不可能完全互补,但也不应该刚好互斥,所以AB同时预报时地震的可能一般要大于单一预报,但也决不可能达到100%。即便是这个粗略的认识其实已经利用了一个隐含的知识,即地震的种种迹象都是由地壳深处的共同事件引发的,所以,各种预报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互补而不是互斥。但这已经利用了关于地震的附加知识,换一种场合,我们经常是找不到这种附加知识的。
再考虑两种算命的方法,第一种为四柱预测,也就是八字,根据统计可以达到一定的准确性;第二种是紫薇斗术,它的命局组合数量比四柱方法多,理论上有条件给出更为精确的预测。两种方法在统计上都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又都不太理想,能不能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达到更高的准确性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方法是创造一种新的算命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把两种方法的内容同时列出,可能的命局组合数是两种方法各自命局组合数的乘积,再对新算法中的每一种命局给出一套论断方法,这套断法不可能是原来两种方法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方法,需要通过案例重新总结或有待高人根据特异功能给出来。第二种方法是仍然保留原来的算法,但必须给出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以便确定,在各种情况下该对两种方法各自的结论如何取舍。这种两种方法之间关系的知识也不包括在原有的命理学理论中,也是一些新的知识,需要探索发现。可见不论用哪种方法,要想在原有命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准确性都必须引入新知识,靠老方法的简单综合是不可能达到的。
股市中的综合分析方法也是这样,综合分析方法中包含了新的知识,发现知识的办法是对过去历史进行统计,鬼域平台就是设计用来研究开发这种综合分析方法的工具。采用统计方法发现的综合操作方法比单一使用某一种指标要准确得多。
但多种指标构成的条件组合数量随着指标的增加成几何级数增加,组合条件太多,所以发现综合分析方法的研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任何指导完全用统计方法盲目摸索,研究效率必然低;而且容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综合方法的研究应该在充分理解各指标市场含义的基础上,在一定操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先通过理论设想或实例分析找到在什么市场条件下会出现好的获利机会,把这些机会用指标表述出来,再进行统计研究,看是不是好的方法。对用统计方法找到的综合分析方法也应研究一下它的市场含义,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便扩展这些经验找到更多的方法。
理解市场过程必然用到博弈思路,这样就在综合操作方法的研究中引入了博弈计算。但这里的博弈计算还不是必须的,只是研究中的辅助方法,在更高级的操作方法中,博弈计算就要上升为主要矛盾了。


3.3.博弈分析方法
3.3.1.指标分析和博弈分析的关系
单一指标操作方法对市场的认识是过于简化了,如果说单一指标方法是把市场想象成一个简单的概率装置,那么综合多种指标的操作方法则是把市场看成一个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的概率装置。打个比喻,可以把市场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角子机,每门股票都是一个投币口,市场上有上千支股票就是有上千个投币口,每天市场开始交易就是机器开始运转起来可以投币了。人们拿着钱来到机器旁,在它开动时可以随时把钱在任意一个口投进去,机器吃进钱后会根据内部的一套算法自动决定该返回多少,有时多于投进去的钱数有时少于投进去的钱数。我们想象如果自己不是在市场上交易而是在和这样一台巨大的机器玩,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考虑到手续费等因素,这台机器总体上出币数比吃币数少,即输多赢少,如果完全随机投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必然是输。所以,最简单的办法是不玩。但是,如果这台机器的出币是有规律的,每个时刻每条道的出币率都和当时及前一段时间本道和整个机器的整体状态有关,在每种情况下出币的数量和概率都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又可以跟它玩了。办法是先区分出机器的各种状态,在此基础上统计各种状态下机器的出币率,直到发现有出币率高的状态。以后就随时观察捕捉这种状态,一旦出现就立刻投币。只在这种高出币率的时间和投币口投币,其它低出币率的投币口根本不碰,当机器没有给出高出币率的机会时就不操作。由于机器的内部结构相当复杂,这种高出币率的机会又不多,所以要对机器的状态进行非常精细的分类,并非常仔细的统计研究一番才能找到一些非常特殊的高出币率状态。只要机器的内部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动,这种规律就会持续有效,所以,只要能找到这种高出币率的状态,角子机又持续的开下去,就有了持续从中获利的方法。
把以上思路工具化并发展到极度精巧的程度就是鬼域研究平台,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迅速搞清任意一台“角子机”的出币规律,很快找到赚钱的投币时机,把“角子机”变成“提款机”。
从以上讨论中也可以看出,综合指标操作方法的研究虽然可以达到十分精致的程度,但这一研究思路隐含的假设是把市场当成一个具有复杂规律的机械装置,而这并不符合市场事实。这个错误的前提是限制这条研究思路的主要障碍,使得这样开发出的操作方法只能在资金量比较小,自己操作对市场的影响也比较小,自己所使用的操作方法又没有被人广泛使用时才有效。因为市场是活的巨人不是死的机器,当你的操作资金较少时,这个巨人还在按照它原来的规律干着事,看起来象个机器;一旦你的操作资金变大,或同你一样操作的人变多,它先是表现得不再象机器一样僵死,在它的反应中看到自己的影响,再进一步它会开始主动的和你作对,此时操作思路就必须从综合分析操作上升到博弈思路了。

3.3.2.博弈分析方法
博弈分析把市场考虑成由活的对手组成,不仅要计算过去和当前的状态,还要考虑自己的操作将会产生什么市场影响,而市场又会怎样做出反应。考虑到自己对市场的影响,各种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我们知道,由于股市是零和竞局,所以任何一种方法如果使用的人太多或一个人使用它的资金太多都会被破坏。但破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当使用的人太多时,这种方法所要求的市场条件将不再出现,或市场条件虽然出现,但由于大家都抢着操作所以不给人操作机会。各种抄底类的操作方法都属于这一类,抄底的人越多越会做出底,唯一的问题是如果大家都抄就会做不成漂亮的底,或实际的底部机会瞬间即逝,谁也抓不住。另一种破坏方式是当使用的人太多时市场反做,打击捕捉这类机会的人,让他们受损。各类顺势操作方法都有这个问题,如果追入后庄家反做那自己刚好买个高,结果最糟。这种对市场影响的划分还是最简单的,深入研究可以对每种操作的市场效果有更为细致的分析。

博弈分析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市场背后的过程。单纯的指标分析看到的是股价和指标的起伏,但博弈分析是要看到市场背后人的操作,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能这样干。研究市场过程除了技术指标外,消息也是有用的。
技术分析与消息面相比有一大优点,它的信息是完备和公平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完整的技术面信息,庄家也不能比别人多,散户也不会比谁少。这样,从客观条件上技术分析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客观障碍。剩下的问题就是分析工具和分析水平的问题了,这就要看人的主观努力了。而消息面则不然,消息是开放的,市场上没有谁是绝对的消息通,谁知道的都只是全部市场消息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他不知道的消息。所以,打探消息将是无限的,永远打探不完全。而且消息对不同的人是不公平的,有人有较快较准确的消息,而大部分人只能得到差不多失效的消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一般不主张使用消息,与其用一些可靠性不高又不及时的消息干扰自己的操作还不如放弃消息,专心研究技术面。特别是在技术面研究不过关时,更要对消息抱一定抵抗的态度,不能轻易被消息左右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但技术分析终究是透过每天几个参数观察市场,对市场状态看的比较模糊,对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缺乏细节的了解,带有猜测的成份。如果有一些内幕消息,就会发现“股市博弈局面的化简”中讨论的的各种情况在现实中都是存在的。但如果没有消息仅凭技术走势来判断,则无法看出走势背后这么丰富的故事,有时可以猜到市场背后有什么事件在发生,但决不会对局势了解的那么清晰。所以,如果能有一些消息对市场状态做一些提示,就可以使分析计算更确切,对技术走势理解和把握的更细。从这个角度说,市场信息也是需要的。
技术面和消息面的关系可以比做飞机或汽车的驾驶仪器和窗外景物的关系。在一次长途飞行中,作者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飞机的驾驶可以交给仪器全自动的完成,而汽车的驾驶反倒离不开司机呢?按理说开飞机要比开汽车复杂,飞行员面前的仪表有上百个而汽车司机面前的仪表则只有几个,飞机上用于控制飞行的可操作结构也比汽车上的多。但飞机可以完全用仪器驾驶而汽车则必须由司机来开。稍微一想就可以明白,差别在于路况。飞行航线内的情况是很单纯的,只是一架飞机在飞行,需要控制的只是飞行姿态,而飞行姿态信息由仪器获得比由人观察更准确,飞行姿态的调整也是固定的,所以飞机完全可以自动驾驶。汽车的内部控制也可以由仪器来完成,但对路上情况做出反应则必须由人来处理,电子仪器还不能象人眼睛一样了解周围环境情况,而对各种路况也不存在程式化的处理办法,所以只能由人来开。
好的技术指标是股市运行状态的监测仪,用这套仪器综合了解股市运行状态再加上对各种状态下未来涨跌的统计,就可以对一些典型情况做出反应了,就象仅根据飞机飞行状态也可以做一些驾驶操作一样。博弈分析的特点在于要透过市场看到市场背后的过程,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还需要市场信息,就象终究需要驾驶员观察路况一样。技术面信息相对来说是比较死的,应该首先得到解决,而且技术面本身不会骗人,所以它可以成为我们开始博弈分析的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广泛收集市场信息,才能把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故事讲全。市场信息真假参半,可以以技术面为基础取舍和理解这些信息,和技术分析相符的就相信,和技术分析不相符的就放弃,市场信息的可信度比较差,必须有选择的利用。
技术分析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的,虽然综合方法的研究虽然组合条件数量太多,但用超级计算机提高速度并用适当的搜索策略缩小搜索范围还是可以进行自动研究的,纯技术分析工作计算机最终可望比人做的更好。计算机所不能做的是对市场信息的分析,这个工作人做起来不难,但在计算机却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因为分析这些信息需要以人的全部知识作为背景。所以,综合分析是计算机可以做的,但联系市场消息对市场博弈过程全面理解和把握就不是计算机能干的了,只有生活于人类社会对人性有了解的人才能做到。

第二节.综合方法

1.操作方法

1.1.买入条件与运算卖出条件或运算
单一的买卖条件比较简单,当存在多种买卖条件时,怎样综合分析呢?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一一吃透,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买卖条件,决定进出。但这样做比较复杂,研究和操作上都比较难。一种比较简单的处理办法是“所有买入条件取与运算,所有卖出条件取或运算”,也就是说,在买入时,只有各种指标都指示可以买入的时候才买入;在卖出时,只要有一个指标提示应该卖出了就卖出。
比如买入条件有a,b,c,d……,卖出条件有A,B,C,D……,则综合买入条件为abcd……,综合卖出条件为A+B+C+D。按照这种原则,任何有问题的股票都不会持有,或者不会进去,或者一出问题已经先出去了,持有的股票一定都是各方面都好的,可以最大限度的回避风险。
这种买卖原则与交易的实际情况也是相适应的。买股票时,人们面临两个问题,选股和选时,由于需要选择的空间大,所以需要有严格的条件,在多种条件中取与运算,可以严格筛选,避免看这只股也好看那只股也好,弄得自己无所适从。卖出时,只有一只股票,主要矛盾是怎样做到果断敏捷,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变坏了再卖恐怕会经常错过卖出机会,以至一轮一轮坐车。所以,卖出时不能取与运算,而应该取或运算,保持警觉,一有某个条件变坏就立刻卖出。所以,这种操作原则是与股市的操作特性相适应的,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设计。
对此进行优化就要在买卖条件中进行取舍,有些买入条件可以删掉不用,思路相同的条件可以取与运算,思路相异的买入条件互相不放在一起,可以成不同组,形成以下形式的买入条件:(abc)+(def)+……。每个括号内是代表了一种操作思路的买入条件,只要满足了一个括号的全部条件就可以买入。类似的对卖出条件进行分类优化可以形成以下形式的卖出条件:(A+B+C)(D+E+F)……。这个卖出条件比出一点问题就立刻跑稳一些,每个括号内代表一类迹象,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满足则这个迹象出现,如果几类迹象都出现了,则卖出。

1.2.买卖条件一一对应构成操作方法
再进一步优化是对买卖条件进行组合,一个思路的买入条件对应一定的卖出条件。每一组买卖条件都对应了一个操作思路,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操作方法。在实战中首先要确定自己打算使用什么操作思路,其次才是具体的该不该买的问题,同一个时刻,按一种思路该卖,按另一种思路可能恰好是该抢进,只有在明确了操作思路的条件下才能说对错,一般不能绝对的说现在买或卖是错的。
在买入时未来将在什么条件下卖出就已经定好了,怎么买就怎么卖,短线理由买就短线理由卖,长线理由买就长线理由卖,到时候按计划执行,不要临时再找理由改变。做短线和做长线都是对的,但操作混乱则肯定是错的。这是股民们都遇到过的问题,很少有人刚好一买就跌再也没有机会,一般买入后总会给他一个获利的机会,也就是说,按照某种操作思路,这一点是正确的买入点,只要能再按照正确的方法卖掉就可以获利了。但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股民们往往在卖出时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改自己的操作思路,短线改中线,中线改长线,最终把自己套牢改“死不割肉”,一路套下去把可能赔掉的钱都赔光。如果在每一次买入时就明确的意识到自己在按什么思路操作,该怎样卖,到时严格按计划执行,则不至于此。
所以,一定要明确,买入方法和卖出方法加在一起才构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而且在卖出条件中必须含有在亏损时怎样卖出的条件,一种只考虑赢的时候怎么卖出没考虑亏损时候怎样跑的方法肯定是不完备的。
不能单就一次操作判定它对是不对,在买入时必须联系打算以后怎么卖,才可以判断这个完整的操作计划是不是对;在卖出时也必须联系它当初是按什么理由买的,才能判断现在卖出的对不对。如果买入时没有卖出计划,则这个操作肯定不对;如果卖出时不是根据买入时就制订好了的计划,则这个卖出也肯定是错的。


1.3.操作思路和操作体系
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基本上是这样的。


建立操作体系的出发点是基本的操作思路,由一定的操作思路产生具体的操作方法,一个完整的操作方法由买入条件和卖出条件两部分组成,买卖条件又由多项指标、形态等条件组成。
基本的操作思路如高抛低吸、追涨杀跌、与庄共舞、长期投资、价值发现等等。每一种操作思路都代表了一种投资策略,以某种投资理念作为基础。投资人选择哪种操作思路是带有较大随意性的,可以根据个人的投资理念或性格爱好决定。一旦选中了某种操作思路,则可以围绕着这个思路建立操作方法。一般对应于每一种操作思路都可以有多种操作方法,但经过筛选后能保留下来的效果比较好的方法并不多,如指南针软件智能选股中的“蝙蝠”、“猎鹰”和“猎犬”等都是经过反复优化筛选而确定的方法。每个完整的操作方法都由买入条件卖出条件两部分组成。买入条件和卖出条件分别要用到多种技术指标条件。
操作体系是由操作思路出发自上而下建立的;各种技术指标是由行情走势出发,自下而上抽提出来的。一般在介绍技术指标时都有买卖方法,其实,技术指标的正当用途并不是指示何时买卖,而是作为揭示市场运行状况的工具,至于怎样利用指标进行买卖已经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了。设计优秀的技术指标可以反映市场某些方面的运行状况,是用于监测市场的工具和仪表,也是建立各种操作体系的基础。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自己对市场的研究认识建立自己的一套操作体系。其中基本的操作思路是把各种小技巧小招法分类整理成系统的核心和纲领。每个人的条件和研究程度不同,各自的操作体系必然也不相同,其中可以只包含一种操作思路,也可以包含多种操作思路,根据每个阶段市场状况适合使用什么操作思路而灵活选用。经过系统化整理过的操作体系不再是各种小窍门小技巧的集合,而可以提纲契领的把握。这样在面对市场需要选择操作方法时,就不容易混乱,不必一下子陷入到各种细节,而可以根据市场的总体状况确定操作的基本方针和策略,然后具体的操作方法就可以自然的确定了。

2.操作方法的评价

2.1.最佳下注比例和最大收益率
设计一种买入条件和卖出条件就形成了一种操作方法,我们在鬼域研究平台上捉鬼,就是要寻找对历史走势来说最佳的操作方法,那么什么是最佳的操作方法呢,最佳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在开始研究之前就应该明确。
考虑这样两个游戏。第一个,猜硬币的游戏,你可以压正面或反面,但只能压一面,不可以两面同时都压。如果压对了则压一块赔两块,如果压错了则压一块输一块。第二个是掷色子,掷出1、2、3、4一赔一,掷出5,6则所下筹码输掉,也就是2/3的机会赢,1/3的机会输,输赢比例都是1比1。显然,这两个游戏对您都是有利的,赢面大输面小,应该能从中获利,但是,如果只能在两个游戏中选择一个,您就必须定量的计算一下在同样次数的游戏中哪一个能带来更大获利了。
首先要回答怎样才能获取最大收益。假设有一笔钱,一个极端情况是每一次都把所有的钱全压上,那么,尽管这两个游戏规则对你都是有利的,你最终也必然会把钱全都输光,因为,即便是连赢10次把资金翻了1024倍,但只要有一次输了则前功尽弃,而且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翻本了。所以满仓压上是不行的,连本都输掉了,何谈收益呢?
可以采用每次压一部分的办法,这样即便输了一次还可以保持战斗力。可以有两种办法,定量压或定比例压。定量压是每次压固定的钱,如总资金开始是100元,可以每次压10元,这样就可以有10次机会;定比例压是每次压现有资金的固定比例,如现有资金是100元,下注比例是10%,则压10元,这一次输了,只剩90元,下一次的10%就是9元,这样理论上会永远有钱,可以有无数机会。定量压不管怎么压,都只能有有限次机会,如果连续出现压错的情况还是可能把钱输光,弄的没法翻本。连续输很多次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多次重复下来,什么样的小概率事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这样压的最终结果和满仓压一样,也是到输光为止,只是时间被推后了。减少每次下注的数量只能使输光的概率变得更小,发生的时间再被推后,但不能彻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定量压也是不可取的。合理的办法是按资金量的某一固定比例来压,这样永远不会输光,永远可以保持战斗力(当然,事实上由于每次下注有最小单位限制,是不可能真的永远有机会的)。比如每次压10%,这样即使连着输10次也还会剩下0.910 =0.349的钱。
按不同的比例下注收益必然是不相同的,下注比例太低,赚的太少,没有充分利用游戏规则的有利性;比例太高,风险加大,极端情况是按100%的比例下注,等于满仓压上,最后的结果是输。只有按某一个合理的下注比例来压,才能获得最大收益。于是有了下面两个问题:对某一种规则来说,到底以什么比例下注最有利呢?在这个最佳下注比例之下,理论上我们又能从中获得多少收益呢?现在我们就来定量的计算一下这一合理下注比例和最大收益。
对游戏一,假设初始总资金量为c,下注的固定比例为x,经过n次,由于硬币出正反面的机会相等,所以压对的次数约等于n/2,压错的次数约等于n/2,还应有资金
c×(1+2x)n/2×(1-x)n/2
平均每次收益率为
(1+2x)1/2×(1-x)1/2
最有利的下注办法就是使每次的平均收益率最大的办法,将上式求导可以求出最大值
f ’=(1-x)1/2 ×(1+2x)-1/2 - 0.5×(1-x)-1/2(1+2x)1/2=0
解得:
最佳 x=0.25
最大每次平均收益率为
f=1.51/2 ×0.75 1/2=1.0607

所以,每次压仓位的25%是最佳的下注方法,每次平均收益率为1.0607,如果重复10次,理论上最佳收益应为1.80。举个例子,假设有三个人,甲以每次25%的比例下注,乙以每次10%的比例下注,丙每次以50%的比例下注,假设同时压了10次,输赢情况为
1对;2错;3错;4错;5对;6错,7对;8对;9错;10对
则三个人的成绩分别为
甲:1.5,1.13,0.84,0.63,0.95,0.72,1.07,1.60,1.20,1.80
乙:1.2,1.08,0.97,0.87,1.05,0.94,1.13,1.36,1.22,1.47
丙:2 ,1 ,0.5 ,0.25, 0.5,0.25, 0.5, 1, 0.5, 1

仔细分析一下输赢的过程可以发现,乙由于下注太少,所以收益较少;而丙由于下注太多,所以中间几次压错造成的损失很大,以至难以翻本,最后成绩落得个平手,如果有人下注比丙还多,那就难免要输了;甲的下注比例无过无不及,成绩最好。
所以,在一个概率性的博弈中,仅仅知道局面对我有利还不一定能从中获利,还要找到这种情况下的最佳下注比例,这个下注比例决定于博弈的性质,只要规则对我有利,总是能找到最佳的下注办法,最大限度的利用规则的有利性。
对游戏二,仿照前面的计算方法
f=(1-x)1/3×(1+x)2/3
f ’=2/3(1-x)1/3(1+x)-1/3–1/3(1-x)-2/3(1+x)2/3=0
解得
最佳 x=1/3
最大 f=2/31/3×4/32/3=1.0583

可见,每次应该压全布资金的1/3,每次平均收益率为1 .0583,如果同样重复10次,理论收益率为1.76。可见,如果下注方法正确,在同样次数的游戏中从游戏一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即游戏一略优于游戏二。

现在把游戏一的规则稍稍修改一下, 1赔2和压1输1改成1赔1.2和压1输0.1,形成游戏三,问游戏三和游戏二相比谁更优。
解得
x=2.5
f=1.0607

如果下注正确,游戏三给参与者提供的最大可能获利机会还是每次1.0607,与游戏一相同。但这时的下注比例增大了10倍,由0.25变成2.5,它的含义是:如果您能融资,那么,可以借相当于自有资金1.5倍钱,以2.5倍于自有资金的筹码放胆一博,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收益。这个最大收益还是大于游戏二,所以,对有条件融资的人,游戏三的收益比游戏二高,游戏三优于游戏二。
对不能融资的人如何呢?不能融资的人,只能以自有资金下注,当最佳下注比例高于1时,最多也只能以全部资金下注,此时游戏三的收益率为:
f=1.21/2×0.91/2=1.0392
小于在游戏二中所能达到的最大收益,所以,对不能融资的人来说,游戏二优于游戏三。
可见,一个游戏的优劣不仅和游戏本身有关还与参与者的情况有关。参与者的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完全不能融资,有的有一定融资能力,所以,对不同的参与者来说,各个游戏的优劣是不同的,对一个人是最优的游戏对另一个人则不一定是。
所以,对一个概率游戏可以有两个评价指标。第一个是在假设可以任意融资的理想情况下从这个游戏中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这个收益客观反映了游戏规则自身的有利性,如果不考虑参与者的具体情况,单纯评价一个游戏自身的优劣,应该使用这个指标。第二个指标是考虑到参与者的具体条件后计算的这个参与者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如果从参与者的角度考虑游戏的优劣,则应该用这种指标。


现在考虑更一般的问题,如果输赢的概率分别为p和q,p+q=1;赢了获利比例为压1赢a,输了则压1赔b,问该如何下注。比如,在一个袋子里装上4个红球,6个绿球,摸出红球赢,摸出绿球输。输赢比例可以人为设定,如赢了压1赚0.25,输了,压1赔0.1。则在此例中,p=4/(4+6)=0.4, q=0.6, a=0.25, b=0.1。
类似前面的计算方法,
f=(1+ax)p(1-bx)q
f’=ap(1+ax)p-1(1-bx)q-bq(1+ax)p(1-bx)q-1=0
x=(ap-bq)/ab= p/b-q/a

半个世纪前,美国和加拿大股市上的一个风云人物赫希洪曾有一句名言:“别告诉我可以赚多少钱,但要让我知道,我可能赔多少钱。”上述公式可以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可能赔多少钱对决策最重要。比如,亏损比例达到1,则公式中第一项等于p,而p的最大值等于1,所以,不管赢的把握p有多大,不管赢时的获利率a有多高,持仓比例都不可能达到1,都不允许满仓杀入。所以,在a,b,p,q四个数中,以b对仓位的上限影响最大,在决定下注时最值得关注。赫希洪虽然不可能有理论认识,但他在实战中摸到了这个经验。

对概率性的游戏,人们在参与时都要综合权衡一下风险和收益,再决定是否参与。直觉上容易理解,如果输的概率大、输时输的多则风险越大;反之,如果赢的概率大、赢时赢的多则收益越大。在同样风险的条件下,人们自然要追求更大收益,在同样收益条件下,人们则自然会追求把风险控制在最小。但当四个数都在变化时该怎样权衡呢?最佳持仓比例综合了以上各个条件,是一个科学的回答。
当x小于0时,表示风险大而收益小,这时不宜参与这个游戏,不管以什么比例下注都有亏没赚。当x在0到1之间时,表示以适当比例下注可以获得最大收益,这时不宜将全部资金压上。当x大于1时,表示可以以超过自有资金的钱压上,如果可以融资就应该融资下注,如果不能融资也应该把全部资金压上。

2.2.股市操作方法的评价指标
股市中按任何一种方法操作都必然是有时获利有时亏损,只是不同操作方法赢亏的概率和比率有所不同,就象在概率游戏中都是有时输有时赢,但在不同的游戏中输赢概率和赢亏比率不同一样,按不同的方法操作就相当于选择不同的游戏。所以,前面比较两个游戏优劣的分析方法也同样可以用到股市操作方法的评价中。
股市操作方法和概率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股市操作不是两个结果而是有多个可能的结果,形成一个概率分布。在这种概率分布情况下,当然也存在一个最佳下注比例和最大收益率,但要想根据概率分布直接计算出最佳比例则非常困难,需要解高次方程。一种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把全部结果分为获利部分和亏损部分,分别求出获利的总概率、亏损的总概率、获利情况下的平均收益率和亏损情况下的平均亏损,然后带入到前面的公式中求出最佳下注比例。这样计算当然有一定误差,但大致比例不会差的太远。

2.3.什么是好的方法
什么是好的操作方法呢?对方法的筛选是应该按照收益最大原则呢还是按照风险最小原则?如果想追求风险最低,那么把钱放在银行里风险最低,何必要来股市呢?在股市中人们所追求的就是收益最大化,当然应该选收益最大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会有追求风险最低的提法呢?原因在于,以前人们对收益和风险的分析不全面,度量方法不科学,以至一些风险很大其实根本不能使用的方法在不合理的收益评价指标中反而变成收益很大值得推荐的方法,给人带来误导。
选收益最大的方法,先要求每种方法的最大收益。大多数投资人都是没有能力融资的,只能用在自有资金条件下能获得最大收益的鬼,至于靠融资加大投入才能获得高收益的鬼对大多数人是没有意义的。在不能融资条件下,当最佳持仓比例小于1时,最大收益就是按照最佳持仓比例持仓所能获得的收益;当最佳持仓比例大于1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是满仓操作所能获得的收益;当最佳持仓比例小于0时,最好是不操作,收益为0。理论上讲,我们要捉的应该是按这种方法计算有最大收益的鬼。
追求收益率最大是捉单次收益高的鬼,如果再考虑到时间因素,可以用收益速率代替收益率,收益速率是用前面的最大收益率除以持股时间,这样是捉收益最快的鬼。如果考虑到操作机会,则可以用收益率乘以百日操作机会作为评价指标,捉同样时间内总收益最大的鬼。

理论计算的某些结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适当修改。比如,理论上推荐以最佳持仓比例下注,但实际操作中应该把这个比例适当降低,也就是更保守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因为理论值是根据过去的历史走势统计出来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走势与过去的走势相比具有延续性,但未来的分布肯定会不同于过去的分布,所以必须打一定的安全系数,至于打多少则要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了,比如可以以最佳持仓比例的一半下注。调整了下注比例后,每种方法的最大收益率要重新计算,这时理论最佳下注比大于1的方法就显得更好一些了。如一种方法的最佳下注比例是1.5,那么,满仓操作本身相当于已经打了30%的安全系数。另一种方法的最佳下注比例为60%,那么同样打30%的安全系数后下注比例变为40%,收益率将会变小,需要重新计算。如果原来两种方法的最大收益率是相同的,则重新计算后前者肯定大于后者。从这个角度说,应该选择最佳下注比例大于1的方法。

理论上讲,如果有一种操作方法的成功率只有30%,另一种方法的成功率80%,但只要按上面方法计算出的成功率前者大于后者,则应该选用前者。但在实际操作中,则必须考虑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让人忍受平均3次出击才有一次成功实在太痛苦了,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面临巨大的考验,随时可能对这一操作方法丧失信心而放弃,这样则前面的损失就无法收回了。所以,考虑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成功率较高但收益率略低的方法要优于收益率略高但成功率较低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少犯错误。至于应该向高成功率的方法偏离多少,这决定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要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了。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可以接受一种成功率低但收益更高的方法,他们承担更大心理压力的结果是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则应选用成功率高一些的方法,哪怕收益率低一些,可以图个安心。

所以考虑到实际操作,应该对前面的理论结果做一些限制:在最佳下注比大于1且有一定成功率的条件下,捉按前述方法计算具有较高收益率、或收益速率或百日收益率的鬼。至于最佳下注比和成功率高到什么程度合适,则要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了。
在决定愿意打多大安全系数时,除了心理素质的影响外,人处于不同位置其想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个用自有资金操作的普通投资人自然倾向于追求更大收益而愿意多承担一些风险,而一个基金经理必然愿意提高安全性降低收益率。

3.操作方法举例

下面我们举一个综合操作方法的研究实例。我们完全采用统计研究的思路,一开始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从指标出发,依次探测各种指标条件下的成绩,直到摸到一种好的方法。每一种指标都反映了一种市场事实,我们可以从任意一个条件开始。CYR是成本均线派生出的一个指标, CYR5就是5日成本均线的上升速度,CYR13、CYR34、CYR∞等以此类推。比如,CYR13=1,就是该股的13日成本均线,今天比昨天上升了1%。
CYR指标中有5条坐标线,0、±1和±4,把指标分成6个区域。现在我们分别测试一下每个区域的成绩。选择以下各买入条件,统计买入后10天内股价运动情况。

1.买入条件CYR -10到-4
平均亏损 b=12.44%
亏损概率 q=50.30%
平均收益 a=16.82%
收益概率 p=49.70%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00

2.选择买入条件CYR -4到-1:
平均亏损 b=11.83%
亏损概率 q=40.72%
平均收益 a=14.53%
收益概率 p=59.28%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2.21

3.选择买入条件为CYR-1到-0.5,评测结果为:
平均亏损 b=10.87%
亏损概率 q=44.86%
平均收益 a=12.51%
收益概率 p=55.14%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49

4.CYR -0.5到0,评测结果为:
平均亏损 b=8.97%
亏损概率 q=50.38%
平均收益 a=10.90%
收益概率 p=49.62%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0.91

5.CYR 0到0.5,评测结果为:
平均亏损 b=9.24%
亏损概率 q=47.66%
平均收益 a=12.43%
收益概率 p=52.34%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83

6.CYR 0.5到1,评测结果为:
平均亏损 b=10.30%
亏损概率 q=47.18%
平均收益 a=14.88%
收益概率 p=52.82%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96

7.CYR 1到4:
平均亏损 b=11.95%
亏损概率 q=49.31%
平均收益 a=16.93%
收益概率 p=50.69%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33

8.CYR 4到10:
平均亏损 b=15.22%
亏损概率 q=53.41%
平均收益 a=20.23%
收益概率 p=46.59%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0.42

前面曾经讨论过,好的方法应该是建议持仓比例大于1,而收益又高的。感觉上建议持仓在2左右比较有安全感。建议持仓比例有两个高峰区达到标准。第一个是CYR-4到-0.5,它的含义是在一段时间下跌太猛,出现恢复性的反弹。另一个是CYR 0到1之间,含义是股价稳步上涨。最差的两个区域是CYR4-10和CYR-0.5到0,前者含义是上涨太快,面临回调,后者是缓慢下跌。
从 CYR 的设计思路看,我们没有想到它还能有捕捉快速下跌的功能,这方面别的工具也许表现的更好。原来的主要思想还是用它来捉上涨潜力股,现在我们就在CYR 0-1区间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确定买入条件:

1.CYR 0到0.25
平均亏损 b=9.04%
亏损概率 q=47.86%
平均收益 a=11.99%
收益概率 p=52.14%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78

2.CYR0.25到0.5
平均亏损 b=9.69%
亏损概率 q=47.18%
平均收益 a=13.38%
收益概率 p=52.82%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93

3.CYR 0.5到0.75
平均亏损 b=10.11%
亏损概率 q=46.48%
平均收益 a=14.54%
收益概率 p=53.52%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2.10

4.CYR 0.75到1
平均亏损 b=10.58%
亏损概率 q=48.22%
平均收益 a=15.38%
收益概率 p=51.78%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76

可见,以CYR在0.25 到0.75之间效果最好。

类似的对无穷CYR普查:

1.CYR∞ -4到 -1
平均亏损 b=12.68%
亏损概率 q=43.56%
平均收益 a=16.46%
收益概率 p=56.44%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80

2.CYR∞ -1到 -0
平均亏损 b=9.18%
亏损概率 q=48.19%
平均收益 a=11.49%
收益概率 p=51.81%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45

3.CYR∞ -0到-1
平均亏损 b=9.87%
亏损概率 q=49.65%
平均收益 a=13.33%
收益概率 p=50.35%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38

4.CYR∞ -1到-4
平均亏损 b=14.17%
亏损概率 q=51.85%
平均收益 a=19.02%
收益概率 p=48.15%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0.67

可见,无穷CYR的总趋势是越大越冒险,越小越安全。把两个指标的好区域综合在一起。

5.CYR 0.25-0.75和无穷CYR -4-1
平均亏损 b=10.33%
亏损概率 q=35.29%
平均收益 a=17.07%
收益概率 p=64.71%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4.19

这已经是一种可用的操作方法了,再尝试另外几种组合。

1.CYR 0.25-0.75和无穷CYR -1-0
平均亏损 b=8.86%
亏损概率 q=46.13%
平均收益 a=12.78%
收益概率 p=53.87%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2.47

2.如果用CYR 0.25-0.75和无穷CYR 0-1
平均亏损 b=10.19%
亏损概率 q=47.27%
平均收益 a=14.19%
收益概率 p=52.73%
建议持仓比例 v=p/b-q/a=1.84

后两个条件都不如CYR 0.25-0.75和无穷CYR -4-1好。这样就用统计普查的方法找到了一种操作方法。这组买入条件很怪,无穷成本均线下降而短期成本均线稳定上升,两个CYR反着用,如果不是实际测出来我们很难想到。它的市场含义是什么呢?作者当时也没有想明白,后来在李树义先生提醒下才搞懂。无穷成本均线迅速下降表示市场总体持仓成本在迅速下降,这是怎么造成的呢?这意味着有庄家在底部快速建仓,庄家操作诱发上部套牢盘割肉,使无穷成本均线迅速下降。同时短线成本均线稳定上升,短线入场资金成本在抬高,形成上升趋势,这两个条件加起来,使这种方法有较高的成功率。
举CYR 的例子并不是因为它的市场表现比别的指标好,正相反,在指南针分析系统的多种指标中,这个指标的使用效果是相对比较差的,但象其它指标一样,它也是有明确的市场含义的,所以,经过深入研究仅凭这样一个指标也能找到这样一种不错的操作方法。如果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则效果会更好,事实上,指南针软件中给出的二十几种操作方法,成功率一般都在70%以上。

这个例子使用的纯统计的研究方法,还有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从某一种理念出发,经过指标化和实验优化,形成操作方法。比如,CYQ筹码在低位密集在概念上意味着大量在高位套牢的散户已经在低位割肉,庄家可能已经在低位进场,这就是一种中线操作的买入点。把这种操作思想指标化再辅以别的指标进行优化,就可以做出一种相当不错的操作方法。还有一种操作思路是找一些历史上有较好走势的股票,从它们在起涨前的指标综合状态出发,适度扩充,也可以形成一些好的操作方法。在指标选取和范围扩充时要考虑当时市场的博弈状态,以选取能准确表达当时市场的关键特征的指标,合理扩充范围。这两种研究思路比起前面的纯统计的研究思路具有更多的博弈性。


第十一章 资金管理

1.仓位分散

1.1.仓位分散的原理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自己看好了两支股票,犹豫再三不能抉择,不知该选哪一支更好,最后,好不容易选了一支,结果自己选中的这支不涨而没买的那支却一路上涨,让人后悔不迭。所谓“买什么什么不涨,抛什么什么涨”。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庄家只有收集到足够的筹码才会开始拉抬。所以,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两只股票中,凡是自己手中持有的那一支股票上涨概率一定会小于自己抛掉的那一支股票,因为,市场上少了自己的这几股使庄家收集变得更困难了一些。这个影响的大小视他持有的仓位多少不同而定,仓位越大,对市场的影响越大,他选的这支股票上涨的概率就越小。当然,散户个人对市场的影响力是很小的,由自己那一点点仓位造成的股票上涨概率变小一般是微不足道的,但不管有多小,市场一定会把它体现出来的。所以,市场就是在跟每个人做对,只不过这种作对不是直接的明显的,而是隐藏在概率背后,体现在涨跌概率的微小变化上,使人不易觉察。但站到统计的观点上看,则总体还是在直接的和投资人作对,市场的特性就是“买什么什么不涨,抛什么什么涨”。
股民面对两种股票犹豫不决,表明他没有有力的理由从中分辨出哪支更好哪支较坏。此时,如果还要做出选择,则有效的理性分析开始隐没,而非理性的直觉开始起作用,最终让人决定选择哪支股票的必然是没有什么充分道理的感觉;而人们的感觉是有共同规律的,因为这往往是人性的体现,即人的规律性的体现。庄家的操作就是要利用股市大众行为的规律性而逆行之。所以,对一般股民来说,当最终根据感觉选择一支股票时,常常是和大众站到了一起。他个人对未来走势的影响微不足道,但共同的影响则明显了,必然会使这支股票上涨的概率大幅降低。所以,不仅市场在和股民作对,“买什么什么不涨,抛什么什么涨”,而且股民自己还常常“什么不涨买什么,什么要涨抛什么”,专门喜欢和自己过不去。这也是造成“买什么什么不涨”的一个原因。而且,由于散户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小,前面的第一个原因是可以忽略不记的,而这第二个原因显得更为重要。
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关键是在不存在明显的理由决定哪一支股票更好时不要勉强决定。股市中有句名言,叫:“保持简单”。意思是说简单的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往往更有效,而复杂的分析工具不一定更好。简单的工具揭示的往往是股市中简单明显的道理,而复杂工具则常常是企图捕捉股市中较为微妙的道理。很多人以为简单的工具太简单,不屑于使用,其实,正是这种工具才有较好的效果。所以,要“保持简单,不要勉强”,能明明白白看懂的才能信,不能看懂的不要勉强去猜。
面对两支股票,不能勉强决定选择哪一支,这时有两种处理办法。第一,从中随机的选择一支做;第二,平均分配仓位,各用50%资金。两种方法都能避免前述第二种因素造成的不利,而第二种方法还兼能避免第一种原因的不利。粗看起来,这两种方法是差不多的,因为随机买入一支,既可能买到涨得好的一支股票,也可能买到涨得不好的一支股票,综合起来和平均分配仓位好象差不多。下面的定量分析表明,平均分配仓位优于随机选一支股票做。
假设有AB两支股票,经过研判认为都可以上涨,但无法判断谁会涨得更好。设想这时有甲、乙、丙三个人按不同的方法操作。甲按平均分仓的原则把仓位平均分成两份,各买入一支股票;乙喜欢满仓进出,从中随机的选出一支股票买入;丙按1:4的比例不平均分仓随机买入两支股票。
假设经过一段时间,这两支股票都上涨了,A涨了10%,而B涨了50%,我们来比较一下他们三人的成绩。甲的收益为(0.1×0.5+0.5×0.5)×100%=30%;乙的收益为10%或50%,由于是随机选择,所以概率各为50%,收益的期望值为(0.1×0.5+0.5×0.5)×100%=30%;丙的收益为(0.1×0.8+0.5×0.2)×100%=18% 或(0.1×0.2+0.5×0.8)×100%=42%,由于是随机选择,两种结果的概率相等,所以期望为(0.18×0.5+0.42×0.5)×100%=30%。可见,乙丙虽然有了更大收益的可能,但是也有了更小收益的可能,甲乙丙三人的操作从概率的意义上说是相等的。
那么是不是说三个人的操作是完全等同的呢?不是。上面的讨论是仅就一次操作而言,如果上述情况多次重复,结果就不一样了。假设同样的情况重复n次,三个人每一次都把前面的获利再投入,则甲每次都稳定的获得30%的收益,总成绩为1.3n,平均每次收益30%;乙有时获得10%的收益有时获得50%收益,假设重复次数足够多,则得到两种获利的次数各接近n/2,总收益为1.1n/2×1.5n/2,平均每次收益为(1.1×1.5)1/2-1=28.5%;丙的总收益为1.18n/2×1.42n/2,平均每次收益为(1.18×1.42)1/2-1=29.4%;可见,甲比乙平均每次多1.5%的收益,比丙平均每次多0.6%的收益。所以,分散持股,仓位越平均成绩最好。
所以,在对行情的研判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仅仅由于仓位分配正确与否的差异就可以对操作的成绩产生影响,尽管不可能是大幅度的改变,但长期滚动累积下来就不小了。比如如果以上操作重复了10次,则甲的成绩为获利1279%,乙为1123%,丙为1221%。另外,如果两支股票的成绩差的越多,则分仓的效果越明显。比如上例中如果AB两支股票各涨了100%和10%,则经多次重复,甲每次的平均收益为55%,乙每次的平均收益为48.3%,丙为52.6%,差距进一步增大。
以上例子中,10%、50%、100%都是假设的成绩,其实不管这个值为多少结果都是一样的,平均分仓于几支股票优于单独做一支股票或以不平均的方式分仓;因为,平均分仓的成绩比较稳定,以稳定的成绩多次累乘优于以不稳定的成绩多次累乘。这一结论源于数学上的一个最基本的不等式(a×b)1/2<(a+b)/2(a不等于b)。
另外,如果对行情判断失误,则亏损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的仓位分配下亏损是不同的,平均分仓操作也是损失最小的仓位分配方式。因为,股票亏损,卖出价低于买入价,则公式中的a和b小于1;而上述不等式当ab小于1时也成立。
以上的论证中有一个假设,即多次重复操作时每一次的情况完全相同,而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如此。但这一点不会影响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因为论证过程其实可以不利用这个假设。不管每次操作的情况如何变化,平均分仓的成绩都是各种仓位分配方案中成绩最稳定的一个,其它方法与平均分仓比,都还是有成绩时好时坏的问题。假设一次操作中平均分仓的成绩为x,则全进全出的成绩为ax或bx(a>b),并有(a+b)/2=1。经过多次重复,每次平均分仓的成绩为x1,x2,……,xn,总成绩为(1+x1)×(1+x2)×……×(1+xn)-1。如果全进全出,每次成绩为a1x1 或b1x1,a2x2或b2x2,……,并有ai>bi,(ai+bi)/2=1;总成绩为,(1+a1x1或b1x1)×(1+ a2x2或b2x2)×……×(1+ anxn或bnxn)-1。由于是随机选择,每次选中较优股票的概率和选中较差股票的概率仍然相同,即公式中是选择a或b的概率相同。从统计期望的意义上看,仍然是前式大于后式。
类似的,可以证明,当选出多支股票不能进一步确定谁更好时,同样以平均分散仓位的成绩最好,这时的数学基础是(x1×x2…×xn)1/n<( x1+x2…+xn)/n。所以,从理论上讲,当多支股票中不能进一步确定谁会更好时,应该分散仓位,每一只都做一点。

1.2.仓位分散的方法
但实际操作中也不是仓位分散的越多越好,原因如下。
第一,分仓操作是在没有办法区分哪支股票将涨得更好时才不得以而采取的办法,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如果必须分成多个仓位,说明对行情的研判还不够细,需要进一步研究,直到挑选的范围缩小到几支股为止。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如前面讨论的,还是要注意不要勉强,只使用明显的、有把握的道理,如果找不到这样的道理,则只好承认自己已经没有能力进一步缩小范围了。如果能通过分析行情把选股范围最终缩小到一支股是最理想的,那样就完全不需要分仓了,但是,由于股市上信息的不完全,想做出这种判断是不可能的,即使主观上对一支股票非常有把握,也应该意识到这支股票一般不可能恰好是涨的最好的一支,所以分仓操作总是必须的。
第二,分仓操作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给管理带来困难,分仓太多,连记都记不过来,怎样深入研判每一支股票,很容易带来操作失误,这个因素限制了分仓的数量,即分仓的数量应以人能管理和掌握的数量为限。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短时工作记忆的容量约等于5(这个数据在不同人不同情况下会有差异,但最大不会超过9,最少不会少于3),即人在考虑问题时,大脑能同时照顾的过来而不至产生混乱的事物数量是5,所以,分仓操作以分成3到5个仓位为宜,分的更多,则管理上的混乱变得明显,股票照顾不过来反不如不分的好。正如很多成功的投资人,如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人都指出的那样:“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照顾不过来,还不如放在一个蓝子里精心看管的好。”
所以,分仓的正确态度是,第一要在“保持简单,不可勉强”的前提下,通过分析研究行情尽量缩小选股范围;第二,股市的特点使得把选股范围缩小到唯一一支是很难的,所以客观上需要分仓的方法,不宜满仓做一支股票;第三,分仓数量以3-5个唯为宜,更少就等于不分了,更多可能照顾不过来了;第四,应平均分配仓位。
分仓原则上应该是资金在各仓位平均分配,初始状态全部是资金,这很容易做到;但随着操作,有的仓位获利有的仓位亏损,而且每支股票进出的时间都不一样,这时该怎样分配资金呢?显然不能为了资金管理的方便而改变操作节奏,什么时候进出只能决定于行情走势。比较合理的办法是,根据市场行情决定进出,只要出现两个仓位恰好同时空仓的情况,就在这两个仓位之间进行资金调配,使之平均。这样可以既不影响操作,又保证了各仓位资金尽可能平均。

2.分散进出

类似在不同股票上分散仓位的方法,在操作一支股票时也可以分散买入和卖出。比如,在股价盘整形态中可以有三种买点。第一种是选择在盘整过程中的一个低点买入;第二种买点是在突破盘整的瞬间追买;第三种是在突破后回调确认突破有效时买进。第一种方法买的价格最低,但如果对突破方向判断不准会造成止损。第二种方法突破确立后买把方向搞错的机会少,但买的价格高,一旦错了止损更多。第三种方法在回调时买入,既确立了方向价格又不高,但是怕突破后直接上涨不给回调买入的机会。所以,三个买点各有利弊,到底该选择哪个很难说清。这时可以在三个买点上分别分配三分之一的资金,采用分散建仓的方法买入。
分散进出的本质是在多种操作方法间分散资金。在股价运行过程中,不同的操作方法会选择不同的买卖点。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的时候一种方法表现得好有时又是另一种方法表现得好。在多种操作方法间选择和在多支股票间进行选择是同样的问题,分散采用多种方法也象分散持股一样,可以同时兼收各种方法的优点,也会同时兼备各种方法的缺点,总体上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绩,经长时间操作会有较好的成绩。
同一时期不同股票的涨跌差异可能很大,而用不同方法做同一支股票的成绩差异一般不会那么大,所以资金在操作方法间分散的意义不如资金在股票间分散大。另外,象仓位分散一样,分散进出时资金也不应分的过细,可选择3-5种成功率都比较高的方法分散,再多就会带来混乱。

综合仓位分散原理和分散进出原理,可以有资金管理的三三制原则。即把自己的资金平均分成3-5个仓位,选做3-5支股票;每个仓位平均分成3-5份,每份使用一种操作方法。
资金管理对每一个进入股市的人来说都是很有用的工具,但总的来看属于权宜之计,准确的把握行情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08-10-12 21:31:3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天天好日子
发帖数:1828
回帖数:6725
可用积分数:568470
注册日期:2008-05-05
最后登陆:2017-05-12
[FACE]ico10.gif[/FACE]
2009-01-12 19:28:3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我爱环保
发帖数:181
回帖数:1168
可用积分数:100838
注册日期:2008-05-06
最后登陆:2022-08-14
看贴就要回贴。

进入投资的目的只是赢利,并不是来学经济的。
对于赢利,要做的就只是跟随市场。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3 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